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侵損常住重罪 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

宣化上人  2012/08/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

「若諸眾生」:假設有一切的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常住,就是廟。或者吃廟上的飲食,不給錢;或者用廟上的財物,而不還。「千佛出世」:這種的罪過,就一千個佛出世的時候,「不通懺悔」:也不能許可他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侵損常住飲食財物的,你就是在佛前懺悔,罪業也不消滅。「今誦大悲神咒」:現在你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即刻得到除滅。

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謝。然始除滅。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

「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你侵佔、損壞或食用常住;就是你又吃又用常住的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謝」:你要對十方大師,也就是十方諸佛,來懺悔謝罪,「然始除滅」:罪業才能除滅。「今誦大悲陀羅尼時」:你現在誦〈大悲咒〉總持章句,「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十方的諸佛就來給你做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統統都消滅。

一切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祇物。污淨梵行。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

「一切十惡五逆」:你所造的十惡,就是殺、盜、淫、貪、瞋、癡、綺語、妄言、惡口、兩舌;五逆,就是弒父、弒母、弒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謗人謗法」:謗人,好像這個人本來修行有道德的,「唉!他一點意思都沒有,不要提他了!」這樣謗毀他;又謗僧人、又謗佛法。「破齋破戒」:你說不吃肉,吃齋;但你又開齋。受戒;你又不守戒,破了戒。「破塔壞寺」:你把佛塔給拆了,把廟也破壞。「偷僧祇物」:你偷出家人的東西。「污淨梵行」:人家修清淨行的人,你就令他不清淨。「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像上邊所說的種種惡業重罪,「悉皆滅盡」:你若能念〈大悲咒〉,都可以消滅。

惟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

「惟除一事」:但是要除了一件事。最要緊就這一句!除什麼事呢?「於咒生疑者」:這個咒,是不是有這麼靈驗呢?是不是這麼妙啊?這個咒,說是這麼有感應,但是我也沒看見,究竟真的?假的?對這個咒就不信了。你這一不信,怎麼樣啊?就完全不靈。為什麼呢?你信不住這個咒嘛!譬如我們人托朋友辦一件事,你都要相信朋友;如果不相信他,他也不會給你做事的。這個咒也是這樣。「乃至小罪輕業」:小罪,就是很小很小的罪;輕業,很輕的罪業。「亦不得滅」:也不得滅。

於咒生疑,就是說:你不聽咒上所說的道理,不依教奉行。譬如觀音菩薩叫你每天誦滿五遍,你不誦五遍,誦四遍,「啊!少誦一遍,不要緊的,咒多少都一樣的。」今天懶惰,誦一遍算了;明天勤勉一點,念一百遍。好像你吃飯,今天吃二十碗,明天一碗也不吃;所以一碗不吃的時候,就餓得不得了,吃二十碗呢,就撐漲得不得了。念〈大悲咒〉,雖然沒有這個形相,但也是這樣子。你念五遍,就每一天都要念五遍。你不要念六遍,也不要念四遍,要有一定的。

說:「那我記不清楚,不知道有沒有念五遍?我好像念四遍似的。」那你根本就沒有念,你記不清楚嘛!記不清楚,你一遍都不成立的。這必須要記得清清楚楚,也就在這個地方。說:「我念咒就入定,一念咒,就睡著了,那算不算呢?」那也不算。或者:「我一修法,眼睛就睜不開。」那也不算,因為你念得顛倒不清楚;這必須要清清楚楚的,依法而修。生少疑心,就是說:「我做一點壞事,不要緊,這咒神不知道的。我現在沒念咒,咒神沒有跟著我來,我就喝一點酒,大約沒關係。」這就是生少疑心,對咒沒有信心。對咒有信心呢?就是絲毫都不懷疑,循規蹈矩,依法修行。

「何況重罪」:你小罪、輕業都不消滅;況且你重罪,更不能消滅了!「雖不即滅重罪」:然而你的重罪,雖然不能即刻消滅,「猶能遠作菩提之因」:但是還可以遠做菩提之因;將來不知道哪一個大劫,你這菩提種子就會出來。你種上菩提因,將來就會生菩提芽,就結菩提果;所以因種下去,早晚是會出來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迴向給其他人的冤親債主,是否會替他背業障

問: 請問法師,念經後迴向給其他人的冤親債主,是否替...

人的冤親債主是怎麼來的

問: 請問,人的冤親債主是怎麼來的? 大安法師答:...

失望的牧牛人

佛經中,有這樣的一段譬喻:有一位牧牛人,擁有二百五...

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請看下面。示常源曰: 汝行勿怠,怠非比丘。彼自廢者,...

求道要以德行為本

【原文】 僧問:沙門奚事?曰:事道。 事道孰為本?曰...

修淨土法門帶業往生

如來苦口婆心勸導眾生,勸諫我們老實念佛,修淨土法門...

為何現在的佛教一天不如一天

常說雪峰的飯頭,溈山的典座,堂裡參禪堂外參禪,總是...

文珠法師: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功德

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法門,利益眾生,...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大藏經】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宣化上人:誰把你綁住了

以前有個和尚,向一位有名望的高僧請法,他說:「請問...

情慾心太重會墮落畜生道

我們人為什麼色慾心,這個淫慾心那麼重?情愛的心那麼...

宣化上人:遇到怨賊的時候,不要生恐懼心

想起我住南華寺時,曾遇到這麼一回事:在九月十九觀音...

宣化上人:善惡不離一念心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佛教的...

明朝鄭興兒:不貪人財積德改命的故事

明朝初年,京城有個叫鄭興兒的人,他在一個姓王的部郎...

佛教中的「稱謂」有哪些

稱謂是一種禮儀,也是身份的代表。在佛門裡,稱謂代表...

未成佛前先結人緣

【後復載一僧,博通經論,所至無所遇。乃諮嗟嘆息。傍...

蕅益大師示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名寶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圓權實種種三昧...

修行人一念貪戀投胎為小狗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他賺了很多錢啊;...

【佛學漫畫】惟則禪師

佛窟惟則禪師,宋朝長安人,少年出家後,在浙江天台山...

少年時代的玄奘大師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少年時代,少年時代是萌發理想的時...

思恩圖報,青年本責

【原文】 吾人眼耳鼻舌、四肢百骸,皆由父母生養而來。...

「孝子」是「孝順孩子」

前一陣子,慈濟醫院的志工說了一個讓人非常感慨的個案...

如何理解極樂世界的方位

釋迦牟尼佛說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之西,但是你不要執著...

出家人所穿「三衣」的含義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規定,比丘所可擁有的三種衣服,謂之...

找到自己契機的法門來修學

我們在修學大乘佛法的過程當中要掌握一個原則,站在佛...

【佛教詞典】道行

(一)又作道業。意為佛道之修行。維摩經卷下囑累品(大...

【佛教詞典】八大童子印言

即不動尊使者八大童子之印言。(一)慧光,印為金剛合掌...

【視頻】往生的蟑螂

往生的蟑螂

【視頻】聖嚴法師《神識與中陰身》

聖嚴法師《神識與中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