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八種方法使淨土法門成就

方海權  2017/10/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八種方法使淨土法門成就

在過去好多祖師大德,為眾生示現一生勤苦辦道,一生成就,從今走上永恆的快樂,證到佛心。而我們所學到的淨土法門,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來修學就能夠即刻成功。

在華嚴經裡,普賢菩薩教導善財童子,以及華嚴海會一切大眾和未來世現在這些眾生,必須修學普賢行的十大願王,迴向必須生到極樂世界。使我們眾生不再受歲月的蹉跎,現生就能完成成佛的大願。

所以祖師大德以言語為我們道破,在長夜黑暗之中看到月光的歡樂無比,而為我們塑造了容易成功的妙行,使我們一生中受用無窮。

在這八種悟道之中:

第一種是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作為我們學道的通途。我們學佛,學佛法是為一生之中了生脫死,而後救度百千萬億眾生,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做為我們學道的通途。

第二種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做為我們淨土的正宗。藕益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好多修淨宗的人都聽過祖師說過的這句話:

能否往生,全憑心願有無。品位高低,全憑持名深淺。

但是好多人漏了祖師所說更切要的一句話,他說:

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

大家人都明白有信願,就能生到板樂世界去。持名持得越深,品位就會越高。但是怎樣才能代表我們信真願切,其實祖師已經說明了,非持名妙行,就是說非持著阿彌陀佛名字不可。才能證明我們有信有願。

在過去大家喜歡參禪的時候,把那些只會說說,沒有去行的人稱作口頭禪。而我們一生幸運的認識到佛法,而且聽到一生成佛的淨土法門。希望在極樂世界蓮國之中證明這點溫馨。但是無實修的話,那就成了口頭淨土了。

所以,從今而後不再猶預,讓心內堅定的信念成為生命中彼此的選擇。故此祖師對我們說以深的信願,持佛名號,做為淨土的正宗。

第三種是以攝心專注而念,做為我們下手的方便。祖師教導我們都攝六根,用眼耳鼻舌心意來專念著佛的名號。做為下手方便。

文殊菩薩在《楞嚴經》對阿難尊者說:

此方真較體,清淨在音聞。愛得三摩地,須從音聲入。

文殊菩薩已經為我們這個時代人點明了,此方即是我們所處娑婆世界。要得到真心,佛心,證到佛三種心出來,開發如來藏,必須從音聲著手。這世界的人在六根眼耳鼻舌心意裡,最靈敏的是耳根,即是緣耳,耳能聽十方,東西南北,上下左右,以及任何方向,一個人在跟我們說話,樓上的人說話我們聽得明,在樓下說話也聽得明。

但是我們的眼就沒這樣靈敏。舌也沒這麼靈敏。鼻也必須近處才能聞到,遠了也無能去分別。這身體要有接觸才會明瞭。在意識之中也無耳根這樣廣大。所以菩薩為我們說明以耳根做為入道的方便。

其實說起來就是口念阿彌陀佛給耳聽,當耳聽到時心必然在記。在這時候佛名號在心明明瞭了,心歸一處,自然會捨掉無量煩惱,而得大清涼。

第四種說到的,以折服煩惱為我們修心的要務。通常,每一個修道之人最先入手是斷除煩惱。倘若沒有斷除煩惱,就是有天大神通,也會失去一切意義。如阿修羅王一手就能遮月,造成月食。但是煩惱未斷,身心無法感到安樂。故須折服煩惱是做為修心的要務。

第五種之中,是以堅持四重戒法。佛臨入涅槃的時候,阿難尊者問佛:說佛不在世時,以什麼為師。佛說:以戒為師,戒為無上功德本,能生一切諸善法。我們念佛法門的人,如果不持殺盜淫妄,就是有甚深禪定功夫,也是會轉輪生死的。所以戒法相當切要,必須持得非常莊嚴,在這一生中就能超出六道輪迴。

第六種之中,是以種種的苦行做為修道的助緣。佛在最後一部經典中對我們說:依義不依語。在現今社會中,眾生愛做到苦行是相當困難的。其實祖師對我們說,種種苦行助道是會讓我們的心堅固,不退轉。解義出來也即是要我別執著享受快樂,也就是這樣。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必須做一些有利於眾生的事,有利於使我們道心堅固的事,所以祖師才說這種種苦行來堅固我們的道心。

第七種之中,是以一心不亂,做為我們淨心的歸宿。修煉念佛三昧,三昧譯做正受正定。我們這心能一心不亂,在修煉一心不亂,以期功夫成片。當我們念十聲佛名號成片,百聲乃至千聲不起任何念頭,而完全心放在阿彌陀佛的時候,慢慢地就成片。所謂成片,就和種田一樣,一片連著一片,成一大片綠綠油油的,這時就會成一心不亂了。

第八種裡是以種種瑞相做為往生的證驗。通常修道的人都是相當執著,感應和境界而障到聖道,但是境界有善惡分別。當善境界來時,我們心神一分散即刻消失了。當惡境界現前而我們要他消失,卻在面前難以消失。使我們感到相當煩惱。

在我們這地區有一個人,喜歡讀金剛經,抄金剛經,一次在家裡抄金剛經的時候: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孤獨園,與大比丘眾、、、。這樣抄下去,當他抄到心歸一處時,精神相當集中。驟時,周圍的環境變成了祗樹給孤獨園。他自己內心感覺到相當歡喜,沒想到佛陀大慈悲加持著他,使他人身在佛講經的場所,祗樹給孤獨園,而且看到了種種的景色。在這一念之中生到了歡喜心,即刻祗樹給孤獨園隨即消失去了。

他恢復了原來在家中抄經的現場。他這瑞相是一件好事,所以作為他辦道的信心,也是如來給他的信心,但是他不執著。

楞嚴經佛對我們說:不作聖解,名善境界,若作聖證,即受群邪。

當善境界也好,惡境界現前也好,我們不作聖解,不可認為我己經超凡入聖了。我們應該這樣想,我們離超凡入聖還是遙遠的事,我們不過是一個凡夫之人。倘若認為是聖證,即即受群邪。而沒有這樣想的時候,名就是善境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方海權文章列表

好好地念佛,世間的福報也在裡面

問: 弟子一心想念佛求生淨土,但世間緣分未盡,且為...

公平分配財產

在百喻經中有一則很有趣的短文:有一位父親,年老多病...

倓虛大師《念佛論》

佛法發源於印度,流傳於中國,乃至世界各國。其目的無...

危難時才顯現出修行的真假

唐朝的船子和尚開悟後,每天都在溪邊搖櫓過渡,然後有...

念佛愈癬疾

潘萬宗居士。吳江(江蘇)黎涇港人。中年喪子,因此發...

用功辦道這件事,心要細,膽要大,氣要剛

你們聽《楞嚴經講義》,你們應該把這個講義銷歸自心,...

念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的原理是什麼

問: 阿彌陀佛!請問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的...

破五戒復又懺悔,能否超越下品中生

問: 在家居士破五戒,復又懺悔,命終往生,能否超越...

【大藏經】【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大藏經】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戒殺放生的重要意義

編者按:不殺生是十善法戒中的第一戒,也是五戒的第一...

太虛大師:楞嚴經大意

楞嚴是經名,今由楞嚴寺發起講經,故講楞嚴大意。本人...

「上根人」看電視,「下根人」進禪堂

修行,最主要一個根本的東西就是要有信心、要有道心。...

念一聲「阿彌陀佛」能獲得了什麼

大家天天念佛,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獲得了什麼!當您知...

如何延長自己的壽命

問: 我以前是算命的,感覺命越算越薄了。會有自殺的...

三輩九品得往生,四土徑登不退轉

往生有四土,各論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執持名...

阿彌陀佛佛號裡包含了哪些信息

問: 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裡包含了哪些信息?是否包...

害者逼惱他故,正障於慈悲

隨煩惱二十:害者,於諸有情,心無悲愍,損惱為性。能...

經常喝酒帶來的危害

俗話說酒能亂性,酒後無德,酒精能麻痹人的大腦,讓人...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第一 國無惡道願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

芒鞋布衣

有一次,世尊從舍衛城到吠舍離,在路上他看到一些弟子...

何謂煩惱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人生的大患,生死流轉...

怕浪費而吃掉葷菜,這樣算犯戒麼

問: 師父家人剩下的葷菜,怕浪費而吃掉,這樣算犯戒...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無分別心才是道

唐代的懶瓚禪師,長年居住在山洞裡,有一次,他寫了一...

拜訪紹雲長老:結緣乃是親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於安徽含山縣褒禪山的千古名剎褒禪寺,雲霧繚繞,...

素食婚宴漸成時尚新潮流

週末要去參加朋友的婚宴。2011年,如果你週末想請人吃...

【佛教詞典】等無間緣

【等無間緣】 p1120 如四種中說。 二解 瑜伽五十二卷一...

【佛教詞典】山水衲

為宋代禪僧之服。乃以名貴絲織品(繒)裁剪而成,且有...

【視頻】大安法師《下品三生的往生條件》

大安法師《下品三生的往生條件》

【視頻】本源法師《人生的最大事》

本源法師《人生的最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