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顯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義

顯光老和尚  2018/11/27  大字體  護眼色

顯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義

世尊入定安詳起,祖悟藥王精進時,靈鷲山中人未散,不因南嶽有誰知!

餘四十年前,在蘇州胥門外小日暉礄放生池(靈岩山下院)閉門研讀《法華玄義釋簽》,曾向他處借得《玄簽證釋》,一開卷即見此詩(作者是誰記不清),詩的主旨是讚頌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的。他面對當時中國經南北朝的分治局面而趨於統一的殊勝因緣,根據佛教南重義理,北尚禪觀的不同特點,作大獅子吼,「抗折百家,度越今古」,創立了中國第一個佛學宗派——天台宗,揭開了佛教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篇章。故時人尊智者為靈鷲親承的「東土迦文」。天台宗的思想博大精深,而六即之義實其創說。

一、理即佛

吾人現前一念心性,理具三千性相,百界千如,當體即空、即假、即中。此吾人心具之理,與十方三世諸佛果證之法無二無別。所謂在凡不減,在聖不增。眾生因具,諸佛果證,六即義該。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惟因果事相之差耳。眾生分上,迷而不覺,衣裡明珠,不見不知。頌曰:「動靜理全是,行藏事盡非,冥冥隨物去,杳杳不知歸。」頌理即佛也。

二、名字即佛

佛世親聞佛說,佛滅度後,從佛說之經教中,或四依大士,見聞此義,聞而能信,信而能解,解知自性本具之理,原與諸佛之果證無殊。了知一色一香無非中道,理具與事造兩種三千諸法同居一念。頌曰:「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今知當體是,翻悔昔蹉跎。」頌名字即佛也。

三、觀行即佛

行人依圓解而起圓修,即從性起修,以修合性,亦即依一境三諦而起一心三觀,境觀相應,即荊溪大師云:「諦觀名別體還同,是故能所二非二」。從此圓伏五住煩惱,圓證五品觀行位(一、隨喜,二、讀誦,三、解說,四、兼行六度,五、正行六度),此位與別教十信、通性地、藏七賢位齊,具屬外凡位,而觀行義復大勝。天台智者大師即證此位。大師於新昌大佛前臨滅度時,弟子章安等叩問:「師居何位」?大師云:「吾不領眾,當淨六根(即十信位,南嶽大師證此位),利人損已,猶居五品。」頌曰:「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遍觀諸法性,無假亦無真。」頌觀行即佛也。

四、相似即佛

行人依前觀行位中,進一步加功用行,任運而斷見惑,入圓初信位,證位不退。此位與別初住,通八人、見地、藏初果齊。二信至七信,任運斷思惑盡,與別七住、通已辦地、藏四果齊。八信至十信,任運斷界內外塵沙,證行不退,與別教七住以後的八、九、十三住,及十行、十向位齊。圓位與前三教各級位次斷惑雖齊,而解行殊勝,前三莫比(下仿此)。頌曰:「四住雖先脫,六塵未盡空,眼中猶有翳,空裡見花紅」。頌相似即佛也。

五、分證即佛

行人在十信位後心,觀智猛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三德(正因理性發,名法身德;了因慧性發,名般若德;緣因善性發,名解脫德),圓證初住位。從是一心三觀,任運現前,初到寶所,分證寂光,證念不退。以無功用道,分身百界作佛,此位與別初地齊。二住至十住與別十地齊。圓初行與別等覺齊。二行與別妙覺齊。三行已去,所有智斷,別人不知名字。從初住直至等覺,經四十一位,無明分分破,三德分分證,具判屬分證即佛。頌曰:「豁見心開悟,湛然一切通,窮源猶未盡,尚見月朦朧。」頌分證即佛也。

六、究竟即佛

行人在等覺後心,用金剛觀智,破最後一品微細生相無明盡,證圓滿三德,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齊。佛位之妙覺極果,在理即的凡夫分上,即一念所具真俗中三諦不思議妙理。迷即眾生,悟即菩提。令智德究竟,斷德圓滿,「道窮妙覺,位極於荼」,頌曰:「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複本時性,更無一法新。」頌究竟即佛也。

以上六即義,是智者大師依諸大乘經論、圓頓教義而立,故章安尊者云:「此六即義,名出智者,義蘊佛經,深孚圓旨,永無過患。」藏通別三教,也可以在當教內各論六即以辨修證淺深位次(可參閱《教觀綱宗》)。大師建此六義,其旨意專在圓教,因前三教人具不解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故不論六即。圓人根利,一聞即悟。惟利根人容易流於空談,不務實修,或大師曾有「鼠唧鳥空」之責,特申此六即佛義。即而常六,對治未得謂得之增上慢人;六而常即,用策望路不前,自甘凡品之人。今人如能深味此義,不無現實意義。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修淨土後不讀其他經律這樣對嗎

弘法宜持論公允,理事圓融,不可偏執,不可意氣用事。...

慧律法師《舉弊救偏》

佛教的原貌是清淨光明的,是反求諸己的,是絕對平等無...

圓滿人身的修養

一、做正信的學佛人 既然我們大家學佛,我們要明白,...

讀誦哪一部佛經最好

下一篇叫至誠持經。就是志誠的讀誦經典,汝問何經最好...

要做正信佛弟子,必須先受三皈依儀式

佛寶是指己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圓滿究竟的人。法寶是指...

迴向給其他人的冤親債主,是否會替他背業障

問: 請問法師,念經後迴向給其他人的冤親債主,是否替...

【推薦】弘一大師《切莫誤解佛教》

切莫誤解佛教 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四大菩薩的坐騎及象徵意義

我國佛教中的四大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

什麼是禪七

禪七的起源,源於佛陀在菩提樹下,七日證道。佛陀在菩...

錫杖的表法含義

諸位吉祥。我們今天道場白華庵,跟大家說的法器,叫做...

中國十大著名寺院

白馬寺在河南洛陽市東郊,稱為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

沙彌的十戒

沙彌的生活軌範,共有十條守則,名為沙彌十戒,是從五...

原諒別人才能解除內心壓抑

有的人即使不學佛法,也同樣堅持做人的基本原則,這就...

十種應當遠離

(一)與世事糾纏不清,一心眷戀世間八法的上師,應遠離...

珍惜自己的人生與福報

做回人不容易。因為在六道輪迴當中,我們看到,豬馬牛...

控制情緒是成功和快樂的要訣

人一旦受情緒控制,就會戴上有色眼鏡,看不到真實的世...

學佛正確的八種發心

【然心願差別,其相乃多,若不指陳,如何趨向。今為大...

精進破懈怠

懈怠一定墮落。懈怠就是人沒有自信,身體很懶,懶得不...

彼方殊勝事無窮,依正由來總不同

彼方殊勝事無窮,依正由來總不同 彼方就是指阿彌陀佛的...

出世間的七種法財

在千百年來東方的傳統春節文化裡,親朋好友之間新年第...

降伏內心淫念慾望的方法

有一次,尊者賓陀羅婆羅陀闍在婆磋國游化,住在首府拘...

生命的短暫與可貴

時至深秋,天氣的寒涼催促著人們添加衣裳。那些在夏季...

【佛教詞典】唯漸無頓

(雜語)禪源諸詮三曰:若遠推宿世,則唯漸無頓。今頓...

【佛教詞典】六根懺悔

指各就六根懺悔。即向諸佛禮拜懺悔自己過罪之際,特各...

【視頻】《佛說決定毗尼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決定毗尼經》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妙境法師《畢陵伽婆蹉度化牧牛女》

妙境法師《畢陵伽婆蹉度化牧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