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慳貪吝嗇轉世為盲兒

2018/07/3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慳貪吝嗇轉世為盲兒

當佛在世的時代,印度有一位慳吝的越難長者,他家裡非常有錢,而且富有的程度已到「富可敵國」、「富甲天下」的形容最為恰當,因此方圓幾十里的土地對他來說只是小數目而已,因為他家中珍藏了數不清的珠寶,更有金庫、銀庫、珍珠庫、瑪瑙庫等,雖然越難長者是那麼的有錢,可是他卻是一位非常慳吝的人,不但是有益社會的事不做,還對於別人行善布施,皆嗤之以鼻,更取笑那是傻人才做的傻事,所以越難長者一毛不拔的作風在印度當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雖然有人批評越難長者,但是他仍然我行我素,不予理會,還下了一道命令給守門的人說:「從今以後不管是什麼人,不論是什麼事,只要是化緣或募捐、乞討,一概不准他們進來,因為我絕不會捐一毛錢或一粒米,如果有人強行進來就把他摔出去,知道嗎!」隔了不久越難長者又怕小偷來偷珠寶、飛鳥來啄稻米、老鼠來吃米糧,所以就在房中四邊及上方,都想盡辦法布網防範,連一隻蒼蠅都不能飛進來,自己也很少出去,因為他擁有太多的財物,捨不得離開它們,又貪生怕死。

但貪生怕死的人最後也是要死,有一天越難長者生病快要死了,就把兒子叫到病榻前,對兒子說:「看來我的病是不會好了,大概再過幾天就會死了,可是我放不下家中的錢財,所以我特別交待你,當我死了之後,不論什麼人來化緣或募捐、乞討,你都不要給他們,也不要讓他們進來,更不要去做什麼慈善事業及公益事業,因為那是傻瓜才做的事,只要你聽我的話,我留下的錢財,你們世世代代不用做事都花不完,知道嗎!」 越難長者的兒子叫旃檀,旃檀聽完父親的囑咐之後,就真的遵照他的話去做,命守門的人,對任何人都不能施捨,如果有人來化緣、募捐、乞討,就不客氣的趕走他們。隔了不久,越難長者死了,死了之後因為慳吝成性,心性毫無光明,「貪」性成「貧」,「瞋」性成「瞎」,所以在業力的纏縛下,轉生在舍衛國一個貧窮的家庭,母親又是一位瞎子,想不到生下來這個小孩也是瞎子,正所謂生盲。

等到小孩十二歲時,她的母親就告訴他:「你已長大了,但你生下來就是瞎子,瞎子是找不到工作做的,為了生活,你只好去當乞丐了,現在我交給你一支竹竿,一幅碗筷,一個袋子,你自己去討飯吃。」

盲兒於是遵奉母命,離開了母親出去乞討,有一天他來到了旃檀家內,此時旃檀在裡面知道有人闖進來,於是大怒呼叫守門人,守門人聽到主人呼叫,知道是乞丐闖入,一氣之下就抓住盲兒的衣領往門外一摔,摔得盲兒頭破血流。這件事發生後,有人去告訴佛陀,佛陀早已知道這是盲兒的果報 ----前做惡因,來世得惡果。於是就來到旃檀的家門前。在不得已之下。才使出佛光佛力加被旃檀及盲兒,讓旃檀看到自己的父親已經轉世成為盲兒,讓盲兒知道自己前輩子就是那位家財萬貫的越難長者。

佛陀又問:「你有很多的錢財,可是你曾受用嗎?」

盲兒回答說:「我一點也沒受用,轉世又當乞丐而且還是一個瞎子。」

佛陀於是開示說:「這就是慳貪的結果。」

在旁的旃檀聽了之後,恍然大悟,也了解到慳貪的果報,於是就不再慳貪了,不但參予慈善事業、公益事業,更護持佛法,扶窮濟貧、修持佛法,最後終於得到初果的果位,死後升天享受福報。

貪是貧的因,貧是貪的果;捨是富的因,富是捨的果。

有些人對這句話,很不以為然,他們以為貪才能富有,施捨才會貧窮。其實這就是錯了,世人大都相信命運的,相信八字的,但是八字從何而來,當然是從宿世所做所為的紀錄而來,所以有人勞勞碌碌過一生,有人生病吃藥過一生,有人富貴榮華過一生,有人清閑悠遊過一生,有人縮衣節食度日,有人吃喝享用不完,這是什麼道理,這乃是宿世所做所為,今世所得所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在八種因緣下布施,將獲得殊勝功德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向比丘們開示:如...

這樣去布施功德很大

像我們一般的布施,是供養三寶,有的他功德感受得很大...

不再為世間所囚縛

唐朝的曹山本寂禪師,是福建泉州莆田人,從小學習儒學...

比丘命終之後趣向何處

往昔,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佛陀告訴比丘...

法施有無量的作用,財施只有有量的作用

這當中有三個內容:一、財施。二、法施。三、無畏施。...

跳出輪迴的苦

在這個三界輪迴,最好的是天,再麼人,再麼阿修羅,阿...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普賢菩薩強調,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就是用法來作...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我們古人都很相信這個道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有個公案...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找心

佛陀在往伽耶山的途中,路過一座苦行林,在樹下靜坐片...

釋迦牟尼佛的婚姻家庭

1、佛陀與父親淨飯王 《菩薩睒子經》云:人有父母,不...

不要煩惱明天怎麼辦

話說兩個來問道的僧人,都被趙州禪師叫到茶堂喫茶去,...

放棄自殺的念頭

有一個很失意的人,爬上了一棵櫻桃樹,準備從樹上跳下...

高傲的薩遮尼犍

古代有一位名叫薩遮尼犍的婆羅門長老,號稱全國最有智...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有一個老嫗,兒子幼時出家,現在她很老了,連討飯都走...

大安法師:佛弟子是否不應該做占卜預測等事

問: 我認為佛教四眾弟子,無論出家在家者,都不應做...

五種布施能迅速得福和改命

修行的成功,須從大悲心中入手。而悲田應以布施為首。...

持戒對念佛往生的意義

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 曾...

只要往生到極樂,都能獲得不退轉

正定聚者,揀異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心進退未...

懺悔的力量

《佛遺教經》中說: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慚...

為什麼有些聲聞弟子示現有三毒的煩惱跟習氣

我們看本跡之相。 示眾有三毒 又現邪見相 我弟子如是 ...

無異元來禪師的參禪警語

元來禪師的《參禪警語》,言簡意賅,言無虛發,對如何...

惡人尚且能往生,何況善人

隋天台智者大師臨命終時預知時至,梵僧預告他化緣已畢...

供齋薦亡的注意事宜

佛告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

肝炎病的食療法

中國人有幾億人有肝炎。肝炎有七種類型甲型、乙型、丙...

【佛教詞典】意路不到

(雜語)意識不能到者。即不得以思慮分別而臆度之真理...

【佛教詞典】祇樹給孤獨園

祇陀太子的樹林,給孤獨長者的園地,此園在古印度舍衛...

【視頻】蔬食新鮮派

蔬食新鮮派

【視頻】慧律法師《畫佛像自己供養是否有功德》

慧律法師《畫佛像自己供養是否有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