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法的下手處

學誠法師  2012/01/0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宗喀巴大師一百多部著作裡面最典型的一部論,是指導大家修行,特別是指導出家人修行的重要論著。我們能夠遇到這麼好的法門、學到這麼純正的佛法,非常難得。可是,要讀懂這部論不容易,依論去實踐就更加難了。學不了,就只能把文字搞一搞,註解看一看,這是比較常見的現象。那麼,應該怎樣下手,才能把《廣論》學好,把佛法學好呢?以下略舉三點,供大家參考。

一、觀功念恩,學說好話

我們一開始就修六度萬行,恐怕不太容易。所以,應該先從學說好話開始。有一本著名的書叫《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是一個日本科學家寫的。書中介紹了這位科學家關於水的實驗:如果唱歌給水聽,水的晶體就變得很漂亮,若罵水的話,水結晶後的圖案就很難看。可見,不僅人喜歡聽好話,連水也喜歡聽好話。用佛法的觀點來看,這就是業的力量。業決定一切,而造業的關鍵在於我們的內心。所以,學說好話不是口頭上隨便講講,要真正從內心下功夫,從觀功念恩做起,培養良好的心態。如果動不動就對人、對事、對物發脾氣,這看不慣、那也看不慣,就是自己的心態有毛病,內心的煩惱在作祟。因此,學習佛法先要學習對所有眾生都看得習慣,學習存好心,學習說好話。

二、遵循倫理,多結善緣

儒家講究倫理,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都有一定的倫理關係。比如,兄弟之間要「兄友弟恭」——當哥哥的對弟弟友愛,當弟弟的對哥哥恭順、聽話。佛教的倫理觀比儒家更高尚。《梵網經·菩薩戒本》講到「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們也常常講「如母有情」,這是把所有眾生都當成自己的父母。如果我們象孝順自己父母一樣孝順所有眾生,慈悲心就很容易生起,也就容易和別人結善緣。所以,修行修得好的人跟什麼人都能夠接觸,所有人都會喜歡他!日常老和尚來廣化寺三次,大家都很喜歡聽他講法,為什麼呢?因為他很慈悲,和大家的緣很好。如果換成我們,因為思想上還有很多的成見,不能把眾生當成父母,內心裡還有很多的障礙,沒有廣結善緣,所以口才再好,講得再多,大家也不一定會喜歡聽。「未成道業,先結人緣」,我們要學會孝順眾生,多結善緣。

三、統一宗旨,融入團體

一個團體有沒有力量,關鍵不在於人數有多少,而是有沒有團隊精神;一個人是否會有很好的成就,關鍵不在於個人能力有多強,而是有沒有團體意識。沒有團隊精神,團體就容易垮掉;缺乏團體意識,個人就容易懶散。同樣的道理,要建設清淨和合的僧團,就要確立弘法利生的團體宗旨;要成為一個好的修行人,個人的人生宗旨要和僧團的團體宗旨相一致,融入團體的生活,依靠團體的力量破除煩惱、修改習氣。古來的祖師、大德都非常重視上殿、過堂、出坡、聽經等集體的學修生活,從中陶煉出無我的精神,培養成堅韌的意志和自律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真正成為人天師表、勇猛丈夫。否則的話,不隨大眾共修,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忙些什麼、為什麼而忙,過著沒有宗旨、沒有紀律、散亂放逸的生活,純粹是在浪費生命!所以,常住的清眾也好,執事、法師也好,都要多多警惕,多多努力。

從明年開始我們會有所調整,無論是出家眾還是在家眾都會有更多的用功時間。因此,特別提出以上三點,作為學習佛法的下手處,希望大家共同策勵!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淺講《信心銘》

第一句話:【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就是你要悟入佛...

【推薦】沒有生死懇切心,念佛參禪都是搞著玩的

問: 師父,您剛才告訴我們當下一念,我們也知道當下一...

聖嚴法師《做自己的主人翁》

兒童、青少年是我們社會、國家的未來主人翁。這是一句...

修行是注重形式還是不注重形式呢

問: 師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還是不注重形式重要...

昌臻法師《學佛先學做人》

今天講的題目是《學佛先學做人》,分兩部分來談: 第...

在家庭工作中修行

汝上有老母,下有眷屬,當以勤心照顧店舖為事。所言修...

慧律法師:什麼事都加上一個【無】字

教你一個大智慧,一個無上的法門,一個字,你什麼事都...

聖嚴法師《現代人的修養工夫》

佛法認為心靜可以產生智慧,可是當生活不順利,不論是...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念佛是享受,念的時候就是極樂

我們今天大概從早上五點多鐘有幾位菩薩就在那裡練習。...

這樣懺悔三次,因緣就會改變

成就一個安全穩定的功德,這個事情也是非常重要。我們...

拜佛的意義及其功德

禮拜的種類,據《大方廣佛華嚴經疏》中記載,禮拜有十...

莫把極樂世界當作天方夜譚般的神話

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人把極樂世界當作天方夜譚般的神話...

念佛就等於修淨土法門嗎

問: 念佛就等於修淨土法門嗎? 淨界法師答: 我前一陣...

蕅益大師勸母念佛

蕅益大師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蓮池、蕅益)之...

「慳惜財法戒」這個戒很重要

菩薩的律儀戒跟聲聞戒也有所不同,我們說明一下。這個...

居士著僧衣,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

【原文】 圓頂方袍,則知三衣,僧服也。發其首而僧其衣...

蓮池大師警策

傷足自規(四條) 一、自今已往,得一時筋骨輕安、行坐...

【推薦】懺悔一層又一層的不孝

有的事情在二十年前,我完全沒有發現自己有什麼不對,...

人生的短暫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隨著時光的流逝,此時我終於感受...

造佛像有什麼功德

造佛像是一個因緣,就是本經這個地方說的更以異方便,...

做到這十三條,你還會有壓力嗎

1、壓力是是好事,它使人警醒,不會犯錯。即使有錯,...

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

影視劇中經常會聽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現實生活中...

念佛時夾雜著懷疑這樣有用嗎

問: 我對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有點懷疑,總覺得...

老婦人清淨無染的愛

佛陀時代,有一位氣質很好、但衣著襤褸的老婦人來到一...

【佛教詞典】僧祇支法

亦名:掩腋衣法、上狹下廣衣法 資持記釋云:「祇支中,...

【佛教詞典】維摩經略疏

(一)凡五卷。隋代吉藏(549~623)撰。又稱維摩詰所說...

【視頻】《蓮花淨土詩》淨修影集

《蓮花淨土詩》淨修影集

【視頻】道證法師《我們是習慣的奴隸》

道證法師《我們是習慣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