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心念未起之時」用功

學誠法師  2016/03/30  大字體  護眼色

在「心念未起之時」用功

人的行為不是由因果決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念決定的。因果是一種規律,造了什麼樣的因就會感什麼樣的果,但不是絕對的,中間還需要許許多多的緣。不能套用因果來解釋我們的一切行為,恰恰相反,要用因果去指導我們的行為,這才是積極的、正確的。

一切禍福都是自招的,佛菩薩不會懲罰,也不會賜福。三寶就好比一塊肥沃的田地,是殊勝的外緣,種下什麼種子,就得到什麼收成,全在自己的心念與行為,佛菩薩給不了我們自身因果之外的福禍。

修行的關鍵是要在「心念未起之時」用功,平常多聽聞、思維,心中常思佛法,這樣,對境時才有可能提得起來。如果平時心中全是妄念,境界來臨時怎麼有力量去轉心呢?就跟一個學生一樣,聽了課後,平時要去複習、練習,熟練了,考試時才有好成績。

念頭的改善,不能寄希望於某一天遇到某個因緣、聽到某句話就能「頓悟」,徹底解決問題,只有長期堅持不懈的聞思熏習,刻意訓練自己的心念,才能真正做到。修行沒有神奇的秘訣,就是堅持。

把握自己當下的心念和行為,讓當下這一刻積累的是正面的、朝向解脫的、清淨的力量,才有助於打破這個積蘊的惡性循環,而不是徒勞的追究過往、執著對方的行為,因為他人也是被自己的煩惱業力控制。有一個人先去解鎖,才能把雙方都救出來,而這個解鎖的人就是我們自己。

善良是我們的心念,內心的出發點,它決定了我們行為的性質。然後,通過我們的行為,來完成種種善業。事情能否辦成功,善業是否能夠圓滿,取決於我們的智慧和能力。修行要福慧雙修,讓善良有智慧的輔助,智慧以善良為根本。

回歸自己的心念,而不是時時分別計較外在的對錯。我們當下的每一個心念和行為,都在構成、影響自己的「命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每個人的性格、知見、習氣等,帶有過去業力的烙印,譬如以前喜歡佈施的人今生也會喜歡佈施,但是也並不是完全不能自主的,人的心念就是當下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我們才可以改變命運。修行就是要改變惡的習氣,增長善的習氣,用願力來扭轉業力。

串習已久的習氣,即使清醒的認識到,也不是那麼容易立即就改變的,也需要長久的練習才能扭轉。要找到自己真正追尋的方向,對自己所走的路有強大的信心,把注重外在變為注重自己的心念。

因果的本質,都是自己心念的造作,業果的成熟也是成熟於自身相續,而非成熟於外境。成佛後已經徹證我空、法空,解脫一切煩惱障、業障,不同於凡夫造業感果。善因,就是當下一念與佛法相應的心:調伏煩惱的心,反觀自省的心,希求進步的心,憶念佛法的心。在這樣的心念指導下,去造作相應的行為。首先要學習佛法。

人心的貪瞋癡多了,世界上的痛苦就多了。修行佛法,熄滅自己內心的貪瞋癡,並幫助更多人淨化內心煩惱,讓這個世界更加和平與美好。

煩惱就是魔。當下這一刻,既是果也是因,如果僅僅把它當做一個苦果來接受,就會倍加艱難;反之,把它看做一個種因的機會,當下就是出路。改變心念,不要繼續串習負面的東西,要靠發願來給自己動力。

要直接化解嫉妒心並不容易。在其他方面多努力,平時多熏習佛法,發廣大心、樹立宗旨,多修習「觀功念恩」,培養起欣賞他人、謙虛好學的習慣。從大的方面入手,從好的方面入手。內心有了寬廣的餘地,心念才有辦法轉彎。

恨一個人,折磨的是自己;放下仇恨,解脫的也是自己。因緣遷變,你恨的那個境界已經遠去,只是這把火一直留在心頭,灼燒著自己的心。心念與因緣,都如流動的河流,不要執著於它的「實在」,放下這個執念,把自己從煩惱的籠中釋放。

隨時隨地觀察此時、此刻的心念,直面自己的煩惱,用佛法去觀照、對治,就是道場、就是修行。不要用妄想、成見、言辭把自己包裝起來,把自己的煩惱掩飾起來,把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那樣就不是直心了。

修行,修的是自己的心念和行為,把它從貪瞋癡修改為慈悲、智慧,這樣我們自己會越來越清淨、快樂、無畏,也能有更大的心量和能力去幫助更多人。

放下是一種超越,徹底解決內心的問題,而不是被動無奈的逃避或表面上的不在意。不修行,人就很難認清自己的心念、煩惱,更談不上控制;修行,就是要讓自己能夠慢慢控制自己的心。所以,「放下」不是想放就放的,要有足夠的慧力才能夠做到。

種一顆種子在地裡,精心護理,也要時日慢慢長大,都是有時節因緣的,命運也是如此。改命的關鍵是改業,業的核心是我們的心念。要改習氣、改知見、改心念,讓念念都是善淨的種子,不僅命運的改善可期,當下也能遠離焦慮、煩惱。

我們決定不了別人的心念和行為,只有決定自己的心念和行為;別人的煩惱,不應成為決定自己怎麼做的理由。慈悲融化嗔恨、智慧斬斷煩惱、精進戰勝怯弱。人生的本質就是心識、心念。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一切法的生因有內種跟外種

這個就是講到種子有兩種因:一個是生因,生起的生,它...

要照顧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

我們這個色身會生老病死,終有一天要丟棄,是沒有用的...

全佛是心,心外無有佛為心所念

徹悟禪師說【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

不要在外在環境下太多時間,因為你改變不了

我們在看人生的時候,本經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環境跟內心...

分分秒秒觀照當下一念心

過去有一位年輕的修行者,在深山裡的道場打坐用功。他...

星雲大師《心理的病態》

每個人都有生病的時候,身體有病,就要醫生給看。我們...

不要被小事瑣事所累

有一對夫婦,吃飯閑談。那妻子也是興之所至,一不小心...

總是胡思亂想,心靜不下來怎麼辦

問: 我是一名學生,平時玩心比較重。心也總是靜不下...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大藏經】【註音版】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知道他心中的願望,才能夠應機說法

經文: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

出離心與大悲心,結合起來就是菩提心

以我善樂諸因果,他苦因果盡無餘,如風去來行取舍,由...

佛陀度化眾生的方法

佛陀度化眾生的方法有兩個: (一)機緣未至,默然待時...

佛教的價值觀

尊重生命的價值觀 佛教認為每一個生命都有神聖的使命,...

【推薦】如何把彌陀的功德轉成自己的功德

淨土宗的道理是他力門、果地教,整體而言,淨土法門修...

禪宗是佛法的根本

有人認為有情世界不能離開禪還好懂,因為他是有情,但...

不要用回憶來傷害自己

不想要的通通都會偏偏碰上,想要的會因為無常而離我們...

距離是一種美,也是一種保護

冬天來了,天氣變得越來越冷。森林中有十幾隻刺蝟凍得...

念佛為什麼要兼修禪觀

為什麼念佛要兼修禪觀?就是為了改變你的心態!因為你...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若眾心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

《阿彌陀經》三種註疏的特點

第三個結構段是談《阿彌陀經》三種註疏的特點。 古聖先...

喝茶的十個益處

唐代劉貞亮把飲茶的益處表述為十德:以茶散郁氣,以茶...

四大五蘊

「四大本空,五蘊非有」,這是佛陀成道後,對宇宙世間...

念佛人靜坐也須念佛

念佛人靜坐也須念佛。非外道只靜坐而已。念佛行住坐臥...

佛教是如何看待同性戀的

問: 佛教是如何看待同性戀的?同性戀可以往生淨土嗎...

人生的禍福來自於因果

人在一生中往往有各種不同的遭遇,是禍是福、是苦或是...

【佛教詞典】白骨觀

(術語)即九想中之骨想也。為知無常而拂執著之念,故...

【佛教詞典】迦葉衣十萬兩

(傳說)智度論二十六曰:佛初成道時,知迦葉衣應佛所...

【視頻】佛頂尊勝陀羅尼教念

佛頂尊勝陀羅尼教念

【視頻】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