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程序是信、解、行、證。信了以後,即使理解不深,也不可沒有行持。只有信解而不去實踐,任他精通佛理,講得頭頭是道,也好比畫餅充不了饑,說食不會肚飽,和要出門的人,不起身動步,不能到達目的地一樣。
信佛後如何著手行持,它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學佛的目的是要離苦得樂,要脫離輪迴苦厄,了脫生死煩惱,最後要證得常樂我淨的佛果。學習的總綱是用佛的大悲無我知見,來轉變我們的我執自私知見。具體方法就是用戒定慧來對治貪瞋癡。下手處是在日常生活中,行動言論上,起心動念處,隨時磨煉脫我們自私貪得的不好習氣 (去惡);培養成大公助人的善良作風(行善),這是動中修,也叫修福。誦經念佛,持咒作觀,默坐觀心,使紛亂的心念清淨下來(淨心),是靜中修,也叫修慧。從去惡、行善、淨心、自利利他中積極的修福修慧,到福德智慧圓滿就成佛了。
做早晚功課是靜中修,早晚是業餘空用的時間,不受事務干擾,可安下心來。「功」是要有收穫成效,「課」是要有計劃定量,也就是說要有質有量。既名靜中修,應當清淨不散亂,做功課時;
(一) 要虔誠恭敬,見佛像如見真佛,以清香明燈的莊嚴環境,來莊嚴自己內心,使身心清淨。
(二)沒有佛堂可以閉目作觀,自己坐在蓮花上,前面是佛,左右前後菩薩及諸上善人圍繞,同作功課。
(三)提起精神,觀照心念,要念得清,聽得明,發覺有雜念妄想,立刻觀照清淨,使心不亂。
(四)日常生活中要注重戒行,勿亂想妄動,否則不軌思想會在做功課時暴發出來,干擾功課的質量。修持要有主次,要精而勿雜,學哪一宗的要依據哪一宗的修法。如修淨土宗的,當以念《彌陀經》及念佛為主課,以一句佛號念到一心不亂往生西方為目的,不要聽人說某經很好,就念某經,某經功德大,又加念某經,這樣濫而不精,會迷失自己原來的方向。如某經對自己有興趣,也發過願要念誦,那麼就明確訂一個計劃,幾天內念它多少部,完成此願,再將重心放在主要處。
修持要持之以恆,一曝十寒是不會有成效的,「二堂功課三餐飯」。吃飯是維持生命,做功課是養活慧命,應該看得比吃飯還重要。
我們因為業障重智慧淺,宿世壞習慣、臭脾氣,跟著環境隨時會發出來,要經常反省懺悔,盡早改除,使心中常常保持清淨愉快的情緒。
最後還要發大心,將所有福慧功德,迴向給父母眾生,和他們同生淨土,同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