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證嚴法師:心田不長無明草

證嚴法師  2011/01/13  大字體  護眼色

△ 歡喜心是一種涵養,能令周圍的人都有如沐春風的喜悅感。

△ 人心應該都是一樣,都是與如來有同等的愛心存在,但由於後天習慣及習氣的不同,以致有了不同的言語行動,所以我們才必須要下功夫去修心養性。

△ 環境會動搖我們的心,「恆心」就如「滴水穿石」,要做到任何環境也轉不了自己的恆心,再大的困難與阻礙也要始終如一,這種恆心就是佛教中的「定力」。

△ 遺失身外財物並不可惜,可悲的是內心寶藏遺失了還無覺知;人人本有清淨純真的善(佛)性,因煩惱無明而遮掩了亮麗的寶藏。

△ 人人應時時持有「居安思危」之念,莫等「居危時方思安」,應慎重防範災禍的臨頭,修行人更要時時下功夫,以備四大不調時能安然度過。

△ 初入佛門的修行者,要先磨煉身體和心理。心理要禁得起周圍環境人與事的彼此磨煉,心不動搖。在動中保持心的寧靜,再進一步下功夫。

△ 聽話時,用適應說話人的心態去聽——聽年輕人的話用年輕人的心態去聽,聽中年人的話用中年人的心態去聽,聽老年人的活,用老年人的心態去聽,即得人事圓融。

△ 佛陀常常教導我們,要安分守已,時時守在這份清淨無為的心境中,把心安定下來,讓心時時寂靜,心靜自然能安分,能安分守已,自然能過著安樂的日子。

△ 「學」與「行」要均衡,修行者雖亦尚有習性煩惱未盡,只要肯發心度眾生,還是有度眾的功德;所以有:「煩惱即菩提」的說法。

△ 人心比武器還厲害,武器是人心去創造出來的,不管是將它用於好或壞的地方,都是起源於一顆心。

△ 想要圓滿慈悲、成就智慧,達成救濟與領導人群的力量,必要先從調和自己身心做起。

△ 物質富有、地位高、有錢有勢,都是空虛的架構。真正的有力是——心力;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富有愛、錢財不用多,但是,有這份愛心的力量為基礎,那還有什麼不能改革、不能引導的呢?

△ 我們的心地若能時現光明,對人坦誠,彼此肝膽相照,就不必怖畏人生道路的障礙,也無須提防別人對自己不利。

△ 心不專、念不一,做事就難以成就。若想心專念一,就必須把雜念心收攝起來,只留下清淨的一念心,這就是「系緣修心」 時時反觀自然,在動念行為之際,檢討是否貪著名聞著利義,久而久之,心靈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諸風靜」,「心持半揭萬緣空」的境界。

△ 「月到上品諸風靜」,是指月圓當空時,大地一片清靜。我們的心若能修養到最高的品格,自然也是一片清涼靜明。然而,要怎樣才能達到「靜」與「明」的地步呢?有句詩說「心持半偈萬緣空」,佛陀所開示的教法貴不在多,只要我們用心依一言半偈來修持,就可以得到莫大的助益。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淨土——良善本性,若能抱持明淨無染,則雜草亂麻不生於心田,而且會常開智慧之花,永結菩提善果;不懂美化自己的人生,也淨化社會人心。

△ 心淨則國土淨,要時常保護心念,不要讓貪瞋癡等邪惡毒害侵襲;要積極救護世界,不要讓災難破壞家園,不讓暴力充斥社會,更不能讓禍害污染大地……

△ 土地不耕種,則會雜草叢生。心田不值福,即生無明亂草;所以,行善布施須日日行、時時做,不斷精進。斬除惡念罪業、消滅無明煩惱,則能化荒蕪成大福田!

△ 佛教有一部藥師經,裡面說盡人生身心諸多的病苦,其實人的身體有殘缺不算苦,人性的殘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間的災難,大都由手腳完好,但心靈殘缺的人所造成的;身體上的殘缺不可怕,如能堅強起來,還可現身說法來鼓勵其他病人,激發他們求生自立的勇氣。

△ 心如要保持常常快樂,就必須不把人與事當成是非。應把是非當成是一種笑話、教育,以增加處世常識。如果把事情當作是非,那永遠都會很痛苦。

△ 極凶大惡,莫過於心中自我的煩惱賊,於毫無防範的情形下,不但毀了自己,也會毀了別人。所以,當我們靜下來想一想,善能自救,惡能毀己,生了一念善,不但可以自救,還可以救人。起了一念煩惱惡念,不但損害人,也會毀滅自己。惡念起時,就是煩惱賊生,他會毀掉自我的善根慧命。

△ 要想解除人間的災難,一定要從改善人心做起,說要救世,必先從心救起。人心健康了,那麼社會、國家,甚至於天下一切都能調顧,人民和樂,自然世界就太平了。

△ 佛陀一再教誡我們要好好調節自己的身心,把觀念好好運轉過來,把恨人、嗔人的這份怨嫌之心,轉過來化為愛心、寬心,時時刻刻的去寬恕別人,發揮愛念。

△ 把貪的念轉為滿足,把滿足的念換作慈悲,不但自我滿足,而且還可發揮「把慈悲供給別人」的那份愛心。

△ 每個人的內心中都有一個寶藏,凡夫與佛無異,只是佛的礦山寶藏經過長期挖掘,已得寶石且不斷提煉琢磨,成就很多發亮發光的玉石寶藏;而凡夫的礦山卻不知開採,即使已開採,卻未加琢磨。

△ 時時發心——以清淨解脫的愛心,秉承過去生所播下的遠因,成就現在的近緣,更植未來的情於永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證嚴法師文章列表

療治眾生的心靈疾病

《大乘寶雲經》說:閻浮提內耆婆醫王最為第一,令三千...

聖嚴法師《安心就能安世界》

只要有人的一天,只要有地球的一天,只要是生存在地球...

如何能做到心轉境界

問: 請問師父,如何能做到心轉境界? 傳喜法師答:...

心無形故,力最無上

《金剛三昧經》云:大力菩薩言:何謂存三守一,入如來...

真正的吉祥物不須遠求

一位慈濟志工贈予珍貴的奇楠香木塊與奇楠念珠,希望能...

如實知自心

坐禪的過程和我們人生的經歷一樣,二者具有共性。剛開...

菩薩云何應住,你安住了沒有

我們今天身為一個淨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內心準備好,這...

痛苦不在工作而在內心

沒有幾個人覺得工作快樂,更現實的是,大部分人的不快...

少欲無為,身心就會自在

我們常常說四大不調即是病,「四大」是地、水、火、風...

證嚴法師《認清因果》

在無常的人生歷程中,如何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我始終...

證嚴法師《在人群中修行》

我們應該要時時警惕,知道自己是很渺小的一個人,進而...

培養無分別心

春天的氣候多變化,昨天是風和日麗的天氣,而今天卻是...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極樂」的三種解釋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佛說阿...

五種不淨觀戒掉肉食

現在有些人覺得吃素很難。其實這有些方便的方法,要作...

欺負弱小猶如為自己挖坑

佛經裡經常用一句話形容佛的功德:如大調象,亦如沉淵...

聖嚴法師《多聞與所知障》

凡人多半眼高手低,能說不能做。聰明人和知識分子尤其...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不起貪計身見願

第十 不起貪計身見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

吃啥像啥,肉食對人類行為的影響

人類為了肉類蛋白的營養價值,吃了大量的肉食。然而當...

【推薦】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燒不可

在好多大乘經典上,如《法華經》所說的捨身、燃身、燃...

修淨土人的三種力量

第一個彌陀大願力,就是佛力不可思議,你對彌陀本願的...

集體念佛的十六條規約

夫生死海深,非念佛莫能濟度;菩提路遠,非淨土孰可依...

情執是苦惱的原因

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人類所...

【佛教詞典】阿摩晝經

(經名)沸伽羅娑羅婆羅門令其弟子阿摩晝觀佛之相好。...

【佛教詞典】世間

時間和空間之謂,說明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的時間叫...

【視頻】佛陀傳

佛陀傳

【視頻】沙畫中的佛學:好好活著

沙畫中的佛學:好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