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把心找回來

2011/07/12  大字體  護眼色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心,究竟是什麼?

我,從何而來、往何而去?

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我從何而來,往何而去?人生的意義究竟為何?參不透答案就這麼放棄不再尋找,日復一日,度過一生,到頭還自懊嗎?

唯有「覺性」,掌握自己,心才能安住,念頭不再妄想紛飛。

人生這條路實在是出人意料之外,每個人在這生當中都會遇到不可思義的因緣。因緣有前因後果,但人往往在過程中迷失了自己,不知該何去何從,在這一生當中做了什麼?心在哪裡?找不到心,人生也白白走了一遭。

「人生,從哪裡來?要做什麼?」怎麼想也想不出答案。

「真的沒有答案嗎?絕對是有的!」不知心是什麼,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這就是迷!佛法即是要解決人生的無明,要人覺悟,破除人生迷惘,藉禪修、親近佛法,就能慢慢找到答案。

有一個公案:從前有位羅狀元,當官十幾年,育有一子,他親自教導孩子,希望將來兒子同父般有成就。然而不管他如何努力,兒子仍然十分愚癡,羅狀元非常難過,「自己如此有成就,竟生了個愚癡兒子,人生所為何來?意義何在?」於是他出家修行,留予後世此偈:「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是是非非何時了,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

是的,萬千大眾不都是這樣過了一生,念大學、成家立業,求成就、做大官,辛辛苦苦往上爬,無非在追求目的,但這個目的達到後接下來怎麼辦呢?只好再找另一個目的,否則,真不知自己要做什麼。

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指出何為清楚明白的修行之路。一天釋迦牟尼佛為大眾說法,卻不發一語,只是用手拈起一朵花,千萬弟子中唯有摩訶迦葉微笑點頭,他悟到當下這念心,而成為禪宗初祖,代代以心傳心。

頓悟的經驗其實每個人都有,例如坐下來念書,一開始不懂;解不出答案,但突然間就明白了,這就是悟。然悟有大悟、小悟,有悟世間道理等,而佛法講悟是「悟自己本來的心」。昔日德山祖師還是周金剛時,懷疑禪宗如何「見性成佛」,千里迢迢到南方要找龍潭祖師辯論,途中卻被賣點心的老婆婆問倒:「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師父點那個心?」

「心念剎那剎那生滅,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剎那過去也不可得,真正自己的心是什麼?」且天天以眼耳鼻舌身意觀相,看不到真相,殊不知「見諸法空相,即見實相」。德山祖師也曾從蠟燭的明滅中悟到「光明、黑暗是無常、是生滅;但能知光明與黑暗之覺性,超越光明與黑暗,不生不滅」。

什麼是覺性?釋迦牟尼佛曾以「客塵」道理來闡釋,「旅客總在流浪,不斷尋找目的地,來來去去不停留,而安住在旅舍、不來不去的才是主人;又如灰塵在虛空中飄浮,虛空有無隨灰塵在動?一客一塵,一主一空,要體悟主人在哪裡,勿錯把客人當主人」。

明白客塵道理,再來觀照自己,變幻無常的身體、心念是客塵,灰塵在陽光中看得一清二楚,陽光即代表覺性,能觀照自己心念。覺性的第一步就是反照心念,先覺悟什麼不是自己的心,才能找到自己的心;心念從早到晚生滅不已,但人通常把心念當成自己,「將客人當成主人」,問題就在此,若心念改變,那自己又到哪裡去?

生火變異不停的是心念,覺性則不生不滅、不搖不動,眾人以為覺性很難,其實覺性始終沒有離開,能起心動念、創造身口意都是覺性。所以覺性,就是要覺「心」在哪裡,找到不生不滅的心,就是找到自己真正可以掌握的覺性,不須靠外在因緣和合而生;世間所有一切都是因緣成就,因緣散了就沒有了,唯有覺性與自己最親,身體還給父母,覺性要還給誰?必須還,因它是本具的,是自己真正可以作主的地方。

「找到自己的心後,要更進一步了解心的作用,心能作主,人生就能自在,讓心作主,讓覺性功用發揮出來」,「相信因果,相信所有問題皆是自己所創造,必須學習轉念,心念一轉,因緣就轉,人生逆境、煩惱痛苦,全看自己能否化為成就資糧,行智能者能在任何機會下轉而成就自己,這就是真實的人生智能,讓心發揮無限的力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業能縛住心,心也能轉變業

心能造業,心也能轉變業;業是由心造的,業也能隨心轉...

聖嚴法師《守心》

守心的本身是一種方法,是從制心、守一而產生的。五祖...

凡夫的心與佛陀的心有什麼不同

相似即佛於實相理,相似得見。四住雖先落,六塵未盡空...

無道心

文道是個雲水僧,因久仰慧薰禪師的道風,故爬山涉水不...

尋找心的本來

學習任何一部經典,首先要知道它的重點是什麼。 很多...

接納無常、無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開始用禪宗的功夫,有幾樣道理是必須要明白的。修行人...

一一諸色,但唯心故

問:若即心是佛者,則一切含生,皆有此心,盡得成佛。...

境緣無好丑,好丑起於心

四祖大醫禪師旁出法嗣牛頭山法融禪師,潤州延陵人也。...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知足不是沒有追求

01、知足不是沒有追求,而是追求之後要知足,而是在追...

增長業與不增長業

我們看到業果的相續跟不相續的兩種因緣,接下來我們來...

身心一如相互連結

在佛陀的教導中,我們了解身心是無法分割的。身即是心...

陪病人念佛的經驗

以前我在醫院當醫生,發現很多的患者,不能夠接受傳統...

無量劫造的罪很多,有沒有銷罪方便法

第九品《稱佛名號品》,我略說一下這一品的題目。前面...

突發腦溢血,念藥師佛化險為夷

藥師法門,又叫延壽法門。當有人死相現前,神識出竅之...

早起的人,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1. 首先自然是精神會變好 睜開眼的那一刻,清醒的一天...

父母的教訓和責罰

居則致其敬的意思,是說在日常生活中,做子女的人,無...

用四無量心對治煩惱

如果學佛者在生活中解行並進,開、示、悟、入佛的知見...

讀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艮卦?

【原文】 宋儒有言:讀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艮卦。 此...

如何看待所謂的「完美」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做人做事沒有要求...

聖嚴法師《思善、思惡》

我們先要善惡分明,才能開始修行。善惡分明的人,是正...

長壽短壽不都是在做一個夢嗎

請看下面第七段:學道當明心。 我們修學佛道要注意明瞭...

在家居士不想過世俗的生活,該怎麼辦

問: 師父您好!我是一個在家居士,快三十了,沒有結...

佛陀說做到這四個標準,你就是「大丈夫」

世尊!怎樣才能堪稱大丈夫呢? 有一位比丘向佛陀請教:...

如何不讓種下的惡因產生果報

我們如果了解了改變因果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如何做才能...

【佛教詞典】習滅

(雜語)習善滅惡也。無量壽經下曰:善知習滅音聲方便...

【佛教詞典】不拜

(雜語)受三歸為優婆塞優婆夷者,不得拜餘道之天神地...

【視頻】一代禪師 百年虛雲

一代禪師 百年虛雲

【視頻】《阿彌陀經》圓光佛學院女眾法師(閩南語版)

《阿彌陀經》圓光佛學院女眾法師(閩南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