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人的貧富貴賤,到底是由誰來主宰

星雲大師  2015/08/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問: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人天生聰明,家世顯赫,富貴到老;有的人則是終其一生努力奮鬥,到頭來還是潦倒以終?請問大師,人的貧富貴賤、窮通有無,到底是由誰來主宰的呢?

星雲大師答:世間為何有貧富、貴賤、智愚、美丑的不同?這些問題常常使人誤解世間不平等,甚至怨怪老天作弄人,因而憤世嫉俗或偏激行惡。其實,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人出身豪門,家世顯赫;有的人門第寒微,卑賤低下?有的人天賦異稟,端莊美麗;有的人資質平庸,其貌不揚?有的人一生坐享祖上餘蔭,福祿雙全,凡事順遂;有的人即使再怎麼努力奮鬥,結果還是顛沛睏頓,潦倒以終?這是什麼原因呢?一言以蔽之,都是由於個人宿世善惡業所招感的果報,而一般人則將這一切不同的人生際遇歸之為「命運」。

命運的產生,其實就是三世因果的現象。就佛教來講,生命是通於三世的,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流轉的生命,而生命流轉的經過就是「十二因緣」。「十二因緣」說明:有情眾生由於無始以來的一念「無明」,造作了各種「行」為,因此產生業「識」,隨著業識投胎而有「名色」,繼而「六入」(六根) 成形,藉著六根接「觸」外境而產生感「受」,而後生起「愛」染慾望,進而有了執「取」的行動,結果造下業「有」,「生」命的個體就此形成;有了「生」,終將難免「老死」,「死」後又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

因為生命是三世循環不已,而三世循環的生命就是靠著累世所造作的「業」來貫穿,所以我們今生的命運好與壞,不是現世因緣才決定的結果,而是過去久遠以來多生多世所累積的善惡業力,到了此生都能現前,都能發芽,都能生長,因此今生的幸與不幸,除了今生的行為因素以外,也與過去世的因緣有關。

同樣的,我們今生所做的善惡好壞,也可以在未來開花結果,成為來世的命運。此即佛經所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

三世的生命,好好壞壞,互為因果,所以今生的幸福、富有、榮華富貴,都與前世的好因好緣有關,這就如同我們讚美資質優秀的兒童為「天才」、「天賦異稟」;「天」就是因果,因為他有過去所做所為的「基因」,到了現世因緣成熟,自能顯現他的聰明才智。反之,有的人今生窮途潦倒,挫折不斷,也不要怨天尤人,怪你怪他,這也是由於前世的作為──業力所招感的結果。

從佛教的因果觀來看,每件事都有其因緣,而主要的原因,就是業力。在《正法念處經·地獄品》說:「火刀怨毒等,雖害猶可忍,若自造惡業,後苦過於是。親眷皆分離,唯業不相捨,善惡未來世,一切時隨逐。隨花何處去,其香亦隨逐,若作善惡業,隨逐亦如是。眾鳥依樹林,旦去暮還集,眾生亦如是,後時還合會。」業維繫著我們三世的生命,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生生世世永無休止的在六道裡輪迴不已。

所以,人生要想改變命運,必定要從自我身、口、意的行為改造做起。也就是要從「因」上去探究,如果凡事只在「果」報上計較、追求,那是無濟於事的。例如,有的人天生聰明,就是過去世勤勞、用心,得遇善知識,信受奉行的結果;家境富有的人,因為他節儉、有預算、勤生產。

由於我們每個人的貧賤顯達,是依行為而決定;行為有因果的關係,行為是因,業報是果。業左右了人生的窮通禍福,因此我們的每一個舉心動念,可以說都是在創造自己的命運,我們不必依賴算命、看相、卜卦、求籤、擲筊來決定自己的前途與未來,自己的身心行為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例如,心思改變,態度會隨之而變;態度改變,習慣會隨之而變;習慣改變,人格會隨之而變;人格改變,命運會隨之而變。因此,改心換性是改變命運的藥劑;回頭轉身是開創命運的良方。

命運就如世間事,都是有因有果;種什麼因,就收什麼果。因果報應,毫釐不差,而果報的好壞,都是取決於自己的業力,不由天神所賜。如果我們所做正直,即使閻羅王也不敢隨便裁判、處罰我們,正如世間上的法官,一旦判了冤獄,自己也會受到制裁。假如我們的行為不好,即使閻羅王受到賄賂而判決不公,他也會受到報應。所以,人人有佛性,人人也都是上帝,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

總之,佛教不講主宰,而講因緣,如果勉強要說有個主宰,自己就是主宰。因為世間無常,在無常裡,只要自己改變因緣,就可以主宰未來的結果;因為人生沒有定型,只要我們修正、改善、改良自己的行為,自然就能改造自己的前途、命運。

因此,個人的貧富貴賤,雖然後天也會受到社會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因素所影響;乃至朋友的資助或拖累,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前途。一個家庭的幸福平安與否,除了家長主宰著一家的經濟生活之有無以外,家中每個成員也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甚至一個國家的經濟好壞,也會受到國際局勢,以及國內的地理、氣候、民風等因素所影響,所以一切都是因緣在主宰。但是,如何培養好因好緣,主權卻掌握在自己手裡,所謂「善緣好運」,只要我們平時廣結善緣,自然就會有好運。因此,想要有光明的前途與美好的未來,積聚善業是很重要的不二法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文章列表

何謂無所住

問: 何謂無所住? 慧律法師答: 無所住就是不能執著...

對過去認命,對未來積極

美國有一個醫生一個心理醫生,他寫一個報告叫作《前世...

夢參老和尚念佛三問

問: 一心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行者,還需要聞思修嗎...

怎樣對待現代人的離婚問題

問: 現代人的婚姻很脆弱,離婚率很高,對小孩的負面影...

昌臻法師《心地與命運》

什麼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種善惡的種...

想持齋,但美味佳餚總忍不住要吃,怎麼辦

問: 我很想持齋,但面前擺著美味佳餚,總忍不住要吃...

般若和願力要怎樣去實踐

問: 師父,在修行的過程中,般若和願力這兩個方法要...

一切的儀規、念誦,都是為攝心而設

問: 老和尚慈悲!禪宗寺院做早課和晚課的時候,拿出相...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星雲大師:禮拜觀音菩薩的感應

佛教裡的規矩,戒期圓滿的時候,要燒身供佛,以示虔誠...

星雲大師《說夢的神奇》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今天的佛學講座,我要和各...

【推薦】星雲大師《我是佛》

禪門裡有這麼一段故事: 有一天,信徒問禪師:什麼是...

一窩蜂的性格

動物當中,很多都是過著群體營生的生活,例如,當你發...

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

心無礙菩薩曰:身、身滅為二。身即是身滅,所以者何?...

如何正確閱讀佛經

一:保寧勇禪師示看經警策文 夫看經之法後學須知:當淨...

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整個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如果你有志於臨終...

《阿彌陀經》與《金剛經》是否矛盾

弟子業障深重,賦質愚蒙,幸聞淨土法門,而得皈依座下...

極樂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時候念念成就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是最後一段結示...

口念佛心跟著妄想走,這樣往生會有障礙嗎

問: 一面念佛,一面妄想不斷,乃至口中念佛心跟妄想走...

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

別看它是一條黑母牛,牛奶一樣是白的。 格言 珍妮是個...

紅薯的保健與妙用

紅薯,又稱甘薯、蕃薯、山芋等。紅薯中含有多種人體需...

要趁身體強壯之時辦往生大事

唯有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淨土,才是究竟脫離輪迴的捷徑。...

十方叢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我國的四大...

禪宗歷代祖師傳法偈

釋迦牟尼涅槃說無常偈: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

積小善可成大德,積小成可成大功

世間有許多人雖然滿懷壯志的準備著做一番大事業,卻不...

【佛教詞典】律衣

(衣服)守小乘戒律之人所著之法衣也,一一之制度依戒...

【佛教詞典】理教

天台宗立四教,通教為界內之理教,圓教為界外之理教。...

【視頻】《佛說十善業道經》男聲讀誦

《佛說十善業道經》男聲讀誦

【視頻】大安法師《華嚴念佛三昧論》MP3

大安法師《華嚴念佛三昧論》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