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七因明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因明用語。印度古因明論師彌勒所立,為有關論議要件之七種規定。即論體性、論處所、論所依、論莊嚴、論墮負、論出離、論多所作法等七種。(一)論體性(梵 vāda):議論之題目有六種性質:(1)言論,(2)尚論,(3)諍論,(4)譭謗論,(5)順正論,(6)教導論。(二)論處所(梵 vādādhisthāna):議論之場所。有六:(1)國王之前,(2)執理者之前,(3)大眾之中,(4)賢哲之前,(5)善解法義之沙門、婆羅門前,(6)樂法義者之前。(三)論依所(梵 vādādhikarana):立論之依據,有所成立之義及能成立之法,略稱所立能立。前者有二:(1)自性,(2)差別。後者有八:(1)立宗(命題)(2)辯因(理由),(3)引喻(比喻),(4)同類,(5)異類,(6)現量,(7)比量,(8)正教量。(四)論莊嚴(梵 vādālajkāra):議論之態度及言詞之修飾。有五:(1)善自他宗,(2)言具圓滿,(3)無畏,(4)敦肅,(5)應供。(五)論墮負(梵 vādanigraha):議論敗北的原因。有三:(1)舍言者,舍一己之立論。(2)言屈者,屈伏於他論。(3)言過者,言論訛誤或義理欠通。(六)論出離(梵 vādanihsarana):預先觀察立論能否成立,務期出離於不成功。有三:(1)觀察得失,(2)觀察時眾,(3)察善巧與否。(七)論多所作法(梵 vādebahukarā dharmā):於所議論時所具有之信心。有三:(1)善自他宗,即於一切法能起議論。(2)勇猛無畏,即處一切眾能起議論。(3)辯才不竭,即隨所問難,自在酬答。[瑜伽師地論卷十五、顯揚聖教論卷十一、雜集論卷十六](參閱「因明」2276) p94

上篇:七生 下篇:七地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行事鈔四藥受淨篇第十八

亦名:四藥受淨篇 子題:受淨 行事鈔·四藥受淨篇:「...

理具成佛

(術語)真言宗所立三種成佛之一。謂一切眾生本具兩部...

弘法大師行狀繪傳

又作高野大師行狀繪傳。系日本鎌倉以後所流行之祖師傳...

增劫

(術語)於住劫中人壽自十歲每百年增一年至人壽八萬四...

三寶四種

亦名:四種三寶 子題:理體三寶、化相三寶、住持三寶、...

普曜經

梵名 Lalitavistara。凡八卷。西晉永嘉二年(308)竺法...

龍王之喜

梵名 Nāgānanda。乃印度戒日王第二世(梵 Harsa)於...

六根互用

謂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遠離染污而得清淨,則...

應如是行

【應如是行】 p1400 瑜伽九十七卷七頁云:我應如是行者...

觀楞伽經記

(書名)十八卷,補遺一卷,明釋德清筆記。觀楞伽寶經...

始終心要

(書名)一卷,唐荊溪述。明三諦為天然之性德,眾生迷...

出要

(術語)出離生死之要道也。地藏十輪經六曰:三乘要道...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體悟苦諦的小沙彌

在人間,父母、子女親情難以割舍,面臨生離死別之時更...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病好的幾則故事

消災治病有求必應 病有能醫者,有醫不能醫者。能醫者,...

正念破魔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只樹林給孤獨園弘法時,一位名叫吉...

打濕自己的人生

有一段時間,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煩惱。 師父把弟...

慧律法師:佛教是徹底覺悟的人生觀

簡單來說:佛教就是徹底覺悟的人生觀,是徹底覺悟,而...

淨界法師:測試自己有沒有出家的因緣

你想到出家的時候,你想到什麼?我們也可以測試一下你...

在十齋日中,做的佛事功德會加倍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態度

有的時候,別人對我們莫名其妙地熱情,有的時候又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