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3頁)
更多詞典列表
一等
乃一樣、平等、無差別心之意。與「無別」、「無異」同...
一筆三禮
謂雕繪佛像或書寫經文時,每下一筆則禮拜三次,以表內...
一筆勾
謂破除一切塵緣。蓮池大師曾作七筆勾譜訣勸世,有「五...
一絡索
(一)乃繩索纏成一團或語言糾葛不清之意。 (二)又...
一著
禪林用語。本為圍棋用語,引申為「一件事」之謂。又稱...
一虛
謂如來真身無形無相,猶若虛空,雖同一虛,萬象森然;...
一超直入
乃頓速超離迷界,直入菩提之謂。亦即直指人心,見性成...
一超直入如來地
指不須經歷各種修行層次,而直接證入佛位。與「立地成...
一間
梵語eka-vicīka。音譯作翳迦鼻至迦。舊譯一...
一逴逴得
禪林用語。逴,乃超越之意。謂一躍而超越煩惱妄想。又...
一圓實
指天台宗所立化法四教之第四圓教。天台宗之教判,分化...
一微塵
指最微細之物。佛書中,謂物質之最小單位為一微塵。略...
一會
(一)通常指一次具有宗教型態之聚會。 (二)佛在世...
一會一切會
禪林用語。會,即會得、理解之義。謂徹底體悟一事,則...
一業所感
謂多人在前世造同一種業,而於今世遭受相同之果報。另...
二女
即功德天女與黑闇女。功德天女,能使人財寶盈滿;黑闇...
一源
以同一水源比喻諸法源於同一原理;尤指究竟成佛之一乘...
一萬八千人
據觀無量壽經之記載,自劫初以來,諸惡王為貪王位而殺...
一經其耳
乃藥師十二誓願中第七願之語。願文為(大一四·四五○...
一義無量名
指同一義而具多數之名稱。如帝釋一義,又稱憍屍迦、婆...
一葉觀音
乃三十三觀音之第十三。又作蓮葉觀音、南溟觀音。因觀...
一解脫
解脫者,無拘無礙、自由自在之意。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一路
路,能通之義。謂諸佛如來,離於生死,入大涅槃,無不...
一道
指到達佛果唯一無二之道路。一者,唯一;道者,能通之...
一道法門
即一實之道。於顯教,通常指一乘法。於密教中,則特指...
一道神光
指一道靈妙之光。指自己本具之光明,即靈妙不昧之心光...
一道無為心
謂一道清淨無為之心。又作如實一道心、如實知自心、空...
一遍
(1239~1289)為日本時宗之開祖。諱名智真。...
一遍上人語錄
凡二卷,收錄日本時宗開祖一遍上人之法語。上卷包括和...
一遍上人繪傳
日本繪卷。又作一遍聖繪或一遍上人繪詞傳,描寫日本時...
一飽忘百饑
禪林用語。飽食一度即可忘卻昔時千百次之飢餓感受;叢...
一團心識
指密教所說之肉團心。在肉身中,心臟之形似蓮花,為意...
一塵不染
塵(梵 artha 或 visaya),新譯作境、...
一塵法界
雖是一極小之微塵,然如開啟智眼以觀時,則知其中包含...
一境四心
又作一水四見。譬如一水,本無有異,蓋因天、人、餓鬼...
一實
又作一實真如、一實諦。指:(一)絕對、真實。即真如...
一實相
指真實無二之理,即真如、法性;以其無二無別,離諸虛...
一實相印
一實相,謂真實之理,無二無別,離諸虛妄之相。印,即...
一實乘
指唯一真實之理。蓋一實之教法乃平等不二,能運載人至...
一實神道
為日本神道教名詞。又作山王一實神道、天台神道。系依...
一實理
梵語 ghanaika-sāra。指唯一堅實之妙理...
一實無相
指究竟、絕對不二而遠離一切虛妄相之真理妙體,此即諸...
一實圓宗
指天台宗。天台宗主張一乘實相之圓頓教法,故該宗被稱...
一實圓乘
指法華經。法華經闡明一實圓頓之教旨,故被稱為一實圓...
一實境界
(一)指平等而真實之悟境。 (二)指眾生自性清淨之...
一實諦
謂一實相中道之理。無有虛妄,無有顛倒,若聖若凡,性...
一實觀
指真實不二之觀法。大寶積經卷一一二(大一一·六三四...
一槌
又作一椎。槌,為木製八角之錘。乃禪宗叢林所用之器。...
一槌便成
禪林用語。又作一椎便成。槌,乃對大眾宣告時使用之工...
一個棺材兩個死漢
禪林用語。一個棺材同裝兩個死人;叢林中用以形容見解...
一個渾身無處著
禪林用語。謂人開悟時,全身充塞宇宙,遍滿虛空,而不...
一精明
指人人本具之自性清淨心。「精明」乃形容其明澄絕妙。...
一網打就
禪林用語。謂一掬即起,而無剩餘。比喻禪師一語即能道...
一說部
梵名 Eka-vyavahārika。乃小乘二十部...
一障一切障
謂造惡眾生,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一切善根皆悉消...
一際
謂彼此二邊無有分別。大智度論卷十九(大二五·一九八...
一綟絲
禪林用語。以一束絲比喻眾生迷妄之根源,即煩惱。綟,...
一增一減
指人壽於劫波之間一增一減。推算劫波,人壽從八萬四千...
一彈指
彈指,梵語 acchatā,以拇指與中指壓覆食指,...
一箭道
印度里程名。相當於一公里。後引申為極近之路程。[法...
一箭過西天
禪林用語。超越言語、心得,無任何跡象可尋之謂。系形...
一緣
指同一類之因緣、機緣。大集經卷三十八(大一三·二六...
一蓮託生
即二人以上往生淨土時,託生於同一蓮花中之意。此即阿...
一論
指天親之淨土論。又作往生論。因恐與迦才之淨土論名稱...
一質不成
系東晉道安所立。為三不成之一。道安之淨土論詳論淨土...
一發
謂日晷過午一發許。蓋言修行之人持齋之法,日正當午乃...
一磔手
梵語 vitastih。為古代印度之長度單位。又...
一磔手半
日本古來造念持佛或胎內佛時,所依用之長度名稱。又作...
一篋四蛇
以一隻箱篋容納四條蛇,比喻人體系由地、水、火、風四...
一壇構
(一)密教行灌頂時,金剛界與胎藏界兩部曼荼羅建於同...
一擒一縱
禪林用語。為禪宗師家指導學人時所用臨機應變之機法。...
一擔禪
禪林用語。形容一知半解,似通非通之禪。擔,即擔負行...
一樹之蔭一河之流
謂眾人之所以能同乘一樹蔭、同渡一河流者,皆係前世因...
一機
(一)一類之機緣。謂當受同一種教之動機。碧岩錄第四...
一機一境
禪林用語。機,是內在的,為心之作用;境,是外在的,...
一燈
謂燈能破暗,以喻菩提之心,能破煩惱之暗。華嚴經載,...
一餐
謂一餐之食。蓋言聲聞之人於般若會上蒙佛加被,為諸菩...
一髻
謂頭上結一髮髻。系古印度婆羅門之習俗。 p81...
一髻尊陀羅尼經
全一卷。唐朝不空譯。略稱一髻尊經。現收於大正藏第二...
一髻羅剎
梵名 Ekajatā-raksah。全稱一髻羅剎...
一髻羅剎女
為守護眾生之羅剎名。據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卷中載,此羅...
一默
默者無言之意。諸佛菩薩或說或默,皆能顯於妙理,故維...
一瞬
瞬者,目動之意。摩訶僧祇律稱,二十瞬名一彈指,謂修...
一禪
(一)(1488~1567)韓國李朝時代僧。慶尚南...
一縷一觸
指獲得袈裟之一縷或一度觸及袈裟者,皆可得無量之功德...
一翳在眼空華亂墜
患眼疾者,能見空中諸華(實則無華),比喻人無正知正...
一聲雷震清飆起
禪林用語。一聲震動天地之雷鳴能興起清涼風;引申由於...
一顆明珠
(一)以明珠比喻真如、佛性、正法,能顯示此世界之真...
一斷一切斷
為華嚴宗所立斷惑說中之用語。又作一斷悉成。華嚴宗以...
一竅
指事物之中樞部分。竅,乃穴之意,轉指事物之核心部位...
一藏
指總攝一切教法之法界法輪藏。[釋摩訶衍論卷一] p...
一轉語
禪林用語。乃令人轉迷開悟之語句。即於禪者迷惑不解,...
一蟣
梵語 liksā。蟣,即虱子卵,轉用為長度單位,為...
一瓣香
又作一炷香。謂一片或一拈之香,又為焚香敬禮之意。瓣...
一識
小乘成實宗及經部主張眾生唯具有一識,即總該一切一心...
一識外道
主張人身中唯具有一心識之外道。彼等謂此一心識常依眼...
一證一切證
謂上根之人,以圓妙之智照了性境圓通,無始無終,非淺...
一鏃破三關
禪宗公案名。又作欽山一鏃破三關。以一箭射破三道關門...
一寶
喻指眾生之本性,或宇宙之本體。寶藏論廣照空有品第一...
一闡提
梵語 icchantika 或 ecchantik...
一魔萬箭
謂雖是極少之惡事,亦如萬箭般之可怕。歸元直指集卷上...
一體
即常住真心之體。自性清淨,一體無二,妄想忽生,境界...
一體三分
梵語 trimūrti。指摩醯首羅天、那羅延天、梵...
一體三身自性佛
指皈依自己色身內,自性具足之法身、報身、化身等三身...
一體三寶
為三種三寶之一。又作同體三寶、同相三寶。三寶指佛、...
一體速疾力三昧
全稱一切如來一體速疾力三昧。乃密教所謂住於「阿字本...
一札
禪林用語。指痛切的一問。札,乃刺之意。碧岩錄第十八...
一臘
僧尼受戒之後,每經一夏,稱為一臘。又稱一臘。臘,本...
一窯燒就
禪林用語。以同一窯所燒成之物,禪林中用以比喻同一師...
一剎
剎,梵語 ksetra,田土、國土之意。指一佛救度...
丁元公
清代畫家。嘉興人。字原躬。幼習儒業。明末曾任州縣,...
丁雲鵬
明代佛畫家。安徽休寧人。字南羽。號聖華居士。信佛甚...
丁福保
(1874~1952)江蘇無錫人。字仲祐。號疇隱居...
七七齋
人死後四十九日間,親屬每七日為其營齋作法;或指第七...
七八行
指七覺支與八正道之修行方法。七覺支即:念、擇法、精...
七十七智
在十二緣起各支中,除無明外,於其餘十一支,各就三世...
七十二天
乃合太山府君、五道大神、大吉祥天及六十九天而為七十...
七十二字
劫初,梵天王得七十二字來化世間,世間皆不信,故吞七...
七十二威儀
沙彌之威儀,如事師法、白師法、入眾法等,總為七十二...
七十五法
又作小乘七十五法。小乘俱舍宗於一切法概括為七十五種...
七十空性論
龍樹造。為「十二門論」(鳩摩羅什譯)觀因緣門第一所...
七十真實論
梵名 Tattva-saptati。天親菩薩造。系...
七大
即色心萬法之體性,可大別為地大、水大、火大、風大、...
七女經
全一卷。吳·支謙譯。又作七女本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四...
七子
乃佛陀慈悲之喻。謂一人有七子,於患病之子慈心最深。...
七不可避
乃指眾生不能避免之七件事,即:生、老、病、死、罪報...
七不善律儀
即指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等不律...
七分全得
凡為他人佈施供養以追福者,若能精勤護淨及奉獻佛僧,...
七分別
唯識家將心識之認知作用分為有相、無相、任運、尋求、...
七分獲一
為去世之父母親族作追薦回向,若死者生前不信道德,不...
七支
(一)謂身三、口四之惡業。身三者,殺生、偷盜、邪淫...
七支論法
梵語 saptabhavgī-naya。印度耆那教...
七方便
(一)聲聞入見道以前之七位。又稱七方便位、七賢、七...
七日作壇法
指密教行灌頂或護摩時,於七日七夜中築土壇,壇上畫諸...
七日輪出
一日乃至七日次第而出,乃劫末之相。據法苑珠林載,一...
七句答
因明用語。據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七載,因明對論法中,...
七母天
指焰摩天或大黑天之眷屬,為七女鬼。又作七摩怛里天、...
七生
即七次受生於人天之間,乃「極七返有」思想之轉訛。(...
七因明
因明用語。印度古因明論師彌勒所立,為有關論議要件之...
七地
由菩薩地至佛地間之行位。包括種性地、解行地、淨心地...
七地沈空難
謂十地中第七遠行地之菩薩,住於無相觀,上不求菩提,...
七多羅樹
多羅樹,梵語 tāla,為高大之植物,極高者可達二...
七如來
指施餓鬼會時,所唱禮之七尊如來。即:(一)寶勝如來...
七有
一切有可分為七類。即:(一)地獄有,又作不可有。(...
七有依福業
乃依他苦而行佈施以成福業者,共有七種,稱為七有依福...
七佛
又稱過去七佛。指釋迦佛及其出世前所出現之佛,共有七...
七佛八菩薩
出自七佛八菩薩神咒經卷一。七佛為維衛佛、式佛、隨葉...
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羅尼神咒經
凡四卷。失譯。乃屬於雜部密教之密部經典之一。 又作...
七佛通戒偈
乃指過去七佛通戒之偈頌。迄今仍為佛教徒所傳誦。此偈...
七佛經
全一卷。宋代法天譯。現收於大正藏第一冊。本經共有五...
七佛藥師
即七尊藥師。又作七躬醫王。此七佛即:善名稱吉祥王如...
七佛藥師法
日本台密以七佛藥師為本尊,為息災、增益所修之秘法。...
七佛讚唄伽陀
梵名 Sapta-jīna-stava。全一卷。宋...
七妙法
梵語 sapta sat-purusa-dharm...
七見
謂邪見、我見、常見、斷見、戒盜見、果盜見、疑見等七...
七週行慈
指七種修慈悲觀之境。五停心觀中第二為慈悲觀,用意在...
七夜待
全稱七夜待大事。於每月十七至二十三日中,以七夜之月...
七宗
(一)指律、法相、三論、華嚴、天台、真言、禪等七宗...
七法不可避
謂生、老、病、死、罪、福、因緣等七者不可避。據法苑...
七物
古代僧院中澡浴必備之七樣物品。即:然火、淨水、澡豆...
七知
據北本涅槃經卷十五梵行品載,佛於涅槃會上,告諸菩薩...
七知經
全一卷。吳·支謙譯。又作七智經。今收於大正藏第一冊...
七花八裂
禪林用語。有支離破碎之意。然亦用於讚賞自在通達無障...
七金山
位於須彌山及鐵圍山間之七座山,其山悉由金寶所成,故...
七垢
七種能垢染眾生心之煩惱。即:欲垢、見垢、疑垢、慢垢...
七星如意輪
指七星隨伴之如意輪觀音。七星即:貪狼、巨門、祿存、...
七流
乃對煩惱之分類。見思二惑之煩惱,能令眾生漂流流轉生...
七界
又稱七心界、七識界。即十八界中,於眼、耳、鼻、舌、...
七相憐愍
據菩薩善戒經卷八如法住定心品載,菩薩於諸有情起七相...
七重行樹
乃七重行道樹,為極樂世界之寶樹。阿彌陀經(大一二·...
七香湯
以陳皮、茯苓、地骨皮、肉桂、當歸、枳殼、甘草等七種...
七俱胝佛母尊
梵名 Sapta-koti-buddha-mātr...
七海
圍繞於須彌山之七金山,其內側有八海。除鹹海外,餘海...
七病
以澡浴所除之七種病患。據洞上伽藍雜記載,澡浴之益有...
七益
謂聖人施化之七種利益。即:(一)二十五有果報益(地...
七真如
梵語 sapta vidhāh tathatāh。...
七逆罪
又作七遮罪、七遮。略作七逆。乃不順理行,能障礙受戒...
七堂伽藍
謂具備七種主要堂宇之寺院。又稱悉堂伽藍。七,表示完...
七常住果
就證得佛位,得不生不滅而常住之果所立之七種名稱,即...
七情
情者,乃是非之主,利害之根。或指喜、怒、哀、樂、愛...
七情六慾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種感情:喜、怒、哀、懼、愛...
七惟
七種不招致衰退之方法。即:(一)惟經道,指無常觀。...
七淨華
以華比喻七種淨德。又稱七淨。鳩摩羅什謂七淨華為:(...
七眾
即七類弟子,構成釋尊之教團(出家與在家)。又作道俗...
七眾溺水
北本涅槃經對眾生之分類譬喻,謂眾生有七種。該經卷三...
七處三觀經
全一卷,或二卷。後漢安世高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冊。乃...
七處平滿相
又作七處隆滿相、七處滿足相。如來三十二相之一。謂佛...
七處善
乃觀法之一。略稱七善。此說見於阿含經與一切有部之說...
七處說
又作華嚴七處說。謂佛說華嚴經之處有七。據華嚴經隨疏...
七處征心
佛於楞嚴會上征詰阿難心目所在之處,阿難先後以七處回...
七最勝
謂安住最勝、依止最勝、意果最勝、事業最勝、巧便最勝...
七勝事
佛特有之七種勝事。又作七勝法、如來七勝事、七種最勝...
七無記
小乘分別無記法為有覆、無覆二種,其中無覆無記又分異...
七番共解
天台宗釋五重玄義之七法。天台宗立名、體、宗、用、教...
七善
(一)七處善之略稱。(參閱「七處善」106) (二...
七善士趣
不還果之聖者,斷盡欲界煩惱,故無惡業雜行,有生般、...
七善律儀
「七不善律儀」之對稱。略稱七律儀。即不殺生、不偷盜...
七階佛名
全一卷。又作七階佛名經、禮懺、禮懺文、禮佛懺悔文、...
七黑山
由印度毘舍離城北方至喜馬拉雅山脈中香醉山(梵 Ga...
七塔寺志
凡八卷。民國陳寥士撰。收在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
上一頁
下一頁
其他法師
消除業障
供佛
轉變念頭
供養
減少慾望
慧律法師
智諭法師
彌勒菩薩
財富
八關齋戒
福報
回向
婚姻愛情家庭
廣化老和尚
金剛經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