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空與有

2012/07/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影響中國佛教最深遠的思想有二:一是有宗,以「緣起論」觀點而主張因緣所生法為實有;二是空宗,依般若經論而觀於緣起的存在,「宛然有而畢竟空,空假無礙,是為中道」。

空宗與有宗是大乘佛教兩大系統,空宗即「中觀派」,有宗即「瑜伽派」。中觀派以諸法無自性立論,破除一切眾生情見之執著,以顯現諸法實性,故稱「法性宗」;瑜伽派以「萬法唯識」解析諸法的緣生之相,目的也是在於析相以見性,故稱「法相宗」。

如來一代教法,所說皆不出空、有二義,因此,不論空宗、有宗,其思想淵源皆來自於佛陀的根本教說,也就是佛教的根本教理「緣起法」。

「緣起」是宇宙萬有生、滅、變、異的因果法則,諸法因為「緣起」而「有」,所以「空無自性」,是暫時的幻起、幻滅。換句話說,諸法實相,不生不滅,從暫時存在的現象界則說「緣起」,從本無自性的實相界而說「性空」。因為「緣起」,才能顯示「性空」,因為「性空」,所以能夠「緣起」。也就是說,因為「空」才能「有」,「空」是成就一切「有」的要因,中觀學派的龍樹菩薩據此而提出「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的中觀學說。

「緣起」與「性空」不但不是對立的,而且是相生相成的。所謂「真空不礙妙有,妙有體現真空」,如此不偏「頑空」,不偏「執有」,即名「中道實相」義,能夠了達「空有不二」的中道思想,就是般若。般若的整個精神就在以「假」成「空」,由「假」顯「空」。准此,真俗二諦於是成為「緣起性空」的另一種表現。

真俗二諦是佛法的綱要,《三論玄義》說:「二諦是佛法的根本,如來自行化他,皆由二諦。」佛陀依於諸法性空闡述真諦,依於眾生的妄執闡述所執非真。換句話說,二諦是為了把中道實相的妙理,藉由真空、俗有的方便言說而彰顯。所以,佛說二諦是為「執有者」說「空」,為「執空者」說「有」,是應病與藥,使依真捨俗,依俗識真,由此直契諸法實相,此即所謂「道非有、無,既有,無以顯道」,因此《三論玄義》說:「有二諦故,佛語皆實。以世諦故,說有是實;第一義故,說空是實。」

緣起無自性,無自性所以是空,「空」是佛教最重要的教義之一,也是佛法不共其它宗教及世間學說的特質,佛門因此有「空門」之稱。

「空」是真理的極致,「空」能將印證真理的「三法印」統一起來,例如:世間沒有永恆性的東西,世事變化多端,這是「諸行無常」,也就是「無常苦空」。世間沒有獨存性的東西,萬法相因相成,這是「諸法無我」,也就是「緣起性空」。世間沒有實有性的東西,一切如夢幻泡影,這是「涅槃寂靜」,也就是「妙有真空」。

佛教講「空」,並不是否定一切,相反的,「空」是諸法所以成就的根本。《大乘密嚴經》說:「離空無有色,離色無有空,如月與光明,始終恆不異。諸法亦如是,空性與之一,輾轉無差別,所為皆得成。」萬法惟其性空,才能生起宇宙萬有;萬有徒具假相,才能顯示自性本空。所以,空與有,如月之與光明,始終不二。空與有,是相待之假稱,說空說有,只不過為了詮顯中道實相義,如果執有撥空,則失於真諦;執空排有,則失於俗諦。執空執有,同樣都是邊執的妄見,均非中道之正理。

因此,《般若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金剛經》說:「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皆是闡明空有不二,空有相融相即的道理。

空,是佛教的X光,經由空性,便能洞悉諸法實相--諸法所以是空,是由於無自性可得;諸法所以是有,是由於相用不是空無的。《釋摩訶衍論》的「虛空十義」,把空的奧妙詮釋無遺。「空」並不是頑空,並不是妄計一切皆空的「惡取空」,「空」具有建設性,譬如,沒有空間就不能建房子;袋子不空,便不能裝東西;宇宙不空,眾生就無法生存,所以要「空」才能「有」,宇宙萬法就是建立在這個空義上。

「空」蘊含無限,真空才能生妙有。佛教講「空」,就是要我們大破、大立,空去一切有無對待,空去一切差別觀念,甚至連「空」也要空去,然後才能享有一個解脫自在、空有不二的世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用佛號來壓煩惱,臨終時恐怕壓不住

惡獸毒蟲 藏竄孔穴 毘舍闍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經文,那...

為什麼這個願非常了不得

第二個願就非常不得了了,增上誓願。 伏請世尊為證明,...

何謂「四大皆空」

一般人因為不認識佛教,再加上以訛傳訛,經常對佛教的...

四大本空無有我,一身自重不幹人

我們都知道,修行人首要的條件就是要看得開、放得下,...

如何能不煩惱不憂愁

南陽慧忠禪師被唐肅宗封為國師。有一天,肅宗問他:朕...

修空觀的人要空掉什麼

問: 師父講到我們要修空觀,不要住在外來的空上,在具...

金剛經感應錄:降伏湖神的經師

晉朝時,揚州江畔有一座亭湖神廟,傳說湖神非常嚴峻凶...

算命的師父

一個居士問:師父,你會不會算命? 清淨說:會,而且...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捨...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佛說八大人覺經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

【大藏經】【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十方佛」是哪十尊佛

十方,梵語 dasa disah,巴利語 dasa disā。為四方、...

釋迦牟尼佛名號的含義

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為我國廣大...

中國十大著名寺院

白馬寺在河南洛陽市東郊,稱為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

各宗要略:天台宗

一、學統 北齊慧文禪師,讀《大智度論》悟一心三觀。南...

佛學常見辭彙(一畫)

【一地】 (喻)佛性好像一塊土地。土地能使一切草木...

父母過世為他們立牌位有用嗎

問: 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說有一次我們討論到我父母過...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一般簡稱為《華嚴經》,大方廣是...

無分別心是道

寶峰寺,某天午齋畢。僧問:飯好不好吃?和尚答:吃飯...

肉食主義的邏輯悖論

從童年到成年,一遍又一遍地,大眾被告知吃肉是正常的...

何為普賢菩薩十大行願

一者禮敬諸佛 禮者、身禮拜。敬者、語意恭敬。諸者、不...

人體內的毒素來源於何處

1、蛋白質產生的毒素 蛋白質攝入過量,不僅會造成肝腎...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夠更深層

我們在心中能夠受持常住兩個字,就能夠遠離三惡道。常...

資源有限而慾望無窮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

何謂邪想坐禪

我們打坐的時候,會出現這種魔事,這個《釋禪波羅蜜》...

佛教的規矩是否是有男尊女卑的現象

男身具七寶。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寶。一有志氣之寶。到...

童子歡喜以花獻佛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一天,和比丘們...

【佛教詞典】蹇荼

(物名)Kha?da,砂糖名。大日經七曰:此砂糖名為蹇荼...

【佛教詞典】第一識

(術語)阿賴耶識之別名。唯識了義燈四本曰:第一識,...

【視頻】淨慧法師《家賊難防,識得不為冤》

淨慧法師《家賊難防,識得不為冤》

【視頻】西安臥龍寺(碑林林立 禪宗道場)

西安臥龍寺(碑林林立 禪宗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