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三十七菩提分

2011/03/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三十七菩提分也叫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覺支等。指佛陀教導眾生修證聖果的三十七種途徑和方法。菩提分,意即成就佛教四聖諦的智慧,通向涅槃聖果的道路。分為七科,即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支。亦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俱舍論》卷二十五稱:「三十七法順趣菩提,是故皆名菩提分法。」

四念住

四種以智觀境的方法。世人攀緣身、受、心、法四境,生起淨、樂、常、我四顛倒,因而有貪愛等煩惱。為治此四種顛倒,以念、慧為體立四念住:1、觀身不淨,用聞思修所生的能觀之智,觀察和覺了身內腸胃赤白痰等不淨,身外眵淚涎唾等不淨,破除淨想的顛倒;2、觀受是苦,用能觀之智,觀察和覺了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者苦,破除樂想的顛倒;3、觀心無常,用能觀之智,觀察和覺了心境生滅無常,破除常想的顛倒;4、觀法無我,用能觀之智,觀察和覺了五蘊等法從因緣和合而生,沒有自性,所以無我,除破我想的顛倒。

四正斷

四種正確的修行努力:1、於已生的惡法令斷滅;2、於未生的惡法令不生;3、於未生的善法令生起;4、於已生的善法令堅住和增廣。於此四法戒勉策勵,精進修習,為了斷惡修善。

四神足

四種可以得到神通的定(三摩地):1、欲神足(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由想得到神通的意欲之力發起的定;2、勤神足(勤三摩地斷行成就),由不斷止惡進善力發起的定;3、心神足(心三摩地斷行成就),由心念之力發起的定;4、觀神足(觀三摩地斷行成就),由觀想佛理之力發起的定。「斷行成就」是要修行者斷除一切障礙三摩地的不善等法,從而轉進修習三摩地行,即用欲、勤、心、觀四法來引發和修證這四種三摩地。欲等四法,求定稱心、趣定自在,故又稱「四如意足」。佛教認為,修行這些禪定,可得神通變化如意自在的能力。

五根

修行佛教所依靠的五種內在條件:1、信根。信正道及助道善法;2、粗進根。修學正道及助道法時,勤求不息;3、念根。念正道及助道法更無他念;4、定根。攝心於正道及助道法相應不散;5、慧根。為正道及助道法觀無常等十六行。這五種法,皆有能生善法,不可傾動和勢用增上等義,故名為「根」。

五力

五根增長所產生的力用:1、信力。信根增長可破疑惑;2、精進力。精進根增長可破懈怠;3、念力。念根增長可破邪思;4、定力。定根增長可破亂想;5、慧力。慧根增長可破煩惱。《大智度論》卷十九:「五根增長,不為煩惱所壞,是名為力。」

七覺支

達到佛教覺悟的七種次第或七種智慧:1、念覺支。修行者修學出世法時,常念定慧等;2、擇法覺支。對於諸法的真偽,用智慧加以辨別和選擇,達到去偽存真;3、精進覺支。以勇猛善心,離邪行真;4、喜覺支,由於精進而得悟善法,心生喜悅;5、輕安覺支。不斷進修,斷除諸見煩惱和身心粗重,從而輕利安適;6、定覺支。使心專住一境而不散亂;7、捨覺支。捨棄虛妄諸法而不追憶,心無偏頗。

八聖道支

八種通向涅槃解脫的正確方法和途徑,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見八正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夢參老和尚講述開刀的親身體驗

當我到台灣動手術開刀的時候(一九九六年元月),我發...

大乘佛法的之宗要

大乘佛法,為超脫世間而又適應世間的。則其宗要:在先...

把八識成四智菩提

大般涅槃當中,到底它是產生了一個多大的作用,所謂的...

菩提心的發起需要因緣

此菩提心,諸善中王,必有因緣,方得發起。省庵大師《...

舍利弗不成菩薩的緣由

釋迦牟尼佛的座下弟子中,有位名叫舍利弗,他在佛的弟...

發菩提心

我們常常講一個公案,說有師徒倆,師父是證到了羅漢果...

訓練心的定力

所謂定,簡而言之,就是使一種心行形成穩定的力量。即...

大安法師:菩提心的八種相狀

大乘行人發菩提心,由於當人的根性與時節因緣的差異。...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大藏經】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天人的五衰相現

天人有五衰相現,這五衰相現是什麼呢? (一)花冠萎...

何謂「六即佛」

【六即】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師,立六即佛義,以示...

何謂煩惱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人生的大患,生死流轉...

寺院外牆為何大都漆成黃色

很多人會有這樣一個疑問,我們在朝訪遊歷名川古寺時,...

五戒的精神與實質

一、五戒的精神與實質 從培養慈悲心的觀點出發,佛陀希...

【推薦】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必有容,德乃大, 做人一定要心胸開闊,涵容一切,才能...

聖嚴法師《使得十二時》

有一僧問趙州從諗禪師:十二時中如何用心?趙州說:汝...

感化的教育

有一位安養比丘尼,住在一座寺院,平常待人慈悲,對人...

臨命終時,唯此十大願王不相捨離

普賢者,梵雲邲輸跋陀。據《悲華經》所載,阿彌陀佛往...

當你有對立的心,你就不「大」了

這個大乘法門,大這個字,其實有很深的涵義。蕅益大師...

婆羅門婦害母遭自滅

昔日,有一位婆羅門,他的妻子姿容美艷,但是婦德不佳...

欣求極樂的兩個修觀方法

怎麼欣求極樂呢? 思惟依正莊嚴,成就內心的安樂;思惟...

淨土法門與發菩提心

我們修淨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當做阿伽陀...

慧不貪慾

佛陀在舍衛國的只洹精舍度眾時,城中有一大富長者,育...

一位20歲出家僧人的心路歷程

和大部分同齡人比我是幸運的。幸運的是自己在童年聞到...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菩薩一生補處願

最後看第二十二願 菩薩一生補處願:設我得佛,他方佛土...

【佛教詞典】雙樹林下往生

(術語)法事讚所說極樂淨土三種往生之一。往生極樂之...

【佛教詞典】令喜樂

【令喜樂】 p0530 瑜伽八十四卷三頁云:令喜樂者:化誹...

【視頻】慧律法師《有福報的人,看到都是吉祥的》

慧律法師《有福報的人,看到都是吉祥的》

【視頻】《物猶如此》有聲書 MP3

《物猶如此》有聲書 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