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對待「看不順眼」的人

然教法師  2012/02/01  大字體  護眼色

人是不可以離開群體而單獨生存的,既然要和其他人打交道,就難免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順緣更多的是逆緣,因為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背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氣和處事方法,不可能什麼事情都隨順自己的意見。既然是這樣,那末看著不順眼的人就在身邊出現了。

我們先分析一下,自己看著「不順眼」的人是絕對就有自性的「不順眼」嗎?也就是說「不順眼」有自性嗎?顯而易見,自己看著「不順眼的人」其實他身邊也有很多好朋友,也有很多關心愛護喜歡他的人。也就是說他不是絕對的就是「不順眼」。之所以我們看他不順眼,是因為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按著自己的標準去看待評價別人。原來衡量別人尺子是自己設定的。既然別人的性格固定的,我們不容易去改變,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變「衡量別人的尺子」。

首先認識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並且這個佛性在佛不增,在凡不減,即有佛性皆當做佛。不敢生輕視佛的心。比如常不輕菩薩,恆常不輕視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薩,出自《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在此經中,釋迦牟尼佛講了如下故事:在無量阿僧只劫以前,有一位佛叫威音王如來,其壽命和正法住世時間非常久遠,在像法時期,傲慢的比丘勢力很大,這時有一位菩薩比丘,謙虛恭敬,每逢見到出家、在家修行人,不管其行為如何,都恭敬禮拜,並向他們說:「我非常尊敬你們,不敢有所輕視,為什麼呢?因為你們都行菩薩道,將來都要成佛。」這位菩薩比丘不但讀誦經典,而且身體力行禮拜恭敬,甚至遠遠地看到四眾,都要走過去施禮讚嘆。四眾中有心不潔淨、嗔恨心重的人,不但對此不屑一顧,而且破口大罵:「你這個無智比丘來自何方?口中自言‘我不輕視你們’,還來給我們授記,說我們將來成佛,我們用不著你這種虛妄的授記。」

像這樣被呵斥辱罵,這位比丘也不生瞋恚,多年繼續如此修行,有時眾人用木棒打他,用瓦石投他,他在躲避時仍然高聲說:「我不敢輕視你們,你們將來都要成佛。」因為他常這麼說,所以傲慢的出家、在家眾都叫他「常不輕」。這位比丘臨命終時,在虛空中聽到威音王佛說《法華經》,由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得清淨,並廣為四眾講經說法,以前打罵的人無不信服,都前來順從聽法受教。由於他遇到無數佛,受持讀誦《法華經》,並廣為四眾解說,所以最後成佛。這位常不輕菩薩不是別人,正是釋迦牟尼佛自己。

其次深信因果。世上沒有無果之因,也沒有無因之果。一切現成都是如是因如是果,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學佛的人首先就要深信因果。當看到不順眼的人在自己身邊出現,馬上要生起慚愧心,肯定是自己前世沒有在他面前種下好的因,或者腦害了對方。不然為什麼他身上的錯誤都被我看到了,腦亂自己的清淨心,為什麼他不讓別人生煩惱,確讓我生煩惱。如此的觀想後,就好好的在佛菩薩面前懺悔自己前世所做的業,懺悔就得安樂。

還要珍惜緣分。人與人之間能夠在一起是無量劫修來的緣分,無論是善緣還是惡緣,都是前生自己和別人結下的。善緣要好好珍惜,再續前緣,互相成就,互相護持。惡緣也要好好珍惜,好好懺悔,不要錯過化解的機會,否則這個冤仇得不到解決會生生世世跟隨著自己。俗話說: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就是同乘一車,同坐一船,下車誰都不認識誰,那都要在一起修十年的時間才能感應到,何況大家從四面八方聚會在一起工作、生活、學習。

最後要時時刻刻保持菩提心,不令缺失。舍利弗初發菩提心時,有位天人想考驗他,就變成路邊一位青年,對舍利弗說:「我家裡的母親需要眼珠做藥引。」舍利弗覺得自己既然是發菩提心的人,就把眼睛挖出來給他。對方說:「您怎麼那樣急性,您挖錯眼睛了,我要左眼,您不該挖右眼給我。」舍利弗聽完後,又把另一隻眼睛挖給他。對方拿起兩顆眼珠,說:「怎麼那麼臭?您是個修行人,怎麼眼睛還那麼臭。」就把眼睛扔到地上,用腳踐踏後,轉身就走。舍利弗就想:「菩提心真不容易發呀!還不如自求解脫算了。」如果後來不是天人點化,舍利弗就從菩薩道退轉了。何況我們凡夫?如果不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菩提心更容易丟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常言道:勸人出世易,事到臨頭難。雖然想要幫助眾生,但是對方不一定會接受,甚至可能讓人難堪。

面對這種因緣,自己是否能夠忍受?此時更要發菩提心,更要維持菩提心,更要慈悲一切眾生。《梵網經》中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要在一切眾生面前生起慈悲心來,雖然對方不是善緣,自己看著對方不順眼,但還是要慈悲對方,對方才是我們慈悲的對像,對方才是我們用功的下手處,不然只關心順因緣的人,那慈悲心就不是真的。《弟子規》中講: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要想到不順眼的人更可憐,他所做不善必定感惡果,作為學佛的人應該可憐他,感化他,教導他,而不是拋棄他,因為佛室門中不舍一個眾生。

學佛的整個過程無非就是降伏其心的過程,這是個貫穿始終的方法,離此無別路。降服自己不平的心、不清淨的心、差別心、分別心、嗔恨心、愚癡心。把心按住在道上,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惟我一人實是凡夫。相信眼前就沒有看著不順眼的人了,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保持心安則眾生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在生活和職場中要做到口和無諍

生活和職場裡難免有不少紛爭,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

在不完美的工作環境裡訓練自己

問: 上班族必須聽命於老闆、上司,但如果你覺得老闆...

樂觀是可以傳染的

有這樣一位女士,她已經六十多歲了。在農村應該是滿臉...

三種方法可以檢驗益友

《過去現在因果經》: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見有...

辦廠開公司,如何請佛菩薩加持保佑

問: 辦廠開公司,想請佛菩薩加持保佑,順利開展,心...

星雲大師的管理學

我的出身,家父是單傳,據說他出生二十八天,我的祖父...

成功屬於有心人

有一個小故事,說的是兩個犯人的故事:這兩位犯人都是...

真正的賢人君子,不設機心城府

真正的賢人君子一定會真誠待人,不用機心,不設城府。...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真實的力量要強過虛妄的力量

我們一般人剛開始學佛,你不是說馬上改變。學佛以後,...

敦倫盡份、苦樂隨緣、感念佛恩

佛法使我們的心開放,改變了我們的價值觀,賦予我們全...

佛經中揭秘九種常見病的病因

中國人好吃,會吃,數千年來,也凝練了很多關於吃的智...

看開生死,沒你想得那麼難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來時歡喜去時悲,合...

何為有淨土,何為戲論

什麼叫淨土?這個話好說,但是淨土可不是簡單的。這是...

佛教徒應該用什麼方式祭奠亡靈

佛教主張給亡靈焚燒紙錢嗎? 作為寺院來講,清明節一般...

佛號裡就具足了一切

我念佛是從2003年開始,最初提起佛號,是枯燥的,無味...

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往生淨土神咒」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是什麼呢?「拔...

曾國藩的《敗經》—析敗致勝的奇書

卷一本敗 憂虞之際蓄氣長智 [原文] 古人患難憂虞之際,...

浪費時間在世間事,那你沒有做到至心信樂

臨命終時,用這個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來莊嚴這句名號,...

孔雀王

過去無數劫前有一孔雀王,它擁有五百位孔雀妃子,經常...

無可放處還要放下

佛在世時,有一個外道持花供佛,拜畢。佛說:把花放下...

身為苦本

一位出家人坐在石窟裡面,結跏趺坐,斂目攝心,屏除一...

修到什麼程度才可受菩薩戒

問: 有些學佛多年的居士,不敢受菩薩戒,自認為不夠...

用佛的慈悲智慧來包容別人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一個小和尚講故事。這...

阿彌陀佛與我們眾生的關係

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要了解阿彌陀佛跟我們這些眾生是...

【佛教詞典】念言

(術語)心念口言也,又念中之言,心念中所作之言辭也...

【佛教詞典】檀波羅密

法界次第云:檀那秦言佈施。若內有信心,外有福田,家...

【視頻】宏海法師《斷疑生信--印祖講故事》

宏海法師《斷疑生信--印祖講故事》

【視頻】惠空法師《定體的千年公案討論——九住心》

惠空法師《定體的千年公案討論——九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