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吃素即是放生

2011/08/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教經典和歷代祖師都主張為佛弟子要戒殺素食,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培養慈悲心的需要,同時吃素也是放生,避免自己造作殺業。

素食之說在中國最早並不是來源於佛教,而是來源於中國的古聖先哲,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孔孟思想」的影響。換句話說就是由於儒家「仁慈」與「孝道」思想的影響,如《孟子》梁惠王上曰:「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這是表示仁慈。根據儒家的孝道,當父親或母親去世後,子女要服喪。服喪期間斷一切肉,素食布衣,以表孝道。

佛教從漢代初年傳入中國時,所傳來的經典大都是小乘經典,由於戒律裡並沒有明文規定不許僧人食肉,而且由於在印度的僧人就不以素食為主,來到中國弘法的印度高僧大德自然也是非素食者。所以起初中國的僧人與他們來自印度的師父一樣,也是非素食者。但是由於儒家「仁慈」與「孝道」的影響,這時在中國僧人當中也有不少是素食者。如道安、慧遠等高僧都是素食者的代表。他們主要是出自個人的自願,並且他們把素食看成是一種苦行。

後來,以菩薩思想「慈悲為本」之大乘佛教經典傳入增多,如《涅槃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央掘魔羅經》等,還有《梵網經》與《首楞嚴經》等。這些經典當中都明文指出不得食一切眾生肉。《涅槃經》中迦葉菩薩問佛「云何如來不聽食肉?」佛言「夫食肉者,斷大慈種。」迦葉又問佛:「何故先食三淨肉乃至九淨肉?」佛告迦葉:「是因事漸次而制,當知即是現斷肉義。迦葉,我從今日,制諸弟子不得食一切肉也。」《梵網經》云:「若佛子一切肉不得食,斷大慈悲佛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大乘入楞伽經》更進一步從因果輪迴的理論上闡明了食肉的過失。經中指出,眾生從無量劫以來,流轉於六道輪迴,生生死死,輪轉不息,曾經都是父母兄弟,男女眷屬,乃至朋友親戚,如何忍心取食而之。

我國大乘佛教的傳統,特別重視不殺生與素食。不殺生是佛教的根本五戒之一。根本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佛教的不殺生,包括一切眾生——有情識的生命。為甚麼呢?因為佛教的基本觀念,是眾生平等,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既然眾生平等,眾生皆具佛性,如何能殺害同類呢?

我國的孔子最重恕道,他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佛陀在《四不壞淨成就經》中說:「若有欲殺我者,我所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殺彼?作是覺已,受不殺生戒。」

在《十善業道經》中,佛陀說不殺生有十種利益:「一者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者常於眾生,起大悲心。三者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者身常無病。五者壽命長遠。六者恆為非人之所守護。七者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者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者無惡道怖。十者命終生天。」

佛教傳入我國,和我國文化相結合。我國儒家文化以仁愛為本,對於動物,所謂:「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並且我國出家人不托缽乞食,在寺院中自炊自食,所以「戒殺素食、培養慈悲心」的佛教素食觀念就逐漸在佛門中形成了。

不殺生這一觀念,在我國大乘佛教的傳統中,更為重視。佛教以為不同空間的眾生,都在六道中生死輪迴。人道與畜生道,同是六道之一,畜生並不永遠為畜生,人也並不永遠為人。基於此一認知,多生多劫以來,人與畜生之間,難免沒有父母妻子眷屬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人若殺害各種生命,往往有可能殺害前世的六親眷屬。再者,我今生為人,殺害畜生——飛禽、魚蝦、雞鴨豬羊,未來生中我如墮入畜生道,別人——包括畜生道惡報受盡轉生為人的,也照樣會殺我。願雲禪師有詩云:「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如海恨難平,欲知世間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惡業招感,世界上連年戰爭不斷,社會上的殺人、放火、勒索、撕票,都是人類共業的後果所致。

近代高僧印光大師則認為,食用眾生之肉的人,雖然沒有直接殺生,但是因為你的吃肉助長了他人的殺生,這其實是間接的殺生。印光法師在《普勸愛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減殺業說》一文中說:「而諸惡業中,唯殺最重。普天之下,殆無不造殺業之人。即畢生不曾殺生,而日日食肉,即日日殺生。以非殺決無有肉故,以屠者獵者漁者,皆為供給食肉者之所需,而代為之殺。」

印光法師認為,殺業是各種惡業中最重的惡業。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能不造殺業。法師認為,即便是你自己能夠做到不親手殺生,但如果你天天食肉,就是在天天殺生。因為如果沒人殺生就不會有肉,那些屠夫、獵人、漁人都是為了滿足食肉之人的需要,代替食肉者殺生而已。所以,印光法師認為,當一個人助長了別人造作了殺業,他的行為就是殺生。

印光法師認為,食肉與吃素是一個人超升或墮落的根源。如果一個人想愛惜自身及普天人民,想長壽安樂,不遭受意外災禍,就應當戒殺吃素,也是為挽回天災人禍的第一種妙法。印光法師在《普勸愛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減殺業說》一文中又說:

「然則食肉吃素一關,實為吾人升沉,天下治亂之本,非細故也。其有自愛其身,兼愛普天人民,欲令長壽安樂,不罹意外災禍者,當以戒殺吃素,為挽回天災人禍之第一妙法。」

印光法師指出,一個人雖不殺生,但他吃肉助長了人的殺業,其實是犯了殺戒。只有當一個人不親自殺生,堅持吃素的時候,他不僅不造作惡業,還能夠免除各種苦報,他的這種行為其實就是放生之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想持齋,但美味佳餚總忍不住要吃,怎麼辦

問: 我很想持齋,但面前擺著美味佳餚,總忍不住要吃...

能夠長壽的不是富裕或條件優越的人

經常可以看到,能夠長壽的不是那些生活富裕或者處於優...

為什麼癌症很少光顧素食者

2006年11月召開的中國腫瘤學術大會上有專家指出,中國...

吃素與吃齋的區別

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天子王臣在祭祀之前就有齋戒的傳...

無視生命的苦痛 源於心靈的麻木不仁

《論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宰我問孔子:爹媽死了,非...

素食護地球

《增一阿含經》云: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為力,...

魚翅燕窩背後的凶殘

燕窩乃是東南沿海的一種叫金絲燕的鳥,用唾液伴海藻築...

放生牛的奇報

明朝江山人朱愷,字壽仁,性情淳厚好學。他們家裡不吃...

【大藏經】【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吃素和吃齋有什麼不同呢

問: 師父,吃素和吃齋有什麼不同呢? 慧廣法師答:...

佛教徒的名利觀

《論語》中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說:君...

你能否刻畫出自己父母的形象

子欲養而親不在:有位畫家為表孝思,既然父母沒有留下...

學道者應具備這三種心

明末清初,處於衰落期的禪宗呈現出一派復興的跡象,僧...

人好,世界就好

管好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人們都能做到這點...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佛家有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一般簡稱為《華嚴經》,大方廣是...

有哪些方法可以很實效地入佛知見

問: 請問法師,有哪些方法可以很實效地入佛知見? 大...

不能達到無念,但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念

作為一個修道人,我們現在還不能達到無念,但一定要保...

不要隨便發邪願

現在我們做一個總結。佛法的修學我們慢慢進入到主題,...

多行善事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貴人

一天夜裡,已經很晚了,一對年老的夫妻走進一家旅館,...

面對衰老的來臨,修行人與世間人有天壤之別

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實是很好...

喜愛調戲異性終受苦報

我老叔家的女婿,是個很熱情的人,他雖然不是我的親姐...

大悲咒的來歷與功德利益

《大悲咒》為九十九億恆河沙數諸佛所共同讚歎,功德威...

助念時應三班相續佛聲不斷

三班相續,佛聲不斷。病人力能念,則隨之小聲念;不能...

這個苦諦很重要,你一定要從痛苦中覺悟

佛陀在詮釋逼迫的時候,他是分成三個次第來詮釋。就是...

【佛教詞典】崔致遠

(857~904?)唐代之新羅文豪。慶州(慶尚北道)沙梁郡...

【佛教詞典】禪坐

(術語)謂之結跏趺坐。以是為修禪人之坐法也。智度論...

【視頻】精進佛七

精進佛七

【視頻】如來佛是釋迦牟尼佛嗎

如來佛是釋迦牟尼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