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臨終正念靠平時點滴栽培

2014/02/07  大字體  護眼色

臨終正念靠平時點滴栽培

印光大師在《文鈔》中勸說我們:

「一切法門,皆須依戒定慧之道力,斷貪瞋癡之煩惑。若到定慧力深,煩惑淨盡,方有了生死分。倘煩惑斷而未盡,任汝有大智慧,有大辯才,有大神通,能知過去未來,要去就去,要來就來,亦不能了。況其下焉者乎?仗自力了生死之難,真難如登天矣!若依念佛法門,生信發願,念佛聖號,求生西方。無論出家在家、士農工商、老幼男女、貴賤賢愚,但肯依教修持,皆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一得往生,則定慧不期得而自得,煩惑不期斷而自斷。」

「彌陀如來在因地中,發四十八願,願願度生,中有‘念我名號,不生我國,誓不成佛’。今者因圓果滿,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阿彌陀佛誓願度生,若眾生不求接引,佛亦無可奈何。倘志心稱名,誓求出離娑婆者,無一不蒙垂慈攝受也。阿彌陀佛有大勢力,能拔娑婆無底廁坑不赦牢獄之人,直下出離其中,悉皆安置於極樂本有家鄉,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上之則文殊普賢,久成佛道之大菩薩;下之則五逆十惡,將墮地獄之惡眾生,皆承彌陀接引之力,皆為淨土所攝之機。可見法門廣大,了無棄物。佛願宏深,等視眾生。」

1、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我們在佛堂中念佛,但是一離開佛堂,看到美好的眷屬、廣大的財產,會產生愛取的煩惱,這些都是「生死的業力」。從佛法的因緣觀觀察,福報越大的人修學淨土的障礙越大,眷屬特別孝順,財富特別多,臨命終時心中有兩種力量,一種是佛號的力量,一個是對三界愛取的力量,如果斷不了愛取,愛取是熟境界,具有極大的勢力,佛號就會被愛取煩惱所取代。這是我們要修「觀」的理由,我們不能低估了煩惱的勢力,我們沒有證得空性,就不要高估自己。

既然要了生脫死,就要知道生死的根源在哪裡,否則你根本不知道如何了生脫死!生死的根源有兩種,一種是業力,業力是生死的主要因緣,叫「親因緣」;但是只有業力是不能招感生死的,還有臨命終對三界的果報有一種深深的愛取,愛取就扮演一種「增上緣」,滋潤業力就得果報了。從淨土的角度,我們講帶業往生,我們重點不在把所有的業懺除乾淨,這是不可能的!從淨土的角度偏重在斷愛取,就是心念的正念。雖然我們阿賴耶識有很多的業力,但是我們臨命終時不生起對三界的愛取,我們就不會去碰觸這個業力,這時候這些業力都在種子位。仰仗臨命終時正念分明跟彌陀感應道交,到淨土去消除這些業力。

修淨土的人臨命終保持正念是何等的重要,你可以帶業往生,但是臨終的時候你不能起顛倒!

「欣厭心」是否升起,決定了信願是否堅固。自有生死以來,我們生生世世都隨愛慾流轉。生死的業力還不是得果報的因緣,我們對三界的果報生起愛取,老是懷念過去生命當中美妙的境界,這種對三界的愛取就會去觸動生死業力,我們臨終保持正念就非常困難了。我們念佛的時候,不能只是把佛號放在心中,調伏昏沉、掉舉,把心靜一靜。念佛還要修「觀」,來斷除內心深處對三界愛取的煩惱,不解開生死的捆邦,欣求極樂就很難了,這是個雙向操作。我們念佛修「止」,還要修「觀」,來對治心中的愛取,破除心中的障礙,觀察娑婆世界的過失,產生厭離。多聽聞極樂世界的廣大功德,升起真實的法喜。念佛不是為了身體健康,也不是為了感應神通,我們的目的是了生脫死,成就究竟永恆的安樂,是為一種遠大的目標來念佛。

2、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淨土法門是圓頓中最極圓頓的法門,本身是一種為利有情願成佛,為了快速成佛,乘佛的願力趕快去淨土成就法身,成就方便,然後再廣度眾生。它本來是極度大乘的法門,如果不發菩提心,用世俗的心來念佛,佛號變成糖果了,蕅益大師說得好「諸法無性,境隨心轉」,一個法門對你產生什麼功能,是由你的心決定的!

《阿彌陀經》要求我們「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念佛的時候,不要胡思亂想,求這個!求那個!印光大師說「但得本,不愁末」,只要專心把佛號念好,為了成佛,為了無上菩提,自然有人天福的小境界。一棵樹有樹幹自然有枝葉花果,如果一開始就注意枝葉花果,沒有樹根就連枝葉花果都沒有。印光大師說我們今天念佛的任何感應、人天福報,都是自然有的,水道渠成。在因地的時候,我們只問耕耘不問收穫,要緊的是求一心不亂。

3、臨終正念,靠平時點滴栽培 

我們平常人總覺得妄想打得多,對事物運作有利,其實所有妄想不超出我們的業力範疇,妄想打得多反而更糟。印光大師很強調老實念佛,你專心的念佛,如果壽命還在,自然業障消除;壽命該盡,自然往生淨土。一切隨順因緣,阿彌陀佛會安排得好好的,不用你去求。

「一心不亂」是我們整個念佛的目標,我們有什麼問題,阿彌陀佛很清楚的,他自然會安排得很好,你只要想辦法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就好。臨終正念,要靠平時點滴栽培。一個人平時顛倒妄想,臨終突然正念分別,這不附合心的等流性。我們可以帶業往生,但決不能帶著妄想往生,因為妄想是破壞佛號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念佛放光是何種境界

念佛發光,乃屬魔境。勿以為是,久則自息。當教彼一心...

淨土問題回答

1、請問法師可以呼吸念佛嗎? 答:當然,你念佛的時候...

淨土宗的四個特色

淨土宗又稱蓮宗,是中國傳統八大宗派之一,唐宋以來,...

倓虛大師的淨土法緣

倓虛大師原籍河北省寧河縣,生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

為破三輪故說淨土

原文: 此經起由,為破三輪故。三種輪者:一為破無常輪...

為什麼人對死亡會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如果人們不相信有來世,不僅會導致很多的問題,也會影...

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便能預知時至

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罣礙、無散亂心才可。...

弘一法師的彌陀淨土思想初探

弘一大師畢生鑽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處處...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阿彌陀」具有哪些含義

阿彌陀是印度話,阿翻成中文叫做無;彌陀翻成中文叫做...

得意而憂,逢喜而懼

事當快意處,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 殃咎之來,未...

怎樣才能夠修行不退轉呢

怎樣才能夠得不退法,心無障礙呢?怎樣才能夠修行不退...

懺雲法師:打佛七的宗旨與方法

我們打佛七,宗旨在了生脫死,了生脫死的方法在一心不...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成無有自由之奴僕; 不成夫妻...

倓虛法師講述觀​音菩薩顯靈的故事

說起感應來,我還親眼看到幾件觀音菩薩顯靈的事,這裡...

摹仿國王

世間萬事最初都是摹仿而來,譬如小孩學走路、讀書、學...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淨土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願。 不疑之謂信,苟有疑...

「利和同均」化解利益衝突

六和敬中的「利和同均」,講的是均等、公平的原則,可...

佛教四大名山與十小名山

一、五台山 清涼聖地 風光獨秀 五台山,又稱清涼山,為...

時時刻刻勿令暫忘

我們雖然口口聲聲說自己在念阿彌陀佛,但是在我們遇到...

容人與結緣

每個人由於自己所受的教育程度、思想修養以及成長的生...

如此忍辱

從前的時候,在拉薩的空地上,有一個人在繞行經走,而...

逆境才是考驗你的時候

一點事情不如你的意,馬上那個無明就來了,這也是業啊...

准提菩薩形像的象徵意義

准提菩薩的形像有很多種,一般我們常見的形像通常是十...

實際修行過程中間要防止四種病

《圓覺經》上面說過: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

【佛教詞典】六調伏

菩薩善戒經云六種調伏:   一、性調伏 謂菩薩宿有善...

【佛教詞典】一如無二如

不二不異,稱為一如,即真如之理。所謂真如界內,絕生...

【視頻】佛教領袖 宗門泰斗!一代高僧一誠長老生平紀錄片

佛教領袖 宗門泰斗!一代高僧一誠長老生平紀錄片

【視頻】《怡山發願文》廣行法師教念

《怡山發願文》廣行法師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