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94頁)
更多詞典列表
頭角
禪林用語。指煩惱之念。又凡夫起有所得之心,稱為頭角...
頭陀
梵語 dhūta,巴利語同。謂去除塵垢煩惱。苦行之...
頭陀十八物
指比丘於修行生活中所使用之十八種道具。即楊柳枝、澡...
頭陀第一
頭陀,梵語 dhūta 之音譯,意指修治身心,舍棄...
頭陀圓忌
又作冷照忌、阿圓忌、本然忌、清淨忌、本然清淨忌。指...
頭首
禪林中,列於西序之主要職位,其職權在於統理大眾。相...
頭破七分
謂受鬼神責打,頭破作七分。據法華經陀羅尼品載,藍婆...
頭袖
指比丘用以御寒之帽子。又作頭巾、帽子、禪巾、菩薩巾...
頭燃
謂頭髮為火所燃。又作頭然。比喻事情之急迫。經中常借...
頭鐼
鐼,即鐼子,為禪林進食盛羹之淺缽,分為大、中、小三...
駱駝坐
指兩膝並立而蹲踞之姿勢。經中斥為不當之坐法,謂僧眾...
骸骨
又作骨鎖。即白骨,係屍體腐朽後所遺留之骨骼。相當於...
髻利吉羅
梵名 Kelikila。乃髻利吉羅金剛之略稱。又作...
髻珠喻
為法華經安樂行品所說七種譬喻之一。又作頂珠喻。髻珠...
髻寶
指輪王髻中之寶珠,比喻一乘實理。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序...
髭塔
指專門供奉佛髭之塔。據法苑珠林卷十載,佛告阿難(大...
鴦伽陀王
為釋尊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所教化之國王。佛本行集經卷...
鴦伽國
鴦伽,梵名 Avga,巴利名同。為古代印度十六大國...
鴦俱舍
梵語 avku?a,巴利語 ankusa。即曲鉤、...
鴦掘多羅國
梵名 Avguttarāpa,巴利名同。又作央瞿多...
鴦竭羅私仙
鴦竭羅私,梵名 Avgiras。為古代印度仙人。又...
鴦輸伐摩王
鴦輸伐摩,梵名 Aj?u-varman。意譯光胄王...
鴦窶利摩羅
梵名 Avguli-mālya,巴利名 Avgul...
鴛班
禪林中,凡誦經之時,東西兩班對面站立,稱為鴛班。[...
默不二
又作默然無言。謂維摩詰居士默然無言,以示菩薩之入不...
默如
(1905~1991)江蘇東台人。民國三年(191...
默朗道嘉
為西藏佛教儀式之一。藏語道嘉,意為除祟。指每年藏曆...
默理
即指默然無言之妙理。謂維摩詰居士以默然無語來表示言...
默傳
與「默傳心印」之義相同。於禪宗,師家教導弟子不以言...
默照禪
為宋代曹洞宗之宏智正覺禪師所倡導之禪風。默,指沉默...
默置記
梵語 sthāpanīya-vyākarana,巴...
默擯
梵語 brahma-danda,巴利語同。音譯梵壇...
黔南會燈錄
凡八卷。清代善一如純輯。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五冊。內容...
龍
梵語 nāga,巴利語同。音譯那伽、曩誐。八部眾...
龍力不可思議
五不可思議之一。謂龍力能起雲降雨,以一滴水而潤澤於...
龍女成佛
指八歲之龍女由於受持法華經之功德而即身成佛。據法華...
龍女獻珠
謂龍女以寶珠獻佛,表己證圓果。據法華經卷四提婆達多...
龍子
指海龍之子。據海龍王經卷四金翅鳥品載,海龍之子,常...
龍井見聞錄
凡十卷。清代汪孟鋗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
龍天
(一)為過去世之佛名。無量壽經卷上(大一二·二六六...
龍心
為凡夫妄心六十心之第十七。與龍趣之心相同;乃多貪無...
龍戶
即龍宮,謂龍之住處。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大五四·二...
龍方
有二義,即:(一)指北方。以五行中北方為水,故稱龍...
龍牙
(一)(835~923)唐代僧。撫州南城(江西)人...
龍牙西來意
禪宗公案名。為唐代僧龍牙居遁向翠微無學與臨濟義玄請...
龍王
梵語 nāgarājah。音譯那伽羅惹。為龍中威德...
龍王之喜
梵名 Nāgānanda。乃印度戒日王第二世(梵 ...
龍王兄弟經
梵名 Nandopananda-nāga-rāja...
龍王吼菩薩
五大力菩薩之一。此菩薩專守護未來世諸國土中,建立正...
龍主仙
指念誦罥索而成就者。謂行者依聖迦抳金剛童子軌之法,...
龍光王佛
為過去久遠前之佛。據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上載,...
龍光寺
位於江蘇南京覆舟山麓。為東晉恭思皇后褚氏所創。原稱...
龍光瑞像
指龍光寺所供奉印度優填王以栴檀所作釋迦之像,瑞相圓...
龍坐
為修金翅鳥法所用坐法之一,坐相不明。或指屈膝而坐。...
龍河
為尼連禪河(梵 Nairajanā,巴 Neraj...
龍盂
即降龍缽。又作龍缽。那提迦葉(梵 Nadī-kā?...
龍門
位於山西平陽河津與陝西西安韓城縣境之黃河中流。其處...
龍門石窟
位於河南洛陽南方十四公里處之伊河入口兩岸之龍門山(...
龍門寺
(一)位於韓國京畿道楊平郡龍門面。為新羅時代善德女...
龍施女經
全一卷。吳·支謙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本經敘述佛...
龍施菩薩本起經
全一卷。西晉竺法護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又作龍施...
龍泉
(一)龍所住之泉池。以龍力不可思議,故泉水永不涸竭...
龍珍王
為阿彌陀佛於過去世出家為法藏比丘前之俗名。據無量壽...
龍宮
為龍王或龍神之住處。又稱龍戶。據傳在大海之底,龍王...
龍宮鐘
傳說為古代印度修多羅院之石鐘。據祖庭事苑卷四載,色...
龍珠
指龍頷下之珠瓔。根據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記卷五載,...
龍珠寺
韓國三十一本山之一。位於京畿道華城郡花山。由廉居創...
龍畜
即龍。龍屬於六趣中之畜生趣,故稱龍畜。金師子章序(...
龍神
八部眾之一。又作龍眾。因其具有神力,故稱龍神。或指...
龍神三熱
據傳除阿耨達池之龍王外,閻浮提之一切龍眷屬俱受三種...
龍淵寺
位於四川成都。相傳創建於漢代。東晉隆安三年(399...
龍章
指經卷。以經卷之梵文,形若龍蛇之蟠旋,故稱龍章。 ...
龍尊
(一)龍種上智尊王佛之略稱。為文殊菩薩之本地名。(...
龍智
梵名 Nāgabodhi,西藏名 Kluhi by...
龍湯
取人、畜之糞尿所成之藥。又作黃龍湯、大黃湯、黃湯。...
龍舒淨土文
凡十二卷。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系南宋紹興三十年(...
龍華三會
指彌勒菩薩於龍華樹下成道之三會說法。又稱龍華會、龍...
龍華寺
位於上海西南郊。據傳建於三國吳赤烏五年(242),...
龍華樹
龍華,梵語 nāga-puspa。指彌勒成道時之菩...
龍華懺儀
凡四卷。全稱「得遇龍華修證懺儀」。明代如惺撰。收於...
龍象
原指象中之殊勝者,比喻菩薩之威猛能力。維摩經卷中不...
龍象眾
(一)四眾之一。於阿育王時代,佛法之大眾可分龍象眾...
龍象經
為中阿含經卷二十九中之一經。收於大正藏第一冊。本經...
龍腦香
梵語 karpūra,巴利語 kappūra。音譯...
龍樹本跡
本跡,又作本地垂跡。本,謂久成之本地;跡,謂近成之...
龍種上智尊王佛
為文殊菩薩之本地名。又稱龍種淨智尊王佛、龍種上佛、...
龍奮迅三昧
指能如龍之奮迅,現勇猛威勢之三昧。景德傳燈錄卷一馬...
龍樹
梵名 Nāgārjuna。音譯那伽閼剌樹那、那伽阿...
龍樹山
梵名 Nāgārjunikondā。指南印度基斯特...
龍樹四教
謂龍樹以有門、空門、亦有亦空門、非有非空門等四門判...
優婆多
梵名 Upagupta。為付法藏第四祖,異世五師...
龍樹宗
龍樹雖為八宗之祖,然若單稱龍樹宗,則特指三論宗。蓋...
龍樹菩薩傳
全一卷。後秦鳩摩羅什譯。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冊。本書記...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
梵名 Suhrl-lekha,西藏名 B?es-p...
龍興寺
(一)位於河北正定縣東。初名龍藏寺,俗稱大佛寺。隋...
龍興祥符戒壇寺志
凡十二卷。清代張大昌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
龍頭
指梵鐘最上端以供懸掛用之鉤紐。又作龍首。又韓國鐘之...
龍頭觀音
觀音攝化自在而示現之三十三觀音之一。因駕乘龍頭,故...
龍應
觀音三十二應之一。謂諸龍中若有樂脫龍身者,觀世音菩...
龍藏
(一)指大乘經典。傳說佛陀入滅後,大乘經典藏於龍宮...
龍藏寺
(一)位於浙江嵊縣之北。南朝梁天監二年(503)所...
龍鬚繩
謂取龍鬚草作繩縛身,入水則轉緊轉痛;比喻求道之人若...
龍龕
指置放賢聖遺骸之棺槨。以賢聖之威德猶龍,故稱龍龕。...
龍龕手鑒
凡四卷。又稱龍龕手鏡。遼僧行均撰。內容解釋經論中之...
龜不慎言
謂龜以不慎言而遭禍,比喻警戒慎言之要。蓋凡夫愚頑,...
龜毛兔角
龜本無毛,兔亦無角,然龜游水中,身沾水藻,人視之則...
龜茲
梵名 Kucīna。為漢代西域(今中央亞細亞)古...
龜藏六
據法句譬喻經卷一載,昔時,有一道人在河邊樹下學道,...
龍腦缽盂
指以龍腦樹材所製成之缽。後轉指僧人持律謹嚴。據東坡...
優缽羅地獄
優缽羅,梵名 Utpala。八寒地獄之一。又作嗢缽...
優缽羅華
優缽羅,梵語 utpala,巴利語 uppala...
優缽羅龍王
優缽羅,梵名 Utpalaka。八大龍王之一。又作...
應跡
謂應化垂跡。即佛菩薩應眾生之機緣而自其本體示現種種...
麼羅
禪林用語。謂恥辱、慚愧之意。碧岩錄第一則(大四八·...
擎油缽
比喻持守正念猶如執持油缽,務必盡心堅持,乃至不潑灑...
[谷-禾+卵]藏
[谷-禾+卵],為鳥卵之通稱。人為無明煩惱所纏覆,...
濕麼
悉曇字 (sma)。悉曇四十二字門之一。又作娑摩、...
禪法
禪那之法門。指禪宗,或指禪之宗旨。佛於靈山會上拈花...
禪鞠
又作禪鞠。即毛毬(球)。坐禪中如有瞌睡者,則用禪鞠...
闍尼沙
梵名 Jane?a。意譯為勝結使 。為毗沙門天王五...
闍伊那教
闍伊那,梵名 Jaina。又稱耆那教。開祖為尼乾陀...
闍多伽
梵語 jātaka。又作闍陀伽、闍多迦、闍陀。意譯...
闍利
(一)梵語 jala,為水之異名。北本涅槃經卷十三...
闍那耶舍
梵名 Jinaya?a, Jānaya?a。北周譯...
闍那崛多
(523~600)梵名 Jānagupta。意譯德...
闍夜印
闍夜,梵語 jaya。又作闍耶。為密教印契之一。意...
闍夜多
北天竺人。付法藏因緣傳卷六載為付法相承第十九祖,禪...
闍陀波羅
為菩薩修行階位之一。意譯作度黑闇、無畏地、滿定。仁...
闍兜般寺
位於泰國曼谷。又稱福寺。約建於大城王朝(1350~...
闍婆隸
梵語 jvāla。意譯為熾然。為正法念處經所列三十...
闍提首那
梵名 Jatisena。意譯為願勇。據北本涅槃經卷...
闍提華
闍提,梵語 jāti,或 jātī, jātika...
闍演帝
梵語 jayanta, jayanti。意譯戰勝。...
闍維分
凡二卷。又稱大般涅槃經荼毗分、大涅槃經後譯荼毗分、...
闍樓
即指胎衣。南本涅槃經卷九(大一二·六六○下):「女...
闍爛達羅國
闍爛達羅,梵名 Jālandhara。又作左闌陀羅...
韓獹逐塊
禪林用語。韓獹,乃戰國時代產於韓國之名犬。又作狂狗...
馞陀
梵語 buddha。又作勃陀、勃馱。意譯覺者,即佛...
優尸羅草
梵語 u?īra,巴利語 usīra。又作憂尸羅草...
優多
梵語 gūdha。又作優多殺、憂多。陷人於暗坑之法...
優多羅
梵名 Uttara,巴利名同。(一)為佛陀弟子之一...
優波底沙
梵名 Upatisya,巴利名 Uptissa。印...
優波扇多
梵名 Upa?ānta。又作優波膻大、優波膻馱。約...
優波拿耶那
梵語 upanayana 之音譯。意譯為將導。乃婆...
優波婆娑
梵語 upavāsa。又作鄔婆沙。指於一日一夜受持...
優波提舍
(一)梵語 upade?a 之音譯。十二部經(佛經...
優波摩那
梵名 Upamāna。又作優婆摩那。意譯為譬喻。據...
優波離
(一)梵名 Upāli,巴利名同。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優波離梵
梵唄之一。又作優婆離梵。繫於沙彌受戒儀式時所唱誦之...
優波難陀龍王
優波難陀,梵名 Upananda。又作婆難陀龍王、...
優陀那
梵語 udāna。又作烏拖南、嗢拖那、鄔陀南、優檀...
優陀羅羅摩子
梵名 Udraka-rāma-putra,巴利名 ...
優流漫陀山
梵名 Urumunda,巴利名 Urumanda。...
優俱吒坐
優俱吒,梵語 utkuta。又作嗢俱吒坐。意譯作蹲...
優婆夷
梵話 upāsikā 之音譯。又作優婆私訶、優婆斯...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
凡二卷。譯者不詳。約譯於北涼(397~439)。又...
優婆夷墮舍迦經
全一卷。又稱優陂夷墮舍迦經。譯者不詳。收於大正藏第...
優婆夷應
三十二應之一。優婆夷,指七眾中之在家女眾。觀世音菩...
優婆塞
梵語 upāsaka 之音譯。又作烏波索迦、優波娑...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全一卷。劉宋求那跋摩譯。又稱菩薩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優婆塞五戒相經
全一卷。又稱五戒相經、優婆塞五戒略論。劉宋求那跋摩...
優婆塞戒經
梵名 Upāsaka-?īla-sūtra。凡七卷...
優婆塞應
三十二應之一。優婆塞,指七眾中之在家男眾。觀世音菩...
優婆髻設尼童子
優婆髻設尼,梵名 Upake?inī。為文殊五使者...
優婆離經
凡二部。(一)攝於中阿含經卷三十二(收於大正藏第一...
禪閣
(一)禪宗之寺院。梁高僧傳卷三曇摩蜜多章(大五○·...
優畢舍
梵語 upeksā。又作憂畢叉。意譯為舍、平等、不...
優填王
優填,梵名 Udayana。又稱優陀延王、嗢陀演那...
優填王經
全一卷。西晉法炬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二冊。此經有三譯...
優樓佉
梵名 Ulūka,巴利名同。印度六派哲學中勝論派之...
優樓頻螺迦葉
梵名 Uruvilvā-kā?yapa,巴利名 U...
優樓頻螺聚落
梵名 Uruvilvāgrāma,巴利名 Uruv...
臊陀祁梨
梵名 Sodāgiri?。意譯與山。乃世尊於過去世...
優禪伽摩鳥
優禪伽摩,梵語 uccavgama。又作憂承伽摩鳥...
薜攞斫羯羅
梵語 velācakra。意譯時輪。為古代印度之計...
謝量
四川人。筆名謝畏因。生卒年不詳。曾任監察委員。亦曾...
俞石
系銅與爐甘石煉成之合金,可用以造立佛像、佛具。「梵...
壓沙油
謂用力壓榨沙土而沙中終不出油,比喻事物之不可得。北...
壓良為賤
禪林用語。又作厭良為賤。謂將良民強迫降格為賤民,或...
壓油輪罪
謂制油者以輪壓榨麻粒造油,將殺害麻中諸蟲,其罪不可...
嬰兒行
為涅槃經列舉菩薩所修五種行法之一,多為天台宗所用。...
嬰童心
為大日經卷一住心品所說八種心之第八。八種心,即善心...
嬰童無畏心
十住心之第三心。日本真言宗祖空海依大日經、菩提心論...
岳峰
(1860~1926)祖籍江西,俗姓鄺。字聖頂,號...
彌光
(?~1155)。宋代臨濟宗僧。號晦庵,別號禪狀元...
彌伽
梵名 Megha。意譯為雲、能降伏。善財童子所參五...
彌沙塞部五分律
梵名 Mahi?āsakavinaya。凡三十卷。...
彌戾車
梵名 Mleccha。指邊地之卑賤種族。又作彌離車...
彌陀三部
又稱淨土三部。為淨土宗依用之重要經典。即:(一)無...
彌陀三尊
為淨土宗所祟奉之三聖。即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
曇諦
(347~411)又稱支曇諦。俗姓康。先祖為康居國...
曇遵
北齊僧。河北人,俗姓程。神采出眾,善能講說。初事法...
曇濟
(411~475)南朝宋代僧。河東(山西永濟)人。...
曇曜
北魏僧。籍貫、生卒年均不詳。年少出家,原在涼州修習...
曇曠
唐代僧。建康人。出家後學成唯識論、俱舍論,併入長安...
曇纂
南朝劉宋時代僧。生卒年不詳。師與智猛於姚秦弘始六年...
曇讖二教
指北涼曇無讖依據涅槃經所立之半字教及滿字教。曇無讖...
曇鸞
(476~?)南北朝時代淨土教念佛門高僧。日本尊之...
曇鸞法師服氣法
為道教養生經典。服氣法系道教養生術之一。南北朝時代...
橫死
指非因往世之業果致死,而系遭意外災禍死亡者,稱為橫...
上一頁
下一頁
虛雲老和尚
藥師經
容通法師
菩提
斷除執著
宏海法師
道證法師
阿彌陀經
寬運法師
看破放下
文珠法師
斷除煩惱
佈施
念佛法門
隨緣
孩子教育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