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無諍行

【法相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無諍行】 p1050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九卷六頁云:云何無諍行?答:一切阿羅漢,善達內時,外不如是。若亦善達外時;名無諍行。云何內時?謂自相續中所有煩惱。云何外時?謂他相續中所有煩惱。遮此煩惱,名為善達。一切阿羅漢,於自相續所有煩惱,皆已遮斷。於他相續所有煩惱,則不決定。若亦能遮;名無諍行。有說:時、謂三時。即日初分,日中分,日後分。於此三時,制諸煩惱;名為善達。一切阿羅漢,於自相續,三時煩惱,皆已制斷。於他相續,三時煩惱,則不決定。若亦能制;名無諍行。有說:時、謂六時。即日夜合初中後分。於此六時,制諸煩惱;名為善達。一切阿羅漢,於自相續,六時煩惱,皆已制斷。於他相續,六時煩惱,則不決定。若亦能制;名無諍行。尊者妙音說曰:非謂無有自相續中煩惱諍故,名無諍行;但以能遮他相續中煩惱諍故,名無諍行。所以者何?諍、是對他之名;非對自故。問:何故遮制煩惱,名為善達?答:要由方便覺慧現前,方能遮制自他煩惱;故名善達。無諍名何法?答:令他相續,無雜穢轉。謂諸煩惱,能為津潤垢膩雜穢。得無諍者,不為他相續中煩惱之所津潤垢膩雜穢。即是遠離他相續中諸煩惱義。有說:此文應言:於他相續,無餘轉轉。謂得無諍者,如於自相續煩惱,永斷無餘;如是於他相續煩惱,亦能遮制,令無有餘。即是遍遮他相續中應令彼起諸煩惱義。有說:此文應言:於他相續無差別轉。謂得無諍者,如能遮親相續中煩惱,令其不生,如是亦能遮怨及中相續中煩惱,令其不起。即是平等遮制他相續中諸煩惱義。問:善達外時,無雜穢轉,有何差別?答:善達外時謂慧。無雜穢轉,謂煩惱不起。復次彼阿羅漢,行五種法,令他相續,煩惱不起。何等為五?一、淨威儀路,二、應時語嘿,三、善量去住,四、分別應受不應受,五、觀察補特伽羅。淨威儀路者:彼阿羅漢,先一處坐。若他來者,即觀其心。以何威儀,令不起結。若知由此生彼結者;即便舍此,住餘威儀。若不起結;即如本住。先住餘威儀。亦爾。應時語嘿者:彼阿羅漢,見他來時,便觀其意,為應與語?為應嘿耶?觀已;若見語起彼結;雖極欲語;即便嘿然。若見由嘿起彼結者;雖不欲言;而便與語。若涉道路,見二人來;即觀誰應先可與語。觀已;若見與此語時,彼起結者;即與彼語。與彼亦然。若俱與語而起結者;即便嘿然。俱嘿亦爾。若語若嘿俱起結者;即為避路,令不起結。善量去住者:彼阿羅漢,隨所住處,即便觀察:我為應住?為應去耶?若見住時,起他結者;處雖安隱,資具豐饒,隨順善品;而便舍去。若見由去生他結者;處雖不安,資緣匱乏,不順善品;而便強住。分別應受不應受者:彼阿羅漢,若有施主,以資具施;即觀其心,為應受?為不應受?觀已;若見受起彼結;雖是所須;而便不受。若見不受起彼結者;雖所不須;而便故受。觀察補特伽羅者:彼阿羅漢,為乞食故,將入城邑里巷他家。觀察此中男女大小,勿有因我起諸煩惱。若知不起;便入乞食。若知起者;雖復極饑;而便不入。無如是事,為分別故,假使一切有情,因見我故起煩惱者;我即往一無有情處,斷食而死;終不令他因我起結。彼阿羅漢,修行如是五種行法,則能遮他相續煩惱,令不現前。問:何故阿羅漢已得解脫,而修此法,自拘縛耶?答:彼阿羅漢,先是菩薩種姓。不忍有情造惡招苦;為拔彼故;恆作是念:我無始來,與諸有情,互起纏縛,輪迴五趣,受諸劇苦。我幸得免,復應救彼。又作是念:我無始來,或作倡妓,或淫女等,鄙穢之身。百千眾生,於我起結,尚由此故,長夜受苦。況我今者,離貪恚癡,為世福田;於我起結,而不招苦。故我今者,不應復作煩惱因緣。故阿羅漢,雖自解脫;而為有情,起無諍行。問:彼為遮他自相煩惱?為共相耶?答:唯自相可遮;非共相。所以者何?共相煩惱,隨其所應,一時總緣一界一地一處一類一所得身,執我我所,或執斷常,或撥為無,或執第一,或執能淨,或起猶豫無明。不了一切有情,恆住運起,不可遮止。是故唯遮自相煩惱。問:無諍行自性云何?為是定?為是慧耶?設爾;何失?若是定者;此文云何通?如說:善達外時,名無諍行。善達,是慧。若是慧者;餘說云何通?如說:應習靜定無諍。答:應說是慧。問:若爾;何故說應習靜定無諍耶?答:彼應說應習靜慧無諍;而說應習靜定無諍者;欲顯與定俱故,名定;而實是慧。是名無諍自性。如自性,我物等亦爾。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云何名無諍行?答:此行能對治他煩惱諍,故名無諍行。然諍有三。一、煩惱諍,二、蘊諍,三、鬥諍。煩惱諍者:謂百八煩惱。蘊諍者:謂死。鬥諍者:謂諸有情,互相陵辱,言語相違。應知此中說煩惱諍,為遮有情起煩惱故。復有說者,由此能令自他諍無,故名無諍行。即是善修無我行義。如彼廣說。

二解發智論十八卷十七頁云:云何無諍行?答:一切阿羅漢善達內時,外不如是,若亦善達外時,名無諍行。無諍名何法?答:令他相續,無雜穢轉。

上篇:無色界 下篇:無滯智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法相辭典

金剛波羅蜜菩薩

金剛波羅蜜,梵名 Vajra-pāramitā,音譯嚩日囉波羅...

佛事門

(術語)禪林之語,教道之方便,為佛事門,又云莊嚴門...

大寺

巴利名 Mahā-vihāra。音譯摩訶毗訶羅。乃錫蘭古寺院...

無想天

無想,梵名 Asajjisattvāh。又作無想有情天、無想眾生...

優流漫陀山

梵名 Urumunda,巴利名 Urumanda。位於中印度朱木那河...

食處過受戒犯緣

亦名:施一食過受戒犯緣、一食過受戒犯緣 戒本疏·九十...

單寮

(雜名)獨房也。頭首知事退職居於獨房及名德之居於西...

境無識有

【境無識有】 做為客觀現象的外境,是內識的虛妄變現,...

六瑞

(名數)法華經為出世本懷之經,故說先現六種之祥瑞,...

維摩經折衷疏

(書名)六卷,明釋大賢述。其法弟大艤為之序云:此經...

檀彌離

(人名)長者名。昔有五比丘共入山行道。時相語曰:此...

一切法有三種義

【一切法有三種義】 p0011   顯揚二十卷四頁云:又一...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出家的真實義

什麼叫做直心?直心乃是萬行之本。天地、修行、一切萬...

菩提心生起的四種因緣

大乘佛法對於生死業力,它不像小乘人只有調伏,它更重...

老比丘談笑為佛所訶

一天,在舍衛國只樹精舍,正當佛陀在為天人、國王及大...

《論語》精華50句

《論語》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會,仍具現...

十句蘊含大智慧的話

1、炫耀什麼,缺少什麼;掩飾什麼,自卑什麼。所謂正...

你念什麼就往那個法界走

問: 法師您講到說十法界形成的原理和念佛的原理是一樣...

念佛人不能完全廢掉兼修眾善

印祖建議像我們這種程度的人念佛,也不能完全廢掉兼修...

為什麼你用功沒用功,老修行一看就知道

以前我住禪堂的時候,有些老師父,他走一個圈子,你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