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為什麼學佛要強調生死大事

學誠法師  2016/11/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問:師父,我有時會笑話那些不經過了解而迷信的人。你再怎麼說他也不信,反過來他還感覺你神神叨叨。

學誠法師:我們修行佛法,既不要因為外人的誤解、偏見而怯懦憂慮,又不應瞧不起還不了解佛法的人,更不能去嘲笑他們。正確的態度是自信而慈悲,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要用自己的行為來展現佛法的內涵,而不是用佛法來包裝自己的煩惱。

問:法師好!總感覺別人對不住我,該怎麼辦?

學誠法師:不要帶著氣去思考。放下這口氣,放下人我比較,想想:真正別人能佔去的便宜有多少呢?做人不需要別人對得起自己,要自己對得起自己。別人怎麼對自己,與過去的業力有關,與當下他人的心有關;自己怎麼面對、怎麼做,與自己的著眼點有關。看得更遠些,吃虧是福,少爭一口氣,贏得天地寬。

問:師父,為什麼學佛要強調生死大事?為什麼不把生死置之度外?

學誠法師:佛法強調念死,平常就為死亡做準備,真正面臨生死時才能從容平靜,不懼不慌。平常故意不去想死亡,以為有安全感,就好比面對一件不想看到的事情,拿塊布把自己眼睛遮起來,看不見就當做不存在了,徒然自欺。當真的面臨那一天,惶恐憂惱,卻已來不及了。再者,把生死當成大事,才能衡量出哪些事值得去做,不會把時間白白浪費在無益的事情上,這樣的一生,是最高效、最有質量、最無悔的。

問:法師好!大姨平時對母親不好,但遇到困難還總是要求母親幫助。她很苦惱,該怎麼辦?

學誠法師:親人之間,念恩不念仇。人都有糊塗之時、煩惱之時,會說錯話、做錯事,如果我們心裡把人糊塗時候的話當成真的,念念不忘,那不是自己也糊塗嗎?慪氣傷身,對自他都沒有好處,何苦呢。心大一些,多想好事,不計前嫌,自己開心,家庭也和睦。

問:法師好!最近工作不順心,學佛後覺得自己更差勁,總有無名怒火無法發泄,該怎麼辦?

學誠法師:生活中,我們往往是被一個不順利牽引出內心許多遠的、近的、明顯的、隱藏的矛盾和苦惱,然後一下子懊惱到頂點。其實沒有這麼糟糕,只是煩惱一起來,把心攪亂了,此時的「反省」也變成了自我否定,相助於煩惱了。讓自己冷靜下來,比如徹底打掃一下房間,或去寺廟走一走,再去思考。

問:師父好,怎麼才能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人活著有什麼意義啊?

學誠法師:人在順心如意的時候一般不會去想「活著的意義」,而是沉浸於滿足與享受中;而當處處碰壁,求而不得之時,就開始懷疑活著到底是為什麼。其實無常才是生活的真面目,只是我們平常對它視而不見。逆境讓我們看見真相,迷茫折射出內心深處的缺失,這正是我們深入反省、思考的機會。

問:法師好!,我是個高中生,朋友的媽媽告訴別的家長要少跟我接觸,說單親孩子的性格都不好。我該怎麼辦?

學誠法師:別人的話好聽還是難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怎麼對待。處理得好,好聽的話是鼓勵,難聽的話是激勵;處理不好,好聽的話是奉承,難聽的話是傷害。

問:師父好,弟子在跟人相處方面起煩惱了,該怎麼辦?

學誠法師:不管對方是對是錯,起煩惱就是自己錯了。冷靜下來反省自己煩惱的原因何在,然後用佛法去化解它。

問:師父好,從醫學和心理學來看,情緒是自然反應,那佛法是怎麼看待的?情緒還沒生起時,有沒有方法察覺並化解?

學誠法師:佛法對心的剖析非常細微,當我們接觸到一個境界(或人或事或物)時,迅速根據內心對這個境界的認識、判斷作出反應,並在煩惱或智慧的作用下呈現種種不同的狀態。這是一個綜合作用的結果,有多個心理活動環節,佛法的修行就是在這些細微之處改變,從而改變內心的狀態。

問:法師好,什麼是業道罪?

學誠法師:業道罪是指這件事情本身就是惡業,無論是否受戒,做了這樣的事都會有苦果,如殺盜淫妄。與之相對的是戒罪,有些事本身不是惡業,但戒律規定不可做,做後就會有犯戒之罪,如飲酒。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不能至心就不能往生嗎

問: 《無量壽經》十八願說的至心信樂,標準是什麼?不...

出家有年齡限制嗎

問: 出家有年齡限制嗎? 體恆法師答: 出家就是脫離...

念佛號時是否還需要觀想

問: 念佛號,是否需要觀想?還是只需自念自聽? 大安...

念佛時出現心魔該如何處理

問: 師父曾經碰過一個問題,可是後來在光碟裡面沒有...

證嚴法師《生死自在處紅塵》

有一次我到慈濟醫院探視病患時,有位護士小姐跟過來說...

真的好怕死,怎樣才能不「死」

問: 印祖一再地說不要怕死,可是我真的好怕死,生活的...

濟群法師:昏沉死與痛死

問: 昏沉死是什麼結局?如果是痛死,是否也在消業?...

【推薦】成事不必在我,隨喜一切功德

學道之人慮宜遠,思宜近。事上宜虔,接下宜謙,處同輩...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惡業要使它消除,善業要使它增長

善業力深難造惡 大家要勉力多修善業,善業深了,往昔惡...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

云何息相?不聲、不結、不粗,出入綿綿,若存若亡,資...

持戒的人能圓融一些嗎

問: 關於葷腥的問題,這一階段都在困擾我。我婆婆也是...

給自己心靈的25個安慰

第一個安慰: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何必為痛苦的悔恨...

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的八大願

釋尊告訴曼殊室利,從我們這個世界往東方去,過五倍恆...

知身是幻--離婆多尊者的證道因緣

離婆多,此雲星宿。父母禱星而生,遂以為名。《彌陀略...

忍辱波羅蜜與阿Q精神

當你碰見一個人無理的咒罵你、譭謗你,也許與你素無瓜...

【推薦】多一份理解與寬容,少一份暴躁與氣惱

美國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項實驗:他們把生氣人的血液中...

修行的真諦

心猶如相續的河流,假如你無法運用你的修持來把握它的...

執著金台來接引可往生否

問: 若有眾生執著佛持金台蓮花來接引,此眾生可往生...

何以念一聲佛號能滅多劫重罪

中國向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之說,側面反映出中國...

面對無理的流言與誹謗應該如何應對

世間上的事,沒有一件是容易的。想成功一件事,不知經...

難信之法

有一次,佛陀到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游化,住在城北的迦...

念佛即事達理之捷徑

生佛同體,方可感應道交;事理圓融,故能念佛證真。淨...

學習也得有個方法

現在和大家講講學習的方法,不然以後的經文,特別是《...

如何才能獲得好人緣

人緣,其實就是指著一個人的人際關係。一個人的人際關...

【佛教詞典】性色

(術語)又云真色。如來藏中之妙色也。性即是色,故云...

【佛教詞典】施田差別

【施田差別】 p0859   俱舍論十八卷十二頁云:由所施...

【視頻】大安法師《脅尊者與馬鳴菩薩》

大安法師《脅尊者與馬鳴菩薩》

【視頻】《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男女聲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男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