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中沒有是非」不等於是非不分

學誠法師  2016/05/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心中沒有是非」不等於是非不分

很多時候,我們在爭論「是非」的時候,其實已經遠離了事情本身,而成為了煩惱的混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你所見的「事實」並不一定等於對方所見的「事實」,而雙方都非要對方接受自己的看法,就是爭論的根源。

眾生平等,不等於「眾生相等」,眾生在究竟意義上是平等的,但緣起、事相上的差別是不可泯沒的。若善惡不分、是非不辨、無差別無秩序,那不就成了一團無明瞭嗎?如果眾生平等就是這麼簡單,那麼螞蟻看所有人都無區別,就是智慧嗎?

我們通常的「分別」是「妒高競相等,傲卑讚復驕」,內心時時刻刻與人攀比高低;或者時時計算琢磨如何能夠得到名利、凸顯自己,有利時唯恐落後,麻煩時唯恐沾染;或為人處事分親疏遠近,世俗心態……這些「分別」是不應該的。但善惡是非、如法非法,這些分別是應該要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念和想法,我們需要學習的是聖者、賢者的教導和榜樣的說法,這樣才能明辨是非。孔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佛法說人要造善業,不能造惡業,要多親近能夠幫助自己增長善業的朋友,遠離會讓自己增長煩惱惡業的朋友。

人走到一定的境界,都是自己把自己障礙了,計較太多得失、人我是非,人就過不去。要有無窮的發心,才能一直往下做,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力。認真,隨緣。有機會做事就好好做,其心平正;沒有機會發揮能力時就含藏、學習,少參與是非。不要著急。

「心中沒有是非」不等於「是非不分」,那修行豈不是越修越糊塗了嗎?我們要清清楚楚地了解何者應行,何者應止,才能夠斷惡修善。「是非」一詞有多種涵義,此句「心中不要有是非」中,意指「搬弄口舌、嫌怨挑撥」。指出對方的問題,有人是抱怨發泄,有人是善意相勸,發心不同,善惡懸殊。

人要學習「善持善忘」。理想信念、良言善諫、他人之恩,要常常憶持;是非長短、流言蜚語、過失傷害,要忘記、放下,如雁過長空,不留痕跡。把善法裝在心裡,就會充滿力量與快樂;把煩惱裝在心裡,就會沉重痛苦,鬱鬱寡歡。我們都喜歡把家中打掃得乾乾淨淨,為何總往心裡裝垃圾呢?

你說妄語欺騙他人,他人也會如此待你,永遠在「自欺、欺人、被人欺」中循環,實際上也沒有討到多少好處。學佛的人都是從很長遠的時間來看待是非得失,看待正確與錯誤,不是從眼前來看的。

判斷心中所思身體所做是否正確,要根據佛法的標準去衡量、抉擇。佛法中的善惡是非,是根據業果法則來衡量的,在自己和他人之間,以他人的利益為重;在眼前和長遠之間,以未來的果報為重;在面臨兩難抉擇之時,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事情上不清楚的地方,應當在合適的時機說清楚;但人內心的誤解和懷疑,是解釋不清的,自己內心也無需為此糾結。修行人「是非以不辯為解脫」,是指自己內心的自在坦蕩、不罣礙、無起伏,而不是表面沉默、造成溝通不暢。只有內心不受情緒打擾,才是真正的良好溝通,否則都是發泄情緒。

「先去私心,而後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見,而後可以聽人言。」 沒有人故意去做「非」的事情,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經驗、能力、立場、條件等情況下做自己認為最正確的選擇,你的「非」,或許是他的「是」。有何可辯?如何辯之?

置其身於是非之外,而後可以折是非之中。置其身於利害之外,而後可以觀利害之變。

智者無為,愚人自縛。法無異法,妄自愛著。將心用心,豈非大錯。迷生寂亂,悟無好惡。一切二邊,良由斟酌。夢幻空花,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若眼不睡,諸夢自除。

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謹慎應酬無煩惱,耐煩作事好商量。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剛刀口易傷。惹禍只因閑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世界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

無是非到耳,謂之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可以敗給他人,但要戰勝自己

恨是毒汁,不僅毒人,更會毒己。 因為恨,少年時,也曾...

跟人結怨痛苦過日,不如原諒包容過日

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古人常說:...

每個遇到的人都是你的啟示

愛與你相遇的每個人。每一個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啟示。你...

佛道未成,先結人緣

佛教裡有句常用的話:佛道未成,先結人緣。就是說,還...

有對錯的概念,你就很難調伏妄想

這個人天乘,你可能要經過三年五年的時間,必須要掃除...

遇到逆緣應先檢討反省自己

當新的一天開始的時候,我們心裡應該充滿喜悅。 盡管昨...

人與人之間要用愛語來攝受

大家在家庭裡,夫妻之間、兒女之間、父母之間要互讓互...

凡事都能讓一步

佛經中有這麼一則故事──有兩個商隊準備出門經商,但...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五辛為什麼不能吃

佛經記載,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在海底龍宮正入甚深禪定...

做事認真是執著嗎?這種算隨緣嗎

問: 南無阿彌陀佛!法師慈悲!我們很多的佛子喜歡說隨...

懺悔清淨了,身心就得大自在

我們過去曾經造了很多種惡業,所以感召到種種果報。我...

素全法師:六道就在身邊

佛說六道輪迴,很多人曾經告訴我說:地獄看不到,餓鬼...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嗎

問: 請教師父,如果是在殿堂裡面念佛的時候,有聞到...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事一心不為見思所亂,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即修慧也。...

聖嚴法師《情緒的本質》

問:佛經裡稱眾生為有情,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

善的鏈條

一天傍晚,喬駕車回家。一路上冷冷清清。天開始黑下來...

人生是業力說了算

你要我們這種一天到晚,在三界裡面打滾的人直接內觀真...

出家人托缽乞食的含義與由來

乞食,又稱為托缽、分衛、行乞,是比丘為資養自己色身...

李炳南居士《佛七開示系列》

壬子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第一次開示 念佛結七迄今二十有...

守三關與破三關

在有限的人生旅程,如何才能生存的更鮮活、更富內涵、...

從小我到無我

一、禪是什麼 首先我想告訴你的,禪不即是知識,知識...

念佛要「聲緣於心,心緣於聲」

念這個佛號的時候,怎麼念得功夫上路、得力?這裡教一...

在生活中修要能夠「輕現世重後世」

在生活之中修,就是指生活要有重心。重心是什麼?解脫...

拜佛姿勢圖解

第一.站立姿勢.輕輕合起雙掌,手指併攏,手肘自然彎...

【佛教詞典】願成就文

(術語)法藏菩薩建四十八願中,以第十八願為王本願,...

【佛教詞典】舍利子聞馬勝說法證果處

【舍利子聞馬勝說法證果處】 p0799   西域記九卷七頁...

【視頻】求財富祈願文(星雲大師念誦)

求財富祈願文(星雲大師念誦)

【視頻】慧律法師《如如不動不易》

慧律法師《如如不動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