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對待「看不順眼」的人

然教法師  2012/02/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人是不可以離開群體而單獨生存的,既然要和其他人打交道,就難免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順緣更多的是逆緣,因為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背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氣和處事方法,不可能什麼事情都隨順自己的意見。既然是這樣,那末看著不順眼的人就在身邊出現了。

我們先分析一下,自己看著「不順眼」的人是絕對就有自性的「不順眼」嗎?也就是說「不順眼」有自性嗎?顯而易見,自己看著「不順眼的人」其實他身邊也有很多好朋友,也有很多關心愛護喜歡他的人。也就是說他不是絕對的就是「不順眼」。之所以我們看他不順眼,是因為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按著自己的標準去看待評價別人。原來衡量別人尺子是自己設定的。既然別人的性格固定的,我們不容易去改變,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變「衡量別人的尺子」。

首先認識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並且這個佛性在佛不增,在凡不減,即有佛性皆當做佛。不敢生輕視佛的心。比如常不輕菩薩,恆常不輕視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薩,出自《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在此經中,釋迦牟尼佛講了如下故事:在無量阿僧只劫以前,有一位佛叫威音王如來,其壽命和正法住世時間非常久遠,在像法時期,傲慢的比丘勢力很大,這時有一位菩薩比丘,謙虛恭敬,每逢見到出家、在家修行人,不管其行為如何,都恭敬禮拜,並向他們說:「我非常尊敬你們,不敢有所輕視,為什麼呢?因為你們都行菩薩道,將來都要成佛。」這位菩薩比丘不但讀誦經典,而且身體力行禮拜恭敬,甚至遠遠地看到四眾,都要走過去施禮讚嘆。四眾中有心不潔淨、嗔恨心重的人,不但對此不屑一顧,而且破口大罵:「你這個無智比丘來自何方?口中自言‘我不輕視你們’,還來給我們授記,說我們將來成佛,我們用不著你這種虛妄的授記。」

像這樣被呵斥辱罵,這位比丘也不生瞋恚,多年繼續如此修行,有時眾人用木棒打他,用瓦石投他,他在躲避時仍然高聲說:「我不敢輕視你們,你們將來都要成佛。」因為他常這麼說,所以傲慢的出家、在家眾都叫他「常不輕」。這位比丘臨命終時,在虛空中聽到威音王佛說《法華經》,由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得清淨,並廣為四眾講經說法,以前打罵的人無不信服,都前來順從聽法受教。由於他遇到無數佛,受持讀誦《法華經》,並廣為四眾解說,所以最後成佛。這位常不輕菩薩不是別人,正是釋迦牟尼佛自己。

其次深信因果。世上沒有無果之因,也沒有無因之果。一切現成都是如是因如是果,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學佛的人首先就要深信因果。當看到不順眼的人在自己身邊出現,馬上要生起慚愧心,肯定是自己前世沒有在他面前種下好的因,或者腦害了對方。不然為什麼他身上的錯誤都被我看到了,腦亂自己的清淨心,為什麼他不讓別人生煩惱,確讓我生煩惱。如此的觀想後,就好好的在佛菩薩面前懺悔自己前世所做的業,懺悔就得安樂。

還要珍惜緣分。人與人之間能夠在一起是無量劫修來的緣分,無論是善緣還是惡緣,都是前生自己和別人結下的。善緣要好好珍惜,再續前緣,互相成就,互相護持。惡緣也要好好珍惜,好好懺悔,不要錯過化解的機會,否則這個冤仇得不到解決會生生世世跟隨著自己。俗話說: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就是同乘一車,同坐一船,下車誰都不認識誰,那都要在一起修十年的時間才能感應到,何況大家從四面八方聚會在一起工作、生活、學習。

最後要時時刻刻保持菩提心,不令缺失。舍利弗初發菩提心時,有位天人想考驗他,就變成路邊一位青年,對舍利弗說:「我家裡的母親需要眼珠做藥引。」舍利弗覺得自己既然是發菩提心的人,就把眼睛挖出來給他。對方說:「您怎麼那樣急性,您挖錯眼睛了,我要左眼,您不該挖右眼給我。」舍利弗聽完後,又把另一隻眼睛挖給他。對方拿起兩顆眼珠,說:「怎麼那麼臭?您是個修行人,怎麼眼睛還那麼臭。」就把眼睛扔到地上,用腳踐踏後,轉身就走。舍利弗就想:「菩提心真不容易發呀!還不如自求解脫算了。」如果後來不是天人點化,舍利弗就從菩薩道退轉了。何況我們凡夫?如果不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菩提心更容易丟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常言道:勸人出世易,事到臨頭難。雖然想要幫助眾生,但是對方不一定會接受,甚至可能讓人難堪。

面對這種因緣,自己是否能夠忍受?此時更要發菩提心,更要維持菩提心,更要慈悲一切眾生。《梵網經》中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要在一切眾生面前生起慈悲心來,雖然對方不是善緣,自己看著對方不順眼,但還是要慈悲對方,對方才是我們慈悲的對像,對方才是我們用功的下手處,不然只關心順因緣的人,那慈悲心就不是真的。《弟子規》中講: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要想到不順眼的人更可憐,他所做不善必定感惡果,作為學佛的人應該可憐他,感化他,教導他,而不是拋棄他,因為佛室門中不捨一個眾生。

學佛的整個過程無非就是降伏其心的過程,這是個貫穿始終的方法,離此無別路。降服自己不平的心、不清淨的心、差別心、分別心、嗔恨心、愚癡心。把心按住在道上,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惟我一人實是凡夫。相信眼前就沒有看著不順眼的人了,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保持心安則眾生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你是否已經忘了金錢最初的意義

在你愁眉苦臉度日之際,是否已經忘了金錢最初的意義,...

看人家都沒有德,其實是你自己沒德

如果皈依三寶的弟子連堅定的信心都沒有,對佛、對法沒...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是如何產生的

問: 尊敬的師父您好,現如今人與人之間有好多矛盾,...

生意人的四個錦囊

有一生意人,雖然事業做得很大,日子卻過得不快樂。他...

兩位夫妻的兩種結果

兩個年齡相仿的女子,先生的職業是相同的,都為領導開...

怎樣才能辦好一個素菜館

首先,要有正確的發心, 不要簡單把它當做一個提供菜品...

同學聚會聚的是什麼

莫言不打算參加這次的同學聚會了。 剛畢業那會,莫言...

欲論人者先自論,欲知人者先自知

人生活在人群中,都希望對自己、對他人有一個準確的定...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知止

李叔同(弘一大師)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們一般說知...

有哪些可行的改過方法

然人之過, 有從事上改者, 有從理上改者, 有從心上改...

施恩於人不可求

虛雲老和尚一輩子,重興了大叢林,包括雞足山,南華寺...

時時刻刻都得到加持和攝受

很多朋友都問過我,你念了多年的佛了,念佛有沒有感應...

敬老也是孝道的一種表達

成為老年人是每一個人不可避免的。年老了,頭髮白了,...

佛陀談對待色慾的態度

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等出家以後不久,一天,有一位年輕的...

盡形壽皈依三寶

佛在《佛說大名經》中說: 受皈依者,先要懇切懺悔,生...

在家人可以講經說法嗎

問: 請問師父,在家人可以講經說法嗎? 大安法師答:...

普賢菩薩十大行願

普賢十大行願是修學大乘佛法的基本準則。普賢十大行願...

舍利弗五百世墮為毒蛇

我們講一個實際的公案給大家參考。佛陀的弟子有一個叫...

《地藏經》是什麼樣的境界

《地藏經》的當機眾全是大菩薩示現 如果你念地藏王菩薩...

不準時的公雞

從前,在波羅奈國的西北地區,有一位全國聞名的老師,...

電腦族應常吃的食物

整天忙於電腦前工作的人群易受亞健康影響,工作是無法...

如何護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無量的功德

問: 請益法師。如何護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無量的功德...

三十六種餓鬼

1、獲身鬼(迦婆離)。 身高為人的兩倍,無面目,手足穿...

身在鏡中勤修行,心作蓮池自在人

徹悟大師有首偈子談道:要作蓮池自在人,娑婆肯更惹紅...

【佛教詞典】王性不暴惡

【王性不暴惡】 p0380 瑜伽六十一卷五頁云:云何名王性...

【佛教詞典】空有三

【空有三】 p0787   成唯識論八卷二十二頁云:空有三...

【視頻】聶雲台居士《保富法》有聲書(MP3)

聶雲台居士《保富法》有聲書(MP3)

【視頻】懺雲法師《念佛三昧摸象記》

懺雲法師《念佛三昧摸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