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法布施能得三十二種功德

2016/09/16  大字體  護眼色

法布施能得三十二種功德

首先講講什麼是法布施,所謂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勸人學佛發菩提心,勸人讀佛經,勸人念佛,勸人往生淨土,教導別人學佛法,對適當的人宣傳佛法等等,就是法布施。

具體來說大家對世間財施的果報很清楚,也知道法布施有大功德,但是具體法布施有什麼功德呢?佛經《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就記載了法布施的三十二種果報:

1、有正憶念。2、有於智慧。3、有於進趣。4、有離慳結。5、有少淫慾。6、有少瞋恚。7、有少愚癡。8、降伏自他所有結使。9、多人愛敬諸天讚歎。 10、諸龍夜叉乾闥婆等常隨守護。11、不空受用人之供養。12、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不求而得。13、名稱遠聞十方世界。14、諸惡鬼等不得其便。15、諸佛世尊之所讚譽。16、守護正法持佛法藏。17、不墮一切諸惡道中。18、生於人天不以為難。19、不離見佛。20、不離聞法。21、不離供僧。22、得識宿命。23、生淨佛土。24、生生之處諸根具足。25、得三十二相莊嚴之身最為上主。26、種陀羅尼根本種子。27、作無斷辯智因。28、得智人眷屬。 29、集大智因速疾得法。30、不起不正憶念之心。31、捨離一切世間財施。32、得大法藏辯才無盡。

佛經原文:

佛言。阿難。若有菩薩善男子善女人。於初日分以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七寶。施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及諸緣覺乃至諸佛。如是日中日沒初中後夜。如上布施滿於千歲。阿難。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寧為多不。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世尊。若於一日所得功德無量無邊。況復千歲。

佛言。阿難。我今唱令是善男子善女人。為得菩提。為化眾生。為轉法論。受持是經讀誦書寫。於大眾中廣為顯示其福為勝。何況復能如說修行。阿難。若於是經受持乃至一四句偈。在大眾中廣為人說其福為勝。何以故。如是之施名為法施諸施中最。如是之施即是法施。是為勝捨謂捨於法。是名上受謂受於法。是名上持謂持於法。何以故。阿難。施於法已能滅結使。財寶施已增長煩惱。是故菩薩為滅結使當行法施。佛所印可。如是法施則能攝取一切功德。

阿難。菩薩法施有三十二功德名稱。何等三十二。有正憶念。有於智慧。有於進趣。有離慳結。有少淫慾。有少瞋恚。有少愚癡。降伏自他所有結使。多人愛敬諸天讚歎。諸龍夜叉乾闥婆等常隨守護。不空受用人之供養。

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不求而得。名稱遠聞十方世界諸惡鬼等不得其便。諸佛世尊之所讚譽。守護正法持佛法藏。不墮一切諸惡道中。生於人天不以為難。不離見佛。不離聞法。不離供僧。得識宿命。生淨佛土。生生之處諸根具足。得三十二相莊嚴之身最為上主。種陀羅尼根本種子。作無斷辯智因。得智人眷屬。集大智因速疾得法。不起不正憶念之心。捨離一切世間財施。得大法藏辯才無盡。阿難。菩薩法施。有是三十二功德名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聞地藏名見地藏像,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三字五字,...

觀音菩薩能令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

《楞嚴經》卷六載,觀世音菩薩聞熏聞修,以金剛三昧無...

為自己想,更要為別人想

佛光禪師為了推動佛教的發展,創辦了許多佛教的事業,...

【推薦】把無常敗壞的資財,轉成恆常受用的功德

菩薩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響,因為他住在菩...

宣化上人:念《大悲咒》不受十五種惡死,得十五種善生

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

好德的重要性

一、好德的重要性 好德是五福之一,而且是重要的一福...

佛陀世世生生隨逐於眾生心無暫捨

我造業時,佛則哀憐,方便教化,而我愚癡,不知信受。...

持不殺戒的功德

大乘以不殺戒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殺戒居...

六根之相是生滅的影像,沒有真實的體性

我們再看第二段,破異。異就是彼此不同體。 若此見精,...

遠離愚癡者,交往賢聖人

遠離愚癡者 交往賢聖人 敬應尊敬者 此為最吉祥 -- 《吉...

有大企圖心,也要做好眼前的事

在中國佛學院,常對學生講起古人的一句話:志不立,天...

惟賢長老《如何處理信仰與家庭事業的關係》

三學之含義 各位同學、各位居士: 我來到三學讀書會,...

八種開發智慧的方法

今晚我們講如何開發自己本有的智慧,如何能夠增長智慧...

貧女人以隨喜心,助行施者,得報如此

【原文】 目連復見一神,身體極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

證嚴法師:學佛要體會佛心

大地眾生都有其功能本性,一大清早,我們聽聽大地之音...

白骨觀實修法

一般人忌諱白骨觀這幾個字。修白骨觀,不單純為了修不...

全佛是心,心外無有佛為心所念

徹悟禪師說【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

這八個字誤卻了往生大事

覺明妙行菩薩對常攝說:只強順人情、勉就世故八個字誤...

佛者覺也,是覺悟到什麼呢

我們前面講到佛者覺也,那麼到底覺悟是覺悟什麼事情呢...

四念處

四念住是佛教的人生觀,即時時刻刻要保持的四種正念:...

吃五辛的五種過失

還有「此法為菩薩說,此法為聲聞說」這部經是給誰誰誰...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諸佛稱名讚歎願

第十七願諸佛稱名讚歎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

【佛教詞典】醫方明

梵語 cikitsā-vidyā。又作醫明、醫方論(梵 cikitsi...

【佛教詞典】大方廣曼殊室利經

全一卷。唐代不空譯。又稱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

【視頻】《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視頻】貧女變皇后

貧女變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