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修行,是從「修不行」開始的

果煜法師  2017/10/08  大字體  護眼色

修行,是從「修不行」開始的

修行,其實是從「修不行」開始的。各位在炎熱的夏天裡還來此打坐,皆是為「有所求」而來──希望在心理、生理上有所改變。但是真正的修行,卻要從修不行開始的。

先松再緊

現代的人學打坐,常是該緊處不能緊,該松處不能松,故打坐只是裝模作樣、濫竽充數而已。像現在這麼多人在打坐,但真正能用上功夫的有幾人?我很懷疑!

松與緊的對比,可以用「上發條的鐘」做譬喻:發條愈緊,愈往內收,愈收愈小。打坐時身心內斂的過程,就像上發條,愈上愈緊,愈收愈小。但怎樣上發條呢?就是用方法而已!

然而上緊只是一面,放鬆則是另一方面。要松才能緊,很多人雖很想讓自己緊,但因為不會放鬆,所以該加緊處也不能加緊。這像翹翹板一般,這邊上,那邊就下,不能期待只一邊上,而另一邊不下。加緊是上,放鬆是下,但就一般人的習性而言,要先會放鬆,才能加緊。所以今天要教各位的,不是如何加緊,而是如何放鬆。

無心才能松

很多人也希望放鬆,但不知如何是好,結果只將自己繃得更緊;要放鬆,其實很簡單:只要一切無心!以下且以四項說明:

首先、身體要放鬆:有些人腰一挺起,小腹就在用力,這是不對的,小腹要先放鬆。有些人肩膀會用力,因為結手印,肩膀便不自覺地向後弓或向上聳,這樣便使關節卡緊了。故上坐後要檢查身體,看有沒有那個部位未放鬆。放鬆最簡單的原則,就是不要在身體的任何部位用力,甚至完全地不管它,才能真正的放鬆。有些人打坐時,會有酸、痛、冷、熱等異常現象,若因此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上面,反而更無法放鬆;但若能了解到那是每個人都將經歷的過程,就能以平常心看待它、接受它,身心自然寬鬆!不要用任何方法來對抗酸痛,因為既有對立的心,便不可能放鬆。

第二、外境要放下:現在人多,天氣又悶熱,這要能接受它。有些人會在心裡嘀咕,為什麼要錄取那麼多人,人多空氣當然不好。既然你來了,且已進了禪堂,就要去接受現前的狀況。天氣熱,空間狹小,這雖是事實,可是我們的心也不要被外境所轉。有些人還會因為周圍的人打坐不如法而起煩惱心。其實,初學者都是這樣的,或者昏沉,或者散亂;但坐得好壞,那是別人的事,你不要受他影響。另外在這裡打坐,可沒有在家裡舒服習慣。雖修行不一定要吃苦,但要能對治我們的習氣。在這裡住得不舒服,不表示這裡不好,它只是與你的習性不相應而己,所以不要老是懷念家中的光景。還有一些人會對監香法師有意見,他話講得少,會有人嫌他太冷漠;話說得多,也會有人嫌他嚕嗦。再怎麼做,都不可能讓每個人滿意。所以這些外境,不管天氣或人,要盡可能不受影響。

第三、要放下妄想:打坐當然是希望不打妄想,但有些人卻因害怕妄想,討厭妄想,反而不能安心用功。其實妄想可說是自己向來的好朋友,因為從小到大,它便與你打成一片;而現在要打坐了,就把它當成魔鬼,這實在有欠厚道。妄想既是自找來的,故不要敵視它;只要不理它,繼續數息。則妄想既自己會來,也會自己走的,不需要與它對抗。

若期待一打坐就要超凡入聖,絕無妄想;其實這才是大妄想。我們應該努力於用方法,但不要用太高的標準來苛求自己。如把標準定得太高,則妄想一來,就覺得被打敗了。若以這種方式打坐太辛苦了,也不會有進步。妄想起落時,就讓它自己來自己去,頂多把它當成陌生人,而不需要把它當敵人、魔鬼。我們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妄想雖不免會有,但重點在於怎樣很快地舍掉妄想而回到方法。妄想不會賴著不走,除非你不用方法。很多人錯以為因妄想太多而不能用功,這其實是自己放不下妄想所致。

第四、放下得失心:每個人都是抱著「有所求、有所得」的心來打坐的,但是「得所求」是修行的「果」,而非進步的因。我們常說:「水到渠成」。只要一心一意用方法,自然會有那樣的成果。因此,須用心於因的努力,而非果的期待。不要有守株待兔的心理,也不要浪費心神於比較,上一枝香與這一枝香坐得如何如何?

打坐或會有浮光掠影的現象,有好的感受,或異樣的光采,其實這些都是瞎貓碰到老鼠,沒來得及抓緊它,它就溜掉了。很多人都是這個樣子,才開始高興,它就沒有了;有人很在意自己打坐是在什麼境界?好境界!趕快給它貼標籤,是初禪?還是二禪?壞境界!趕快問原因,為什麼會這樣那樣?像這樣的心怎能安定?不著魔已經不錯了。真正的打坐不能求境界,禪宗常講「見性」而非「見相」;境界再怎麼好也是虛妄的,是相而非性。能體驗到超然不動的心,才與「性」有些相應。

心無所行

因此,修行是從「修不行」開始的。行是行動,手動腳動,心有所求。佛法中常講「受想行識」,以意志去抉擇我們所求的境界,那就是行的原意。真正的修行用功,是不能「行」的──必不取舍、不分別、不造作。故修行若有進步,必是從「不行」中得到的。

打坐該放鬆的地方要放鬆,該不行的地方得不行。不懷得失心,而一心一意用方法。最緊處其實也是最松處,方法用到最後,雖有方法而不覺得有方法可用,這是最後的統一狀態,即所謂的「三昧定境」。

今天所講的,偏重於在修定的方法上來調鬆緊。如果是以參話頭或其他方法用功,那又另當別論。希望各位在這三天裡,還是以調鬆緊的要點來專心用功。於用功一段時間後,自然會使過去聽聞的佛法──聞思的種子,在心中產生統合作用。過去聽的佛法因零零散散,故沒有力量;但經過一心一意用方法後,這些分散的種子便能由凝聚而統合。在統合的當下,將會有茅塞頓開的覺受,這也是從緊而松的體驗。不過,茅塞頓開的體驗,是可遇不可求的;故我不願意說得太多,希望各位還是用漸進的方法來用功,妄想雜念消除了,該來的遲早會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一函遍復》白話譯

(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淨土法門,對上、中、下...

如何在不同場合守住妄語戒

佛教講,我們造業的方式有三種:身、口、意。口業佔了...

降伏自心的秘決

當今時代,無論是居士還是出家人,都能方便、及時地接...

難當的和尚 難得的清淨信

我們不要把這修行信心看的很簡單了,非常的重要,不可...

修行的三點開示

第一點,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

不可將心待悟

祖師們叫我們用功,常常說:不可將心待悟。就是說在用...

如何突破困境

1967年,佛光山剛開闢時,一片刺竹荊棘,到處深壑崎嶇...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們的業力

在祖師大德的判教當中,把我們整個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道俗時眾等,...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臨終的五趣相

眾所周知:六道輪迴之六道, 是包括天道、 人道、 修...

你沒有突破障礙,如何能見到阿彌陀佛

佛教的因緣觀,只有一個觀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

心力不可思議,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議

當你的心調整好的時候,你才有資格談一心皈命極樂世界...

少些打工心態,多點兒事業心

為了錢,這個班我總是要上。如果你有這種想法,就試著...

夢中仙人指路 臨終正念往生

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個食品公司的工...

一念善即佛,一念惡即魔

《六祖壇經》云: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前念迷即凡夫...

觀身罪重故,不敢不生淨土

經典云:犯一個突吉羅小罪,如四天王的壽命五百歲的時...

聖嚴法師:調整觀念讓苦變為樂

苦與樂,往往不是來自於物質條件的富不富足,也不一定...

七種美德讓你成為魅力女人

作為一個女人,誰不想自己是個有魅力而又陽光的呢,但...

印光大師談應對災難法語

即災殃翻為善導,轉熱惱直下清涼 (因鄰火延燒,物屋一...

惟賢長老《如何樹立中國佛教的公眾形象》

關於如何樹立中國佛教的公眾形象,我覺得包括個人與集...

極樂世界的三種莊嚴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

佛說做夢的五種原因

佛法論夢之起緣,約分為五:一想,二憶,三病,四曾更...

佛教說的貪瞋癡到底是什麼

問: 通俗說下佛教說的貪瞋癡到底是啥? 界詮法師答:...

淨因法師:不殺生戒

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我們必須遵守一定的交通規則,才...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無限的法身

如是之聖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

【佛教詞典】逮得一切佛平等性

【逮得一切佛平等性】 p1187 佛地經論二卷二頁云:逮得...

【佛教詞典】摩訶薩埵以身施虎

(本生)釋迦如來往昔修菩薩大行時,以身投餓虎。見金...

【視頻】高僧傳奇:玄奘大師

高僧傳奇:玄奘大師

【視頻】大安法師《信願不真的表現》

大安法師《信願不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