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心念未起之時」用功

學誠法師  2016/03/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在「心念未起之時」用功

人的行為不是由因果決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念決定的。因果是一種規律,造了什麼樣的因就會感什麼樣的果,但不是絕對的,中間還需要許許多多的緣。不能套用因果來解釋我們的一切行為,恰恰相反,要用因果去指導我們的行為,這才是積極的、正確的。

一切禍福都是自招的,佛菩薩不會懲罰,也不會賜福。三寶就好比一塊肥沃的田地,是殊勝的外緣,種下什麼種子,就得到什麼收成,全在自己的心念與行為,佛菩薩給不了我們自身因果之外的福禍。

修行的關鍵是要在「心念未起之時」用功,平常多聽聞、思維,心中常思佛法,這樣,對境時才有可能提得起來。如果平時心中全是妄念,境界來臨時怎麼有力量去轉心呢?就跟一個學生一樣,聽了課後,平時要去複習、練習,熟練了,考試時才有好成績。

念頭的改善,不能寄希望於某一天遇到某個因緣、聽到某句話就能「頓悟」,徹底解決問題,只有長期堅持不懈的聞思熏習,刻意訓練自己的心念,才能真正做到。修行沒有神奇的秘訣,就是堅持。

把握自己當下的心念和行為,讓當下這一刻積累的是正面的、朝向解脫的、清淨的力量,才有助於打破這個積蘊的惡性循環,而不是徒勞的追究過往、執著對方的行為,因為他人也是被自己的煩惱業力控制。有一個人先去解鎖,才能把雙方都救出來,而這個解鎖的人就是我們自己。

善良是我們的心念,內心的出發點,它決定了我們行為的性質。然後,通過我們的行為,來完成種種善業。事情能否辦成功,善業是否能夠圓滿,取決於我們的智慧和能力。修行要福慧雙修,讓善良有智慧的輔助,智慧以善良為根本。

回歸自己的心念,而不是時時分別計較外在的對錯。我們當下的每一個心念和行為,都在構成、影響自己的「命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每個人的性格、知見、習氣等,帶有過去業力的烙印,譬如以前喜歡佈施的人今生也會喜歡佈施,但是也並不是完全不能自主的,人的心念就是當下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我們才可以改變命運。修行就是要改變惡的習氣,增長善的習氣,用願力來扭轉業力。

串習已久的習氣,即使清醒的認識到,也不是那麼容易立即就改變的,也需要長久的練習才能扭轉。要找到自己真正追尋的方向,對自己所走的路有強大的信心,把注重外在變為注重自己的心念。

因果的本質,都是自己心念的造作,業果的成熟也是成熟於自身相續,而非成熟於外境。成佛後已經徹證我空、法空,解脫一切煩惱障、業障,不同於凡夫造業感果。善因,就是當下一念與佛法相應的心:調伏煩惱的心,反觀自省的心,希求進步的心,憶念佛法的心。在這樣的心念指導下,去造作相應的行為。首先要學習佛法。

人心的貪瞋癡多了,世界上的痛苦就多了。修行佛法,熄滅自己內心的貪瞋癡,並幫助更多人淨化內心煩惱,讓這個世界更加和平與美好。

煩惱就是魔。當下這一刻,既是果也是因,如果僅僅把它當做一個苦果來接受,就會倍加艱難;反之,把它看做一個種因的機會,當下就是出路。改變心念,不要繼續串習負面的東西,要靠發願來給自己動力。

要直接化解嫉妒心並不容易。在其他方面多努力,平時多熏習佛法,發廣大心、樹立宗旨,多修習「觀功念恩」,培養起欣賞他人、謙虛好學的習慣。從大的方面入手,從好的方面入手。內心有了寬廣的餘地,心念才有辦法轉彎。

恨一個人,折磨的是自己;放下仇恨,解脫的也是自己。因緣遷變,你恨的那個境界已經遠去,只是這把火一直留在心頭,灼燒著自己的心。心念與因緣,都如流動的河流,不要執著於它的「實在」,放下這個執念,把自己從煩惱的籠中釋放。

隨時隨地觀察此時、此刻的心念,直面自己的煩惱,用佛法去觀照、對治,就是道場、就是修行。不要用妄想、成見、言辭把自己包裝起來,把自己的煩惱掩飾起來,把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那樣就不是直心了。

修行,修的是自己的心念和行為,把它從貪瞋癡修改為慈悲、智慧,這樣我們自己會越來越清淨、快樂、無畏,也能有更大的心量和能力去幫助更多人。

放下是一種超越,徹底解決內心的問題,而不是被動無奈的逃避或表面上的不在意。不修行,人就很難認清自己的心念、煩惱,更談不上控制;修行,就是要讓自己能夠慢慢控制自己的心。所以,「放下」不是想放就放的,要有足夠的慧力才能夠做到。

種一顆種子在地裡,精心護理,也要時日慢慢長大,都是有時節因緣的,命運也是如此。改命的關鍵是改業,業的核心是我們的心念。要改習氣、改知見、改心念,讓念念都是善淨的種子,不僅命運的改善可期,當下也能遠離焦慮、煩惱。

我們決定不了別人的心念和行為,只有決定自己的心念和行為;別人的煩惱,不應成為決定自己怎麼做的理由。慈悲融化嗔恨、智慧斬斷煩惱、精進戰勝怯弱。人生的本質就是心識、心念。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修一切法門都離不開觀心

說到開示,講來講去,都是剩語,因為講不出什麼新鮮的...

心隨境轉,心也跟著生滅

隨著我們佛法修學時間的增長,我們整個修學的功夫也應...

【推薦】同樣是佈施,但所得果報卻不同

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因緣生就是說,...

把心找回來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心,究...

十八隻狐狸吃葡萄(十八種心態,十八種結果)

有一個古老的故事開頭:在一位農夫的果園裡,紫紅色的...

拓開心量 包容別人

能夠包容別人,別人就能包容我;能夠幫助別人,別人就...

七心訣

心善 善良是養生的一大營養素。一個人行善事,能經常...

修行人有什麼事情,千萬不要輕舉妄動

我們身為一個修行者,經常會注意自己內心的狀態,很快...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論

往生論...

【大藏經】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當下是我們唯一擁有的一刻

如果我們花許多的時間擔憂昨日發生過的事,以及明天將...

釀酒賣酒者應當這樣懺悔

【原文】 賣酒者當自念云:五穀本以養人,今糜爛為酒,...

佛療六法

一、念佛對治業障: 平時多用念佛的名號、智慧、功德...

把QQ頭像換成佛菩薩的頭像

近來看到很多佛友的QQ頭像,各種各樣的都有。有男人的...

用恭敬心待人,為何反而覺得我好欺負

問: 為什麼我用恭敬心對待一些人,他們反而覺得我好...

豐子愷《護生畫集》

豐子愷——護生畫集...

妙蓮老和尚:素食是秘方

人說命第一,我說身第一;身若不健康,命長苦痛多。...

不應以職業論貴賤

佛教提倡眾生平等,這平等指:1.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

五方佛

五方佛代表五種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願修行,最終...

對母親再好一點

即便我們已經長大成人,足夠高大強壯了,這時候的父母...

【推薦】捨不得兒女,誤了她一生的大事

一、肝癌病苦,拚命念佛,水腫消掉 另外一位病人。昨天...

淨界法師:唯識三十頌直解

本頌是印度的大論師天親菩薩所作,雖然只有三十個偈頌...

要學佛道,先結人緣

兜率從悅禪師,參訪密行的清素禪師,非常禮敬,有一次...

白衣上座講經,出家人應該慚愧

這裡有位法師提出二個問題: 問一、末法時代白衣在上座...

商人砍柴能得福?

一位商人一心求福,希望事業成功、賺盡天下財富。有人...

不與一切萬法為伴侶

你看我們現在都活在妄想,所以我們往生弄得自己非常沒...

【佛教詞典】四結

(名數)以日月之四翳譬四結也。一雲,欲結也。二風塵...

【佛教詞典】鳳凰山聖果寺志

全一卷。清代僧超幹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

【視頻】心經(胡渭康粵語演唱)

心經(胡渭康粵語演唱)

【視頻】藥師咒(法鼓山教念)

藥師咒(法鼓山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