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知足第一富

2011/04/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佛遺教經》

一、多欲為苦

眾生在三界六道裡輪迴,生死死生,受著無窮的苦迫,這都是由貪慾而引起的,故多欲為生死的根本。蘇東坡說:「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出曜經》說:「天雨七寶,猶欲無厭,樂少苦多,覺之為賢。」科技進步,物質文明並不能令人少欲知足,慾望多了,苦自然也就多了。所以,《佛遺教經》說:「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慾,則無此患。」

二、知足為樂

知足,謂對既得之物,不嫌其少,不生悔恨,為守道之根本。世間的罪惡,人生的禍患,都是由於心無厭足而來。《薩遮尼犍子經》說:「貪人多積聚,得不生厭足,無明顛倒心,常念侵損他,現在多怨憎,捨身墮惡道,是故有智者,應當念知足。」所以,佛教認為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獲得多少,而是對於已經擁有的能珍惜幾分。《出曜經》上說:「知足第一富。」能知足感恩的人才是世間上最富貴的人。能夠知足,不忮不求,就是至上的幸福。「勿羨他人富,勿悲自己窮,知足心常樂,無求品自高」就是這個道理。

三、知足者的世界

一個知足的人,能「以無為有,以退為進,以眾為我,以空為樂」,不比較、計較,不悲不惱,山河大地、宇宙星辰、花開花謝、鳥啼蟲鳴,……這一切莫不為其所有,是一個真正快樂富有的人。如孔子的弟子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佛陀的弟子大迦葉,在山林水邊塚間,過著頭陀苦行的生活,卻樂此不疲,不以為苦。日本良寬禪師雖是「囊中三升米,爐邊一束薪」,依然是「夜雨草庵裡,雙腳等閑伸」,何其悠閑滿足!

迸德先聖之所以有這種淡泊清高,陶然自得的胸襟,最主要的是他們精神上的富有,已不需要物質上虛偽的享受。知足就是他們富樂安隱之處,所以《佛遺教經》說:「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四、不知足之苦

在人的心裡,對於這塵勞的世間,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金錢有了一百想一千,有了一千想一萬,名位做到縣長想當省長,當了省長又想做部長。有一首不知足的歌,形容一個人「心無厭足」是非常恰當的。歌云:

終日忙忙只為饑,才得飽來又思農,衣食兩般皆具足,房中又少美貌妻。

娶得嬌妻並美妾,出入無轎少馬騎,騾馬成群轎已備,田地不廣用支虛。

買得良田幹萬頃,又無官職被人欺,七品五官皆嫌小,四品三品仍嫌低。

一品當朝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時,心滿意足為天子,更望萬世死無期。

總總妄想無止息,一棺長蓋抱憾歸。

不知足的人,就是像這樣生活在功名富貴永無滿足的慾望裡,苦苦惱惱過了寶貴的人生。《佛遺教經》說:「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誠然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少欲無為,身心就會自在

我們常常說四大不調即是病,「四大」是地、水、火、風...

濟群法師:為何有些富二代的福報能延續,有些卻沒落

問: 社會對富二代的看法始終褒貶不一,但是不可否認...

修福從珍惜一粒米開始

一粒米在現代人眼中,談不上有什麼價值,但要知道需多...

「富裕」的三條家規

第一條,叫富而不污。 污者,濁而染。擁有了大量金錢...

大安法師:貴賤貧富的原因

因果的法則是決定不虛的。經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

知足

維斯努神對一個信徒無休止的祈求感到厭煩了,有一天便...

讓心靈富裕起來

2010年4月28日,中國首屆心靈富豪榜在北京大學百年講...

知足的人是最快樂的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心中少欲知足、無貪無求,才能輕安...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一世精勤,功超累劫

其王即時以國付弟,與夫人二子,並諸眷屬,於佛法中,...

排除「如果」的觀念

不少人面臨困境的時候,會對未來產生懷疑,從而影響到...

修行想快速、超近、想超過別人,這一念魔障就來了

一個人從幼兒園小班大班、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

心是如何「作繭自縛」的

作繭自縛這個成語,借用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包在裡面,來...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項

佛門中關於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觀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種...

為何居士互稱師兄,而不稱師姐

男女平等,意指佛性上的平等,人人均有佛性。然而,我...

不用擔心來生

有一次,佛陀回故鄉迦毘羅衛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

寧生邊地疑城,不去六欲天宮

唐代的道昂法師、慧光法師、壽洪法師,他們確實在修道...

圓瑛法師為什麼能從禪堂裡穿門而出

佛法是不二法門。怎麼叫不二呀?《心經》大家都會背誦...

吉凶唯人招,最好存仁道

世間上的人,常常將挫折災難歸咎於自己的命運不好,或...

應該鼓勵受菩薩戒嗎

問: 應該鼓勵受菩薩戒嗎? 大安法師答: 本人鼓勵受...

念佛怎樣反觀自己

問: 佛法若不外求,念佛怎樣反觀自己?念佛之心當下...

佛教對自慰的看法是什麼

問: 佛教對自慰的看法是什麼? 智渡法師答: 現代科...

禁火莫燒山林

禁火莫燒山林,就是禁止放火,不要燒燬山林。那麼從下...

心怎麼會有「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呢

問: 觀經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純素有助於減少老年癡呆症的風險

持純素有各種為你好的理由,比如,減少患心臟病、癌症...

【佛教詞典】遊方僧

(雜名)雲遊四方之僧人也。亦曰行腳僧。...

【佛教詞典】戒海

(術語)戒律之清淨譬以海也。止觀二下曰:戒海死尸,...

【視頻】文殊菩薩應化故事之豈有二文殊

文殊菩薩應化故事之豈有二文殊

【視頻】孔子論說話

孔子論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