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有些父母對子女說話都是疾言厲色,連關愛也是責罵表達。比如:‘天這麼冷,為什麼不穿衣服?’‘為何公司這次陞遷沒有你 ,一定是你程度太差。’結果造成親子關係日趨疏遠,親子的關係要如何解決呢?
答:父母總希望孩子好,但孩子長大了從學校同學、書本中得到許多知識有自己的判斷力、想像力和自主性,不想被父母過度干涉。如果父母還是把子女是為兩三歲的小孩子般,非要孩子完全聽從自己,一定會有摩擦。
現代父母必須多了解子女,從旁輔導、勉勵,和他商量、引導,而非責罵。
比如說小孩英文不好應該說明英文的重要,拿一些英文漫畫給他看,激發他的興趣。如果能採取這種方式和小孩子溝通會好的多,而非動不動就罵:‘不學好、不上進,英文這麼差。’這種管教不夠慈悲,也不夠了解孩子,且傷了孩子的自尊。
傳統父母不習慣甜言蜜語,只會命令或責罵,有時明明是要表達關心的,比如關心孩子的飲食,就命令:‘快點把湯喝掉!’要孩子用功,就罵:‘考這麼差,一定是你太懶惰!’像這樣的責備訓話只會增加孩子的反感,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我們許多信眾的小孩,年幼時隨父母到寺院來,但升上初中以後,就不想和父母上寺院了。因為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天地、玩伴;有些父母在失望之餘,會怪孩子不再聽父母的話。
我會勸信眾:‘平日應該利用時間與孩子談談心情、未來的方向,或是最近學習的困難、心得。利用機會和孩子做朋友,讓孩子理解父母的用心,孩子才會想要跟你們在一起。’
當父母要到法鼓山,可以告知孩子:‘到寺院可以讓頭腦清醒,釋放內心的緊張與不舒服。’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孩子大半會聽進去,會想隨父母來。
有一位信眾常責責罵、批評小孩,小孩越來越不聽話。他來問我怎麼辦?我說: ‘你不僅要做父親,也要做孩子的朋友;孩子有多高,你就站在和孩子一樣的高度去了解他。’我認為親子溝通的方式不是要孩子依你的意見怎麼走、怎麼做,而是依孩子立場,當小孩的顧問。
當大人的態度改變,孩子也會跟著改變。就讓大人先改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