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知足第一富

2011/04/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佛遺教經》

一、多欲為苦

眾生在三界六道裡輪迴,生死死生,受著無窮的苦迫,這都是由貪慾而引起的,故多欲為生死的根本。蘇東坡說:「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出曜經》說:「天雨七寶,猶欲無厭,樂少苦多,覺之為賢。」科技進步,物質文明並不能令人少欲知足,慾望多了,苦自然也就多了。所以,《佛遺教經》說:「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慾,則無此患。」

二、知足為樂

知足,謂對既得之物,不嫌其少,不生悔恨,為守道之根本。世間的罪惡,人生的禍患,都是由於心無厭足而來。《薩遮尼犍子經》說:「貪人多積聚,得不生厭足,無明顛倒心,常念侵損他,現在多怨憎,捨身墮惡道,是故有智者,應當念知足。」所以,佛教認為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獲得多少,而是對於已經擁有的能珍惜幾分。《出曜經》上說:「知足第一富。」能知足感恩的人才是世間上最富貴的人。能夠知足,不忮不求,就是至上的幸福。「勿羨他人富,勿悲自己窮,知足心常樂,無求品自高」就是這個道理。

三、知足者的世界

一個知足的人,能「以無為有,以退為進,以眾為我,以空為樂」,不比較、計較,不悲不惱,山河大地、宇宙星辰、花開花謝、鳥啼蟲鳴,……這一切莫不為其所有,是一個真正快樂富有的人。如孔子的弟子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佛陀的弟子大迦葉,在山林水邊塚間,過著頭陀苦行的生活,卻樂此不疲,不以為苦。日本良寬禪師雖是「囊中三升米,爐邊一束薪」,依然是「夜雨草庵裡,雙腳等閑伸」,何其悠閑滿足!

迸德先聖之所以有這種淡泊清高,陶然自得的胸襟,最主要的是他們精神上的富有,已不需要物質上虛偽的享受。知足就是他們富樂安隱之處,所以《佛遺教經》說:「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四、不知足之苦

在人的心裡,對於這塵勞的世間,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金錢有了一百想一千,有了一千想一萬,名位做到縣長想當省長,當了省長又想做部長。有一首不知足的歌,形容一個人「心無厭足」是非常恰當的。歌云:

終日忙忙只為饑,才得飽來又思農,衣食兩般皆具足,房中又少美貌妻。

娶得嬌妻並美妾,出入無轎少馬騎,騾馬成群轎已備,田地不廣用支虛。

買得良田幹萬頃,又無官職被人欺,七品五官皆嫌小,四品三品仍嫌低。

一品當朝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時,心滿意足為天子,更望萬世死無期。

總總妄想無止息,一棺長蓋抱憾歸。

不知足的人,就是像這樣生活在功名富貴永無滿足的慾望裡,苦苦惱惱過了寶貴的人生。《佛遺教經》說:「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誠然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說人生的四大富足,你擁有了嗎

人活著,總希望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有些人觀念、...

濟群法師:如何才能對治慾望

如何才能對治慾望?佛陀告訴我們:若欲脫諸苦惱,當觀...

任是美滿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參禪人,身心萬不可浮華,不可驕泰,不可我慢。類如食...

少欲知足,誨眾清約

少欲知足 宋宏覺禪師戒徒眾云:汝既出家,如囚免獄,少...

【推薦】慾望很高的人往往比較愚癡

作為一個菩薩,他不應該這樣(貪慾),所以他要常念知...

刺激消費不如鼓勵耕讀傳家

現代的經濟學家很多觀點都是有問題的,凱恩斯說以消費...

讓心靈富裕起來

2010年4月28日,中國首屆心靈富豪榜在北京大學百年講...

人生,請適當低配一點

最近流傳著一個段子:一部高檔手機,70%的功能都是沒用...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微笑就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人的一生,不論是誰都會遇到許多挫折,但是不管怎樣,...

臨終面臨死亡時,會出現的兩種情況

一個人面臨死亡的時候,他兩種情況會出現:第一種情況...

【推薦】多一份理解與寬容,少一份暴躁與氣惱

美國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項實驗:他們把生氣人的血液中...

何以念一聲佛號能滅多劫重罪

中國向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之說,側面反映出中國...

為什麼要提倡念《地藏經》

我提倡念《地藏經》也有我的原因 我提倡念《地藏經》也...

如何讓年輕人接受念佛

問: 要接引年輕人來學佛,如果我們老是要他們一直念...

兩隻流浪狗的遭遇

一隻流浪狗因為偷吃了一戶人家廚房裡的食物,所以被這...

吝法小氣得愚癡的果報

繼道尊者,因根鈍,僅持一偈,辯才無盡,義持第一。 繼...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一進大學,蔚兒就覺得和同宿舍的梅梅很有眼緣,就主動...

佛法的修學是由內而外,先端正其心

我們在修行當中,有發心、修行、證果。發心就是成佛的...

誦經時要注意這10個問題

1、讀佛經律時應焚香端坐,如對聖容,不可靠背交足,有...

四十八大願——(第1願)國中無三惡道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意謂:我成...

什麼時候可以面露金剛怒目之相

問: 師父曾於說法時開示:必要的時候可以面露金剛怒...

演培法師《學習地藏菩薩的孝親精神》

諸位居士!每個夏曆月之初一,本堂舉行金剛法會,都對...

懷孕時,誦這部經對孩子非常好

我們全家剛剛從馬里蘭州搬到萬佛聖城附近,由於我學佛...

道歉的五種語言

表達歉意時說對不起! 道歉的第一種語言是最直接地表...

【佛教詞典】緣起釋詞

【緣起釋詞】 p1302 瑜伽十卷五頁云:問:何故緣起說為...

【佛教詞典】無分別智

梵語 nir-vikalpa-jāna。又作無分別心。指捨離主觀、...

【視頻】道證法師《媽媽是觀音菩薩》

道證法師《媽媽是觀音菩薩》

【視頻】大安法師《觀經四帖疏的不思議緣起》

大安法師《觀經四帖疏的不思議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