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七佛通戒偈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乃指過去七佛通戒之偈頌。迄今仍為佛教徒所傳誦。此偈之義,依增一阿含經卷一序品(大二·五五一上):「四阿含義,一偈之中盡具足諸佛之教及辟支佛、聲聞之教。所以然者,諸惡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諸善奉行,心意清淨;自淨其意,除邪顛倒;是諸佛教,去愚惑想。」因諸佛出世之初,弟子清淨,不須別制禁戒,但以一偈通為禁戒,故又稱通戒、略戒。又據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載,過去七佛之偈頌為:(一)毗婆尸佛:忍辱為第一,佛說無為最,不以剃鬚發,害他為沙門。(二)試結(尸棄)佛:若眼見非邪,慧者護不著,棄捐於眾惡,在世為黠慧。(三)毘舍羅婆(毘舍婆)佛:不害亦不非,奉行於大戒,於食知止足,座床亦復然,執志為專一,是則諸佛教。(四)拘樓孫佛:譬如蜂採花,其色甚香潔,以味惠施他,道士游聚落,不誹謗於人,亦不觀是非,但自觀身行,諦觀正不正。(五)拘那含牟尼佛:執志莫輕戲,當學尊寂道,賢者無愁憂,當滅志所念。(六)迦葉佛:一切惡莫作,當奉行其善,自淨其志意,是則諸佛教。(七)釋迦牟尼佛:護口意清淨,身行亦清淨,淨此三行跡,修行仙人道。後世佛教所通用之通戒偈乃迦葉佛之偈,但文字上略有不同,即增一阿含陘卷一阿難所引「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四句。[出曜經卷二十五、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十四、有部毗奈耶卷五十、四分律卷三十五] p97

上篇: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羅尼神咒經 下篇:七佛經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非有異熟法

【非有異熟法】 p0716   品類足論六卷八頁云:非有異...

文夾

(物名)禪林之語。入書札之手箱也。...

制聽二教

(名數)戒學之語。佛所制必當持之法,名制。為以便宜...

不可意

【不可意】 p0318 瑜伽九十一卷三頁云:不可意者:由於...

跋陀羅室利

(人名)Bhadraśri,又作跋捺羅室利,賢首菩薩之梵名...

大覺世尊

大覺與世尊之合稱。又作大覺尊。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五性成佛

據華嚴經疏卷二載,依眾生成佛種性之不同,而分為五,...

滿都佉耶頌

梵名 Māndūkya-kārikā。又稱聖傳論(梵 āgama-?ā...

寶陀岩

(地名)觀音之住處,寶陀洛迦山Potalaka也。又作補陀...

鬼眼睛

(雜語)妖怪之眼睛。以譬非正見。碧嚴第五則著語曰:...

真空觀

華嚴宗所立法界三觀之一。即觀四法界中之理法界。真,...

華嚴遊心法界記

全一卷。唐代法藏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本書系基...

【大藏經】信心銘

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四十二章經 後漢西域沙門迦葉摩騰共法蘭譯 昔漢孝明皇...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僧人的日常生活有哪些

寺院僧人的生活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一定是非常清靜而悠...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們的心,被這些前塵緣影障礙了、埋沒了、迷失了,我...

念佛如何對治妄想

不念佛時,妄想雖多,無由而知,非不念時無妄想也。譬...

執著於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無」

佛教不是宿命論,它告訴人們人生是苦,是困難,是要人...

痛苦不是我們的全部

生命中充滿痛苦,但它同時也充滿了很多奇跡,像藍天、...

從不遺失物品的婦人

過去有一個婦人,常常很自信地說:我不會遺失任何東西...

淡然面對一切

關於清政府任命劉銘傳為台灣總督,有一段小故事: 當時...

人生不幸中的萬幸

最近幾年來,身邊發生了好多事情,令末學深深地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