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空與有

2012/07/26  大字體  護眼色

影響中國佛教最深遠的思想有二:一是有宗,以「緣起論」觀點而主張因緣所生法為實有;二是空宗,依般若經論而觀於緣起的存在,「宛然有而畢竟空,空假無礙,是為中道」。

空宗與有宗是大乘佛教兩大系統,空宗即「中觀派」,有宗即「瑜伽派」。中觀派以諸法無自性立論,破除一切眾生情見之執著,以顯現諸法實性,故稱「法性宗」;瑜伽派以「萬法唯識」解析諸法的緣生之相,目的也是在於析相以見性,故稱「法相宗」。

如來一代教法,所說皆不出空、有二義,因此,不論空宗、有宗,其思想淵源皆來自於佛陀的根本教說,也就是佛教的根本教理「緣起法」。

「緣起」是宇宙萬有生、滅、變、異的因果法則,諸法因為「緣起」而「有」,所以「空無自性」,是暫時的幻起、幻滅。換句話說,諸法實相,不生不滅,從暫時存在的現象界則說「緣起」,從本無自性的實相界而說「性空」。因為「緣起」,才能顯示「性空」,因為「性空」,所以能夠「緣起」。也就是說,因為「空」才能「有」,「空」是成就一切「有」的要因,中觀學派的龍樹菩薩據此而提出「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的中觀學說。

「緣起」與「性空」不但不是對立的,而且是相生相成的。所謂「真空不礙妙有,妙有體現真空」,如此不偏「頑空」,不偏「執有」,即名「中道實相」義,能夠了達「空有不二」的中道思想,就是般若。般若的整個精神就在以「假」成「空」,由「假」顯「空」。准此,真俗二諦於是成為「緣起性空」的另一種表現。

真俗二諦是佛法的綱要,《三論玄義》說:「二諦是佛法的根本,如來自行化他,皆由二諦。」佛陀依於諸法性空闡述真諦,依於眾生的妄執闡述所執非真。換句話說,二諦是為了把中道實相的妙理,藉由真空、俗有的方便言說而彰顯。所以,佛說二諦是為「執有者」說「空」,為「執空者」說「有」,是應病與藥,使依真捨俗,依俗識真,由此直契諸法實相,此即所謂「道非有、無,既有,無以顯道」,因此《三論玄義》說:「有二諦故,佛語皆實。以世諦故,說有是實;第一義故,說空是實。」

緣起無自性,無自性所以是空,「空」是佛教最重要的教義之一,也是佛法不共其它宗教及世間學說的特質,佛門因此有「空門」之稱。

「空」是真理的極致,「空」能將印證真理的「三法印」統一起來,例如:世間沒有永恆性的東西,世事變化多端,這是「諸行無常」,也就是「無常苦空」。世間沒有獨存性的東西,萬法相因相成,這是「諸法無我」,也就是「緣起性空」。世間沒有實有性的東西,一切如夢幻泡影,這是「涅槃寂靜」,也就是「妙有真空」。

佛教講「空」,並不是否定一切,相反的,「空」是諸法所以成就的根本。《大乘密嚴經》說:「離空無有色,離色無有空,如月與光明,始終恆不異。諸法亦如是,空性與之一,輾轉無差別,所為皆得成。」萬法惟其性空,才能生起宇宙萬有;萬有徒具假相,才能顯示自性本空。所以,空與有,如月之與光明,始終不二。空與有,是相待之假稱,說空說有,只不過為了詮顯中道實相義,如果執有撥空,則失於真諦;執空排有,則失於俗諦。執空執有,同樣都是邊執的妄見,均非中道之正理。

因此,《般若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金剛經》說:「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皆是闡明空有不二,空有相融相即的道理。

空,是佛教的X光,經由空性,便能洞悉諸法實相--諸法所以是空,是由於無自性可得;諸法所以是有,是由於相用不是空無的。《釋摩訶衍論》的「虛空十義」,把空的奧妙詮釋無遺。「空」並不是頑空,並不是妄計一切皆空的「惡取空」,「空」具有建設性,譬如,沒有空間就不能建房子;袋子不空,便不能裝東西;宇宙不空,眾生就無法生存,所以要「空」才能「有」,宇宙萬法就是建立在這個空義上。

「空」蘊含無限,真空才能生妙有。佛教講「空」,就是要我們大破、大立,空去一切有無對待,空去一切差別觀念,甚至連「空」也要空去,然後才能享有一個解脫自在、空有不二的世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如何在布施中達到三輪體空

修布施,最重要的是了解三輪體空的道理。三輪乃指:布...

《阿彌陀經》與《文殊》《般若經》的會通

等者,略舉餘經。如《文殊》所云,一行三昧。《大品》...

虛空孕菩薩經

虛空孕菩薩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佉羅坻迦...

照見五蘊皆空

《西遊記》裡有一段情節,是大家都熟知的。 孫悟空的...

撇不乾淨,臨命終時就是障礙

如果你在生死在你還在這個世間生存的時間,就能夠在意...

知生滅變異虛偽無主,息心達本源

我們的生命體,它是會生滅變異的,它是諸行無常的,你...

禪不在文字上

黃檗希運禪師有一個學生,這個人就是在唐宣宗時做過宰...

慧律法師《頓悟本心》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諸位大德、在家居士,大家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教化眾生的導師也。梵語阿彌陀...

四十個佛教基礎知識

1、三寶:佛寶、法寶、僧寶。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

禪宗叢林的修行律儀

禪宗叢林中有各種不同的修行儀軌,這些律儀不僅是禪門...

大殿的法器都有哪些

大磬 以銅鑄造的,盂形法物,置於佛桌右側,法會、課誦...

佛陀遭誹謗的因果故事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天正坐在法座上給弟子們說法,...

怎麼才能六根互用,把自性光明顯現出來

緣見因明,暗成無見;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根...

往生到極樂後還會迷嗎

問: 《妙法蓮華經》說我們原來是佛,現在迷了,那我...

文殊菩薩——諸佛之母菩薩之師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覺母智難量 左持利劍煩惱斷 右執青...

星雲大師:工作的態度

工作即生活!所以,世間每一個人都不能沒有工作。要工...

至易至殊勝的淨土法門

世人往往以為簡易的東西比較不值錢,殊不知對人至關重...

信仰的虔誠與否與貧富無關

( 導語: 不論世俗之中還是在佛門裡,人們通常都會看...

為什麼在娑婆世界修行一日勝過極樂世界修行百年

問: 《無量壽經》說: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

狗要吃屎理他做甚,魔力強勢不要爭鋒

至於某某外道,所偽造之書,吾人只好任彼所為,各行各...

【推薦】娑婆世界的厭離行

淨宗願門的核心內涵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然娑婆世界...

【佛教詞典】意所取色

【意所取色】 p1208 如諸色自相三種中說。 二解 顯揚五...

【佛教詞典】永明

(人名)宋智覺禪師延壽,住杭州慧日山永明寺,故稱為...

【視頻】淨界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

淨界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

【視頻】《普門品》萬佛城唱誦

《普門品》萬佛城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