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當知現生所受刀兵水火等事,皆由自造

虛雲老和尚  2020/07/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當知現生所受刀兵水火等事,皆由自造

「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相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楞嚴經》

故有劫數難逃之報,豈獨殺人當償命,殺畜亦復然。如佛世時之琉璃王誅釋種,釋迦佛種族當為琉璃王所誅時,釋尊尚頭痛難忍者,果從何因耶?以琉璃王昔為大魚,釋迦種族是食魚肉者,釋尊昔為小童,曾以棍子敲魚頭三下,今故感頭痛。釋種是啖魚肉者,故為琉璃王之所誅滅,如是觀之,因果相酬,可驚可怖。

故楞嚴經云:「則諸世間胎卵濕化。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食為本。」是故佛慈豈但及於人類,而慈及蟻子,佛法平等,無高下故。佛眼觀之,大地眾生皆能成佛。

又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

世間無知,互相吞啖,故如來制不得傷害生命,且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昆蟲之屬,尚不得害,況同類相殘。

一切眾生既皆有佛性,未來必定成佛,既是過去父母,亦為未來諸佛,豈敢傷之。凡愚俗子。但求自利,不顧人道之傷殘,如孟子云:「矢人惟恐不傷人。」但求鬥爭之勝利,故有水陸空中之殺具。人心日形險惡,世道愈入漩渦,相殺相誅,何時得了,若不圖挽救,竟成苦海。

凡關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歸正軌,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貪口腹,見利忘義,則殺心不起,殺機若息,劫運潛消矣。奈何人心不古,置因果於罔聞,那知因果理微,如影隨形,如響應聲,若深信之者,人心則不改而善。縱遇順逆之境,必無憂喜。

當知現生所受,或遇刀兵水火劫賊等事,皆由自造。當知因果理微,不可思議。若信此理,殺心自息,舉世若能持此殺戒,則一切殺具皆歸無用矣。如來制此殺戒為首,無非欲令人人慈仁愍物,拔自他苦,同證常樂而已矣,殺戒之義略釋已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虛雲老和尚文章列表

殺生祭祖沒有好處的

佛在舍衛國祗園精舍時,比丘眾問佛殺牲畜以祭供祖先有...

不殺生,不教他殺,不見殺隨喜

五戒的第一條不殺生,對我們今天這個世界太有意義了。...

成人之美,勿壞人之名利

勿壞人之名利,就是不要破壞他人的名利。名名譽,是一...

過失與功德能否相抵呢

功過是不能抵銷的,我們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來做比喻...

世間人講公平,事實上並不究竟圓滿

中國傳統思想講到,做人處事要謙讓。謙,就是把自己的...

佛像的真義與不敬的果報

恭敬佛像之學處分三: 一、真實義;二、以公案說明不敬...

惹禍只因閑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

惹禍只因閑口舌,世人為什麼惹禍?喜歡說人閑話,舌頭...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古語云: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人心如地,...

【大藏經】【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卷第一 楞嚴經卷第二 楞嚴經卷第三 楞嚴經卷第...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淨界法師:皈依的意義與方法

我們今天跟大家討論的主題是關於皈依的意義與方法。在...

現三寶形象的,都不應該隨便使喚,否則損自己的福報

若看到沙彌,即使是孩童年齡的小沙彌,也一樣要禮敬,...

如法放生需要遵循的行為原則

放生是指解救處於生命危險和恐懼之中的眾生,使它們免...

這輩子請為自己而活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活給別人看,也在盯著別人怎麼活。...

在不完美的工作環境裡訓練自己

問: 上班族必須聽命於老闆、上司,但如果你覺得老闆...

晚年要是受了病苦,一定要忍耐下來

問: 如果已知道身體已經敗壞嚴重,雖不是立即會死亡,...

阿那律-天眼第一

無憂的童年生活 在《阿彌陀經》裡記載著十六位大阿羅...

【推薦】懷的是畸形胎兒,要不要生下來呢

問: 如已經懷了一個孩子,有百分之五十可能是殘障的...

初學佛時三種不正確的心態

許多人在學佛的初期或多或少都會犯一些毛病,有些人所...

大安法師:經常做惡夢怎麼辦

問: 請問法師,弟子經常做惡夢、怪夢,不知該怎麼辦...

學會放手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

在我們的一生中,如果你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需要有...

發財不難,保財最難

俗話說:發財不難,保財最難。我住在上海五十餘年,看...

把念的地藏聖號和《地藏經》供養十方諸佛,福德不可思議

在第十二品《見聞利益品》,不只地藏菩薩,就是觀世音...

用八正道來引導你的思想

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念佛的心不能帶條件

諸位,我們要注意你帶條件,這個條件這個因緣就是外境...

拜佛的養生原理是什麼

善攝生者,不勞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禍何由可致?明...

【佛教詞典】布教

(雜語)弘布教法也。法華玄義十曰:如來布教之元旨。...

【佛教詞典】六大無礙

謂六大元素無礙。萬有生成之元素為地、水、火、風、空...

【視頻】妙華法師《永嘉大師證道歌》

妙華法師《永嘉大師證道歌》

【視頻】妙境法師《常飲般若茶》

妙境法師《常飲般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