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證嚴法師:心田不長無明草

證嚴法師  2011/01/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 歡喜心是一種涵養,能令周圍的人都有如沐春風的喜悅感。

△ 人心應該都是一樣,都是與如來有同等的愛心存在,但由於後天習慣及習氣的不同,以致有了不同的言語行動,所以我們才必須要下功夫去修心養性。

△ 環境會動搖我們的心,「恆心」就如「滴水穿石」,要做到任何環境也轉不了自己的恆心,再大的困難與阻礙也要始終如一,這種恆心就是佛教中的「定力」。

△ 遺失身外財物並不可惜,可悲的是內心寶藏遺失了還無覺知;人人本有清淨純真的善(佛)性,因煩惱無明而遮掩了亮麗的寶藏。

△ 人人應時時持有「居安思危」之念,莫等「居危時方思安」,應慎重防範災禍的臨頭,修行人更要時時下功夫,以備四大不調時能安然度過。

△ 初入佛門的修行者,要先磨煉身體和心理。心理要禁得起周圍環境人與事的彼此磨煉,心不動搖。在動中保持心的寧靜,再進一步下功夫。

△ 聽話時,用適應說話人的心態去聽——聽年輕人的話用年輕人的心態去聽,聽中年人的話用中年人的心態去聽,聽老年人的活,用老年人的心態去聽,即得人事圓融。

△ 佛陀常常教導我們,要安分守已,時時守在這份清淨無為的心境中,把心安定下來,讓心時時寂靜,心靜自然能安分,能安分守已,自然能過著安樂的日子。

△ 「學」與「行」要均衡,修行者雖亦尚有習性煩惱未盡,只要肯發心度眾生,還是有度眾的功德;所以有:「煩惱即菩提」的說法。

△ 人心比武器還厲害,武器是人心去創造出來的,不管是將它用於好或壞的地方,都是起源於一顆心。

△ 想要圓滿慈悲、成就智慧,達成救濟與領導人群的力量,必要先從調和自己身心做起。

△ 物質富有、地位高、有錢有勢,都是空虛的架構。真正的有力是——心力;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富有愛、錢財不用多,但是,有這份愛心的力量為基礎,那還有什麼不能改革、不能引導的呢?

△ 我們的心地若能時現光明,對人坦誠,彼此肝膽相照,就不必怖畏人生道路的障礙,也無須提防別人對自己不利。

△ 心不專、念不一,做事就難以成就。若想心專念一,就必須把雜念心收攝起來,只留下清淨的一念心,這就是「系緣修心」 時時反觀自然,在動念行為之際,檢討是否貪著名聞著利義,久而久之,心靈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諸風靜」,「心持半揭萬緣空」的境界。

△ 「月到上品諸風靜」,是指月圓當空時,大地一片清靜。我們的心若能修養到最高的品格,自然也是一片清涼靜明。然而,要怎樣才能達到「靜」與「明」的地步呢?有句詩說「心持半偈萬緣空」,佛陀所開示的教法貴不在多,只要我們用心依一言半偈來修持,就可以得到莫大的助益。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淨土——良善本性,若能抱持明淨無染,則雜草亂麻不生於心田,而且會常開智慧之花,永結菩提善果;不懂美化自己的人生,也淨化社會人心。

△ 心淨則國土淨,要時常保護心念,不要讓貪瞋癡等邪惡毒害侵襲;要積極救護世界,不要讓災難破壞家園,不讓暴力充斥社會,更不能讓禍害污染大地……

△ 土地不耕種,則會雜草叢生。心田不值福,即生無明亂草;所以,行善佈施須日日行、時時做,不斷精進。斬除惡念罪業、消滅無明煩惱,則能化荒蕪成大福田!

△ 佛教有一部藥師經,裡面說盡人生身心諸多的病苦,其實人的身體有殘缺不算苦,人性的殘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間的災難,大都由手腳完好,但心靈殘缺的人所造成的;身體上的殘缺不可怕,如能堅強起來,還可現身說法來鼓勵其他病人,激發他們求生自立的勇氣。

△ 心如要保持常常快樂,就必須不把人與事當成是非。應把是非當成是一種笑話、教育,以增加處世常識。如果把事情當作是非,那永遠都會很痛苦。

△ 極凶大惡,莫過於心中自我的煩惱賊,於毫無防範的情形下,不但毀了自己,也會毀了別人。所以,當我們靜下來想一想,善能自救,惡能毀己,生了一念善,不但可以自救,還可以救人。起了一念煩惱惡念,不但損害人,也會毀滅自己。惡念起時,就是煩惱賊生,他會毀掉自我的善根慧命。

△ 要想解除人間的災難,一定要從改善人心做起,說要救世,必先從心救起。人心健康了,那麼社會、國家,甚至於天下一切都能調顧,人民和樂,自然世界就太平了。

△ 佛陀一再教誡我們要好好調節自己的身心,把觀念好好運轉過來,把恨人、嗔人的這份怨嫌之心,轉過來化為愛心、寬心,時時刻刻的去寬恕別人,發揮愛念。

△ 把貪的念轉為滿足,把滿足的念換作慈悲,不但自我滿足,而且還可發揮「把慈悲供給別人」的那份愛心。

△ 每個人的內心中都有一個寶藏,凡夫與佛無異,只是佛的礦山寶藏經過長期挖掘,已得寶石且不斷提煉琢磨,成就很多發亮發光的玉石寶藏;而凡夫的礦山卻不知開採,即使已開採,卻未加琢磨。

△ 時時發心——以清淨解脫的愛心,秉承過去生所播下的遠因,成就現在的近緣,更植未來的情於永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不是境緣困住了你,而是心被迷了

不一定用很多佛教本身的名詞,我們用通俗的話來說,首...

宣化上人:淨土宗--諸大菩薩讚歎的法門

你這個心哪,它忙得很,一天到晚要找工作,不會休息的...

佛教的環保思想

如果將環境污染比作地球的一場疾病,在病來如山倒的今...

讓心先摔過去

布勃卡是舉世聞名的奧運會撐杆跳冠軍,享有撐稈跳沙皇...

做人做事無不是以心為主

佛法中,以心為主。學禪以心為主,世間法也是以心為主...

時時存著一顆善良與慈悲的心

早齋時,僧值師表堂說:最近一段時間,有一男子在寺院...

十種金剛心

盧舍那佛言:千佛諦聽,汝先言金剛種子,有十心。 第一...

一個人開始內觀時,他就是在開顯寶藏

中道又分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諸法。見...

【大藏經】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藏經】大悲咒註音版

1)南na 無mo 喝he 囉la 怛dan 那na 哆duo 囉la 夜ye...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以平靜的心去處理

有一位富家小姐,據說她也是名企業家之一。她對現實有...

佛陀教導我們理財的方法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更必須「用之有道」。錢財是...

一切煩惱都在五蘊中累積

學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識」五蘊,因為,我...

證嚴法師:心不爭,自圓滿

修行學佛前應先學做人,能把自己的心照顧好,再去照顧...

如本法師:出家修行的十點要求

出家是一件神聖莊嚴的偉業,是超凡入聖的轉捩點,是世...

學會世間上的兩種快樂

問: 經常會覺得付出得不到回報,對別人好往往結果會...

巨商靜心復得傘

有一位巨商,為躲避動盪,把所有的家財置換成金銀票,...

佛經讀誦安置須知

讀誦須知: 1、經典乃三世諸佛之師,如來法身舍利,亦...

要遠離這五種相,才是「無分別智」

丁二、廣釋 分六:戊一、釋名無分別智;戊二、釋成立相...

無心的阿賴耶識「猶隔一重關」

修學佛法跟修學世間法這當中的差別,蕅益大師有一段的...

家庭順利吉祥之因

人們都渴望過著美好的生活,家庭中事事都如意,事事都...

往生的最低標準--第18願

經文往生正因當中,這個「十念必生」是為中下根機而發...

佛教是如何看待離婚與自殺現象的

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確的規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殺,如果自...

不要以貌取人

回想起我年輕時,從台東要到花蓮期間,曾在玉裡的一間...

人到中年真的百事哀嗎

問: 社會目前的中堅分子,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五年級,...

為什麼不過來喝杯茶呢

八十四歲的裡奇是一名澳大利亞人,家住悉尼東部。在他...

【佛教詞典】外道

(術語)於佛教外立道者。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資持...

【佛教詞典】所引支

【所引支】 p0737   成唯識論八卷九頁云:二、所引支...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同登彼岸》

宏海法師《普陀山的故事-同登彼岸》

【視頻】2021年四川尼眾佛學院浴佛法會

2021年四川尼眾佛學院浴佛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