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善良與軟弱無關

學誠法師  2016/03/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善良與軟弱無關

《道德經》中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明智的行為通常被愚者嘲笑,智者所喜。我們是希望成為智者之友,還是獲得愚者之讚呢?

凡夫不堅定於善,就會被煩惱所黏縛。善法不可不執,但不能著相,菩薩無住生心,而非無心,是精深微妙的智慧境界。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執著」,而是不知道該追求什麼、堅持什麼。

有一種大膽叫魯莽,有一種大膽叫勇敢;有一種膽小叫軟弱,有一種膽小叫謹慎。膽大、膽小不是關鍵因素,有沒有智慧才是最重要的:做每一件事情,都知道自己的目的、行為的善惡、當下的條件及做事的方法。

善良與軟弱無關,相反,它是一種力量。軟弱恰恰是因為善良的力量不足、不純正、不堅定、不持久。要想令善的力量增長、強大,需要學習、實踐,提升智慧。

能接受逆境,必定是內心有極為堅強的力量,「無慾則剛」;對慾望的追逐、與他人的攀比等,才是真正令我們軟弱的原因。所以,如果內心強大,就不會隨外境而轉。覺得自己窩囊,是因為內心缺失宗旨而被動面對境界,無力控制局面,更無力控制自己的心。

善是自己願意、歡喜去做利人助人之事,軟弱是自己不得不去做不願意做的事。工作中,自己能夠做得到的,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做不到的,也沒有必要強求承擔。開發出自己的主觀意識來,高高興興的行善助人,坦然明確的拒絕能力之外的事,做一個自信、善良、豁達的人。

對自己所走的路失去了信心,心就會抗拒、徘徊,行為就會軟弱無力,一切看似合理的理由都是在找藉口而已。我們做一件事,最重要的不是興趣,而是意義。越是有意義的事情,困難會越多,這就要靠我們的願力與智慧去面對,願力決定始終,智慧決定成敗。勿忘初心。

內心的陽光沒有開發出來,就會膽怯、軟弱。慢慢修行,用正知見、慈悲心來充實自己的內心,開發光明,漸漸就會無所畏懼。

忍辱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有力量和理智的表現。絕大多數人都誤解了忍辱的意義,真正的忍辱是超越表面的逆境,昇華內心的悲智,如烈火出真金。

善不一定就會被惡利用,如果善的力量足夠強,就可以影響、轉化惡的力量。善良無私不等於軟弱可欺,真能做到無我,對境必有智慧。

佛教所說的忍辱與阿Q精神,外表有一部分相似,內涵卻有云泥之別。前者是基於長遠因果的智慧和內心調伏煩惱的力量,後者是愚癡的自我麻醉;前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行為是為什麼,能如何利益自他,後者是軟弱無力的無奈之舉。

善良若缺乏了正念,便會軟弱無力,難以持久。正念,就是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善良若缺乏了智慧,便會處處矛盾,難以利他。智慧,就是明白每一個行為會帶來什麼結果。正念與智慧,都需要通過聽聞佛法而慢慢培養、增長。而一個真正具足正念與智慧的人,必定會無條件的善良。

諉罪掠功乃小人事。若自己遇到不公平之境遇,便也效學成為無良無品之人,才是真的軟弱無力;堅持自己做人的原則不僅不是懦弱,反而是一種力量。

軟弱,是因為內心沒有力量;沒有力量,是因為沒有方向、沒有心量。反之,一個強大堅定的人,一定有清晰的目標,他不會總是被動地擔憂別人的欺辱,而是主動去思考如何能夠幫助到更多人。

沒有正念支持的善念,是猶豫不決、軟弱無力的,禁不起風吹雨打。自己的痛苦並不是源於善良,而是源於缺乏信心與正念。培養信心不易,但真正有信心,就會充滿勇氣,坦然平靜,就會有真正的快樂。

君子爭罪,路便越走越寬;小人爭對,事卻越辦越難。很多時候,忍一時、退一步並非軟弱,識得大體,不必在小處爭利鬥氣。

嚮往美好、揚清滌濁之心人人有之,但決不能僅止於憤怒與悲傷。每個人都不是社會的旁觀者,而是其中的一份子,改變世界,從改變自己開始。發大願心,超越憤怒與悲傷,改變自己的冷漠和軟弱,堅持自己的善良和勇氣,用行動去改變,去建設。

讓人們膽怯而軟弱的,都是內心的妄想;心無罣礙,無有恐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粗布衣換高貴衣服

過去有一位窮人,為人工作,得到一件粗布衣。有人看見...

善良的美麗

有一種美麗,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需要我們用心來感...

博士買驢

有位滿腹學問的博士買了一隻驢子,付了錢之後,突然想...

遞出善良與真誠

夫妻倆在樓下賣粉已有時日。簡易的攤檔,熱情的笑臉,...

愚癡者只看外表

很久以前,一位年輕的修行者,在前往舍衛城化緣的途中...

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一個人如果整天帶著抱怨的心情工作,不但工作效率低,...

稍得世間智一點皮毛,便以為大徹大悟了

【原文】 智有二:有世間智,有出世間智。世智又二:一...

善良的種子終會開花

哈恩皮爾是德國柏林一家豪華餐廳的小廚師,他工作兢兢...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為什麼要懺悔,懺悔的意義何在

前面講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講到懺悔方法。首先我們看看...

為何名為觀世音

觀世音菩薩過去修什麼法門,現在得名為觀世音呢?具有...

學佛應重視威儀的訓練

佛門教育十分重視思想教育與生活教育,因為唯有健全的...

助念生西須知

助念之要 各位大德蓮友: 今日大家參加盛會,學人來此...

惟賢長老:佛教對素食傳統形成與發展影響

一、 素食是佛教的優良傳統 素食與人體的健康有極密切...

比丘命終之後趣向何處

往昔,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佛陀告訴比丘...

修學佛法,絕不可離開淨土法門

釋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示生人間,說種...

天乘四種禪定之二禪

二禪,亦名定生喜樂地,謂行者厭患初禪覺、觀之渾濁內...

放掉無謂的固執

有兩個貧苦的樵夫靠上山撿柴餬口,有一天,他們在山裡...

以金剛慧斷煩惱

今天接著講《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四祖道信大師說:...

微笑就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人的一生,不論是誰都會遇到許多挫折,但是不管怎樣,...

對六字洪名繫念不止,一定能生彌陀淨土

你只要對六字洪名繫念不止,一定會生到阿彌陀佛的淨土...

施善與尊嚴

紐約位於寒帶,所以冬天常有大風雪,撲面的雪花不但令...

破除心外無淨土的邪知見

【原文】 破繫心外無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計情。二、...

當代佛教徒要具備這3種意識

憂患意識 在佛教的經典中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末法時代。...

佛教度化眾生的四種悉檀

眾生的根器千差萬別,所以佛教度化眾生時,也會因勢利...

【佛教詞典】二十八不正見

【二十八不正見】 p0036   雜集論十二卷十頁云:何等...

【佛教詞典】庫頭

禪林中,職掌出納者。本為東序六知事之一,後又稱副寺...

【視頻】夢參老和尚《修行必須給自己定功課》

夢參老和尚《修行必須給自己定功課》

【視頻】慧律法師-安祥之道(馬來西亞)

慧律法師-安祥之道(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