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空與有

2012/07/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影響中國佛教最深遠的思想有二:一是有宗,以「緣起論」觀點而主張因緣所生法為實有;二是空宗,依般若經論而觀於緣起的存在,「宛然有而畢竟空,空假無礙,是為中道」。

空宗與有宗是大乘佛教兩大系統,空宗即「中觀派」,有宗即「瑜伽派」。中觀派以諸法無自性立論,破除一切眾生情見之執著,以顯現諸法實性,故稱「法性宗」;瑜伽派以「萬法唯識」解析諸法的緣生之相,目的也是在於析相以見性,故稱「法相宗」。

如來一代教法,所說皆不出空、有二義,因此,不論空宗、有宗,其思想淵源皆來自於佛陀的根本教說,也就是佛教的根本教理「緣起法」。

「緣起」是宇宙萬有生、滅、變、異的因果法則,諸法因為「緣起」而「有」,所以「空無自性」,是暫時的幻起、幻滅。換句話說,諸法實相,不生不滅,從暫時存在的現象界則說「緣起」,從本無自性的實相界而說「性空」。因為「緣起」,才能顯示「性空」,因為「性空」,所以能夠「緣起」。也就是說,因為「空」才能「有」,「空」是成就一切「有」的要因,中觀學派的龍樹菩薩據此而提出「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的中觀學說。

「緣起」與「性空」不但不是對立的,而且是相生相成的。所謂「真空不礙妙有,妙有體現真空」,如此不偏「頑空」,不偏「執有」,即名「中道實相」義,能夠了達「空有不二」的中道思想,就是般若。般若的整個精神就在以「假」成「空」,由「假」顯「空」。准此,真俗二諦於是成為「緣起性空」的另一種表現。

真俗二諦是佛法的綱要,《三論玄義》說:「二諦是佛法的根本,如來自行化他,皆由二諦。」佛陀依於諸法性空闡述真諦,依於眾生的妄執闡述所執非真。換句話說,二諦是為了把中道實相的妙理,藉由真空、俗有的方便言說而彰顯。所以,佛說二諦是為「執有者」說「空」,為「執空者」說「有」,是應病與藥,使依真捨俗,依俗識真,由此直契諸法實相,此即所謂「道非有、無,既有,無以顯道」,因此《三論玄義》說:「有二諦故,佛語皆實。以世諦故,說有是實;第一義故,說空是實。」

緣起無自性,無自性所以是空,「空」是佛教最重要的教義之一,也是佛法不共其它宗教及世間學說的特質,佛門因此有「空門」之稱。

「空」是真理的極致,「空」能將印證真理的「三法印」統一起來,例如:世間沒有永恆性的東西,世事變化多端,這是「諸行無常」,也就是「無常苦空」。世間沒有獨存性的東西,萬法相因相成,這是「諸法無我」,也就是「緣起性空」。世間沒有實有性的東西,一切如夢幻泡影,這是「涅槃寂靜」,也就是「妙有真空」。

佛教講「空」,並不是否定一切,相反的,「空」是諸法所以成就的根本。《大乘密嚴經》說:「離空無有色,離色無有空,如月與光明,始終恆不異。諸法亦如是,空性與之一,輾轉無差別,所為皆得成。」萬法惟其性空,才能生起宇宙萬有;萬有徒具假相,才能顯示自性本空。所以,空與有,如月之與光明,始終不二。空與有,是相待之假稱,說空說有,只不過為了詮顯中道實相義,如果執有撥空,則失於真諦;執空排有,則失於俗諦。執空執有,同樣都是邊執的妄見,均非中道之正理。

因此,《般若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金剛經》說:「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皆是闡明空有不二,空有相融相即的道理。

空,是佛教的X光,經由空性,便能洞悉諸法實相--諸法所以是空,是由於無自性可得;諸法所以是有,是由於相用不是空無的。《釋摩訶衍論》的「虛空十義」,把空的奧妙詮釋無遺。「空」並不是頑空,並不是妄計一切皆空的「惡取空」,「空」具有建設性,譬如,沒有空間就不能建房子;袋子不空,便不能裝東西;宇宙不空,眾生就無法生存,所以要「空」才能「有」,宇宙萬法就是建立在這個空義上。

「空」蘊含無限,真空才能生妙有。佛教講「空」,就是要我們大破、大立,空去一切有無對待,空去一切差別觀念,甚至連「空」也要空去,然後才能享有一個解脫自在、空有不二的世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聖嚴法師《不住於相而行佈施》

不住於相,相的意思在《金剛經》中講得很清楚,即不住...

憨山大師論般若

佛祖出世。說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為本。般若...

偏空跟斷滅見有何不同

問: 請法師慈悲開示,法師說:小乘的空觀,是將依他起...

但能如是直下頓了,不為三世所拘繫

自達摩大師到中國,唯說一心唯傳一法,以佛傳佛不說餘...

菩薩終日度眾生,但不見眾生相

菩薩雖然利益眾生,看眾生受苦,終日度眾生,但不見眾...

站在本來就沒有的角度來面對人生

依止空正見跟發心,他開始修行了。 第一個,安心如空之...

用什麼心態來修學,才會比較圓滿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阿難尊者發了願以後...

濟群法師:擁有後內心還是空虛要怎麼辦

問: 一無所有時曾苦苦追求,可擁有後還是空虛,該怎...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正法、像法、末法

佛教中有正法、像法、末法:為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

出家人姓「釋」的由來

佛教初來東土,到漢地傳法的多是外國僧人,人們按照中...

什麼是水陸法會

一、什麼是水陸法會? 水陸法會是佛教所有法會中最大,...

文珠法師《三皈五戒的意義》

三皈,是皈依佛、法、僧三寶;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

認識因果律改造命運

目前的社會現實中,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這與我們幾...

印光大師: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淨土還難

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當依佛教而行。佛教你求生西方,...

對哪些對境造業,業果會越重

講到重罪、重業,一定是第一,心非常猛利;第二,跟外...

吃飯也是修行

我們吃飯時也要檢查自己的心態:是帶著貪心在吃?還是...

持咒的四種功德利益

一、歡喜益: 你如果對咒語的認知,說這個咒語都是佛菩...

聰明之人與智慧之人的區別

世間上很多人不能認識到自己。例如生是從哪裡來的,死...

觀想念佛,觀之事且從緩行

持名一法,最為末法透機之法。善導雖疏觀經,實最重持...

身外之財終捨離,所造之業如影隨

有位喜歡收藏古玩的中年居士說:以前喜歡古玩,碰到看...

俗人入寺作出家因緣

原文: 且初入寺,背僧取異,云何得作出家因緣?經云:...

一心三觀和臨終正念有何關聯

問: 一心三觀和淨土宗的臨終正念有何關聯? 淨界法師...

聽經聞法有八種功德

根據方廣大莊嚴經卷十二所記載,聽經聞法有八種功德,...

理想的美容方法

禪與美容,人們大都認為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說起...

【佛教詞典】數甚深

【數甚深】 p1334 世親釋十卷三頁云:無數量一業者:顯...

【佛教詞典】譯經

即指翻譯經典。又作翻經。廣義而言,並不限於經藏,如...

【視頻】惠空法師《莊周蝶夢》

惠空法師《莊周蝶夢》

【視頻】農禪水月--都會心靈的一方淨土

農禪水月--都會心靈的一方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