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漢語中的這些詞彙都來源於佛教

2016/10/03  大字體  護眼色

漢語中的這些詞彙都來源於佛教

剎那

梵語「Ksana」的音譯。佛典中「剎那」指「時之極微者」,即非常短的時間。「剎那無常」、「剎那生滅」、「剎那三世」等也是佛教用語。現在人們還常用「一剎那」、「剎那間」等詞。

現身說法

佛教宣稱釋迦牟尼能顯現出各種各樣的形象,向不同的人講說佛法,是為現身說法。後來指以親身經歷為例證,對人進行解說或勸導。現身的意思已經由顯現人身變為親身經歷。

抖擻

很難想像,該詞原是佛教頭陀(dhata)的別稱。所謂抖擻,就是僧人修持的一種苦行。修苦行的僧人,能斷除對飲食、衣服、住處等貪著煩惱,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塵一樣。

心無罣礙

罣礙即牽掛。原為佛教用語,指內心沒有任何牽掛。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有:「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群魔亂舞

據說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入定的時候,魔王波旬率領眾魔千方百計地來搗亂、搔擾。佛陀不為所動並降服眾魔,魔王只好率領群魔退去。與魔王的鬥爭,事實上就是與「自我」、與「心」的鬥爭。戰勝自我,這是全世界最難的事,而佛陀做到了。

大徹大悟

徹底的覺悟,達到「不生不滅」的地步,屬於大菩薩的境界。現在連我們凡人也可以使用這個詞了。

海闊天空

唐代大歷年間,禪僧元覽在竹上題詩:「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表達了禪宗自由自在的廣闊胸襟和活潑的禪機。後改變為「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

三生有幸

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來生;有幸,形容極大的幸運。三生都很幸運,形容運氣、機遇極好。

前因後果

因是能生,果為所生。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這就是佛教講的因果關係。

作繭自縛

自因自果。苦果、逆境,都是自己的惡業所招致,不必怨天尤人。

自作自受

自己造下的業因,由自己承擔後果。

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今日之果是當初之因的延續。眾生在嘗到苦果之後才「悔不當初」,而菩薩深明「因果」之理,終無懊悔。故曰:「眾生畏果,菩薩畏因。」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比喻做了什麼事,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出自《涅槃經》:「種瓜得瓜,種李得李。」

生老病死

佛教認為,人生所必經的四種痛苦,也稱為(果報)四相。

愁眉苦臉

「愁眉」是古代一種化妝術。「苦臉」源於佛教。佛教認為人生就是個苦海,併稱人的臉形天生就是一個「苦」字:雙眉是草字頭,兩眼與鼻子合成中間的「十」字,嘴下面是「口」,加在一起就成了一個「苦」字。

習氣

指現行的煩惱歷久而形成的種種積習。

煩惱

指能擾亂心性的因素。人的根本煩惱就是貪、嗔、癡三毒。

塵緣

指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因六塵是心的所緣,能染污心性,故稱塵緣。

差別、平等

在佛學上,這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差別」指事物的差異、不同,針對平等而言,是妄念的反映。舍離差別之見,才能達到開悟境界。如眾生平等,怨親不二,即是無差別境界。而所謂「平等」,並不是抺煞現象上的種種差別,而是不去執著這種差別。

心猿意馬

指躁動散亂之心如猿猴攀援不定,不能專注一境。意則猶如奔馬,追逐外物。心猿意馬之心乃是妄心,佛家把心猿意馬視為修道的障礙。

癡心妄想

指愚蠢荒唐、不能實現的心思和想法。癡,佛教又稱為「無明」,是貪、嗔、癡三毒之一,為一切煩惱之源。不明是非善惡的污染之心,叫作「癡心」。

家賊難防

佛教以色、聲、香等六塵為外六賊;以眼、耳、鼻、舌等六根為內六賊。家賊即內賊。

盲人摸象

為《涅槃經》卷三十二所載的一則故事。比喻對事物只有片面的了解,就妄下結論。

鏡花水月

鏡中花、水中月,常用來比喻虛無縹緲的東西。《景德傳燈錄》卷十四載:「三界六道,唯自心現。水月鏡像,豈有生滅?」

愛河

愛慾浸染人心,使人溺沒而不能自拔,故喻為愛河。蘇軾有詩云:「欲平苦海浪,先幹愛河水。」

慾火

形容情慾熾盛如火。《楞嚴經》卷八詳示,其業因、業相、業果皆如猛火。

婆心

即「老婆心」之略,源出禪門。有些禪師誨人不倦,絮絮叨叨,猶如老婆子饒舌,叢林中稱為「老婆心」、「老婆禪」。今演為「苦口婆心」。

解脫

佛教指脫離妄想煩惱的束縛,脫離生死輪迴的痛苦,獲得自在無礙。

別具隻眼

另有一番獨特的眼力與高超的見解。「隻眼」,慧眼,第三隻眼——天眼,頂門具眼也。

一塵不染

色聲香味觸法,是眼、耳、鼻、舌、身、意所認識的六種境界。因為它們能夠染污人的情識,故稱六塵。不被六塵之中的任何一種所染污,就是一塵不染。

一絲不掛

原是佛教用來比喻人沒有一絲牽掛。出自《楞嚴經》:「一絲不掛,竿木隨身。」現在指人不穿衣服。

一刀兩斷

語本《五燈會元》卷十二:「一刀兩斷,未稱宗師。」意思是,雖能乾淨利落地判斷是非邪正,但未能圓融一體,和光同塵,也稱不上「宗師」。現比喻乾淨利落。

一廂情願

源自佛教《百喻經》。說一個愚人到都城裡遊玩,愛上公主,相思成疾,幾至命危。現指單方面的願望和計劃。

一筆勾

破除一切塵緣。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袾宏(蓮池大師)寫了七首《一筆勾歌訣》:「五色金章一筆勾」、「魚水夫妻一筆勾」,合稱「七筆勾」。勾是塗去之意。「一筆勾」即「一筆勾銷」。

味同嚼蠟

指修行人清心寡慾,淡於世味。語出《楞嚴經》:「我無慾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同嚼蠟。」

割愛

愛是貪慾的別名,位列三毒之首。有愛便有嗔,愛嗔相激,增長惑亂。而世俗的愛,只是虛妄、不淨、自私的貪愛,只有斷愛、離愛、割愛,才能獲得覺悟。

自欺欺人

佛經中以犯妄語者為自欺欺人,五戒之不妄語。

臭皮囊

皮革製成的袋子,比喻人身。「臭皮囊」這句俗語源於《四十二章經》:「天神獻玉女於佛,欲以試佛意、觀佛道。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以可誑俗,難動六通。去,吾不用爾。天神愈敬佛,因問道意。佛為解釋,即得須陀洹(小乘初果)。」佛把天仙美女視為盛滿污穢之物的皮袋子,這叫做「不淨觀」,專用以破除淫慾。

世界

指有情眾生所住的國土。佛教《楞嚴經》云:「何名為眾生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佛家語中「世」即是時間,「界」是空間,「世界」所指的就是整個宏觀宇宙。「世界」成為常用語後,所指的只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事物的總和。

一彈指

我們現在形容時光短暫常用「彈指一揮間」這個比喻。「彈指」是佛教中的一個時間量詞,出自於印度梵語。《僧只律》上解釋說:「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二十彈指名一羅預,二十羅預名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另外,「彈指」也是捻彈手指做聲的動作,它原本是印度的一種風俗,用以表示歡喜、讚歎、警告、許諾、覺悟、召喚、敬禮、詛咒等。

當下

佛教用語,人能活著和感覺到的只有當下。當下就是現在的這一刻。

晨鐘暮鼓

為舉行法事時集眾而用的法器。唐宋以來,我國各大寺院多在佛殿兩側建鐘鼓樓用以懸掛鐘鼓。因而晨昏撞鐘擊鼓已成為中國佛寺的一種傳統。

覺悟

「覺」,梵語為bodhi,鳩摩羅什譯作「道」,玄奘譯作「覺」。佛家以開悟智慧會得真理為「覺悟」。現在指政治上的認識水平。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語本《景德傳燈錄》:「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空中樓閣

比喻修行者應築好根基,循序漸進。

醍醐灌頂

「醍醐」是從牛乳中反覆提煉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喻無上法味(最高教義)。「灌頂」原來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時的儀式:取四大海之水裝在寶瓶中,流注新王之頂,象徵新王已享有統治四海的權力。密宗沿用此法作為僧人升任阿闍黎(規範師)時的儀式。佛教典籍中用以喻灌輸智慧、佛性,除卻疑慮,從而心地清涼。

心心相印

心者,佛心;印者,契合、符合。禪宗謂不立文字,不依言語,直以心印心,故曰「心印」。現指心與心互相契合,形容彼此的心意完全一致。

伸手不見五指

我們現在用來形容光線暗。其實,它本是佛教用語,出於《續燈錄》卷七:「伸手不見掌。」這句禪語的意思是:悟道的人見一切事物,不加以主觀的虛妄分別與憎愛,因為一切事物在本質上是平等不二的。

當頭棒喝

禪門認為佛法不可思議,開口即錯,動念即乖。為了打破學人的迷執,不少禪師用棒,或用喝,作為施教的一種方式。

天花亂墜

佛教傳說佛祖講經,感動天神,天上紛紛落下花來。現形容言談虛妄、動聽而不切實際。

天龍八部

原為佛教用語,指佛經中常見的「護法神」。諸天和龍神為八部眾的上首,故稱。後被金庸用作書名。

小品

本屬佛教用語。鳩摩羅什翻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將較詳的二十七卷本稱作《大品般若》,較略的十卷本稱作《小品般若》。可見,「小品」與「大品」相對,指佛經的節本。因其篇幅短小,語言簡約,便於誦讀和傳播,故備受人們的青睞。

智慧

梵語般若(Prajna)的意譯。佛教謂超越世俗虛幻的認識,達到把握真理的能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推薦】從朝至暮,一句佛號不令間斷

無論在家在庵,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

我不是為了生氣才活著的

如果你問別人,你活著是為了什麼?有的人會說為了快樂...

夢參老和尚對現今各種社會問題的開示

夢參老和尚月前來港弘法,先後應邀到幾個道場作精彩的...

內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樣協調

問: 請問師父,那種安住跟平常生活怎麼協調?我們安...

把修行同生活打成一片

當我們談到修行佛法的時候,通常都會聽到人們說:我只...

十點生活的原則

托馬斯傑斐遜是美國第三任總統,在他給孫子的忠告裡,...

脫離了生活,佛法一點用處也沒有

太虛大師曾說中國佛學的特質在禪,而禪的特質又是什麼...

變成富人又能怎樣呢

每天,漁人都要駕著自己的小船,到湖裡捕魚。他的經驗...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道俗時眾等,...

「二時臨齋儀」的內涵

我們佛教信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飯前都要唱念二時...

水陸法會有何功德

水陸法會是佛教中十分隆重的法事,是漢傳佛教在寺廟中...

何謂「四種三昧」

欲登妙位,非行不階。行法眾多,略言其四。梵語三昧,...

阿賴耶識淺說

一、阿賴耶定義 梵語阿賴耶,華譯為藏,有能藏、所藏...

聖嚴法師《好好善用「臭皮囊」》

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四種觀想的方法,稱為四念處,分...

心靈美容

漫步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美容店,這美容店的作用的確不小...

明朝鄭興兒:不貪人財積德改命的故事

明朝初年,京城有個叫鄭興兒的人,他在一個姓王的部郎...

臨終三大要講記(印光大師文鈔選編)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

未成佛前先結人緣

【後復載一僧,博通經論,所至無所遇。乃諮嗟嘆息。傍...

【推薦】如何知道罪業已經懺悔乾淨

怎麼知道我已經如法地懺悔乾淨了?這有判斷方法,我們...

蕅益大師示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名寶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圓權實種種三昧...

夢參老和尚:看破財色

我們再說色。好多人在情上自殺的,大家想想划得來嗎?...

大安法師:初學淨土者應如何修學

問: 初學淨土者,應如何下手修學,方得真實利益? 大...

如何理解極樂世界的方位

釋迦牟尼佛說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之西,但是你不要執著...

四種抗衰老養顏食物

1.抗衰老食物:西蘭花 西蘭花屬十字花科蔬菜,富含抗氧...

助父母往生西方

一個念佛行人,要把念佛的利益為有緣的眾生,尤其是父...

【佛教詞典】人法

即人與法之併稱。(一)人指說教者或受學者,法指所說之...

【佛教詞典】平等性智所緣

【平等性智所緣】 p0533 佛地經論三卷七頁云:平等性智...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妙喜居士讀誦

《佛說阿彌陀經》妙喜居士讀誦

【視頻】《普賢行願品偈頌》妙喜居士

《普賢行願品偈頌》妙喜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