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法相宗的概況

明暘法師  2016/12/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法相宗的概況

佛滅後八、九百年間,彌勒菩薩應無著菩薩的請求,從兜率天降在中天竺阿瑜遮國內瑜遮那講堂,宣說《瑜伽師地論》等,而樹立唯識、法相的教義。無著菩薩復自造《集論》,明一切法相,授弟子師子覺選擇,故後成為法相系。又造《攝大乘論》,明唯識之理,授其弟世親選擇,故後成為唯識系。然識為能唯,相為所唯,互有因果密切的關係,不可分離,故總名唯識法相宗。世親既為《攝論》造釋,復造《二十唯識論》,以廣破外道小乘,造《三十唯識論》,建立識變因果的真理。後來又得陳那、護法、安慧、難陀、戒賢諸論師繼續興起,故本宗教義乃漸完具。

我國南北朝時,真諦三藏及菩提留支,對法相經論雖有翻譯,但未竟全功。迨唐玄奘三藏,以英敏絕倫的才質,堅忍不拔的志向,孤身萬里,周歷五印度,從戒賢論師受學五部大論、十支論等。更通達因明《論理學》、聲明(語言文字學)。至貞觀十九年返回長安,廣譯經論等一千三百卷,唯識法相的奧旨,識變因果的真理,始弘揚於中土,一洗國人思想界的空洞混雜。又得弟子窺基大師,作《成唯識論述記》二十卷,並廣制章疏:如《大乘法苑義林唯識章》七卷,《唯識掌中樞要》四卷,《瑜伽略纂》十六卷,弘揚本宗,近代太虛大師亦盛弘本宗。

本宗所說宇宙一切萬有,都是識(心)所顯現,故稱為唯識宗,又本宗不詮明宇宙本體,只詳密地把現象分類、故又稱為法相宗。由歷史觀點言之,世親菩薩根據《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製造的《唯識三十頌》《唯識二十論》,是為本宗的根本經典。但是世親以後,賢哲輩出,各有著釋書籍,及至唐玄奘大師,在《成唯識論》裡,引用了《華嚴》、《深密》、《如來出現功德莊嚴》、《阿毗達摩》、《楞伽》、《密嚴》等六經,及《瑜伽》、《顯揚》、《莊嚴》、《集量》、《攝大乘》、《十地》、《分別瑜伽》、《觀所緣緣》、《二十唯識》、《辨中邊》、《雜集》等十一論,以證明心識的義理,故後來學者,遂以此六經十一論為本宗所傳的經論。

復次,玄奘大師又綜合世親菩薩的門下,護法、難陀、安慧、親勝、火辨、德慧、淨月、勝友、最勝子、智月等十大論師所著的《唯識三十頌》的解釋,而編纂的《成唯識論》十卷,為本宗樹立的綱維,故亦為本宗重要的典籍。

本宗成立唯識義,古德以五重唯識觀括之。

1.遣虛存實唯識觀:云何遣虛存實?即遣遍計所執之虛妄,而存依他、圓成之實有也。前已雲遍計所執,如認夢為實境,如執雲為固體,唯是虛妄。依他起性,如心現夢,如雲浮空,幻不離真而無自體。此雲遣遍計執之虛,而存依他圓成之實者,以雙觀真俗二諦,而專遣虛妄執耳。就俗諦說、依他起亦為實,就勝義說、圓成實方為實。對虛說實,是為空有相對之唯識觀。復次、二諦又為性相二門,相依性而常顯,性離相而常住。起信論云:「一心生滅門」即是依他起性,「一心真如門」即是圓成實性;二者皆不離乎一心,此唯識所以成立也。

2.捨濫留純唯識觀:一切諸法皆不離識,識分心、境,境別內外。上云遣虛,僅遣去心外之虛妄執境,此雲捨濫,乃將心內之相分境一併捨去,較為更進一層。然心外無本境,凡所緣皆心內相分,能緣皆是見分,悉統於百法之中。今就百法捨去十一色法,二十四不相應法,六變相所緣無為法今所留者,為八識心王及五十一心所。留能緣心,捨所緣境,是為能所相對之唯識觀。

3.攝末歸本唯識觀:一心所法各分本末,本者、心之自體,末者、自體上所現之相分見分。上雖已捨相分,猶存見分之用,此則攝彼相見二分歸就識心之體。心體云何?即自證分也。謂攝取識心上之相分、見分、而歸於自證分。比較上二重更進一層也。是為體用相對之唯識觀。

4.隱劣顯勝唯識觀:心王心所勝劣懸殊,心王為勝,心所為劣,以心所原為心王之所管領也。就勝義說,顯主體之心王而隱屬性之心所,亦由博而約、從粗而精之理,以便作觀耳。至此又去五十一心所,僅存八識心王,是為王所相對之唯識觀。

5.遣相證性唯識觀:心王雖尊,有事有理:事者、差別之相用,必須遣之;理者、無差別之法性,必須證之。是為事理相對,事盡理顯,智無得所,入真唯識之唯識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吃肉是否容易刺激過去的業現前

問: 請問師父,以唯識的觀點,現世還在吃肉的眾生,...

惟賢長老《學習唯識對淨土宗念佛之人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唯識的中心是改造心地 唯識是講什麼的?唯識的中...

控制心識的兩種力量

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

打妄想就會把過去的業給牽動起來

當業力跟妄想結合的時候,人生無解,真的無解!其實人...

輪迴的真相——十二因緣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 丙二、別明,分二: 一...

各宗要略——唯識宗

學統 唯識宗,又稱法相宗。說明萬法唯識所顯及分析諸法...

對立心強的人,妄想就打的重

要改變自己就先了解自己,楞嚴經的七處破妄,十番顯見...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虛妄的

在唯識學當中它告訴我們說,人生的無奈來自於第八識的...

【大藏經】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大藏經】【註音版】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佛的六種神通

1、宿命通: 知道過去世多生多劫的生活狀況,也知道其...

淨宗七祖-省常大師

1.生平 省常大師(公元959---1020年),字造微,俗姓顏...

羅漢的含義

我們常說的羅漢實為阿羅漢的簡稱。為聲聞四果之一,如...

出家人托缽乞食的含義與由來

乞食,又稱為托缽、分衛、行乞,是比丘為資養自己色身...

具足信願的人會散亂念佛嗎

問: 弟子有一個問題請教,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

常誦此咒自動酬還冤家宿債

誦楞嚴咒自動酬還冤家宿債 阿難。在在處處。國土眾生。...

每個人都有光,只是大小不一樣

在諸佛派侍者問訊世尊的時候,佛的表現是什麼?含笑。...

《觀無量壽佛經》第五觀:寶池觀

【經文】 次當想水。欲想水者,極樂國土,有八池水。一...

禪修可以幫助大家提高學習效率

當我們學習一樣東西時,如果心力不能專一,注意力不能...

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

金錢的拖累

從前,印度有個婆羅門,他的家中生了一個男孩,長得英...

不要讓自己變成工作的附庸

林青好像總是在忙。 上學時,忙著學習,忙著考好學校...

一句彌陀賅盡三藏教義

關於佛法的修證,由於眾生同俱和佛一樣的無陋智性,本...

職業涉及殺盜淫妄酒該怎麼辦

問: 很多職業會涉及到殺盜淫妄酒,您認為將來從事哪種...

修行必須要有一顆恆心

釋迦世尊在世時,有一位有錢的長者,聽聞佛法之後,感...

初學淨土法門從哪兒入手

問: 法師,對於初學者,尤其是想修淨土的人請您給一...

【佛教詞典】業因

梵語 karma-hetu。有二義:(一)業即因,以業為招感未來...

【佛教詞典】無餘

梵語 nirava?esa。為「有餘」之對稱。達到完全窮盡,一...

【視頻】慧律法師《涅槃的意境》

慧律法師《涅槃的意境》

【視頻】淨界法師《天台教觀綱宗》

淨界法師《天台教觀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