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臨終正念靠平時點滴栽培

2014/02/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臨終正念靠平時點滴栽培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勸說我們:

「一切法門,皆須依戒定慧之道力,斷貪瞋癡之煩惑。若到定慧力深,煩惑淨盡,方有了生死分。倘煩惑斷而未盡,任汝有大智慧,有大辯才,有大神通,能知過去未來,要去就去,要來就來,亦不能了。況其下焉者乎?仗自力了生死之難,真難如登天矣!若依念佛法門,生信發願,念佛聖號,求生西方。無論出家在家、士農工商、老幼男女、貴賤賢愚,但肯依教修持,皆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一得往生,則定慧不期得而自得,煩惑不期斷而自斷。」

「彌陀如來在因地中,發四十八願,願願度生,中有‘念我名號,不生我國,誓不成佛’。今者因圓果滿,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阿彌陀佛誓願度生,若眾生不求接引,佛亦無可奈何。倘志心稱名,誓求出離娑婆者,無一不蒙垂慈攝受也。阿彌陀佛有大勢力,能拔娑婆無底廁坑不赦牢獄之人,直下出離其中,悉皆安置於極樂本有家鄉,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上之則文殊普賢,久成佛道之大菩薩;下之則五逆十惡,將墮地獄之惡眾生,皆承彌陀接引之力,皆為淨土所攝之機。可見法門廣大,了無棄物。佛願宏深,等視眾生。」

1、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我們在佛堂中念佛,但是一離開佛堂,看到美好的眷屬、廣大的財產,會產生愛取的煩惱,這些都是「生死的業力」。從佛法的因緣觀觀察,福報越大的人修學淨土的障礙越大,眷屬特別孝順,財富特別多,臨命終時心中有兩種力量,一種是佛號的力量,一個是對三界愛取的力量,如果斷不了愛取,愛取是熟境界,具有極大的勢力,佛號就會被愛取煩惱所取代。這是我們要修「觀」的理由,我們不能低估了煩惱的勢力,我們沒有證得空性,就不要高估自己。

既然要了生脫死,就要知道生死的根源在哪裡,否則你根本不知道如何了生脫死!生死的根源有兩種,一種是業力,業力是生死的主要因緣,叫「親因緣」;但是只有業力是不能招感生死的,還有臨命終對三界的果報有一種深深的愛取,愛取就扮演一種「增上緣」,滋潤業力就得果報了。從淨土的角度,我們講帶業往生,我們重點不在把所有的業懺除乾淨,這是不可能的!從淨土的角度偏重在斷愛取,就是心念的正念。雖然我們阿賴耶識有很多的業力,但是我們臨命終時不生起對三界的愛取,我們就不會去碰觸這個業力,這時候這些業力都在種子位。仰仗臨命終時正念分明跟彌陀感應道交,到淨土去消除這些業力。

修淨土的人臨命終保持正念是何等的重要,你可以帶業往生,但是臨終的時候你不能起顛倒!

「欣厭心」是否升起,決定了信願是否堅固。自有生死以來,我們生生世世都隨愛慾流轉。生死的業力還不是得果報的因緣,我們對三界的果報生起愛取,老是懷念過去生命當中美妙的境界,這種對三界的愛取就會去觸動生死業力,我們臨終保持正念就非常困難了。我們念佛的時候,不能只是把佛號放在心中,調伏昏沉、掉舉,把心靜一靜。念佛還要修「觀」,來斷除內心深處對三界愛取的煩惱,不解開生死的捆邦,欣求極樂就很難了,這是個雙向操作。我們念佛修「止」,還要修「觀」,來對治心中的愛取,破除心中的障礙,觀察娑婆世界的過失,產生厭離。多聽聞極樂世界的廣大功德,升起真實的法喜。念佛不是為了身體健康,也不是為了感應神通,我們的目的是了生脫死,成就究竟永恆的安樂,是為一種遠大的目標來念佛。

2、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淨土法門是圓頓中最極圓頓的法門,本身是一種為利有情願成佛,為了快速成佛,乘佛的願力趕快去淨土成就法身,成就方便,然後再廣度眾生。它本來是極度大乘的法門,如果不發菩提心,用世俗的心來念佛,佛號變成糖果了,蕅益大師說得好「諸法無性,境隨心轉」,一個法門對你產生什麼功能,是由你的心決定的!

《阿彌陀經》要求我們「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念佛的時候,不要胡思亂想,求這個!求那個!印光大師說「但得本,不愁末」,只要專心把佛號念好,為了成佛,為了無上菩提,自然有人天福的小境界。一棵樹有樹幹自然有枝葉花果,如果一開始就注意枝葉花果,沒有樹根就連枝葉花果都沒有。印光大師說我們今天念佛的任何感應、人天福報,都是自然有的,水道渠成。在因地的時候,我們只問耕耘不問收穫,要緊的是求一心不亂。

3、臨終正念,靠平時點滴栽培 

我們平常人總覺得妄想打得多,對事物運作有利,其實所有妄想不超出我們的業力範疇,妄想打得多反而更糟。印光大師很強調老實念佛,你專心的念佛,如果壽命還在,自然業障消除;壽命該盡,自然往生淨土。一切隨順因緣,阿彌陀佛會安排得好好的,不用你去求。

「一心不亂」是我們整個念佛的目標,我們有什麼問題,阿彌陀佛很清楚的,他自然會安排得很好,你只要想辦法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就好。臨終正念,要靠平時點滴栽培。一個人平時顛倒妄想,臨終突然正念分別,這不附合心的等流性。我們可以帶業往生,但決不能帶著妄想往生,因為妄想是破壞佛號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若眾心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

傳喜法師:用念佛來控制情緒

我們念佛形成一個功夫,能讓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

極樂世界的人死後又去哪裡呢

問: 西方世界的人有些也是有生命界限的,那麼他們在西...

你沒有突破障礙,如何能見到阿彌陀佛

佛教的因緣觀,只有一個觀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

大安法師:往生後惡業不必受,一切由阿彌陀佛承擔,是不是違背因果

問: 師父曾說往生後,往昔一切惡業不必受,一切由阿...

《淨土十疑論》白話譯文

第一疑 問:諸佛菩薩以大慈大悲為事業,如果想救度眾生...

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云何臨終十念即得往生

問: 眾生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識,又...

捨自心污穢的娑婆,取自性清淨的極樂

知道這個真心和妄心,我們就了解,原來我們的緣影心之...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職業與信仰有衝突該如何處理

問: 職業與信仰的衝突如何處理?如何學佛? 宏海法師...

做人三十六字

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

佛源老和尚和地藏菩薩的因緣

佛源老和尚是鐵骨錚錚的,也是獨得祖師棒喝的真傳。看...

修行一定要明佛理

有些人學佛是很盲目的,太重視外在的形式了,不知佛法...

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

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 閑書石壁題詩句,任...

淨界法師:修道宗范

今天學人跟大家研究的主題是《修道宗范》。很多人都會...

唯為生死為菩提,如是發心名之為正

一個修行人有八種思考模式,我們首先先了解的,我們要...

念佛宜修易行之行

原文: 切不可謂持名一法淺近,捨之而修觀像觀想實相等...

佛法的興衰取決於我們知見的正邪

我們反思、反省,我們捫心自問,這麼多年來我們都在做...

看盡人間興廢,不曾富貴不曾窮

中國有句俗話叫知足常樂;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

心靈的佛堂

第一次跟婆婆一起去上香,走了十多里山路,又坐小三輪...

沙彌的等位與類別

沙彌,在佛陀初期的僧團中是沒有的,沙彌在佛教中的出...

有了標準,有了參考點,就有痛苦

一個乞丐的故事。在最初的時候,他只是每天坐在紐約地...

除念佛外還需要受持哪部經典嗎

問: 我們除了念阿彌陀佛之外,是否要選一部經典來讀...

《金剛經》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麼

《金剛經》講,一個修行的人要達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

從臉上的顏色看自己的健康

首都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國際生物醫學特徵...

【佛教詞典】成辦諸事真言

(真言)不動真言也。大日經疏四曰:用成辦諸事真言,...

【佛教詞典】通偈

(術語)不論經之長行與偈頌但數文字至三十二字者謂之...

【視頻】宏海法師《正法眼藏之吉祥之相》

宏海法師《正法眼藏之吉祥之相》

【視頻】五大菩薩-普賢菩薩

五大菩薩-普賢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