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貪著利養自取滅亡

2010/12/31  大字體  護眼色

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叫‘調達’(提婆達多)的比丘,非常聰明好學,十二年中,修息所有的禪定都能夠成就,也能遵循十二頭陀的苦行,修不淨觀、數息觀,得暖、頂、忍、世第一等成就,並且誦經六萬部,無人能出其右。但是,隨著修行時間 越久,調達逐漸希望藉由這些成就獲得利養。他想了想,覺得唯有學會神通變化,才能夠讓大家敬畏自己。

這天,調達獨自來到釋迦牟尼佛的處所,頂禮佛足後退坐一旁,迫不及待地表示自己想要修習神足通,飛行變化至他方世界弘揚佛法、廣度眾生。世尊早已洞悉他的動機,淡淡地說:‘你先放下這樣的慾望,思惟一切世間無常、苦、空、無我的道理。’

調達心想:‘哼!你就是怕我學會神通之後勝過你,才會密藏而不傳授。’於是調達比丘離開佛所,又來到人稱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前作了同樣的請求。已經證得阿羅漢的舍利弗當然明白調達的心性,亦規勸他修學‘無常、苦、空、無我’。調達聽不進去,驕傲地認為:‘舍利弗號稱智慧第一,跟我比起來,就如螢火比於日月。沒有人能像我一樣能誦讀六萬部經,我尚且不解神足之道,舍利弗又怎會懂得呢?’

第三次,調達找上了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卻被尊者以同樣的理由所拒絕。調達立刻起了瞋恚之心,心想:‘目連自誇神足第一,就是恐怕我得了神足通,令其失去神足第一的盛名。’他覺得這些人既自私又小氣,不教便罷,還要他思惟‘無常、苦、空、無我’這麼簡單的道理,實在看不起人。最後,他想到了自己的弟弟──阿難。阿難雖然廣學多聞,仁慈善良,但因還未證得聖果,不知調達的心思,故不疑有他地教授調達修習神通的次第與方法。

好不容易得到教法的調達,在閑靜偏僻的地方專心一意地修法,運用之前禪定的基礎,心念從粗到細,由細還粗,身心和合漸漸離地,飛升屋頂乃至虛空,作十八種神變,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從東而沒、從西而出,從西而沒、從東而出;或化多分身還合為一,或穿牆越壁,了無障礙。

調達知道自己已經修習成功,便從空中而下,進入宮廷謁見頻婆娑羅王的兒子阿闍世太子,並在太子眼前化作小兒,面如桃花,莊嚴無比,跳坐太子的膝上任其撫玩。阿闍世太子歡喜無比,認為調達比父親所尊崇的世尊還要偉大,便每日賞他五百金,日日形影不離,隨時供養不令匱乏。

許多弟子見到調達自由出入宮中,富貴榮華不可言喻,心生羨慕,相率前來求見世尊,世尊對眾弟子開示道:‘你們不要貪愛這種名聞利養,名利不僅會陷自己於罪網中,更會坑害他人。’世尊接著以譬喻說明,山中鷲鳥對剛孵出的雛鳥說:‘你們學飛時不要貪多,飛得過高會被強風所傷。’雛鳥不聽規勸,率性飛至高空,結果被風吹落、肢節分離。又如,龜告其子:‘不要貪玩,外有獵人虎視眈眈,釣取你們分而為五。’龜子不從其教,在外嬉戲無有戒心,見有長線逐在身後卻不知逃避,後多被捕捉喪身失命。世尊說道:‘調達比丘貪求供養就如這般,造諸罪業必受苦果。’

世尊為了讓弟子更明白利慾害人的道理,再舉證說明:‘過去,大月氏國風俗以生酥和麥煎熟來餵養豬只,當時宮中有馬駒聞到香酥的味道而向其母抱怨:「我們為國王賣命,馳騁四處,不問遠近,為什麼待遇卻不如一隻豬仔,每天要吃了無滋味的水草?」母馬回答:「你們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想法,這樣的待遇是禍不是福,不久之後即當驗證。」其後,年關將近,家家皆捉豬只投於鑊湯沸爐之中,豬群哀嚎之聲遠近皆聞。這時,母馬復問其子:「你們還想再吃酥煎麥嗎?」小馬們個個心驚,縱使遇上好麥糧也讓而不食。世尊再告誡大眾:‘調達心性如何,大眾皆知,如此的供養並非德行的感召,過後必將獲罪無量。’

日後,調達果然唆使阿闍世殺老王作新王,自己並欲害世尊而作新佛,譭謗三寶、出佛身血,造了五逆重罪後,大地迸裂,應時身墮地獄。

典故摘自:《出曜經·卷十四》

省思

貪財、貪名、貪利、貪色,是眾生無始以來的煩惱習氣,受這些外境的支配,個個成了‘欲奴’,不僅心不自在,身更是煩擾不堪。修行,正是為了返本還源,找一個最究竟安穩的處所;然而佛道長遠,如果沒有生生世世的雙修福慧、發菩提心,只是急於成就,便落入愛見名利的坑陷裡,想要解脫,無異緣木求魚!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爭來爭去是個空

從前有兩個啖人精氣血肉的「毘舍闍鬼」,他們共同擁有...

慳與舍

從前,有兩個兄弟,父母早亡,家產富饒,以不能孝養雙...

看著是幸福,其實是災禍

為什麼要受苦?我們招感來的。為什麼招感苦?因為沒有...

《雲居山誌》上記載的「一粥之緣」公案

雲居山就有過這個事情。某某禪師他聽說雲居山真如寺道...

不做物質奴隸的小人

我們處於這二十世紀六十年的今日,大多數的人,物慾薰...

不屬自己的東西絲毫不可強求

作為一個學佛的人,應該知道我們所居住的娑婆世界,因...

毘舍闍鬼喻

從前,有兩個毘舍闍鬼共同擁有一個竹簍、一根木杖和一...

貪污慈善捐款會有什麼果報

今人多不知因果,光緒二年,吾鄉凡出頭散賑之人家,無...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巴掌」天地念佛修行

正確分別和不分別 當今社會,金錢萬能論為人們普遍接...

平等的對待眾生

有一天,提婆達多生病。很多醫生來治病,但不能把他醫...

虛雲老和尚經歷的十次劫難

一難 生為肉球 人生總要經歷生、老、病、死四種痛苦,...

耀智大和尚自述與觀音菩薩的殊勝緣分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尊觀音菩薩,關鍵的時候都會祈禱...

醉翁受五戒得解脫

佛陀時代,距只洹精舍七里之遠,有一老者嗜酒如命,佛...

堅持堅守和遵守,必定就有解脫的結果

不理解佛法自做自受這樣的一個原理,說來說去不是佛救...

蓮池大師《彌陀疏鈔》念佛法語

1最先根本文: 求生淨土,信為最先。從始至終,信為根...

吃肉把尸體和絕症一起吃下去

隨著科技發展、生活水準提升,許多文明病也應運而生。...

讀《華嚴經》為何我們只有「隨喜讚歎」的份

《攝大乘論》把六度分成兩塊:一個叫聖人的六度,一個...

包容才能成就美滿人生

林則徐有句名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慾...

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在《維摩詰經》中,佛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若菩薩欲...

五百綵女聞法記

在佛世時,舍衛國有一條河,河的彼岸有一小村莊,村裡...

聖嚴法師《人人都有社會地位》

社會是人與人共同生活的環境裡,因彼此關係集合而成的...

為什麼五地叫極難勝地

己五、極難勝地 分二:庚一、問;庚二、答 庚一、問 何...

你死的次數越多,你越了不了

怎麼樣不死呢?學佛,成了道了,得了解脫道,就不死了...

時時刻刻都得到加持和攝受

很多朋友都問過我,你念了多年的佛了,念佛有沒有感應...

【佛教詞典】琉璃金山寶花光照吉祥功德海如來

(佛名)吉祥天女於過去念此佛,得今之富樂自在。故諸...

【佛教詞典】釋詞

釋詞者,謂諸菩薩所行佈施,所以名施波羅蜜多者,謂由...

【視頻】大安法師追思傳印長老

大安法師追思傳印長老

【視頻】阿彌陀佛聖號(慧律法師)

阿彌陀佛聖號(慧律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