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著魔時可以用這些方法對治

懺雲法師  2016/08/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著魔時可以用這些方法對治

不修行,有著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著魔的時候。著魔的時候怎麼對治呢?

1. 發心真誠:現在是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和命濁,精神病太多。我們修行要發真誠心,如果是「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就不會著魔。

2. 精神寧靜:世俗所謂「精神分裂」,大多是這樣的:愛其人以至於屋上之鳥,恨其人以至於他屋上之鳥,恨得那麼厲害。一時愛、一時恨,精神就會分裂。要是能保持精神集中,就是戒定慧,寧靜安定,就沒有這些事。我們由著心去,感情若是很猛烈激動,一貪一瞋、一憎一愛,就會精神分裂,所以要避免這些。

3. 正當的生活:還有,所從事的職業,一定要正命。正命是正當的生活,也包括職業在內,要是不正當的生活,就差。

4. 行善積德孝順仁厚:普通在世俗上,多做善事是陰德,不外顯出來給人家看,顯給外面人看,是為了招名、招利,或有什麼其他作用。像倓虛大師掃廁所還不給人看。做善事、做陰德,可以消災延壽。再就是,好好孝順父母,多忠厚仁義。大體上,這是世俗上求不著魔、不得精神病的辦法。這是有關世俗方面的。

5. 貪瞋妄想:在佛法中,若打坐時盡打妄想,一邊貪心、淫慾心,一邊又念佛,這怕要著魔。一邊打著罪惡的妄想,而又念著萬德洪名,怕要著魔,這是貪心。其次就是瞋心,我想報仇,寫暗信,給暗箭,教他人不知道,讓他吃虧受苦;這個信我怎麼編、怎麼寫,或我要怎麼報仇,這也是著魔的因素之一。在念佛的時候起這種心,也容易著魔。

6. 知相虛妄:還有,見了鬼、見了神、見了菩薩、見了佛,以為了不起,就是「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事實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有一切的好相、瑞相我們不著,就不至於著魔。怕就怕:「喔!可了不得囉!佛來摩我的頂了!」以至於「佛對我說法了!」要是自己一執著,馬上就著魔,這些經典裡有說明的。還有,有過去世或今生死去的異性朋友來找,或是異性的夫婦來找,要是一認真,也會著魔。

華嚴經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離了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現前。這就是不著。

7. 超出人我對待:在人事上,我們要看清楚,超出一等,不和一般人勾心鬥角,起我相、人相對待;可是我知道,也不是傻瓜。以至於我超出他們,看得清楚明白,可以說就說,不可以說就不說,躲著,敬而遠之。在人事上不去對待,不去糾纏。糾纏不清,也容易著魔。

8. 不染名利五濁:再就是貪財、貪名。大家樂、飈車啊!都有點瘋狂,也有點著魔!按照現在的說法,這是社會病態:按阿彌陀經最後所說的,就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所謂「人心不古,世風日下。」我們要認清楚了才好。

9. 般若空觀去惱障:倘使有點魔障的人,「不要」教他多拜佛、多打坐。拜佛多了、打坐多了,他不能用空觀把那一切煩惱空去,而煩惱和佛號或持咒誦經攪在一塊,亂糟糟的,精神也容易出毛病。要是能空出一切,再去用功,較比好!

10. 利眾積德調身心:所以要是曾經有過精神病的人,或是現在多少精神有點異狀的人,就告訴他,教他多作些功德,利益大眾的事情;有這個德行,能調身心,這樣才好。大體如此。

11. 修行迴向還冤債:還有,倘使著了魔睡不著,就吃安眠藥、鎮靜劑,睡它幾天;著魔的人,大多數都不能睡。平常要是睡不好的人,也怕要著魔;最好能夠睡,說睡就睡,不睡就不睡,這樣較比好。不能睡好的人,尤其是長夜漫漫不能睡,時常發作,大體都是怕有冤家。一天、兩天晚上睡不著,或是因為喝酒、喝茶太濃,或者臨睡前有什麼事情,那就不怕。如果常常這樣鬧,怕有冤家或是魔障。這時就要用短期修持,好比但持往生咒,跟冤親債主迴向;或者誦金剛經,十六分、十六分一半一半地誦,一切不必多;地藏經十三品,一品一品地誦,分開誦,不必太多。此外,多做公益和陰德的事情,多做善事,慢慢就能調好。

12. 拜佛:《法華經》二十八卷,第二十五卷《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念六十二億恆河沙數的菩薩,和拜一尊阿彌陀佛,也是平等、平等。千佛、萬佛,都是無量光明、無量壽命。六十二億菩薩,都是反聞聞自性,我們就念一尊菩薩,就是反聞聞自性。念一尊阿彌陀佛,在拜這一尊阿彌陀佛,也是反聞聞自性,無量光明、無量壽命,原理就是如此。我們專拜一尊佛,念念念佛、念念懺悔、念念拜佛,能得一心不亂;你念了六十二億恆河沙數諸佛,心裡不歸一心,那還不如一心念彌陀、求證一心。法門都是佛告訴我們應當如此念,就是這個心!你念到一心了,就是無量功德。

拜佛中,至心懇切,懺悔我們無始劫來的業障。我們身體一百多斤,很沉哪,拜得漸漸越拜越輕、越拜越輕,拜得像在空中飄的時候,那是業障減少、消失的現象。不過,下手還得要至誠懇切,五體投地的拜才好。拜的時候,多少需要有一點懺悔心隨著,念念懺悔,它就沒有妄想了,妄想都是我們的業障,所以我們念念求哀懺悔、念念求佛力加被,念念念去,一句佛號打成一片才好。

佛像就像偉人的銅像,代表佛的精神,佛的精神就是無量光、無量壽,我們體會這個來拜。無量光明,我們心裡沒有無明煩惱;無量壽命,一定念念念去、才能證得無量壽。我們體會佛陀偉大的無量光壽,這樣一心念、一心拜去。拜的時候,腳步要用力量,上身輕,較比好,在醫學上說,往腳上用力量、往腳上想、上焦火、頭上的火能下降,於身體也好,上身輕也好拜。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須自量根性,勿唯圖高勝

【如觀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現,此則全...

【推薦】靠自力修行的道路,真是險象環生

多諸障難者,行人於禪觀中,擊發陰魔,如《楞嚴》開五...

聽聞佛法能調伏煩惱

我們看佛陀說法的功德,這個法,它透過佛陀的音聲傳到...

你不發願的話,修行就會進進退退

問: 請問一下:師父提到第七意識對過去沒有興趣,對未...

念佛時常見佛像放光,這個該怎麼處理

問: 念佛時常見佛像有放光現象怎麼處理? 大安法師答...

斷欲精進魔生惱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不久,魔王便起了妨礙佛陀弘法的念...

佛法對治八種通病

佛如一個大醫生,能善知一切的方藥,遍醫一切的病症。...

迷亂由主,悟則必勝

佛陀說,我們修止觀的人就像熱湯一樣,魔王冤親債主活...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有人只是小聰明,有人則擁有大智慧

能夠在內心深處明是非、辨真偽,而不張揚、不虛妄,便...

這就是學佛和不學佛的不同

我們如果這一生,單單隻有這一生,如果沒有未來的話,...

人體器官衰老時間表

骨骼:35歲開始衰老。25歲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35歲...

以物藥治身病,以法藥治心病

疾病,是誰也不能倖免的,在佛法中說人生有老病死,把...

冤冤相報何時了

過去有個男子娶了兩位太太:大太太膝下無子,小太太則...

如是因如是果,還要去問誰啊

佛法中關於宿命通的一些看法,應該說,這是所有佛教徒...

跟佛陀結緣,這個非常重要

這個供佛它是怎麼樣,借事顯理。就是佛陀不在了,那佛...

難道臨命終還讓你選時間嗎

接下來我們講上廣下欽老和尚的故事,好讓大家仔細體會...

自己行善的心是真還是假

以前有幾個儒生,去拜見中峰禪師 ,提出一個問題說:佛...

誦經時要注意這10個問題

1、讀佛經律時應焚香端坐,如對聖容,不可靠背交足,有...

修行很簡單,大道至簡

人修道,壞在一個要自己好上。什麼都想要最好。比如問...

聖安法師口述: 跟隨虛雲老和尚的日子

我俗名李榮,法號聖安,屬牛。十五歲時跟隨虛雲和尚,...

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問: 無法參與道場或團體修行的在家居士,如何才能不...

佛陀是隨時存在的,要掌握感應道交的方法

我們再看,《法華經》對果地的功德,佛陀講到什麼是佛...

平凡決非淺陋

生活中,許多平凡的東西往往最重要。水和空氣是平凡的...

禪淨能同時修嗎

問: 禪淨能同時修嗎? 大安法師答: 對這個問題,我...

【佛教詞典】大吉祥金剛

(菩薩)金剛手之異名。義釋十二曰:大吉祥金剛,歡喜...

【佛教詞典】四善巧事

【四善巧事】 p0441 瑜伽八十六卷十頁云:彼由如是若智...

【視頻】守培法師:僧寶論

守培法師:僧寶論

【視頻】夢參老和尚《華嚴海會佛菩薩的小神通--五行大搬運》

夢參老和尚《華嚴海會佛菩薩的小神通--五行大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