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者對愛情家庭婚姻的思考

2012/05/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前幾天,一個女同學打來電話,講述了她最近的感情遭際。她本來有個幸福的家庭,一個可愛的兒子,夫婦感情還算不錯。但是自從與公婆住到一起後,她感到丈夫、公婆和兒子之間有一種天然的親密,彷彿水乳交融,而自己卻融不進去,像一個孤單的外人。在她與公婆產生矛盾的時候,丈夫由於左右為難而呈現出一種「不作為」的狀態,令她非常失望;加上結婚已久,婚姻生活本來就很平淡,於是她就寄情於愛情小說,從中尋求安慰。這個時候,一位已婚男士出現了,他向她傾訴自己婚姻的苦惱,二人「同病相憐」,很快墮入愛河。女的如飛娥一樣,撲向一段新的、所謂的「美好」感情。不久,在女方的強烈要求下,女人的丈夫與她離婚了;而後,那個已婚男人也離婚了。

如果事情就到此為止,那也沒什麼。只是,女人在領導和同事的輿論壓力下身心交瘁,春節前想到男方那裡去休養幾天,可是就在這個時候,男方卻告訴她,自己馬上就要結婚了,婚禮正在緊張的籌辦過程中--可是新娘不是她。女人立刻懵了,她簡直不能明白眼前發生了什麼:她已經離了婚,而且懷了男人的孩子,可是現在他居然要跟別人結婚?!男人痛哭流涕,說自己是愛她的,跟別人結婚是非自願的,男人故作猶豫不決。離男人的婚禮只有三天的時候,她給我打來了電話,問我該怎麼辦。聽了他的講述,我太息不已。想當年那個年輕純潔的女孩子,如今受到了這樣的身心重創,不禁深為惋惜。不學佛的人,除了告訴她認清形勢、不要再對那個男人抱有幻想、好好調養自己之外,也沒有什麼太多可說的了。

但是這件事卻勾起了我的思考。佛教徒也是人,也生活在這個社會上,一樣不得不面對各種婚戀問題和家庭問題。據我的耳聞目睹,遇到婚變和其它的家庭變故的時候,居士們處理成功的少,陷入困境中不能自撥的多,尤其是女居士。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很多人的心態、水平和表現,與沒有學佛的人沒有什麼兩樣。究其原因,首先是沒有從佛法的角度,對愛情、婚姻和家庭樹立起正見;其次是沒有把佛法真正地應用於生活實踐。

那麼什麼是愛情?自己總結了一個定義:愛情,就是戀愛雙方對對方我執的最大限度的滿足。凡夫都是有我執的,一般的小人物,又不是古代的皇上,隨時有人觀察你的臉色、等著滿足你的需求,大家都只是芸芸眾生而已,那麼這個時候,由於業力的推送,人群中冒出一個人來,他(她)格外地欣賞你、在乎你,盛讚你是多麼地與眾不同,如鶴立雞群,如明月處星;你的容貌多麼美麗,你的心地多麼善良,你的性情多麼溫柔;你多麼有才情,多麼能幹,多麼優秀,等等等等,千好萬好,數之不足--總之,在此時,萬千人中,我眼中只有君一人而已--遭逢這種情況,如果不是因緣不偶,作為凡夫,你的「我執」便被這一切深深地陶醉了,感到一種分外的愉悅。於是你懷著一種類似於被伯樂發現了千里馬的心情,投桃報李,對這個「獨具慧眼」的人刮目相看,青眼有加,二人彼此發掘,彼此欣賞,遂成其姻好。

讀罷上述過程,你看出來了嗎?除了前世的業力的作用之外,一般情況下,雙方總是有一個人先愛上另一個人,不遺餘力地滿足對方的我執;對方受到感動,又反過來去滿足追求自己的人的我執。對於追求者來說,他的投入是要求回報的,也就是說,我先滿足了你的我執,之後你也要滿足我的我執。如果不滿足會怎麼樣呢?他(她)就會痛苦不堪,甚至因愛生恨;而對於被追求者來說,則是我愛你,是因為你愛我,你令我的我執感到愉悅。實質上被追求者愛的是什麼呢?是他(她)自己。自己的我執得到充分滿足時候的陶醉感覺,就是愛情的感覺。由此可見,愛情和婚姻的男女主角相處的過程,就是兩個人的我執此消彼長的過程,是兩個人我執的一種遊戲。

愛情有三個特點:

 第一,「如露亦如電」——愛情是短暫而無常的。既然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的,那麼愛情作為有為法的一種,又豈能獨免?除非愛情是無為法,而要是那樣的話,我們就不必追求佛法了,只需去追求愛情就好了;我們也不必學佛了,只要去學習那些癡男怨女就好了。推論到此,作為佛弟子的你,豈不覺悟得可笑?

第二,如「夢、幻、泡、影」——愛情是空幻的。

第三,「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愛情是因緣法,是有條件的,因而也是有生有滅的。

愛情既然有上述三種特性,那麼,愛情是不是壓根兒都不曾存在的一件事情、是我們的幻覺呢?也不是。當初那個人說「愛你一萬年」、「海枯石爛不變心」的時候,他(她)是真的;現在他(她)變了,愛上另外一個人,這也是真的。這恰好說明了愛情的無常和生滅變遷,正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所以,婚姻的相處之道就在於「損」。損什麼?損我執。「為道日損」,損的是什麼?也是我執,看誰總是在「要」、誰在「捨」罷了。譬如最常見的婆媳相處問題,都是因為婆婆想,「那是我兒子,他是我的」;而兒媳則想,「那是我老公,他是我的」。於是婆媳二人互不相讓,矛盾日益增多,如果婆婆能想,「他不但是我的兒子,還是別人的老公,最多有百分之五十是我的」,而兒媳也想,「他不但是我的老公,還是別人的兒子,最多有百分之五十是我的」,會怎麼樣呢?婆媳的矛盾必定會少很多。話又說回來,那個男人,他真的是某一個人的嗎?不,他誰的都不是,他只屬於他自己,甚至連他自己都不屬於--因為凡夫把握不住自己的心念。又或者說,他同時屬於很多人,有很多角色:老公、兒子、父親、朋友、同事、公民等等,他有太多的身份,他不屬於任何一個人。女人之所以會產生「他是我的」的念頭,不過是因為我執而導致的「我所」罷了,其實是一個錯覺。

總而言之,在家庭生活中,相處的訣竅也是「損」字,以損為主,損已利人。凡發生一切事情,都用修行的原則來處理,這樣,家庭也就變成了道場,親眷屬也就變成了法眷屬了。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家庭成員與我們有善緣,也有一些是披著親人的外衣、報仇討債來的,這個時候難度就大了。不過不管善緣也罷、惡緣也罷,只要我們死死抱定修行的心,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譬如古時候的舜,他的後母和弟弟多次加害於他,欲置他於死地,而他只一味抱定「孝悌」的心,從不報復,也毫無怨言,真是堪稱聖人,所以最終堯才會選定他作繼承人,他是真有國君之德啊。只要我們有真修行的心,象舜一樣堅定,那麼我們一定能透過一切境界,從而取得今生的修行勝利,《優婆塞戒經》中說,菩薩有二種,一種出家,一種在家,而在家菩薩修行尢難。何以故?「多惡因緣所纏繞故。」在多年的艱難探索中,我總結三句話,願與在家菩薩們共勉:「心是道場,家是寺廟,生活是大禪師」,落實了這三句話,我們就能隨時、隨地、隨事、隨人修行了,就能「立處皆真」,不負此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向佛陀學習

釋迦牟尼佛陀為什麼有那樣超人的成就,而成為世界史上...

看看你學佛之後是否走對路

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長 1. 在初地菩薩之前,慈悲心是否...

與法同住世間

大部分的人仍然不知道佛法修習的核心,他們認為行禪、...

大安法師:文化人學佛的通病

文化人學佛,大多好樂研究教理,總想從經卷中得大總持...

這種愛看上去是樂,實際導致的是苦

世間人為什麼會有苦惱?因為他們不知道應該把心放在什...

歌手孟庭葦的學佛因緣

上個世紀末,一首家喻戶曉的《冬季到台北來看雨》,曾...

【推薦】有婚外情該怎麼辦

問: 我看到一位女同事有婚外情,我是佛弟子,我該怎...

邪淫給家庭社會帶來的慘痛教訓

根據百科全書對婚姻的定義,是一男一女彼此相愛,並願...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淨土法門兩個重要的原則

今天我想利用這個機會,我們把這個唯識學的教理跟淨土...

怎樣念佛才容易成就

我們學佛是以佛的心願、佛的行為、佛的慈悲心來開發我...

蕅祖大師開悟時的情景

次年夏,逼拶功極,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因知此身,從無...

素食者如何保證均衡的營養

素食者如何才能在日常飲食中保證均衡營養呢?英國食品...

天人的五衰相現

天人有五衰相現,這五衰相現是什麼呢? (一)花冠萎...

天魔嬈佛的故事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

「十惡不赦」是哪十惡

十惡不赦是形容一個人罪大惡極、不可饒恕,古代刑法中...

用佛號來壓煩惱,臨終時恐怕壓不住

惡獸毒蟲 藏竄孔穴 毘舍闍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經文,那...

黃金賊

一天,佛陀與弟子們在外行化後,準備返回精舍。途中,...

五時說法都有淨土法門的施設

我們說末法眾生有個特點,不知恩不報德,很多眾生對釋...

《善生經》的啟發

《善生經》的緣起是有一天早上,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看...

一門深入專修,不要夾雜

除了正助二行之外,修其他的善,善行,都稱為雜行。雜...

給別人的幸福讓道

那天早上,一輛公交車正在行駛,車上都是去上班的人。...

【推薦】調伏慳貪得殊勝妙果

佛陀曾有一段時間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又稱竹林精舍...

愚蠢也是天使的禮物

前不久看書,讀到一則這樣的寓言每個人出生時,天使都...

修行之路為什麼很困難

修行為什麼很困難?因為它不只處理今生的問題,連過去...

【佛教詞典】道釋畫

又作道釋人物、佛道人物。即與佛道有關之畫(大多為人...

【佛教詞典】身識界

【身識界】 p0675   品類足論二卷十三頁云:身識界雲...

【視頻】當知此處,即為是塔(金剛經持驗錄)

當知此處,即為是塔(金剛經持驗錄)

【視頻】界詮法師《2016新春開示-佛法改變自我》

界詮法師《2016新春開示-佛法改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