佛弟子文庫

佛說人仙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人仙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那提迦城崐左迦精舍中,與大眾俱。爾時,尊者阿難獨止一處,起如是念:「我佛世尊,先說所有諸方諸國,及諸城隍,所謂:盎誐國、摩伽陀國、迦尸國、憍薩羅國、蜜[口*爾]沙國、大力士國、奔拏國、蘇摩國、阿說迦國、嚩帝國、俱嚕國、半左國、嚩蹉國、戍囉西那國、夜嚩那國、甘謨惹國等。而彼諸國,所有聲聞,已入滅者,佛皆說彼生於某果報。唯彼摩伽陀國,所有上首諸優婆塞皆已命終,彼摩伽陀國,空廓無人。我佛世尊,未為宣說生於何處?」是時,尊者阿難作是念已,即出自捨,往詣佛所,到佛所已,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即以頭面,禮世尊足,住立佛前,白世尊言:「如先所說,諸方諸國,我從佛聞,皆已了知。乃至從佛聞所說法,亦悉了知。乃至那提迦城諸優婆塞所生之處,佛亦說已。又彼那提迦城,次有五百優婆塞,亦已命終,彼優婆塞善斷三障,證須陀洹果,逆生死流,七來人間,七生天上,了苦邊際,決證菩提。又彼那提迦城,復有三百優婆塞,亦次命終,彼優婆塞亦斷三障及貪瞋癡,一來人間,了苦邊際,證斯陀含果。又彼那提迦城,有二百五十優婆塞,復次命終,彼優婆塞能斷五種煩惱及隨煩惱,證阿那含果,不還人間,不復輪轉。如是等事,亦悉了知。唯獨摩伽陀國,所有諸上首優婆塞命終之後,摩伽陀國空廓無人。云何,世尊!獨不說彼諸優婆塞所生之處?唯願世尊,為我宣說,摩伽陀國諸優婆塞,今生何處?所修行業,得何果報?世尊!又彼摩伽陀國,頻婆娑羅王一心向佛,知於正法及奉僧伽,盡於壽命,常念不忘。命終之後,國中人民,咸讚王德,作如是言:『此是法王。願此法王,生於善世,獲最勝樂。』世尊!云何未說彼王所生之處,及心所願乃至果位?唯願世尊,一一宣說。」又復白言:「世尊!彼摩伽陀國,乃是我佛成正覺地,最勝無比。而此勝地,是王為主,唯願世尊,為說生處。」

爾時,世尊受阿難請已,默然而住。時,尊者阿難見佛默然,即知受請,便以頭面禮世尊足,還於本處。

爾時,世尊過夜分已,至於來晨食時,著衣執持應器,入那提迦城,次行乞食。得品饌已,還於本處,收衣洗足,敷座而食。飯食訖已,而暫經行,復還本座,觀察阿難所問:「摩伽陀國王,及諸優婆塞此處滅已,當生何處?以何行願,得何果報?」作是觀時,以佛神通,於虛空中,有聲稱名:「世尊!我是人仙。善逝!我是人仙。」爾時,世尊聞空聲已,即從座起,往聲聞處,彼聲聞眾,圍遶而坐。阿難尊者來詣佛所,偏袒右肩,禮世尊足,住立佛前,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倍常適悅?」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汝所請,為摩伽陀國頻婆娑羅王,及諸優婆塞,此處滅已,當生何處?以何行願,得何果報?我以此義,說時未至,示同世間,憶念而住。過是夜分,至於食時,入城乞食,迴還本處,食訖經行,復還本座,以汝所問說時已至,憶念觀察。彼摩伽陀國王,及諸優婆塞,死此生彼,行願果報。如是之次以我神通,於虛空中,有聲稱言:『世尊!我是人仙。善逝,我是人仙。』」

佛復告言:「阿難!汝於往昔,聞有如是名否?」

阿難白言:「世尊!未聞有是名者,我聞此名,身毛喜竪。」尊者阿難,說是語次又聞空中聲曰:「世尊!我是頻婆娑羅王。善逝,我是頻婆娑羅王。我今向佛,二三稱說名字族氏。世尊!往昔人仙,命終之後,生於人間,得為人王,證須陀洹果。今第七生,生毘沙門宮,為天王子,亦名人仙。世尊!我為毘沙門天王之子,善能了知佛所說法,微妙寂靜安樂之句,當來證得斯陀含果。」

佛即讚言:「善哉!善哉!而汝人仙甚善甚善,汝能如是行無放逸。先於何處,以何因緣,而能獲得須陀洹果?」

人仙答言:「我別無因,亦別無緣,唯知佛法微妙最勝,深信奉行,乃證初果。」又復白言:「世尊!我受持國天王命,往彼南方增長天王處。由是見知我佛世尊,在崑左迦精舍,獨處堂中,觀察摩伽陀國王,及諸優婆塞,從此處滅生於何處?以何行願?得何果報?如是等事,我佛欲說。世尊!我從父王毘沙門所,親聞是事,憶持不忘,是故我今正以此緣,來詣佛所,欲說斯事。」

佛言:「人仙!今正是時,汝當廣說。」

是時,人仙承佛聖旨,而白佛言:「世尊!一時我聞,父毘沙門天告於眾言:『汝等聖者當一心聽。我於往昔在三十三天,說法勝會。諸天皆集,及護世天,亦在彼會,各處本方。持國天王處於東方,面西而坐。增長天王處於南方,面北而坐。廣目天王處於西方,面東而坐。我處北方面南而坐。諸聽法眾坐護世前。是時,諸天及護世等,皆為聽法,來赴勝會。既聞法已欲還本宮,忽有大光,普照勝會,諸天光明映蔽不現。

「『爾時,帝釋天主告諸天言:「汝等當知,今此大光普照勝會,使我諸天光明色相映蔽不現。是故汝等當知非久,大梵天王來此會中。於意云何?大梵天王,凡所行處,先現祥瑞。汝諸天等,勿起本座,知彼何緣現此光明。」時,諸天眾及護世天白帝釋言:「我等承命未起本座,乃至了知所現光明。」時,大梵王以童子形,於彼勝會,忽然出現。頭有五髻,色相具足,於彼會中即便說偈,告諸天曰:

「『「汝歸佛世尊,  世間為眼目,
   善說微妙法,  令得寂靜句。
   汝等諸天眾,  威力大色相,
   因持佛梵行,  由是生天界。
   復有淨行者,  具色壽名稱,
   是大智佛子,  非久生此界。
   天眾聞是語,  心生大歡喜,
   歸依佛世尊,  信法中妙法。
   梵王說偈時,  具五種妙音,
   甚深如雲雷,  聞者樂真實。」

「『大梵天王說偈之時,具五種妙音,所謂大梵音、迦陵頻伽音、大鼓音、大雷音、及愛樂音等。又彼梵王於勝會中,攝童子形,復現大身。於意云何?大梵天王隨眾心樂,而現其身。所現大身,有二種德,具大色相,普聞名稱。譬如黃金有二種德,謂色及名。大梵天王於天眾中,二種顯現亦復如是。又復梵王到勝會時,會中天眾,不起本座,亦不作禮。時,彼天眾合掌而住,各起所念:「嗚呼!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於此會前以所現身,復現大身。」是時,梵王知天眾心,於大身中,倍復現大,於彼勝會,上虛空中,跏趺而坐,譬大力士於地而坐,大梵天王亦復如是。

「『爾時,大梵天王復告天眾:「所現大身,是四神足力,唯佛世尊悉知悉見,能說、能修、亦復能現。是故汝等,亦當誠心修彼神足,乃至現通作大利益。四神足者,謂欲勤心慧。」是時,天眾又復心念:「嗚呼!大梵天王,願化我等天眾,一一皆如梵天王身,一一梵天懷中坐一天王。」爾時,大梵天王知天眾心,即以神力,攝諸天身,化梵王身,各於懷中,坐一天王。是彼天眾,所有心念,皆悉滿足,獲大安樂,譬如剎帝利王,受父灌頂,而紹王位,心念滿足,獲大安樂,彼諸天眾亦復如是。

「『爾時,大梵復告天眾:「汝等諸天及護世等,當一心聽。諸聖者唯佛、如來、正等正覺,於四神足,能廣宣說、能久修習、能大變現。是故汝等當發誠心,應勤修習,自在變現,作大利益。」是時,梵王懷中所坐天王,各生疑念:「唯有一大梵王,我坐懷中;云何言時諸天皆言?若彼默時諸天亦默?」又帝釋天主,起如是念:「嗚呼!大梵天王,願攝我等天眾本形,變一大身,坐我懷中。」時,大梵王知帝釋念,攝天眾形,現一大身,帝釋懷中跏趺而坐。大梵天王當以如是神足之力,種種變現,作化事已,又復告彼諸天及護世等:「我佛世尊以此四神足力,及聲聞法,先所化度者,即摩伽陀國,八萬優婆塞善斷三障,盡苦邊際,證須陀洹果。於天上人間,七返往來,有生他化自在天者、有生化樂天者、有生三十三天者、有生四王天者;有生人間大剎帝利王宮者、有生上首大婆羅門家、有生上首大長者家。」又復諸天眾等,有思念者:「嗚呼!云何能得四佛出現於世?」復有思念:「嗚呼!云何能得八佛出現於世?」大梵天王知彼天眾心之所念,而復告言:「汝等天眾莫作是念,思欲四佛出現於世,乃至八佛出現於世。是義不然。汝等當知,我從佛聞,無有二佛同出於世,何有四佛八佛同出世耶?汝等但願,我佛世尊無漏之體,壽命增長,久住世間。」時,彼諸天又復作念:「大梵天王,云何一一實知我心?」彼諸天等,即生驚怖,心懷愁惱。時,大梵王告彼眾言:「汝諸天眾及護世等,一心諦聽。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宣說一乘正法,令諸眾生遠離憂悲苦惱,皆得清淨,證真實理。」又復告言:「有三種法,如來悉知。何名三種?所謂有人,先作身不善業、意不善行,後因親近善友,聽聞妙法,繫念思惟,斷身不善、造身善業,斷意不善、行意善行。是人樂中生樂,悅意中復生悅意。譬如有人於喜生喜,喜復生喜,彼人悅樂亦復如是,此謂第一種法。復次,有人先受五慾作不善業,後親善友,聽聞妙法,繫念思惟,棄於慾樂,亦復不造諸不善業。是人樂中生樂,悅意中復生悅意。譬如有人喜中生喜,喜復生喜,悅樂法者亦復如是,此謂第二種法。復次,有人於不善法如實了知,亦於善法如實了知,乃至苦集滅道亦如實知。後復親近善友,於不善法及諸善法,乃至苦集滅道,於是諸法,倍復精曉,是人樂中生樂,於悅意中復生悅意。譬如有人喜中生喜,喜復生喜,悅樂法者亦復如是,此謂第三種法。」復次,大梵天王又告諸天及護世等:「諸聖者當一心聽。有四種法,彼佛世尊悉知悉見。何者為四?謂身、受、心、法。如來以慧觀是四法,若內若外,如實了知。智慧現行,修習圓滿。善說菩提一乘正法,令諸眾生咸得清淨,離憂悲苦惱,證妙法理。」

「『復次,大梵天王又告諸天及護世等言:「諸聖者當一心聽。有八正道法,彼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悉知悉見。何等為八?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如是八正道,即是三摩地受用法。若有如是得正思惟,行於梵行,修習圓滿,獲梵天樂。又復正語,正一切言,滿一切相,正說梵行,分別顯教,得如實旨。宣說正語,開甘露門,示一乘法,令諸眾生咸得清淨,離憂悲苦,證妙法理。」』」

爾時,人仙白佛言:「世尊!如我所說種種法要,皆是大梵天王於帝釋宮,為三十三天及四護世諸天眾等,如是宣說;我父毘沙門天王,迴還本宮,為我宣說,我悉記憶,無所忘失。今承如來大威力故,為尊者阿難欲知頻婆娑羅王所生所滅行願果報,我今對佛如實宣說。」

佛即讚言:「善哉!善哉!汝能善說。」

爾時,人仙說是法已,阿難尊者及諸會眾,得聞是法,歡喜信受,禮佛而退。

佛說人仙經


上篇: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

下篇: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玉耶經

玉耶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

佛說息諍因緣經

佛說息諍因緣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

佛說本相猗致經

佛說本相猗致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

【註音版】佛說宿命智陀羅尼經

佛說宿命智陀羅尼經...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一名伽耶山頂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

佛說清淨心經

佛說清淨心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法演禪師語錄

法演禪師語錄卷上 舒州白雲山海會演和尚初住四面山語...

大樓炭經

大樓炭經卷第一 西晉沙門法立共法炬譯 閻浮利品第一...

天請問經

天請問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咒目經

佛說咒目經...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一卷 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 如是我聞...

【佛教詞典】沉冥

(術語)沈於生死冥於無明也。楞嚴經四曰:引諸沉冥,...

【佛教詞典】摩訶劫賓那

梵名 Mahākalpina,巴利名 Mahākapphina。又作摩訶劫...

佛教徒如何對待所謂的「瑞相」

佛在經典中告訴我們:自誓受戒的時候,一個先決條件就...

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

凡夫之所以遭受痛苦,歸根結底是因為貪圖慾望,正如一...

心中的妄想執著不是你原來的東西

那麼成佛之道應該怎樣找出捷徑呢?請看以下的說明。 第...

談做早晚功課

佛的程序是信、解、行、證。信了以後,即使理解不深,...

有障礙才能考驗道心和信心

佛源老和尚在文-革時,坐了三年的監獄,在監獄裡每天受...

有效溝通的15條原則

一、講出來 尤其是坦白的講出來你內心的感受、感情、...

輪迴的世界真的美好嗎

當我談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少數年輕氣盛、富足高貴的人...

破除執空和執有

真諦和俗諦是佛在講經說法的時候常常從兩個層面闡釋的...

我看出家前後那些人生無常

出家後,有親人看望我,說,你瘦了,天啊,你怎麼瘦成...

勿讓「慢心」成為彼此的負擔

人幾乎都有自負、自滿的心,佛教稱之為慢心,也就是自...

古大德持誦《阿彌陀經》的感應

天樂迎空 在宋代有一位唐世良居士,他以誦《阿彌陀經》...

為什麼今天開悟的人少,古人一碰就開悟

光陰過的很快,今天是第二個七的第二天了。光陰無情,...

【視頻】早課(文殊講堂法觀法師領眾)

早課(文殊講堂法觀法師領眾)

【視頻】《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聆志居士念誦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