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做這四種善事會招致惡果

2011/08/26  大字體  護眼色

「善男子!有四善事,獲得惡果。何等為四?」做四種善事,會招致惡果,哪四種呢?

一者,為勝他故,讀誦經典。

二者,為利養故,受持禁戒。

三者,為他屬故,而行布施。

四者,為於非想非非想處故,繫念思惟。

是四善事,得惡果報。」

第一種,為了勝過別人而讀誦經典。

人家一天念佛一萬,我偏偏比他多個三五千,所以可以在道場吹噓:「我啊!一天念佛二萬聲!」以前初學佛時接觸某位善知識,聽他常說「我閱藏三遍!」還特別加重語氣「三遍哦!」以前不懂佛法,還為他生起敬仰之心,這個不僅是「勝他」而且帶有第二種的「為利養故」的氣味。

如果「讀誦經典、受持禁戒」是為了突顯我相的獨特性,招感名聞利養,「名聞」是近益,「利養」是遠利。

現代社會龍蛇混雜,很多的出家人、在家人、半僧半俗、非僧非道的「大師大德」,聽說這位大德功夫深吶、有神通吶、持戒精嚴吶、不倒單吶,「名聞」就傳開了,幾百萬幾千萬的「利養」就進來了,接著蓋起富麗堂皇的道場,圈地自成一派來了!

第三種,是「為他屬故,而行布施」,

就是拿屬於別人的東西來布施,這是屬於偷盜的行為。佛經上講布施,有「為他屬故而行布施」,這一種是心術不正的布施,所謂慷他人之慨;另一種是「屬他故而行布施」,把自己的財物、王位乃至頭目腦髓,都布施給眾生,這叫做「屬他」,無我我所,是真正的布施。

第四種講修禪定,修定的動機想要生到無色界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最有名的就是郁頭藍弗仙人修非想非非想處定,生到無色界天,八萬大劫壽命享盡之後,因為自己咒願的關係,投生成為飛狐與水獺。

「若人修習如是四事,是名沒已還出,出已還沒。何故名沒?樂三有故。何故名出?以見明故。明者即是聞戒、施、定。何故還沒?增長邪見,生憍慢故。」這四種善事,通指六度法門,四種善事,修的就是智慧、持戒、布施、禪定。這四種行門,在六度裡屬於方法,忍辱與精進屬於態度,因地不正來修行六度,得到的是不善的果報。

修習四種善事的人,內心狀態也就是善導大師一直勸諭我們的「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嗔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雜毒之行,不名真實業也!」果報如何?沒已還出,出已還沒!

我們常說的載浮載沉,為什麼能浮出頭?聽聞六度法門之善業力。可是聽聞佛法,他是用來增長自己的邪見,憍慢心,所以又沉淪下去,頭出頭沒,永無出離之緣,這也是凡夫修諸行功德潛在的毛病所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自然災害也是因果決定的嗎

問: 自然災害也是因果決定的嗎? 濟群法師答: 佛法...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諧偶者,有衰耗不諧偶者,...

賢者五福德因緣

一日。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諸比丘宣說賢者五...

四姓平等,無勝劣差別之分

有一段時間,佛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裡,摩訶迦旃延...

糜子仲為善得福

三國時代,東海朐縣有一位名叫糜子仲的人,他的祖先世...

財祿乃前世布施而來,非強力之所能求

人世間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

如本法師:守口業的果報

口業如果能守得清淨,功德是無限量的,其果報美好難思...

【推薦】地藏菩薩講因果報應的道理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

只轉心,而不精進做功課有用嗎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

動物性食品中存在的五種主要毒素

作者:約翰麥肯道格爾(John McDougall) 註: 本文是...

持名念佛每天至少要念多少聲佛

問: 淨土主要是持名憶佛拜仟,但我們平常要上班的時...

念經是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問: 念經是快點好,還是慢一點好啊? 惟賢老和尚答:...

向地藏菩薩求人天福報,還怕得不到嗎

【欲修無上菩提者,乃至出離三界苦,是人既發大悲心,...

拜佛、念佛就是廣結善緣

一個人憶念觀世音菩薩時,為什麼你的貪瞋癡會淡薄?因...

業力是如何形成果報的

業有三塊,我們看這個附表。 我們先看左上角有一個業...

通過外在的浴佛,來改變我們的內心

在浴佛法會的時候,我們要誦一個偈子,我今灌沐諸如來...

敦倫盡分的人生

【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

印光大師:濟公乃大神通聖人

道濟禪師,乃大神通聖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顯...

如我無心,則物亦隨無心而化矣

吾嘗靜而思之,天下未始有吉凶也。吉凶之生,生於毀譽...

吃肉殺生因果不虛

色身無常 世上沒人願意生病,人人都怕病,上至帝王,下...

世間的第一大事

我們在這個堂中是辦世間第一大事,何為第一大事?生不...

如是利益,百千萬億法門之所無者

居士既能發露懺悔。於淨土法門,最易相應。所謂心淨則...

【佛教詞典】預流果斷三結

【預流果斷三結】 p1232 俱舍論二十一卷三頁云:諸得預...

【佛教詞典】大乘經(Mahayana sutra)

Dachengjing   大乘佛學經典的總稱。又稱大乘修多羅...

【視頻】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文殊講堂僧眾)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文殊講堂僧眾)

【視頻】佛陀傳

佛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