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生活和職場中要做到口和無諍

聖嚴法師  2017/04/04  大字體  護眼色

在生活和職場中要做到口和無諍

生活和職場裡難免有不少紛爭,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和無諍」觀念,是可以避免的。

不論是僧團或是其他團體,想要做到口和,說話用語就要謹慎小心,要經常使用敬語、愛語、勉勵語或同情語,如果能夠時常如此用語,你尊敬對方,對方也會尊敬你。

但要完全做到「口和」並不容易,就算是我們自己的牙齒,有時候也會咬到舌頭、咬到嘴唇,人與人之間有口角雖是難免,但是在吵過架後,如果能先向對方道歉:「對不起,剛才是我誤會,話講得太重了。」「對不起,我剛才的詞句用錯了,是我不小心,口無遮攔,說了不該說的話。」這樣至少還能維持彼此之間和諧的關係。

不過,我們中國人有一種熟不拘禮的習性,和熟人相處時,往往忘了要尊重對方,所以容易發生口角。不管是夫妻、朋友,或者是工作夥伴,即使已經相當熟識,還是要使用尊敬、勉勵、同情或是謙虛的話語,這種話語沒有惡意,也不是逢迎,而是尊重他人的用語,會讓別人聽起來覺得很舒服、很受敬重,溝通自然也愉快。

我在日本留學時,發現日本人比較少在街頭吵架,這是因為他們習慣使用尊敬語、謙虛語。而在家庭裡,父母很早就注意小孩子的教養,倘若有人使用粗語,也會遭到他人恥笑。

日本人對不同的輩份有不同的尊稱,即使是晚輩也是一樣,例如對我的教授來說,我是他的學生、晚輩,但是他對我的說話態度還是很尊敬,不會說:「喔!你這個小鬼。」或是「你這個學生」、「你這個人」,他一定會尊稱「某某桑」(桑:先生)。「桑」是中文的發音,寫成日文就是「樣」,這個「樣」就是尊稱。父母即使對小孩說話,也是很客氣的,稱呼小孩都叫「某某將」,這是一種昵稱,也是一種尊稱。平常說話時如果能用敬語,彼此之間就比較不會有口舌之爭,人和人之間,即使再熟悉也不會出言不遜。

通常出言不遜是因為口不擇言,口不擇言是由於彼此之間沒有敬意。由此可知,要達到「口和」,最主要的是要注意所用的詞句、用語的態度和講話的聲調。日本語非常重視語調,這是要經過練習的。同樣一句謙虛語,如果聲調不對勁,聽起來就好像是在諷刺對方一樣,在日本,最先提高聲音的那個人絕對是輸家。所以 「口和」要從敬意、心態,以及語言上表達出來。

當然,也有很多人說日本人是「有禮無體」,指的是當你需要幫忙時,語言上雖然非常客氣,但是實際上不會給你多少幫助。其實,維持表面的敬意就已經很好了,至少彼此相處時不會發生摩擦。心存敬意,多說敬語、愛語、勉勵語、同情語,一定能夠「口和無諍」。

工作自在語:

通常出言不遜是因為口不擇言,口不擇言是由於彼此之間沒有敬意。由此可知,要達到「口和」,最主要的是要注意所用的詞句、用語的態度和講話的聲調。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為何越是親近的人越容易吵架

我們有時候宣傳佛法,也會盡己所能去跟周圍的人去講佛...

這三種人可以讓你人生少走彎路

按照佛法來講,高人即是有智慧的人,他有廣闊的視野,...

路留一步,味讓三分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

要做老實人,勿學口頭三昧

東林寺每逢法會繁忙時,會有許多開車的師傅在寺門外候...

謗罵世尊的婆羅門

佛陀在舍衛國弘法時,一天,佛在只園精舍外空地經行,...

只有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凱魯亞克的《在路上》中有一句:在路上,我們永遠年輕...

小心你的口業

佛世的時候,有一位長者的妻子,懷孕之後,身體就臭穢...

尊重,從記住名字開始

面對一大堆人名,人們最關係、最感興趣的,仍然是他自...

享福未必真的有福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因果的觀念。事實上,種瓜...

遇到任何難關,都不能損傷到健康

想要保持健康,就不能老是為事煩心。無論遇到任何人生...

隨順因緣的求職觀

有句話說:「畢業即失業」,就業問題經常是社會新鮮人...

聖嚴法師《不放棄自己》

問:導演李安近年非常風光,但他在成功之前,有六年時...

貪慾如舉債

佛陀游化到舍衛國,居住在勝林給孤獨園。有一天,佛陀...

十八界空,才能了生脫死跳出三界

《地藏經》講: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如...

人生的方向該往哪個地方走

完整人生的五個層次,第一生存,第二生意,第三生活,...

自私自利遭苦報

韋婆多是一個很愛說警告語的比丘尼,她為了滿足自己的...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內心變現出來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斷除你向外攀緣的心,斷除你有所得心。...

為何要強調專修

建立信心之後,再看第二種是就行立信,就是在修行上建...

乞丐精進念佛往生

清朝松江一乞丐,未知名姓,住明星橋破屋,日面向市門...

因最初多聞之力而成就菩提

問: 祖佛大意,貴在心行;采義徇文,只益戲論。所以文...

因為我們的愚癡,過去已經付出了慘痛代價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

禪修的第一個條件

我們一講到禪修,就會想到在禪堂裡面兩腿一盤,監香師...

【佛教詞典】貫休

(832~912)唐末五代僧。以詩、畫著稱於世。婺州蘭溪...

【佛教詞典】檀彌離

(人名)長者名。昔有五比丘共入山行道。時相語曰:此...

【視頻】懺雲法師《道力要勝過業力》

懺雲法師《道力要勝過業力》

【視頻】夢參老和尚《一般佛法開示》

夢參老和尚《一般佛法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