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供香的起源

2012/05/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供香的起源

1、香為佛使

香在梵語中稱健達。古印度傳說中有香神,即「乾闥婆」,不食酒肉,唯求以香味為食,以資陰身,又自其陰身出香,故名香神。以後被引為佛教護法的八部眾之一。

佛教中用香,據《賢愚經》卷六載:佛陀當年住在祗園時,有長者富奇那建造了一座旃檀堂,準備禮請佛陀。他手持香爐,遙望祗園,梵香禮敬。香煙裊裊,飄往祗園,徐徐降落在佛陀頭頂上,形成一頂「香雲蓋」。佛陀知悉,即赴富奇那的旃檀堂。根據這個傳說,「香」是弟子把信心通達於佛的媒介,故經上稱「香為佛使。」這也是佛教中以香敬佛的緣起。

《增一阿含經》中講到:「須摩提女手執香火上樓,向如來說偈日:‘唯願尊屈神,爾時香如雲。在空中餐滿祗洹,住在如來前。」阿難白世尊言:‘此是何等香?’尊曰:‘此香是佛使’。」《僧史略》中說:「香也者,解穢流芬,令人樂聞也。香為信心之使也。」

在佛教中以香供佛,是一種虔誠的、真誠的供養,因為香是傳遞真誠的心情的一種媒介。焚香中產生的一種清淨、虔誠、忘我的狀態,目睹一縷清香裊裊上升直達天庭的神聖境界,只有在真實、坦誠的狀態中才能產生。在供養中,有以香、花供養的。佛陀說法時,「雨諸香華,香如須彌,華如車輪」(《仁王經》卷上);與會大眾「香華伎樂,常以供養」(《法華經.序品》)。再者,以香和燭供養也常相列。還有,人們因學佛、信佛而交往,又稱為「香火因緣」,再引伸,佛教徒結成團體,共同念佛誦經,又稱為「香火社」。朝山拜佛者又有稱為「香客」的。

2、戒定慧解脫香

佛教認為:通過修行戒、定、慧、解脫和解脫知見這五種功德,可以成佛,喻為「五分香」。這是指通過身口意的修行,使自己身心清淨,升起覺悟和智慧,以此供佛,或稱理供佛,或心香供佛。佛教徒在焚香時常唱 「香讚」:「戒香定香解脫香,光明雲蓋遍法界,供養十方無量佛,見聞普重證寂滅。」(出《華嚴經》),也是焚香供佛的又一象徵意義。《楞嚴經》卷五說香嚴童子聞比丘燒沉水香而悟入圓通,證羅漢果;《維摩詰經.香積佛品》中說上方有眾香佛國,一切皆以香作,乃至以香氣為語言聲音。都是與香有關的論述、記載。

3、行香促解脫

關於行香,在《賢愚經》卷七中載:昔有貪婪之人,蓄金七瓶,掘地深藏。後病死變為毒蛇,猶守金瓶。經墁長歲月,心生厭倦,呼行人捐金一瓶,供僧作福。行人擔蛇至一寺,遵囑行香僧前,僧為蛇說法,蛇因之而喜,復獻出六瓶金施僧,蛇因此而命終生忉利天。此為「行香」之初起。中國「行香」始於晉代道安法師。原為法會儀式,指法師陞座說法時,向他燃香禮敬。也泛指燃香、上香、拈香。後來「行香」一般係指佛事齋會中,由法師和主持齋者持香爐繞行壇場,或引導儀仗巡行街市。

南北朝開始,朝廷即舉辦「行香」法會。唐朝「行香」尤盛。如張籍《送令狐尚書赴東都留守》詩中:「行香暫出天橋上,巡禮常過禁殿中」。自居易有詩《行香歸》中日:「出作行香客,歸如坐夏僧。」當時,朝廷舉辦「行香」法會,多用‘ 於國忌日。當然也有非忌日行香的。後又有民間以「行香」祝壽或超度亡靈的。民俗中廟會、求福、祈禱豐年、官場儀式、新官赴任、店舖開張等都有所謂的行香,表達人們良好祝願的方式,己與佛教中的「行香」大相庭徑。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地藏經》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

很多道友出家受戒或住幾年佛學院之後,經常生起這麼個...

以至誠心供佛,獲大利益果報

昔日,世尊在負彌城隨緣度化。有一天,佛陀告知阿難尊...

如何燒香才是正確

問: 法師:您好!不好意思,我不懂得應該如何燒香才...

受天人供養第一的牛嘶尊者

在這裡舉一個例子,講阿羅漢能受天人供養。釋迦牟尼佛...

香欲的過患

庚三、明香欲過患 這個香是鼻根所對的境界。 三、訶香...

祗樹給孤獨園

祇樹給孤獨園是佛陀行腳弘化當中的一個重要的道場,它...

你供養地藏菩薩像,出入都有護法神護你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於所住處。於南方清潔之...

可以供養半身佛像或佛頭嗎

《優婆塞戒經》云:不應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當淫慾心在活動時,你要迴光返照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

修行中出現的不思議境界,為何不能隨便向外人說

我們看這裡有一段很重要,看蕅益大師的補充說明。蕅益...

何必再為過去唏噓不已

生活的河流日夜不息,歲月也在一刻不停地向前奔馳。步...

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薩就會給你七分的感應

世尊!若有菩薩得聞是陀羅尼者,當知普賢神通之力。若...

上香是不是越多越靈,紅色和黃色哪種好

問: 師父,上香是不是越多越靈,紅色和黃色上哪種會...

蓮池大師一生的示現:若要生死自在,唯有老實念佛

萬曆四十三年七月二日,傍晚,杭州雲棲寺丈室內。八十...

由施能生他世樂,不施現法亦生苦

由施能生他世樂,不施現法亦生苦。人間諸財如流星,定...

小老虎修成阿羅漢

優波笈多修得阿羅漢果後,仍然繼續在摩陀羅國的那哆婆...

佛陀的慈悲觀

慈悲是佛的特殊功德,他以深廣的慈悲心,救護一切眾生...

「不動念頭」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這裡所要詮釋的觀念,就是《楞嚴經》一再強調的一個觀...

沒有這四劑預防針,我們還真生不起信心

原文 【解】復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義。的標實境。...

今世修福慧,後世得富貴

命終之時,若想帶著自己所積蓄的錢財、寶物至後世去享...

早課誦楞嚴十小咒,晚課誦地藏經,這樣如法嗎

問: 早課誦楞嚴咒,十小咒,晚課誦地藏本願經,有的人...

不要被小事瑣事所累

有一對夫婦,吃飯閑談。那妻子也是興之所至,一不小心...

念佛的時候,你有沒有做這樣的觀想

當大家念經或者拜懺的時候,心總不能夠跟法、佛融合在...

「巴掌」天地念佛修行

正確分別和不分別 當今社會,金錢萬能論為人們普遍接...

【佛教詞典】缽羅奢佉

(術語)Pra?ākhā,又作缽羅賒佉。胎內五位之第五,...

【佛教詞典】婆羅婆叉

梵語 bālabhaksa。餓鬼之一。意譯為食小兒。據正法念...

【視頻】界詮法師《無量壽經義疏》

界詮法師《無量壽經義疏》

【視頻】慧律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6》六相圓融

慧律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6》六相圓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