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為什麼說佛教徒是快樂者

2011/11/06  大字體  護眼色

《聯合早報》03年轉載了路透社的消息說,佛教徒腦部掃瞄顯示,他們確實是快樂而心境平靜的人。其實,凡是正信的佛教徒,由於長期受到佛教教育的熏陶,在現實生活中都體現出良好的調伏煩惱、處理矛盾的自制能力,保持良好的情感;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所有這些,就是當代心理學上所講的決定人的「情商」 高低的重要因素。

「情商」是心理學上相對於人的「智商」而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心理學的實驗研究表明,一個人要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必須具有較高的「情感商數」。換言之,是人的情商、而不是智商決定著一個人的事業成敗和人生幸福。這表面上看起來與佛法不相干甚至想違背。但是,從更深的層次上,它實際上證實了佛法上所常講的 「境隨心轉」, 「一切法從心想生」的道理。

佛教的心理學廣博深奧。當代心理學研究的取得的新成就,其實在佛經上早就有所表述。例如,「情商」概念提出後,當代心理學和成功學都把人們處理壓力、承受挫折和面對困難的能力,看成決定人事業乃至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提高人的「情商」的方法上,他們提出了「積極的思維」模式。這種模式認為,任何事物都具有積極和消極的兩個方面。積極的思維要求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積極方面,並採取有利於問題解決的積極方法。例如,桌子上放著半杯水,積極的人看它是半滿的,會這樣想:啊! 我還有半杯水可以喝呢,結果自然就會很高興;而消極的人看它則是半空的,會這樣想:哎,就剩下半杯水了,結果就會很沮喪。可見,同是半杯水,不同的人看它,卻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產生不同的感受。

同樣,在日常生活中,同樣不幸的事件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對人所造成的打擊是不同的。同樣的事情之所以會對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影響,就在於人們對待它的態度不同。理解了這一點,就能夠理解為什麼挫折和困境可以打垮一些人,卻能成就另一些人。「積極的思維」提倡人們用積極樂觀的心態來對待和處理生活中面臨的問題,並提出這樣的口號:「雖然我們不能控制風的方向,但卻可以調整風帆。」這和佛教上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的道理是一樣的。這裡的風帆,就是能夠轉變境界的心。老法師常講,「相隨心轉」、「福隨心轉」,世出世間沒有一樣東西不是隨心轉,心是主宰,是能轉;所有一切萬物,包括自己的身體,都是境界,都是所轉,掌握了能轉,一切都變成所轉,我們才能得大自在。當代心理學上的實驗和生活中的實例也的確證明,當人們採取積極的態度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時,境況也就真的朝著自己所期望的方向發展了。這些都證明了佛法上提倡的「境隨心轉」、而不是「心隨境轉」的道理。

能夠理解和運用「境隨心轉」的道理,對於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對自身修養而言,在面對所謂的困難、不如意和身處逆境時,就不必再怨天尤人、煩滿胸中,而應「反求諸己」,從自己的內心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和解決方法。也就是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煩惱更不例外。因此,要去除世間的諸種煩惱,根本的方法是修心,保持心的清靜無染。要保持心的清靜無染,首先要反省自己是否常常懷有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心理學上也講,人的煩惱、焦慮、憂愁大都是由想得到或害怕失去某種東西的念頭所引起的。如果我們能摒棄這種只顧滿足個人私利的念頭,而經常以「我能給予什麼」的思維方式進行思維,那麼,你就會發現,你的煩惱、焦慮和壓力也就大大地減輕了。對於這一點,我是有親身體會的。幾年前,我曾是一名教師,當時學校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採取了由學員為教員的教學效果進行打分評估的措施。這對於剛剛從學校畢業、第一次上講檯的我而言,感到壓力特別大。開始時,總是擔心由於自己沒有經驗,得到的教學評估效果不好,面子上過不去。在上講檯的前一個月,我就開始擔心,有時甚至寢食不安。後來受到這個思維方式的啟發,我就轉而這樣思考: 「我的講座能夠給予學員些什麼?能給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哪些啟示和收穫?」當我這樣去想時,壓力也就大大地減輕了,信心也隨著增強了。這種想法還促使我翻看了更多的材料,備課也相當充分。結果,學員們對我的講座都十分滿意,因為我的講座恰恰回答了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面對的、但又迷惑不解的問題。

可見,當我們從「我能得到什麼」的觀念轉向「我能給予什麼」的思維方式時,不僅會減輕煩惱、焦慮和壓力,而且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因此,我對老法師所講的要「放棄對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頭,放棄對一切人、事、物佔有的念頭」的提法有特別深刻的體會。簡言之,只有放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的觀念,才能真正擺脫這些無形的束縛,得到心靈的解脫和自由,做到「心純淨,行純善」。當我們真能這樣做的時候,壓力和煩惱自然也就大大地減輕了。佛教有很多修心的方法,念佛法門通過念持佛號,去除私心雜念和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保持一心不亂、斷除煩惱的最佳方法。這樣看來,有修行的佛教徒必是快樂者無疑,是不需通過腦部掃瞄就能得知的。

最後,把 「境由心轉」的道理運用在教育子女、待人處事中,也會受到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既然「境由心轉」,那麼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善良、尊敬師長,那麼就要從心裡確確實實地認為,自己的孩子本身就是聰明善良、尊敬師長的,並能經常發現他們在這方面的進步,時時地稱讚他們。慢慢的,你就會發現,孩子們正是朝著你期望的方向成長。

如果有人對這個方法表示懷疑,那麼就不妨想想老法師在講座中提到的日本科學家江本勝博士所做的關於水的結晶的實驗:在顯微鏡下觀察水,我們的心善,水的結晶會非常之美;反之,當我們在發脾氣、心地很兇惡的時候去觀察這個水,水裡面現的相會很不好看。這說明,水的結晶其實不過是人心境況的反應。水尚如此,那麼對於人而言, 更加不會例外。讓我們再來看一個類似的故事吧:

有一個小孩,和朋友發生了摩擦,跑到山谷大叫,以發泄心中的忿悶。於是他就對著幽深的空谷叫著:「我恨你!我恨你!」 話音剛落,幽谷裡突然傳來「我恨你!我恨你!」的迴響,久久不絕。

小孩子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裡,傷心地對母親哭訴說:「世間上所有人的人都恨我。」

母親問明原委,於是就牽著孩子的手,依舊來到寧靜無聲的山谷,「孩子,現在你對山谷喊:‘我愛你!我愛你!’」

小孩子照著母親的話做了,即刻山谷從四面八方傳來「我愛你!我愛你!」的聲音。

這些例子都告訴我們:「境緣無好丑,好丑在於心」(蕅益大師語)。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如果我們總是想著每個人都是有愛心的、友善的、樂於助人的,並同樣也以友善和關愛的態度真誠地對待他人,那麼久而久之,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周圍到處都為友善的人所圍繞。理解了這個道理,也就能真正明瞭老法師常講的「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的境界。因此,佛法上常講,迷與悟、凡與聖的差別只在一念之間。

科學的不斷進步,從更多的側面不斷證實了佛法的深刻。實踐表明,佛法不僅沒有與科學相衝突,反而經科學一再的印證,證明了它的永恆性和真理性。例如,我們以上所講的心理學上「積極的思維」模式的提出、日本科學家關於水的結晶的發現,證明了佛法上所講的「境由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的道理;歐美科學家對通過實驗證實了人有前世、以及存在著多維空間等等,則為六道輪迴的事實和眾多法界的存在提供了佐證;太空物理學中關於時空的相對性和有關宇宙起源問題上的新發現等,也都從某個方面證明了佛經上所講的種種境界的真實不虛(詳見鐘茂森博士主講的《太空物理學新發現的啟示》)。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越是象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越是對佛教讚歎不已。

然而,由於現代人對科學的偏執,任何簡單的事實似乎都要通過科學的驗證才顯得更具說服力。其實,佛法的廣博深奧,是人世間的學問所無法企及的。記得一位法師曾講,世間人做學問所用的不是真心,而是妄心、迷惑心,用這樣的妄心去研究和理解這個迷惑顛倒的世界中的各種現象,就如同「順流溯源」,也就是順著河流的流向而去尋找河的源頭,結果會越走越遠,因此也是無法找到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和解決方案的;而佛法教人首先去除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用真心來看待和處理世間的一切問題,這就如同「逆流溯源」,也就是逆著河流的流向而追尋河的源頭,結果會越走越近,並最終發現問題產生的根源和解決途徑。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普遍承認佛法深不可測、而學佛人的智慧也普遍地高出一般凡夫俗子的原因。因此,老法師常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道理就在於此吧。

老法師說,正信的佛教是佛對九法界眾生所進行的至善圓滿的教育,他並非一種宗教形態,更不是搞迷信。能按照這種理解接受佛陀教育,並遵照「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的修行方法,久而久之,就會真正理解或達到「我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心」的境界,從而達到對整個宇宙人生真相的認識。可見,佛法教人通過內向的「反求諸己」而最終達到對整個宇宙人生真相的認識,因此,在佛教看來,無需借助諸如西方心理學家的心理實驗或太空物理學家外向的對宇宙空間的探索,我們也能通過「明心見性」而得出關於宇宙深刻、真實、全面的認識;科學的不斷進步,雖然不斷從某個側面證實了佛教的真理性,但世間的科學研究無論多麼發達和精細,也不能徹底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而佛教則為我們了脫生死提供了的具體可行的方法和途徑。因此,接受佛陀教育,並真正依教奉行,不僅能對於世出世間的一切現象了知無礙,而且也能夠徹底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使人真正能夠離苦得樂。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不穿袈裟的和尚--梁漱溟

梁漱溟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算是比較活躍且具有一定影響...

學佛久了,最怕就是起傲慢心

以前廣欽長老在建承天寺時,就常以建寺來教育弟子。他...

真為生死來學佛

我們學佛是為什麼?是真為生死來學佛。對於佛教徒來說...

善用心者,即可以苦為樂,以禍為福

原文: 然苦樂禍福,本無一定。善用心者,即可以苦為樂...

尋找真正的快樂

這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中,對眾比丘們提起過...

明明是苦事,他卻認為是樂

身一定要受,一天飲食、起居、睡眠都叫受。吃得好、睡...

學佛人是以後比現在好

在世人眼中,佛教徒有很多戒律,好像很不自由,生活又...

趙文卓:學佛法,身心安穩

在四川錄製《風雲Ⅱ》中的男主角、著名影視名星:趙文...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正法毀於修行者自身的腐化與墮落

一次,佛在鹿野苑講堂講經,迦葉尊者,一身灰衣,破爛...

【推薦】透過佛法的熏習,加強我們的能量

今天是我們中國除夕的前一天,也就是說我們即將面臨一...

只有精神財富才可以真正依賴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為學佛或信仰佛教,就意味著要放下...

吃素如何吃到皮膚年輕細滑且營養夠

作者:善心蓮花 我個人的經驗:我吃素,不吃蛋,很少...

聖嚴法師《生活就是修行》

禪的修行,目的是要讓我們在生活中能夠身心平安、少煩...

【推薦】念佛越念越沒滋味,那就糟糕了

念佛人啊,如果你去年是念三千聲,今年變成二千聲,明...

鼓山韋馱菩薩顯靈的故事

在福州鼓山一帶,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有一個韋馱顯靈的...

【推薦】你有沒有想到工作就是修行呢

以前常聽到老師講要放下,我並沒有真正地領悟個中意義...

南懷瑾:禪宗的棒喝

講到禪宗,往往使人聯想到棒喝,好像禪宗與棒喝,是不...

哪裡有迷妄哪裡便有平靜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禪修的本質,他們認為行禪、坐禪與聞...

把困難都糅合在一起

有個姑娘向她的母親大倒苦水,說最近老闆扣了她的獎金...

寺院屋簷下為什麼要掛鈴鐺

在我國一些寺廟等傳統古建築的屋簷下,總能看到這繫掛...

佛門禮儀簡要問答

問:天還沒亮,寺院就打板了,必須這麼早起床嗎? 雲...

如何證得念佛三昧

【原文】 攝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對治昏散之法,數息...

國王與龍

凡夫常常只懂得照顧壽命,不懂得照顧慧命。在生命過程...

守攝諸根食知自節

久遠以前,有五位沙門在波羅奈國的深山中隱居修行。這...

【佛教詞典】二十五諦

乃印度數論派之哲學。此派將宇宙萬有分為神我(梵 pur...

【佛教詞典】遠離樂

【遠離樂】 p1256 瑜伽三十五卷二十頁云:斷除諸欲惡不...

【視頻】淨界法師《受八關齋戒的龍王》

淨界法師《受八關齋戒的龍王》

【視頻】南無彌勒佛(男女聲版) MP3

南無彌勒佛(男女聲版) 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