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徒的名利觀

2015/05/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教徒的名利觀

《論語》中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說:君子所通曉的是道義,而小人所看重的是私利。孔子的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以前的讀書人是恥於談「利」,一談覺得太俗了。而現在的價值觀又正好相反,經濟社會一切向錢看,如談「義」會被視為很滑稽的話題,道德值幾毛錢一斤?

我們學佛人通常羞於談「利」。善知識總是開導:修行人要淡泊名利,常隨佛學。佛是無我的,沒有任何利己心,完全是純粹的利益眾生之心。

阿彌陀佛「求名」,求的是永世的名,眾生只要聞到他的名號,就能獲得無盡的功德;阿彌陀佛「求利」,是為了法界一切眾生都能獲得真實之利。我們的大導師阿彌陀佛在法界當中知名度最高。在《阿彌陀經》中,六方諸佛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為其揚名。阿彌陀佛用種種的珍寶莊嚴西方極樂世界,來迎接法界眾生的回歸。

佛是大覺聖者。然凡夫在迷,少有人能夠真正做到淡泊名利。即使是修行人,也難免會對名利有所執著:如果我有了好名聲,又有很多財富的話,就可以做很多弘法利生的事情。

如何正確處理好名與利的關係,我認為應該採取「接納、覺照」的原則。運用這個方法,可以解決修行路上許多的困惑。

「人隨情慾求於聲名」,業力凡夫追求名利的深層動機多為達成愛慾的滿足。很多修行人不是拒絕、壓制,就是逃避這個問題。修行要想得力,必須透過這一關。因此首先舉一個對治淫慾煩惱的例子,以此說明如何運用「接納、覺照」方法。

儒家講:「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意思是說:萬惡淫為首,主要是看他有沒有越軌的行為,而不是看他心裡有沒有生起過這個念頭,如果說只要心裡生起過這個念頭,就判斷這個人犯了淫戒的話,那麼世上就少有完人了。所以說儒家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君子,主要看他在男女關係上,是否能做到「發乎情,止乎禮」。

修行人也難免會被淫慾問題所困擾,要想戰勝此關,可以採取「接納、覺照」的原則。印光法師在《不可錄重刻序》中有段精彩的開示:「又當淫慾熾盛,不能自制之時。但將女陰作毒蛇口想,如以陽納蛇口中想。則心神驚悸,毛骨悚然。無邊熱惱,當下清涼矣。此又窒慾之簡便法也。」「若偶起慾念,即想毒蛇吞己男根。(此法妙極。若是女人,當想毒蛇入己女根。)則欲心直下消滅矣。」(《復陸培谷居士書》)

此念生起的時候,首先要勇於面對,不要壓制、逃避,否則這個念頭可能會更加嚴重地纏繞著你。第二步即覺照到此念頭,即想到自己的男根被毒蛇吞食(若是女人則想到毒蛇入己女根),定會嚇出一身冷汗,身心馬上變得清涼。如此思惟才有可能進一步想到,淫慾心是墮落輪迴的根本。所謂的美貌動人,只不過是蒙著一層薄皮的糞袋而已。這就把淫慾火轉化為智慧光。

記得去年我在雲門寺參學的時候,班首師父在談修行人應安貧樂道的開示中說:作為一個修行人,不要羨慕別人的榮華富貴。我們可以設想,假如我現在擁有了房子、車子、金錢與美女,那麼我會怎麼樣?還會出來修道嗎?

這麼一思惟還真叫人出了一身冷汗。是呀,有幾個人能在聲色名利中覺醒?又有多少人能在酒醉燈迷中掙脫出來修道?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富貴學道難」。

班首師父正是運用了「接納、覺照」這種方法的原理,給我們作了一次很深刻的開示。首先他並不是簡單地說,修行人要拒絕、迴避名利,而是先從內心接納它,接著覺照這個念頭,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不要排斥、逃避名利,而是看你有沒有這個德行,來駕馭名利。事物都有雙面性,如果你不能善用它,會使你走向墮落;如果你能善用它,就能使生命境界得到昇華。正如孔子所說:「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意思是說:不要擔心自己沒有榮譽、財富以及職位,要擔心自己有沒有德行來坐在這個位置上。不要擔心沒有人了解、敬仰你,要擔心自己憑什麼讓別人對自己生起敬仰之心。可見儒家並不是完全排斥名利,而是要看一個人的德行能否承載名利。儒家講:「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意思是說:君子能夠做到用財富來顯發身命的靈性,而小人卻為了追求財富,不擇手段,從而葬送了身命的靈性。如同古語說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所謂「厚德載福」,也是這個意思。

「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具足造業之因,凡夫一旦接觸六塵,即生貪戀,隨其所轉,失去覺照。佛菩薩證得六根圓通,能主宰、駕馭六根,接觸到六塵卻不被其所染污,六根對六塵能過後無痕,即是「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境界。

修行不要懼怕談名利,當慾望的念頭生起的時候,就要看我們能不能保持覺照力。

財色名利,對於一個初入門的學道人來說,事相上要盡量遠離它;從心性上來說,不必排斥、逃避。你若越是排斥、逃避財色名利這個問題,內心反而易對財色名利產生更加強烈的貪戀和渴望擁有的慾望。你若有勇氣面對、接納它,從而保持對它的覺照力,這樣才有可能戰勝和超越它,即轉煩惱為菩提。

有時我也在思惟,假如名譽的光環真的聚焦在我的頭上,並且擁有大筆的財富,我有這個德行來善用它嗎?

想想自己還是個業力凡夫,至少目前還做不了慾望的主人。在名利這個問題上,從願力的角度來說,可以發菩提心,向阿彌陀佛學習,想要擁有無上的榮譽和福德,利樂一切有情;從行持的角度來說,還是老實念佛,仰佛悲願,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阿彌陀佛的加持下,快速圓成佛果。倒駕慈航,回入娑婆,廣作佛事,普度眾生,這樣做才是最穩妥的方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做到當下的無慾而為

一個活在頭腦中的人,他的思想是無法停止下來的,因為...

出家人完全禁慾有三種原因

有人問,佛教主張禁慾,是否又主張苦行之嫌疑?答案是...

白骨觀實修法

一般人忌諱白骨觀這幾個字。修白骨觀,不單純為了修不...

了幻法師:婚姻源自愛慾心

一切眾生皆以愛慾而正性命,愛慾是三界眾生輪迴的根本...

保胎之要重在節欲

作父母的誰都希望子女健康、聰明。要作到這一點,除後...

一念決定往生的信願,才能感佛接引

當鬚髮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

每天三呼快樂

世間的名利就像枷鎖一樣,會縛住我們的身心;不破名利...

恣意追逐功名利祿五欲,則苦患無窮

佛陀時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靜坐中思惟:世間上很少有...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再說調心。這個心就是當下這一念,我們在堂中用功辦道...

肉食並非增強身體耐力所必需

許多朋友其實很想吃素,但是往往擔心健康的問題而不敢...

善識其心,善用其心

一個人去鄰居家借斧頭,邊走邊想:會借給我麼?難說!...

是心力帶動佛力,還是佛力帶動心力

諸位!我們這樣想,當我們念佛的時候,有兩種力量:一...

持名念佛的勝妙功用

疏文:今念佛者,以佛大願攝受,大力匡持。威莫敢幹,...

如果有人跟你爭執,你就讓他贏

性如體,識如用,性是我們的本體,意識就是我們產生出...

放不下,妄想就多,苦了自己

在這裡一個關鍵點,你是不是有入道,很簡單,你有沒有...

不要用回憶來傷害自己

不想要的通通都會偏偏碰上,想要的會因為無常而離我們...

貧窮的人有七種佈施

貧窮佈施難。然而,佛陀告訴我們不用財物也能佈施。稱...

阿彌陀佛憐念眾生,生生世世不相捨離

【原文】 阿彌陀佛慈悲願力,遍周法界,普接眾生,作大...

【推薦】念佛者得人天鬼神恭敬

一個念佛人為什麼他的種性高貴?《無量壽經》說,念佛...

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一、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印光大師在佛教徒中威望...

抱定這一個死句啃,不問開悟不開悟

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更差一程路。這些話同你們講,實...

距離是一種美,也是一種保護

冬天來了,天氣變得越來越冷。森林中有十幾隻刺蝟凍得...

經書讀得越多越好,還是越深越好

問: 師父,是經書讀得越多越好呢?還是讀得越深越好呢...

寬容是做人的美德

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一個寬容的人善於補人之過,容...

【佛教詞典】懺六聚法制意

子題:無有一法疾於心、罪種、戒德重於地、心念疾於風...

【佛教詞典】道俗

(術語)出家之人曰道,在家之人日俗。智度論十曰:佛...

【視頻】佛門中的弟子相(照因老和尚)

佛門中的弟子相(照因老和尚)

【視頻】卡通:冥報記

卡通:冥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