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印光大師與周福淵女士書》學習感言

2013/07/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印光大師與周福淵女士書》學習感言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與周福淵女士書》雖是給周福淵居士的回信,實則是對我們末世所有女子的諄諄教誨,實為無上法寶。在此篇中,印祖開示了一個極為簡便、舉一全收的辦法:求佛力加持,「極力念觀世音菩薩」。學習一遍,非常受益。恭錄此篇,與諸蓮友共勉。

人生世間,父母、壽命、相貌、學問、夫妻、兒女,皆是前生所作之業之所感召。

感言:因果報應的道理,反省到自身種種正報、依報,則知一切結果不離自身累劫造作之因。深信這個道理,心中於他人、環境定然無絲毫埋怨。若有責備,亦只怪自己宿世少栽培而已。女人學習深信因果,對祖師講的這段開示,信起來應該不難的。不過要在煩惱一現前,立即反省到自身,坦然平心,還需要時時鍛煉啊。

若有大功德,則會過於前生所培。

感言:命自我立。命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積極地講,今生的命運還是可以向美好的方向轉變的。那麼什麼是大功德呢?這個問題先放在這裡。如何做才會比前生所培的命運更好呢?祖師在後面有開示。

若有大罪過,則便不及前生所培。

感言:孔子年已七十,尚欲天假數年,以期學易而免大過。況我等障重女流。當此五濁惡世,非戰兢自持,勤於懺悔,大的罪過亦難免除啊。否則癡心好命,又如何變為現實呢?

是以要認真修持,以轉前業也。

感言:只有認真修持,才能轉自己的前業。

汝欲得有學問、有才能、有德氣之好丈夫,或恐汝前生未培到這個福,則便不能滿汝癡心。

感言:有學問、有才能、有德氣的好丈夫,俗語常講:可遇而不可求。祖師這裡講得透徹,這是果報。以前世栽培了這個福,果報自然得來。沒有栽培,則只是癡心妄想。白白陷於「求不得苦」中。

《楞嚴經》謂,「念觀世音菩薩者,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妻於菩薩,謂求菩薩加被,得其賢惠福德之妻。汝求夫亦然。

感言:求有學問、有才能、有德氣的好丈夫;求賢惠福德的好妻子;求生福德智慧的男孩子;求生端正有相、眾人愛敬的女孩子,都向哪裡去求呢?佛在《楞嚴經》裡告訴我們,向觀世音菩薩求!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定能滿所願,佛語真實不虛。

極力念觀世音菩薩,當能滿汝所願。 

感言:祖師告訴我們這個方法,人人發心都可以做到。不需要打別的妄想,東求西求,也不需費錢勞苦,只要極力念觀世音菩薩!極力則至誠感通。觀世音菩薩慈心廣大、悲心深重,對我們尤其憐憫愛護,其程度過於父母之愛百千萬億倍。全身心倚靠好啦。

否則,縱得好夫,或者又有短命、多病、禍患等事,況未必能得好夫乎?

感言:拜託菩薩來安排,遠比自己安排要好。又印祖在《增廣文鈔卷一·與陳錫周居士書》中開示:「須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若求世間福報,不肯迴向往生,則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而心不專一,往生便難決定矣。」可知信願念佛求往生,為舉一全收之極大功德!

汝切不可以貌美起驕傲心。

感言:女子的習氣、相貌稍微端正一點,容易自矜自傲。不知紅顏易老,生命無常。

此心不息,便難載福。

感言:謙德才能載厚福。

汝能諦聽我語,則汝之所受用者,皆有超過前生所培多多矣。

感言:諦聽,仔細地聽,依教奉行。深信因果,去除貢高我慢的習氣,極力念觀世音菩薩。命運由此自然改變。

南無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人生的關卡可大可小

人生的關卡,可大可小。善於處理的人,舉重若輕;不善...

人生要有理想

如果我們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應該怎麼辦? 登山專...

這一生有兩件事情絕不能做

一個人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是什麼?不是昨天的輝煌,也...

以和氣迎人,以靜氣養身

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氣消;以浩氣...

如何看待職場上的公平問題

人人都希望公平,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嗎?譬如在...

富貴人生的八個特徵

人人皆求富貴,什麼才是真正的富貴?網絡上有句流傳甚...

怎麼知道你今生有價值呢

這個人天乘,其實《阿含經》裡面不是只有出世間的四諦...

善用時間十訣

(一)事先要有安排 每天應做的事,應有事先的計劃,否...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大藏經】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推薦】示弱又有什麼妨礙呢

印光大師童年時,家裡是與同姓聚族而居的。每到秋收完...

念佛求生西方,不可發來生之願

原文: 淨土法門,以深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不可發來生...

念佛功夫與往生的關係

一、念佛功夫與往生的關係: 阿彌陀經,所說簡略。然生...

一位清朝探花的前世今生

蘇州人吳引之,是清末探花,才貌出眾。民國十年,朝禮...

自他二力的淨土法門

其他法門,依靠自力修行,要成就很難。好像我們要游過...

為何惡習未改?只因心未勇猛

一、三歲孩童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據說,晚年的白...

素食者滋養身體的方法

原文: 先後天衰弱,當以善於保養為事。若欲靠食物滋養...

從心不苦到身不苦

諸位的病苦,當然首先引起了我的痛切。在這樣的環境下...

修行人一定要閉關嗎

閉關,又稱掩關,這名詞和風氣,在印度並沒有,在中國...

對治我們欺誑之心

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欺誑,同名劫殺。菩薩見誑,如...

【推薦】障礙還是考驗?就看你怎麼去想像

唯識學的觀法,它有三個次第,我們簡單講一下: 第一個...

對治我們的煩惱習氣

這個習字,早先它是什麼意思?就是小鳥依靠樹林的意思...

世間的聚合與離散,皆應坦然面對

因緣的聚合與離散,我們要接受無常變化的自然法則。 這...

真心究竟在何處?就在念佛當中

聖人、佛、菩薩跟我們凡夫的差別,就在一念之間。為什...

如何判斷這個人是否合乎善知識的標準

當然我們沒有生長在正法時代,我們生長在末法時代,就...

死緣的三類

按《瑜伽師地論》,死緣可以分為三類,就是壽盡死、福...

【佛教詞典】七黑山

由印度毘舍離城北方至喜馬拉雅山脈中香醉山(梵 Gandh...

【佛教詞典】五力及十力

【五力及十力】 p0272 瑜伽九十八卷十二頁云:復次諸佛...

【視頻】阿彌陀佛聖號(淨妙)

阿彌陀佛聖號(淨妙)

【視頻】慧律法師《物質和精神來自同一清淨自性》

慧律法師《物質和精神來自同一清淨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