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七處征心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佛於楞嚴會上征詰阿難心目所在之處,阿難先後以七處回答之,均為佛所論破,稱為七處征心。楞嚴會前,阿難因乞食而遭遇摩登伽女以幻術誘惑,將毀戒體時,佛遙知之,敕文殊持咒往護阿難歸來。楞嚴會時,佛乃征其心目所在之處,阿難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內,迨佛征其心不在內時又答以在外。如是輾轉窮逐征詰,至於無所著處。蓋佛欲破除阿難之妄想緣心,使其妄心無所依止,故一一論破,以顯此心遍一切處,無在無不在之妙淨。

(一)心在內。阿難初答「心居身內,目在於外」,佛遂謂:「心若在身內,則應先見身中之心肝脾胃等物,然後才能見外境。若不先見身中之物,心豈在身內?」

(二)心在外。阿難以燈光為譬喻,謂:「眾生心在身外,不見身中,如燈光在室外,故不能照見室內。」佛詰之:「若言心在身外,則身心兩異,各不相知;而今身心相知,豈可謂在外?」

(三)潛根。阿難以琉璃籠眼為譬喻,謂心潛伏眼根裡,若眼見物時,心隨即能分別而無有障礙,如以琉璃籠於眼上而不礙於見物。佛以阿難引喻失義而責之曰:「若以琉璃喻眼,則眼亦可見;眼若可見,即同於境矣!眼若同境,則心境各異,豈可謂心潛伏根內而可分別?」

(四)在闇內。阿難又計:「諸眾生之身,腑臟在中,竅穴居外,如我今者,開眼見明為見外,閉眼見暗為見內。」佛乃問其:「閉眼見暗之時,此暗境界與眼相對否?若與眼相對,暗在眼前,云何成『內』?若不相對,云何成『見』?」

(五)隨所合處。四度被論破後,阿難答以「隨所合處,心則隨有」,佛又詰之:「汝言隨所合處者,若心無體,則無所合;心若有體,則汝以手自挃其身,汝心必能覺知,此覺知心為復內出?為從外來?若於內出,則心在身中;若從外來,則應先見表面。既非內外,則無出入;出入既無,體性何有?若無體性,誰為隨合?」 (六)在中間。阿難謂:「心在根、塵中間。」佛又問:「心若在根、塵之中,此心體為復兼於根、塵?為不兼於根、塵?若兼於根、塵,則根有知而塵無知,根、塵敵對,有知、無知兩立,云何為中?若不兼者,不屬根、塵,即無體性,中何有相?」

(七)無著。阿難最後答以「一切無著,名之為心」,然佛又詰之曰:「若言不著名之為心者,如世間水陸飛行一切物象,汝心不著,然此等物象為有為無?若言無者,則同龜毛兔角,云何更有不著之物而言不著?若言有者,物在則心亦在,又云何無著?」[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 p107

上篇:七處說 下篇:七最勝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設廁功德

(雜語)大勇菩薩分別業報經曰:造廁除眾穢,後無便利...

受學家食戒犯緣

亦名:學家受食戒犯緣 戒本疏·四提舍尼法:「五緣:一...

鏡像

(譬喻)見有而無有,譬之鏡中之影像。般若經十喻之一...

緣已生法

謂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如是名為緣已生...

貪縛

梵語 rāga-bandhana。指貪慾煩惱。三縛之一。縛為繫縛...

祖燈

列祖之法燈。謂歷代祖師,師資相承,如燈火之相續不斷...

熏淨不斷

云何熏習起淨法不斷?所謂以有真如法故,能熏習無明。...

願海

謂佛菩薩之本願既深且廣,猶如大海之浩瀚無際,故有此...

妙高山

須彌山的譯名,此山由金、銀、琉璃、水晶四寶所成,而...

有執受大種

【有執受大種】 p0550   大毗婆沙論一百三十七卷十三...

菩薩戒

(經名)大乘菩薩僧之戒律也,總名三聚淨戒,別有二途...

釋侶

有廣狹二義,廣義乃泛指所有佛教徒,狹義則指僧侶,意...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大藏經】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如是我聞...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周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等奉 制...

圓瑛法師:多念幾聲佛

大凡人之修行與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業分別。若身...

簡單生活讓貪慾減少,更容易得到解脫

以前寫過《學佛的方法》這篇文章,主要是講學佛要皈依...

法相宗的概況

佛滅八、九百年間,彌勒菩薩應無著菩薩的請求,從兜率...

僧人的生活——聞鐘而起,聞鼓而眠

世人多羨慕僧人,就連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說:若得為僧,...

才華一不小心就會害死修行人

有時候前途的有無,牽涉到個人才華的高低。因此才華一...

吃素念佛之人為什麼也會遭受苦難

問: 今有一疑問,請求老法師慈悲開示。弟子吃素念佛,...

有沒有生死是你自己決定的

這五蘊當中,我們每一個人的重點會不一樣。我們可以把...

圓因法師:行善後為何得不到善報

為何有些人行善後不覺得有善報?這可能有下列幾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