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寺院安居自恣儀軌

2021/06/02  大字體  護眼色

寺院安居自恣儀軌

註:本文僅限出家人看

安居的首日,稱為結夏,在安居之始,得舉行一定的法會儀式,以公告安居開始。元代以來,安居儀式都在安居開始前一天舉辦,由長老大德講解各項禮儀,以令僧眾於安居期內能專心精進修道。近代安居儀式大多訂在四月十五日當天舉行,安居時必須劃定區域以為活動範圍,稱為「結界」,除為父母、師長、三寶之事,不得出界;而後行「受籌法」,集合大眾,統計結夏人數。受籌法圓滿後,第二天安居正式開始。僧侶受具足戒後經過一個夏安居,出家又多了一歲,這是出家人計算戒臘,以定長幼次序之法。

1、「受籌法」其程序為:一、灑掃敷座;二、晨齋預白;三、鳴鐘集僧;四、入堂恭攝;五、受籌羯磨;六、行籌白數。

2、受籌法圓滿後,第二天為安居正式開始(四月十六日),也須舉行一定的儀式,如受籌法一樣,要灑掃敷座、鳴鐘集僧、行籌白數等,然後大眾依序入座。首先由二位上座到別屋,互為答問,敘說安居事宜,其餘人等再依序到二位上座處說安居之事;說畢返回大殿,等所有僧眾作法圓滿,共同禮佛回寮,如此安居正式開始。

安居圓滿則稱為解夏、解制或安居竟。安居結束時,應作自恣、解界、結界、受功德衣等四事。即安居九十日的最後一晚,大家仍齊聚一堂,檢討各人在三個月期間,言行有無違反戒律,也可互相指出對方的錯失。若有犯戒者,則要當眾懺悔,稱為自恣,這一天就稱為僧自恣日。此時大眾人人身心清淨,甚至有人因此證悟,佛陀感到欣悅歡喜,故又稱佛歡喜日。

第一篇 結夏安居儀規

一、界相

東以百歲為標,南以天台為標,西以小天台為標,北以塔林為標。

二、結夏安居

安居的義譯為雨期,為修行制度之一。又作夏安居、雨安居、結夏。印度夏季雨期有三個月,出家人嚴禁外出而安在一處致力修行,稱為安居。安居之首日稱為結夏,圓滿結束那天,稱為解夏。

三、為何要結夏

(一)無事遊行,妨廢道業。

(二)損傷物命,違慈實深。

(三)所為即非,招世譏謗。防此三咎,故制安居。

(四)結夏的緣由:佛時代,有六群比丘於一切時,春夏冬人間遊行。夏月瀑雨,水大漲,漂失衣缽、臥具,針筒。踏殺生草。時居士見已,譏謙云:沙門釋子,不知漸愧,於一切時遊行,漂失衣具,踏殺生草,斷他命根,外道尚且三月安居,而且蟲鳥也有巢窟止住,沙門釋子,云何如是。諸慚愧,有樂持比丘,以此白佛。故制三月安居。

(五)安居的條件:出家五眾皆遵制安居,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在家二眾不安居。五眾安居中,比丘與沙彌可在一起安居;比丘尼與沙彌尼、式叉摩羅在一起安居。

(六)安居的場所:安居的場所,若僧伽藍、若阿蘭若、若樹下、山窟等。五分律云:禁止無救護處安居,有五過失不能在此安居。

1、太遠聚落,求須難得。

2、太近城市,妨修道業。(居家往來、談閑招譏,妨礙道業)3、多諸蟲蟻,自他兩損。(害物傷慈,違本制緣。)4、無可依人。(所依人要具五德:① 未聞令聞;② 已聞令清淨;③ 能決疑網;④ 通道、達俗無滯;⑤ 除邪見、得正見。)5、無施主,供給湯藥。(房舍、臥具、飲食、湯藥。)有五過,不可安居。反,則修道獲益,亦利居家得植福田。

(七)受籌儀規

1、準備

(1) 懸牌一面云:今日受籌,明日安居。

(2)供兩牌位:南無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佛。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3)一籌盤一空盤。(籌盤上可放些香花)

2、打板集眾,迎請主法,唱爐香讚。

3、禮拜說法,(指主法和尚)

(1)至誠作觀禮拜,求諸菩薩慈悲加被,九旬之中,精進辦道,無諸魔障。三拜。

(2)至誠問訊願為擁護,使我等內魔無嬈,外障潛消。三問訊。向上。

(3)頂禮和尚三拜。和尚云:禮佛一拜。拜已,和尚雲各序坐。

(4)行籌至誠頂禮三拜,問訊,長跪。

① 行香水手巾云:八功德水淨諸塵,盥掌去垢心無染,執持持戒無缺犯,一切眾生亦如是。

② 受者胡跪取籌,偈云:金剛無礙解脫籌,難得難遇如今果,我今頂戴歡喜受,一切眾生亦如是。

③ 放空盤內偈云:具足清淨受此籌,具足清淨還此籌,堅固喜舍無缺犯,一切眾生亦如是。

④ 行香水時,俱至佛前,以籌盤放在空盤上,頂禮問訊,長跪,取一大籌,雙手橫棒,高聲明報云:歲次戊寅年,夏三月,安居會上,娑婆教主本量師釋迦牟尼佛,受第一籌,後一拜,再行和尚籌等。

⑤ 結束時,行籌收籌後,俱往韋馱前,頂禮如前嘆手,執大籌,高聲報云:歲次戊寅年,夏三月,安居會上,護法韋馱尊天菩薩,受最後籌,一拜後,全結束。

⑥ 全結束,行籌收籌到屏處數明,為首收籌者,高聲報云:歲次戊寅年,夏三月,安居座中,比丘幾十人,沙彌若干人。

⑦ 和尚報云:同居大眾,合人共收攝身心,九旬之中,努力為道,受籌已完,念偈迴向。

(八)大迴向 受籌功德殊勝行。

第二篇 依止安居

一、什麼叫安居?

形心攝靜曰安,要期住此曰居。靜處思惟道之正軌,理須假日追功,策進心行。隨緣托處,志唯尚益,不許馳散,亂道妨業。

二、安居的時間種類

(一)時間

1、前安居:四月十五日籌,十六日安居,至七月十五日解夏。

2、中安居:四月十七日至五月十五日,至滿足三個月。

3、後安居: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解。

1、前安居:四月十五日受籌,十六日安居,滿足三個月。

2、後安居:五月十五日受籌,十六日安居,滿足三個月。

(二)種類(律雲)

1、對首安居。入安居時,須對所依之人,表白結制安居之意旨,方可安居,稱之為對首安居。所依之人——律師和長老。

2、心念安居。若無所依之人,則於心中表結制安居之旨意,以入安居,稱為心念安居。(毗尼作持要錄云:於七日得往返處,自作心念,遙依安居。心念,則除大德一心念五字。律云:尼不得獨住,無心念安居法。若遇饑儉時方開心念。然須慎重。)三、安居儀軌

(一)準備

1、客堂前,懸牌一面,上書「安居」二大字。

2、打板集眾,迎請主法法師。

3、唱爐香讚

(二)和尚表法

1、至誠禮拜,懇禱諸佛,願慈光加被,夏中精進修行。三拜2、至誠禮拜,仰祈護佑,使我等九旬修道,魔障潛消。三拜3、至誠禮拜,解惑釋疑,頂禮依止和尚三拜

(三)安居者隨具三拜,長跪、合掌、作如是白:大德一心念,我某某比丘,今依某某某寺僧伽藍,前、中或後三月夏安居(三說)。師云:知莫放逸。答:受持。再云:依誰持律。答:依誰誰大和尚。又云:有疑當往問。答:爾。

(四)迴向:結夏功德殊勝行

第三篇 羯摩出界法

論云:僧祗有五種人不得安居。1、被舉人。2、破夏人。3、罷道人。4、死人。5、不囑授人。又破夏有十種過失。1、為諸佛所呵。2、為諸天世人所呵。3、破夏。4、得罪。5、不得功德。6、不得五事利。7、不得攝施。8、不得安居衣。9、惡名流佈。10、後墮入地獄。

律中佛言:安居比丘,若有佛、法僧事等。七日不及還,聽受半月法去;再不及還,當受一月法去。

一、對首受日法

(一)先啟大和尚,稱量見可。

(二)至一比丘所,陳白其情。云:大德一心念,我某某比丘,今受七日法,出界外,為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白長老知(三說)。問云:善。答:爾。

二、警示出界法。

和尚云:雖然受得七日半一月假,身雖出界外,而心中常常要憶念在界內,莫要放逸。日課照常做,事訖即還界,不許定要等日期完放回,若事完故意在外不還,虛廢時光者,即名破夏,不成安居。

三、心念受日法。

我某甲比丘,今受七日法出界,為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

第四篇 自恣解夏

一、何謂自恣

1、夫九旬修道,精練身心,人多迷已,不自見過。理宜仰憑清眾,垂慈誨示。縱宣已罪,恣僧治舉;內彰無私隱,外現有純淨,故曰自諮。

2、自者自已有過,自不自非;恣他舉明。令改過從新也。

3、自各自也,恣任意也。謂各自任意,隨人舉過。又名隨意;謂隨他人之意,而恣舉其所犯也。

二、自恣緣由

原以佛制比丘,當互相規諫,故六群比丘,即妄舉清淨比丘罪。佛言:應先求聽。六群嫌清淨比丘求聽故,妄從清淨比丘求聽。佛言,具五德者,方可求聽。六群不受五德求聽。佛言,安居竟應自恣,自恣即是聽故。不應一時自恣,聽一一自恣,不應隨意自恣,應次第自恣,應差具五德人受自恣。

五德有二種:

(一)第一五德。1、不愛。2、不恚。3、不怖。4、不癡。5、知自恣不自恣。

(二)第二五德。1、知時不以非時。2、真實不以虛妄。3、利益不以損減。4、柔軟不以粗獷。5、慈心不以瞋恚。

三、自恣程序

(一)尼眾差使法。

大德一心念。某寺比丘尼僧和合,僧差我某甲比丘尼,來請自恣。

(二)問緣索欲法

大德(娣)僧聽,今白月十五日,眾僧集某處自恣。

(論云:有五種與欲自恣法。一者,今日僧自恣,我與僧自恣。二者,我白自恣。三者,為我故自恣。四者,口不能言者,手作說相,亦得與自恣。五者,語雖不了,亦是與自恣。應對受者,作如是言。)大德(娣)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比丘尼),如法僧事,與欲自恣。

(三)敷坐請師法

聞鐘聲,大眾齊集作法處。由首領引執香、引磬隨後,請方丈和尚。禮佛後,至韋馱前一問訊,後拈香又三問訊。然後,大眾齊向韋馱三問訊。頂禮和尚三拜。

(四)集僧作辦法

大德(娣)僧聽,眾多比丘比丘尼,我受彼欲,彼如法僧事,與欲自恣。一說。尚云:善。答:爾。一叩而起。和尚問云:誰遣比丘尼,來請見聞疑三事自恣。(若無者答)此處無尼,來請見聞疑三事自恣。

(五)和尚略宣教誡

汝等比丘尼諦聽:今乃九旬夏罷之期,說罪除愆之際。五篇禁製,八敬森嚴。凡比丘尼,應當依隨大僧安居,半月乞求教誡。歲終比丘隨意,應須來請自恣,方不負登壇受具,阿難請度。不然,則乖違佛制,徒有其名,爾等當束斂身心,精修善法,以戒為師。謹慎莫放逸。答:依教奉行。一拜而起。

大德僧聽,比丘僧夏安居竟。某寺比丘尼僧夏安居竟,僧差我某甲比丘尼,說三事自恣見聞疑。大德僧慈憫故語我,我若見罪,當如法懺悔。三說。良久,然,如是,汝傳教敕,敕諸尼眾,如法自恣,謹慎莫放逸。尼答:依教奉行。禮謝而退,還寺中。

歲次某某年,自恣會上,座中比丘比丘尼,幾百幾十幾人,沙彌沙彌尼幾人。首行云:為僧行舍羅竟。尚埋頭苦幹:善。眾齊答:爾。

(五)白僧隨意法

大德(娣)眾僧今日自恣,我某甲比丘比丘尼亦自恣,若見聞疑罪,願大德(娣)哀愍故,語我,我若見罪,當如法懺悔。三說。彼云:善。答:爾。一叩而起。

(六)對首自恣法

二長老憶念,今日眾僧自恣,我某甲比丘比丘尼亦自恣。云:善。答:爾。

(七)心念自恣法(尼無)

今日眾僧自恣,我某甲比丘清淨。三說。

(八)遵制結示法

和尚云:今日如法,如律,自恣已竟,名為解夏。准安居犍度云:四月十六日安居至七月十五日夜分盡訖,方名解夏已竟。迴向:自恣功德殊勝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威儀是最有攝受力的弘化

和一位年長的法師一同在路上散步,看著腳下高高的台階...

五百女子矢志出家,佛陀無奈立八敬法

佛陀暫住在尼拘陀林中,有一天,佛陀的姨母摩訶波闍波...

供養僧人用錢如法嗎

問: 請問師父,現在居士供養出家僧人,一般都直接用...

優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緣

(上) 佛住止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當時國內有一梵...

供養沙門狗得餐,轉生王女見心歡

中印度佛法盛行的時候,有一位虔誠的居士,每天發心供...

五台山「人皮鼓」的故事

世間的因果報應,跟人的善惡業力是直接關聯的,如影隨...

抱年輕女人與抱一條死狗的感覺一樣嗎

若受離一切所應遠離身語業,安立第四苾芻律儀,一切不...

蕅益大師論出家

蕅益大師,吳縣(江蘇)木瀆人,俗姓鐘。字蕅益,號八...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受持八關齋戒,臥具和飲食應注意哪些

第七條、不坐臥高廣大床。 關於律中的床這樣東西,中國...

地藏菩薩的本生事蹟

關於地藏菩薩本生事蹟,大乘佛經裡有幾種記載: (1)...

寺院「齋天」有何含義

齋天又名供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師依《金光明經》編...

比丘十八種僧物之齒木

齒木也稱為楊枝,磨齒刮舌的木片,古代比丘常用的十八...

挖空心思勉強得到,實際上不是好事

如果命中沒有,而挖空心思勉強得到的東西,實際上不是...

普勸為人必修淨土

天如《淨土或問》云:今禪者見修淨土,鄙之為愚夫愚婦...

叢林中出坡的意義

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開啟中國禪宗僧團制度的恢弘氣...

修行最怕錯用心

【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

除夕撞鐘為何要敲108響

辭舊迎新,年年歲歲的新年及除夕之夜,京城內外都會聽...

人為什麼會到媽媽肚子裡呢

六道眾生都在生死輪迴中,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般...

聖嚴法師《一心有滯,諸法不通》

問:唐朝牛頭法融禪師說:一心有滯,諸法不通。一旦這...

【推薦】念佛的確是一劑無上的良藥

作為一名醫生,我遇到過罹患各種各樣疾病的患者,從醫...

我為什麼走上素食主義

轉貼:小的時候,對於姥姥,一個27歲便守寡,獨自在艱...

如何把「空假中」三觀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

讓微笑常在

一直以來,微笑被人譽為忘憂之草,解花之語。踏遍紅塵...

【佛教詞典】不退土

(雜名)不退之淨土也。謂西方之極樂,以彼土為淨土門...

【佛教詞典】說戒師

於每半月一次之說戒日宣讀戒本者。通常由一座之長老任...

【視頻】《地藏菩薩本願經》女聲木魚唱誦

《地藏菩薩本願經》女聲木魚唱誦

【視頻】東林佛號(修行版)

東林佛號(修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