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俱舍論(Abhidharmakosa-sastra)

【中國大百科全書】  大字體  護眼色

  Jushelun

  佛教說一切有部論典。全稱《阿毗達磨俱舍論》。印度世親著,玄奘譯,30卷。相傳世親早年尚未信仰大乘佛教時,先在說一切有部出家,後又接受當時新的佛教學說。在克什米爾和犍陀羅,為信眾講《大毗婆沙論》,每日講完一段,即概括其義作一頌,全論講畢,成六百頌(最初為五百九十八頌),即《俱舍論本頌》。後世親續作長行註釋,合稱《俱舍論》。論是以《雜阿毗曇心論》為基礎,廣泛吸取說一切有部重要的阿毗達磨如《發智論》、《識身足論》、《法蘊足論》等以及《大毗婆沙論》的要義,並參考當時的經量部學說,不拘成說,根據自己的觀點,把說一切有部的全部教義,概括地加以歸納而成。

  《俱舍論》本頌的結構同《雜阿毗曇心論》一樣,貫穿說一切有部學說「以四諦為綱」的傳統精神。但對《雜阿毗曇心論》已經加以改造。《雜阿毗曇心論》有六百多頌,本頌也有六百頌,但不是互相脗合,而是有所增刪、合併,並重新組織。不僅是頌文,連篇章、段落也都重新作了整理。因此,該論之講四諦,別具特點。和《雜阿毗曇心論》十一品的結構不同,本頌分為八品,世親作註釋時又加了《破執我》一品,與本頌無關。《俱舍論》全體九品結構,體現了佛教「諸法無我」的根本主張。此外,又總結性地把構成宇宙萬法的基本要素歸納為五位七十五法,即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法四十六,不相應法十四,無為法三。這個結論,對以後講說一切有部學說的人有很大影響。

  由於此論解釋說一切有部的重要宗義,詞不繁而義顯,義雖深而易入,簡明扼要,分析精緻。因而在印度曾獲得好評。特別是論中分析的五位七十五法,成了佛教教義的基礎,具有小乘佛學概論和佛教百科全書的性質。後來凡學習小乘俱舍之學的,無不以此五位七十五法作為入門之要。《俱舍論》的五位七十五法,在世親改宗大乘後,又擴充為五位百法,並寫出《大乘百法明門論》。此論在印度風行各地,引起迦濕彌羅有部學徒的激烈反對,有眾賢論師歷12年寫成二萬五千頌的《俱舍雹論》即《順正理論》,以破《俱舍論》。對《俱舍論本頌》重新作了解釋,為婆沙師辯護,駁斥經量部之說。又有節本《顯宗論》,重新訂正《俱舍論》原來的頌文,闡明說一切有部正宗主張,後被稱為新說一切有部學說。另一方面,此論也引起世親門人的高度重視,認為破斥婆沙師的偏執,說有善巧,可作為通向大乘的階梯之用,因而競作註疏,與大乘論書兼弘。但註疏的梵本大都散失,只稱友的《明瞭義疏》尚存,日人荻原雲來曾校訂其全部印行。

  1934~1938年間,印度羅睺羅在西藏寺院裡陸續發現了約在12~13世紀之際所寫的《俱舍論本頌》和《俱舍釋論》的梵文原本,攝影攜回。1946年由郭克雷校勘其《本頌》刊印。

  《俱舍論》在中國影響很大。早在陳天嘉四年(563),真諦就在廣州制旨寺譯出《俱舍論偈》1卷,五百九十七頌。又譯出《阿毗達磨俱舍釋論》22卷,通稱「舊論」,而稱玄奘所譯為「新論」。原來中國佛教學者研究阿毗達磨的毗曇師,都以《雜阿毗曇心論》為主要論書。及至真諦譯出《俱舍論》,乃漸改學《俱舍論》,遂有俱舍師出,並出現大量註疏本,惜大都已散失。《俱舍論》及其註疏的西藏文譯本有世親造《阿毗達磨俱舍論頌》、《阿毗達磨俱舍論釋》,眾賢造《俱舍論疏釋》,陳那造《俱舍論疏要義明燈論》,安慧造《俱舍論大疏真實義論》,滿增造《俱舍論疏隨相論》,稱友造《俱舍論疏明瞭義論》,寂天造《俱舍論疏要》用論。這些譯本都收在藏文大藏經丹珠爾之內。此外西藏格魯派等歷代大師曾撰有《俱舍論》註釋多種。

  日本盛行《俱舍論》的研究。遠在唐代,日本學僧道昭、智通、智達、玄昉等先後來華,從玄奘和智周學習《俱舍論》,歸國傳授,建立俱舍宗。後雖附屬於法相宗,但此論極受重視,成為必修的基本典籍。學者註疏競出,數量比中國還多。1973年龍谷大學還把梵本和漢藏日英譯收集在一起,出版《梵本藏漢英和譯合璧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之研究一界品、根品、世問品》一書。(高振農)

上篇:金剛經(Vajracchedika-prajna-paramita-sutra) 下篇:開寶藏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大百科全書

內眾

即僧眾。相對於外俗,故稱內眾。大宋僧史略卷上(大五...

往生

謂命終時生於他方世界。通常又以「往生」為「死」之代...

跋陀羅

梵名 Bhadra。又稱拔達喇、耽沒羅跋陀。意譯作賢。為十...

建立有我有五過失

【建立有我有五過失】 p0873   瑜伽七十卷十五頁云:...

遺誡

(雜語)遺於後人之教誡也。唐僧傳道安曰:作遺誡九章...

專心

即一心、無二心之意。亦即指集中心思,不雜餘念。如雜...

沙彌十數

亦名:十數 子題:自餓外道、自然外道、梵天為因外道、...

二如

(名數)一、隨緣真如,不守自性隨染緣而生染法隨淨緣...

釋迦無師

(雜語)止觀一之一曰:論曰:我行無師保。經云:受莂...

大宗地玄文本論

(書名)二十卷,馬鳴菩薩造,陳真諦譯。以十種愛樂心...

玄沙聞燕子聲

禪宗公案名。為唐代禪師玄沙師備(835~908)因聽聞燕...

盡法

【盡法】 p1285 瑜伽八十七卷二十五頁云:謂彼諸行、於...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大藏經】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小乘跟大乘空義的差別

小乘的空義跟大乘的空義,有什麼差別呢? 小乘的空義,...

尊者降龍記

佛滅度後的七百年,在罽賓國,有一隻惡龍王,名叫阿利...

四種器官的降火食方

第一把火:胃火 表現症狀:胃腸道症狀表現為胃部灼熱疼...

淨業行人如何迴向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

一念熏修雖然短暫,但卻是真實的力量

一念熏修無漏善故,或得出纏,或蒙授記,如何自欺,尚...

玄奘法師靠什麼走出了莫賀延磧

玄奘法師辭別烽火台的守將,一個人走向莫賀延磧,長八...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麼呢

十行位言行者,進趣義。謂菩薩初心,雖具二利,然前信...

弘一大師晚晴集

1、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金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