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與其迷信不如無信

證嚴法師  2012/03/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人不能沒有宗教信仰。一個人若沒有宗教信仰,就好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中漂流的舟船,沒有指南針,不知何去何從?在風平浪靜時,還覺得平安無事;一旦遇到狂風暴雨,沒有指南針指示方向,分不清東西南北時,就會驚懼惶恐,不知所措。

所以,我們在茫茫人海中,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宗教信仰;如此,即使突然遇到危險或坎坷的環境時,仍能穩固地掌握人生之舵,平安地度過各種驚濤駭浪。

因此,信仰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樣是信仰,卻有不同的目標。現在的社會,人心非常複雜,有許多迷惑人的教團。我們若不能選擇事理究竟圓滿的宗教,也一樣會迷失,無法走出邪道,趨向光明正大的康莊大道。

我常常說,「無信」與「迷信」兩者,寧願「無信」也不要「迷信」。無信之人,心中對宗教一片空白、全無概念,只要用理事圓融的道理來感化他,就能使他依正道而行;就像一張潔淨的白紙一樣,寫上端正的字體,則字字分明、清晰可見。若是迷信之人,他已經誤入迷途,即使以正信去教育,他的心仍會迷惑不清、徘徊不定。

當今出現許多非正信的宗教,亦即是沒有究竟教法的新教團。若有人想要入教,就必須立願發誓,例如說:「我既然入教,就必須遵守教規,否則會遭……責罰。」等各種毒誓。如此,他的心就會受到束縛。盡管後來他知道自己的信仰並非真正究竟的宗教,而且已了解佛教的教法是透徹、明朗的真理,是人生正確的方向;但是,他卻因畏懼邪教毒誓而不敢接近佛教。這是因為他的內心已經被迷信所縛,無法自在解脫。

所以,我才常常說,與其迷信不如無信。無信之人接受了佛教的教理之後,自然會萌發正念的道苗;而迷信之人,若要他轉迷入正,則必須再花費一番功夫。因此,我們一定要謹慎地選擇自己的信仰,不可因一念之迷而步步皆錯。

有一對夫妻,年輕有為,是台灣新生代的企業家。這對夫妻問我說,他們想入佛門,但不知入佛門的初步基礎。我告訴他們:「你們若想入佛門,首先在心靈上要有正確的了解。佛教是生活化的宗教,它能淨化我們的精神和心靈,並教導我們如何預防心中存有自私不淨的慾念。而這必須先從個人的修養做起,進而感化自己的家庭,使社會和睦安詳;若能做到這些,就已經進入佛門的初機階段了。」

許多人都誤以為佛法深奧難懂,而不敢去親近。其實,佛教的深奧是後世人為的,並非佛教本身的教理有多麼艱澀。佛陀在世時,也是依照日常生活行為所需的準則,以及待人接物的道理為基礎來教導弟子。但是,為什麼後人會覺得佛法很深奧呢?這是因為它源遠流長,經年累月下來,由於人們對其尊仰、崇敬,難免有各種精深的描述。

如此代代相傳,無非要使眾生了解佛法是無上的妙法、是高深的道理,然後眾生才會加以珍惜而保存下來。這只不過是為了適應世人的心理,所以學者、專家才會費盡心思,將淺易的道理化為深奧的文字。若往上推溯到佛陀的時代,佛法並不是那麼深奧,而是真正平易近人、淺顯易懂的教育,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做人的道理而已。

因此,我們若能抱持「佛教是日常生活的教育、提升心靈的妙法」的心念,則進入佛門之後,自然能得知佛教的真正義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學佛後為何還會發生不順的事

問: 我有一個同修,學佛以後,說信佛這也好,那也好...

星雲大師《維護正義的勇氣》

輿論的力量與公權力的伸張是建設社會、安定社會的一股...

念佛念經時流淚是好是壞

原文: 念佛發悲痛,亦是善相,切不可常常如是。若常...

佛教基本理論

1. 四聖諦 諦(satya)的含義是實在、真理。四聖諦即苦...

【推薦】皈依後還能喝酒吃肉嗎

問: 皈依的真正含義是什麼?皈依了以後,還能不能夠...

星雲大師《四個問號》

各位貴賓、各位老師、各位學員: 在天氣這樣炎熱的時...

是不是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問: 是不是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號? 夢參老和...

在家學佛的七個條件

對於剛開始學佛的青年來說,怎麼在家學佛,有個什麼樣...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破除人我天下親

一般人最執著,也是諸般煩惱的根源,那就是「我」,凡...

證嚴法師:福報的來源

有錢時不必得意,沒錢時也不必悲哀,反正福到財至,福...

心存敬重,不輕未學

心存敬重不輕未學 人通常自命不凡,也因為自以為不平...

茹素三天的省思

其實人生下來時,都有善良、無染、清淨的本性。只因後...

四種念佛的方法

淨土往生的因行,各祖師所強調者雖有不同,但多以信願...

朋友的四種類型

人生的朋友大致可以分成四種類型: 一種是在歡樂的時...

你只要不隨妄轉,就有救了

我們不能在因緣所生的一念心識去跟妄想對治,你不是它...

阿姜查回答有關修行的問題

問∶ 我很用功修行,但似乎尚無一點消息。 答∶ 修行不...

認識佛教所說的魔

魔這個字中文本來沒有,梵文是邛I(Mara),譯成魔羅。最...

殺業積久,則爆發災害

眾生不知果由因招,念念起貪瞋癡,發而為事,則無非殺...

觀世音菩薩聖號功德

若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即能入火不燒、入水不淹、惡鬼...

建了空墓,這樣對後代有影響嗎

問: 弟子普蘭,師父吉祥,我爺爺在困錦州時候犧牲了...

我們見到各種景像是怎麼有的呢

這個色塵是一個外處;見,眼根中的見,是一個內處。見...

三界萬法種種境緣,實無心識外之別物

三界惟心,萬法惟識二語,人能言之,觸境逢緣,仍被境...

莫道為惡不報,只因時節未到

世有邪見之人,不知因果,有同時因果、現生因果、隔世...

印光大師嘉言錄--告注重因果

甲、論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為佛教入門之初步,亦為...

【佛教詞典】得果初

【得果初】 p0994 大毗婆沙論一百六十五卷一頁云:得果...

【佛教詞典】滅類忍

【滅類忍】 謂觀欲界滅諦之後,復觀上二界滅諦,生無漏...

【視頻】中國法眼宗--法眼重光

中國法眼宗--法眼重光

【視頻】隆宣法師《佛教哲學如何看待人類智慧》

隆宣法師《佛教哲學如何看待人類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