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生活和職場中要做到口和無諍

聖嚴法師  2017/04/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在生活和職場中要做到口和無諍

生活和職場裡難免有不少紛爭,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和無諍」觀念,是可以避免的。

不論是僧團或是其他團體,想要做到口和,說話用語就要謹慎小心,要經常使用敬語、愛語、勉勵語或同情語,如果能夠時常如此用語,你尊敬對方,對方也會尊敬你。

但要完全做到「口和」並不容易,就算是我們自己的牙齒,有時候也會咬到舌頭、咬到嘴唇,人與人之間有口角雖是難免,但是在吵過架後,如果能先向對方道歉:「對不起,剛才是我誤會,話講得太重了。」「對不起,我剛才的詞句用錯了,是我不小心,口無遮攔,說了不該說的話。」這樣至少還能維持彼此之間和諧的關係。

不過,我們中國人有一種熟不拘禮的習性,和熟人相處時,往往忘了要尊重對方,所以容易發生口角。不管是夫妻、朋友,或者是工作夥伴,即使已經相當熟識,還是要使用尊敬、勉勵、同情或是謙虛的話語,這種話語沒有惡意,也不是逢迎,而是尊重他人的用語,會讓別人聽起來覺得很舒服、很受敬重,溝通自然也愉快。

我在日本留學時,發現日本人比較少在街頭吵架,這是因為他們習慣使用尊敬語、謙虛語。而在家庭裡,父母很早就注意小孩子的教養,倘若有人使用粗語,也會遭到他人恥笑。

日本人對不同的輩份有不同的尊稱,即使是晚輩也是一樣,例如對我的教授來說,我是他的學生、晚輩,但是他對我的說話態度還是很尊敬,不會說:「喔!你這個小鬼。」或是「你這個學生」、「你這個人」,他一定會尊稱「某某桑」(桑:先生)。「桑」是中文的發音,寫成日文就是「樣」,這個「樣」就是尊稱。父母即使對小孩說話,也是很客氣的,稱呼小孩都叫「某某將」,這是一種昵稱,也是一種尊稱。平常說話時如果能用敬語,彼此之間就比較不會有口舌之爭,人和人之間,即使再熟悉也不會出言不遜。

通常出言不遜是因為口不擇言,口不擇言是由於彼此之間沒有敬意。由此可知,要達到「口和」,最主要的是要注意所用的詞句、用語的態度和講話的聲調。日本語非常重視語調,這是要經過練習的。同樣一句謙虛語,如果聲調不對勁,聽起來就好像是在諷刺對方一樣,在日本,最先提高聲音的那個人絕對是輸家。所以 「口和」要從敬意、心態,以及語言上表達出來。

當然,也有很多人說日本人是「有禮無體」,指的是當你需要幫忙時,語言上雖然非常客氣,但是實際上不會給你多少幫助。其實,維持表面的敬意就已經很好了,至少彼此相處時不會發生摩擦。心存敬意,多說敬語、愛語、勉勵語、同情語,一定能夠「口和無諍」。

工作自在語:

通常出言不遜是因為口不擇言,口不擇言是由於彼此之間沒有敬意。由此可知,要達到「口和」,最主要的是要注意所用的詞句、用語的態度和講話的聲調。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文章列表

人生最大的難題是認清自己

某日,廣濟寺。有居士來問:她的下屬們在工作中形成了...

「自讚毀他」與「說四眾過」

這個口業我們解釋一下。在菩薩戒是很重視口業,諸位!...

【推薦】修行就從生活中開始

佛法的智慧體現在生活中。會修行的人吃飯也是修行。很...

靜察己過,勿責人非

弘一法師曾在他的專著中提到:作為出家人,應該做到靜...

佛陀開示的四種朋友

何人可稱善友?佛陀雖在《吉祥經》中未曾明言,但於《...

在日常生活中,要隨時觀照我們的念頭

學佛的人,就是學我們自己的心。我們這個心,成就的部...

愛不必喜,憎不必怒,一切皆如夢事空花

【原文】 語云:愛其人及其屋上之烏。言愛之極其至也。...

在眾生濁中不能洞覺

我們講到在眾生濁中,我們決定安於臭穢而不能洞覺,甘...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聖嚴法師《照見五蘊皆空》

智慧不產生作用時,菩薩和眾生是一樣的;智慧產生作用...

為誰辛苦為誰忙

在汲汲營營、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你可曾想過人生在世的...

在不生不滅處相見

雲岩曇晟生重病,道吾宗智問他:「離此殼漏子,向什麼...

聖嚴法師《不上進的藉口》

許多人誤解不執著的真義,把它當成不上進的藉口,人家...

有修行問題應該怎麼辦

怎樣增強信願行?念佛的方法?如何做功課? 關於念佛、...

海山長老談淨土法門的修行

2013年4月24日,海山長老安詳示寂,世壽86歲。長老以弘...

佛誕節的紀念意義

今天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誕期的紀念日,並且是他的...

【推薦】佛教寺院養老——福鼎資國寺彌陀村安養院入住指南

1、彌陀村安養院的宗旨和緣起 資國寺住持賢志法師發起...

佛陀僧團論苦的根源

人生什麼是苦?什麼是樂?根本沒有一個標準可以衡量,...

修持以淨心為要,處世以慎言為先

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淨為最重要,處世接物以言語謹慎為...

善良的表達

每次回老家,母親一定要摘下耳環,穿上洗得發白的休閑...

魔障出現的原因及對治

昨天我們講了修行中會出現的魔障。所謂的魔就是障礙,...

訓練自己傾聽的工夫

溝通是一種修行,必須有很好的禪修才能做到良好的溝通...

說話的藝術

捨衛城內的大長者家,近來喜氣洋洋,好事連連:長者的...

假借生滅的因緣,成就不生滅的清淨功德

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其實真妄是不二的。 佛陀剛開始是把...

莫讓地球母親再流淚

地球如慈母般哺育著萬物,以豐富的物產滋養著人類。作...

【佛教詞典】加行障

【加行障】 p0525 瑜伽二十五卷十一頁云:云何加行障?...

【佛教詞典】愛見大悲

自己雖未斷煩惱,卻運用大悲去救濟眾生。愛是指思惑,...

【視頻】楞嚴咒(比丘尼清晰版)

楞嚴咒(比丘尼清晰版)

【視頻】妙境法師《有相夫人的故事》

妙境法師《有相夫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