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要對孩子做的十件事

2011/08/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怎麼這樣笨啊!」每當這類話脫口而出時,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觀念。

不要恐嚇孩子

採用恐嚇的方式來管教孩子,也會減弱他的自我觀念。如果父母說:「你下次再這樣,就要你好看!」每當孩子聽了這些話,他們會惶恐難過,從而對父母產生一種恐懼心理。

不要賄賂孩子

有些父母許諾孩子,如果讀書成績好,就給買什麼東西,以此將刺激作為動力,這不是個好辦法。 這樣的賄賂會引發孩子做事的動力由內轉向外。這樣不利於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目的。

不要逼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錯誤,媽媽氣極地說:「好,現在你要答應我,你再也不敢這樣了。」可不一會兒,老毛病又犯了,媽媽覺得自己受了騙,大怒地罵道:「你答應媽媽的,怎麼又不乖啦?」媽媽應該知道,許諾和恐嚇是一對難兄難弟,對孩子不會起積極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許諾反而會使他再度犯錯而感到難過。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會使孩子口是心非。

不要過度保護和監督孩子

過度保護監督孩子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孩子自主能力的培養。因為當父母過分監督孩子的行為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我們應該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絕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過分嘮叨不休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厭惡不快的感覺。其實,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要強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從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丟開他正做著的事,聽你的話做別的事,他的反應會很不樂意。父母應事先提醒孩子,等一會兒要他做什麼,同時,也可以允許孩子在服從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說:「喔,媽媽,我非要現在進來嗎?」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從,對撫育出獨立而自我調節的人,這種做法是無效的。

不要過分縱容孩子

縱容孩子並不利於孩子本身。因為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要走上社會,有些在家裡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難說了。因此,縱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的潛在能力的發展機會,阻礙他成為能幹、獨立、能自我調節的人。

不要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憑自己的喜怒隨意設立規矩,同樣的行為有時遭罰,有時由他去。這樣會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規矩來教育他。

不要訂不適合孩子年齡的規矩

假如你希望一個兩歲的孩子同五歲的孩子一樣循規蹈矩,只會使他自覺無能。因為你期望於他的,是他的年齡不可能達到的行為水平,這對他的自我觀念有極壞的影響。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培養孩子惜福的思想

作為一名兒科中醫師,每天接診眾多患兒,其中發病根源...

堂上二老是活佛

明朝的時候,有個安徽人叫楊黼(fǔ),是一個非常虔誠...

從此這個獵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

這是真實的故事,發生在許多年以前。 那時候,槍殺、亂...

一張長條桌的啟示

在某次法會的因緣,擔任機動組的職事,繁重而忙碌的出...

自己教育自己

吾人生而為可貴的人,不要永遠做人的兒女,不要永遠做...

天下大恩莫過父母,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

天下大恩,莫過父母。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父母而沒...

淨土行人要從孝養父母開始

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儒家文化是我們華夏民族的主流文...

超薦父母,當發真實之心

原文: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誠者,能得其全。其餘則隨...

【大藏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慈雲懺主:心裡憶佛,並作出善良的誓願

修習淨土法門,應該實行信、願、行三件要事,具備了這...

一句佛號,超越供養佈施

一個人煩悶糾結的時候,你為他開解,那是最好的禮物。...

分粥的啟示

自從佛陀創教後,僧團逐漸形成獨特的組織和制度,傳入...

遮止無意義的話語

有人想:我是生存在現代社會的現代人,難道連說話的權...

六大進補的誤區

誤區一:用進補代替鍛煉 醫學家對人們提出忠告:生命...

破齋酬業的故事

破齋酬業,這是《現果隨錄》裡面記載的,也是安士居士...

言行舉止就是我們的介紹信

一位知名企業的總經理登了一則廣告,他想要僱一名助理...

貪小便宜

我們每天打開報紙或電視,就常常看到報導,有些騙徒用...

道念若同情念,則成佛已多時

古人說:凡夫成佛真個易,去除妄想實為難。只因你我無...

大乘佛法的之宗要

大乘佛法,為超脫世間而又適應世間的。則其宗要:在先...

菩提心修法的七因果和自他相換

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略論》的上士道菩提心修法中...

心不知心,如何萬慮休

在不念阿彌陀佛名號之前,我們每天都在打妄想,都在念...

橫死可以往生嗎

問: 一個人有信願行三資糧,不管佛號念的多與少、功夫...

什麼是戲論

這個戲論層次很廣,凡夫對修行人,凡夫是戲論;修行人...

【推薦】修無分別智要從哪裡著手

問: 師父慈悲,聽您上課時曾經說過,有一母親他有兩...

只要改變觀念,前程就會跟著轉變

我們的身體經常在不斷地變化,其實我們的念頭也一樣,...

【佛教詞典】不兩舌

【不兩舌】 為兩舌之相反,十善業之一。謂不說能引起爭...

【佛教詞典】覺行

(術語)自覺覺他之行法。大乘義章二十末曰:覺行究滿...

【視頻】廣州光孝寺明生大和尚晉院陞座大典

廣州光孝寺明生大和尚晉院陞座大典

【視頻】妙境法師《不願意說閑話》

妙境法師《不願意說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