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星雲大師《學佛的次第》

星雲法師  2011/03/22  大字體  護眼色

第四篇 止觀雙修

壹:止觀的定義

定慧二學在佛法上往往相應不離,《北本大般涅槃經》說:惟有定慧等持,才能得無相涅槃。在修習的方便上,佛教常以「止觀」來代替「定慧」,因而有「止觀雙修」、「定慧等持」的說法。

止觀是什麼意思呢?止,梵語amatha,音譯為奢摩他、舍摩他,又作止寂、等觀,意為止息一切妄念,心歸於專注一境的狀態。觀,梵語vipayan,音譯為毘缽舍那、毗婆舍那,意為開啟正智,正確觀照諸法,而斷滅諸結煩惱。

《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三十說:「為三事故,修奢摩他。何等為三?一者不放逸故,二者莊嚴大智故,三者得自在故。復次,為三事故,修毗婆舍那。何等為三?一者為觀生死惡果報故,二者為欲增長善根故,三者為破一切諸煩惱故。」

《成實論》卷十五則進一步解釋:「止名定,觀名慧。一切善法從修生者,此二者皆攝,及在散心聞思等慧,亦此中攝,以此二事能辦道法。所以者何?止能遮結,觀能斷滅。」

貳:止和觀的關係

由此看來,止觀二者雖然併舉為一詞,就相對而言,止的意義偏向消極的防遮性,觀則具有積極的建設性,必須二者並修,才能達到定慧一如,斷惑證真的效果。

以上是就修證的效果而言,就修學的次第來說,如果修止無功,修觀也不會成就。因此,經論中說到止觀、定慧,總是止與定在前,觀與慧在後。《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一說:「如拔堅木,先以手動,後則易出,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先以定動,後以智拔。」一語道破止觀或定慧之間的關係。

從佛教的譬喻中,可以看出止和觀的關聯性與止觀雙修的重要性。《成實論》卷十五載:止如捉草,觀如鐮刈;止如掃地,觀如除糞;止如揩垢,觀如水洗;止如水浸,觀如火熟;止如鎔金,觀如造器;止如平地,觀如下種;止如明鏡止水,觀如影現萬象;止如平立,觀如發箭;止如服膩,觀如投藥;止如鎧杖莊嚴,觀如御陣壞賊等。

參:止觀雙修的種類

由於止觀雙修對於修習佛法是如此重要,所以諸經論中所說的法門,與止觀都有著密切的關係,例如:

一、三十七道品與止觀二、七淨(七種淨德)與止觀三、八大人覺與止觀四、一心二門與止觀「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與佛本具同一心性,只因無明妄動而呈現生住異滅、迷悟染淨之相。《大乘起信論》為了說明心的這種性質,遂將含攝諸法的眾生心,分為「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以顯其體用,稱為一心二門,並將止觀配於二門如下:

此外,中國佛教各宗派也以止觀為修行的要道。

1.華嚴宗的五教止觀:杜順大師在《華嚴五教止觀》中,依觀門的深淺差別,闡示不同的止觀法門,而終歸於華嚴三昧門,也就是一乘圓教的事事無礙法界觀。

(1)法有我無門:這是小乘的界分別觀。行者觀諸法皆由五蘊、十二入、十八界和合而成,以破除我執,然而仍執眾緣為實,為法有我無門。

(2)生即無生門:這是大乘始教的人法二空觀,分為無生觀與無相觀兩種。

a.無生觀:觀諸法無自性,皆由名相所生,此生並非實有,所以說無生。

b.無相觀:觀一切法皆空,連「無自性」這個法也空去。

(3)事理圓融門:這是大乘終教基於《大乘起信論》的心真如門和心生滅門的止觀法門。心真如門屬理,心生滅門屬事,理事如真空妙有的圓融無礙,所以能止觀雙運,悲智互導,離執有執空之二失。

(4)語觀雙絕門:這是頓教的止觀門。言說觀行,乃至無說、無觀皆是法,若能超越分別思惟、言和無言,直觀諸法實相,就是證得解脫。

(5)華嚴三昧門:這是一乘圓教的止觀法門。觀宇宙諸法互相緣起,重重無盡,同時頓現,一多相容,大小互入,一即萬法,萬法即一,融通週遍,不相妨礙。

2.天台宗的圓頓止觀:是天台宗三種止觀中的一種,以「四種三昧」和「十乘觀法」為主要內容,是智者大師晚年在華頂開悟後所講,最為圓滿殊勝。

(1)四種三昧:三昧,梵語samdhi的音譯。意譯為等持、定、正定、定意、調直定、正心行處等。是將心止於一處,不令散亂,保持安靜的狀態;達到這種狀態就能生起正智慧而覺悟真理。藉著下述四種行法,可以正觀實相,令心調直,稱為三昧。

a.常坐三昧:依《文殊說般若經》、《文殊問般若經》所修的三昧,以九十日為一期,獨居靜室,結跏趺坐,舍除雜念,係緣法界,觀一切法皆是佛法,專心稱念一佛聖號。於期限內精進不懈,念念無間,則能破除業障,顯發實相之理。因為僅修常坐一行,所以又稱為一行三昧。

b.常行三昧:依《般舟三昧經》所修的三昧,所以又稱為般舟三昧。以九十日為一期,在道場內,身常旋行繞佛,除了吃飯,餘皆不可坐,口常誦阿彌陀佛聖號,意常念阿彌陀佛三十二相。如此精勤不懈,三昧成就時,能在定中見十方諸佛顯現於前,所以又稱佛立三昧。

c.半行半坐三昧:又可分為二種:

1、方等三昧:依《大方等陀羅尼經》所修的三昧,以七日為一期,在道場內誦持陀羅尼咒,旋行一百二十匝,一旋一匝,疾徐適中。旋咒已,卻坐思惟,觀實相之理,觀畢復起旋咒,如此反覆實行。

2、法華三昧:依《法華經·妙音菩薩品》和〈妙莊嚴王本事品〉所修的三昧,以二十一日為一期,修行的方法包括禮拜、懺悔、繞佛、誦經、坐禪等。

d.非行非坐三昧:在《大般若經》稱為「覺意三昧」,不拘期限,也不囿於行儀,在一切時中,一切事上,隨意用觀,念起即覺,意起即修三昧。

四種三昧中,前三種三昧屬於實相的理觀,有嚴格的方法施設,只有非行非坐三昧是事理雙觀的修行方法,而且沒有行儀和日期上的規定限制,可盡形壽奉行,很適合現代忙碌的社會。

(2)十乘觀法:是圓頓止觀的十種正觀法,如同車乘,能令行者從生死苦域趨於涅槃安樂之境,所以稱為十乘觀法。

a.觀不思議境:觀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一念,具足一切諸法,此觀已超越思議分別,所以稱為不思議境。

b.發真正菩提心:行者諦觀不思議境未成功時,容易生起懈怠心,所以必須發起菩提心,立四弘誓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c.善巧安心止觀:善巧運用止觀法門,將心安住於法理之中。

d.破法遍:破除遍於一切諸法的執著心。

e.識通塞:又稱為知得失。行者如果在破法遍中,仍然無法悟入無生之理時,就必須檢討得失,時時以契合實相觀智為目的。

f.道品調適:又作修道品。行者雖知法門的通塞,卻仍然無法進道時,就必須一一檢討三十七道品,選擇其中適合自己資質能力者實行。

g.對治助開:又作助道對治。在實踐時,如果遇到障道無法開啟圓理時,必須藉助道來排開,例如以六度對治六蔽等。

h.知次住:行者易患「未得謂得」的通病,因而失去功德,所以了知自己修行的階位是很重要的。

i.能安忍:指在順逆境中,必須安忍不動,才能成就道業。

j.無法愛:又作離法愛。指破除對於非真正菩提的愛執,俾能契入中道,妙證無生法忍。

3.淨土宗五念門中的作願門與觀察門:世親菩薩的《淨土論》指出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有五種修行法門,稱為五念門,而曇鸞的《往生論》,將作願門和觀察門分別攝為止門和觀門。

(1)作願門:指心常作願,如實修定,以止息散亂心,求生彼國,是為止門,其義有三:

a.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願生彼國,此如來名號及國土名號能止息一切惡業。

b.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超越三界,若人生於彼國,自然止息身、口、意三惡業。

c.阿彌陀佛的正覺住持力,自然止息冀求聲聞、辟支佛的心。

(2)觀察門:以智慧正念觀察三事,以觀破昏暗的心,求生彼國,是為觀門。

a.觀察彼佛國土功德莊嚴。

b.觀察阿彌陀佛功德莊嚴。

c.觀察彼諸菩薩功德莊嚴。

其他諸宗如法相宗的五重唯識觀,三論宗的八不中道觀,禪宗的打坐觀心、提起疑情、參話頭,乃至在日常生活中藉服務奉獻來明心見性,密宗的身、口、意三密相應的修持等等,也都包含有止觀的修行。

肆:結語

四禪八定只是世間有漏的禪定成就,學佛者還必須要深觀諸法實相,獲得般若智慧,才能趣向究竟解脫。在慧增上學中,聞慧與思慧都是在名言章句上做尋思深察而得的智慧;修慧並不只是依文言章句,而是更進一步與定心相應,在事項上深觀法義所得的智慧,能斷煩惱,得解脫。換句話說,惟有止觀雙運、定慧等持,才能引發無漏智慧,斷惑證真。所以,諸經論對於止觀法門皆多讚譽,例如《解深密經》:「若諸聲聞,若諸菩薩,若諸如來,所有世間及出世間所有善法,應知皆是此奢摩他(止)及毘缽舍那(觀)之果。」說明了止觀對於修行的重要性。《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一之二:「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觀;止觀不二,境智冥一。」進一步闡示惟有止觀雙修才能證得中道實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文章列表

念佛方法與具體行持

淨宗念佛方法簡便易行,而執持名號,持之以恆,達到感...

莫再折自己的福分了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些,過得...

如是修五門行,速得成就

復有五種門,漸次成就五種功德,應知。 何者五門?一者...

斷惡修善就能趨吉避凶

佛在鹿野苑三轉法--輪,為五比丘說法,講的是四諦法苦...

星雲大師《化緣化心,不一定化錢》

許多人說:我必定很會化緣,所以才能創建這麼多的佛教...

老母親學佛康復的故事

母親今年已經八十三歲高齡了,雖然五年前的一場劫難徹...

凡是佛所說的法,你都不要譭謗

造五無間,誹謗正法,毀呰賢聖,離諸善法,具諸惡法。...

真實的力量要強過虛妄的力量

我們一般人剛開始學佛,你不是說馬上改變。學佛以後,...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星雲大師:做人處事應有的態度

世間上,最難的是做人和處事。人活了數十載,往往做人...

星雲大師:做一個好公務員

我們在國家機關服務,應該要有一些基本的觀念,才能把...

星雲大師《為往生者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今天亡者XX居士世間塵緣已盡,放棄因...

【推薦】星雲大師《廣結善緣的幾種方法》

過去,有的人在路上點一盞路燈跟行人結緣,有人做個茶...

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等到等到似乎我們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

百八首詩勝楚歌,聞者厭離娑婆

淨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師(1686~1734年),活動於清朝的...

中醫如何看「素食夠不夠營養」

中醫更強調吸收能力 首先,傳統中醫的角度,基本上沒有...

【推薦】父母過逝時,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白話文】 昨天收到你寄來的訃信,知道你父親在上個月...

【推薦】老豆腐的故事

好,各位有緣,大家吉祥。阿彌陀佛。 今天呢我們跟大家...

如何合理分配來之不易的財富

香港華懋集團原主席龔如心於2007年4月3日突然辭世,留...

佛是不是真的涅槃了呢

佛對待我們一切眾生,就像對待子女一樣,用他的法乳,...

吃肉就是度這些眾生,這種說法對嗎

餘前至南京及湖南、湖北講經時,聞有密宗傳法法師每每...

要保護好胃就要吃好早餐

秋天是胃病的好髮季節,要保護好胃就要吃好早餐。 一...

用不正當的方法好像賺錢很快

如果你是以正當的方式取得財物,你用不正當的方法好像...

妄想之心週遍天地,卻不知專心念佛

原文: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謂向外...

行住坐臥二六時中,一切無心不被物轉

佛所說法,千經萬論,總是要眾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識得...

【佛教詞典】無能勝大明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天譯,此咒能破邪法,能破魔軍,...

【佛教詞典】元鏡

(1577~1630)明代曹洞宗僧。福建建陽人,俗姓馮。字...

【視頻】大悲咒(木魚版五遍唱誦)

大悲咒(木魚版五遍唱誦)

【視頻】淨界法師《修十念法能產生強大的正念》

淨界法師《修十念法能產生強大的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