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外面的世界是我們精神世界的投影

慈誠羅珠堪布  2016/02/28  大字體  護眼色

外面的世界是我們精神世界的投影

今天課的題目是——相由心生。很多佛經裡經常都講「相由心生,境隨心轉」等等。這些經典的話,在很多佛經上經常出現,那麼我們今天講的題目就是「相由心生。」

首先我們介紹一下什麼叫做「相」,什麼叫做「心」,怎麼從心產生。先了解一下這些。

「相由心生」相是什麼呢?佛經上講得可以從兩個層面解釋,現實生活當中的各種各樣,人的面相,人的念頭,各種各樣的念頭,這些是叫做相。還有外在的世界,山河大地,包括人類居住的地球、西方極樂世界、天堂、地獄等等,這些也叫做相。凡是我們的五種感官,眼、耳、鼻、舌、身,能夠感受到的外面的世界都叫做 「相」。

「相由心生」,心是什麼呢?很多時候在佛經裡面,很多時候指的是我們的第六意識。佛經裡講八識,尤其是唯識宗講八識,把我們人的精神世界分成八個不同層面,叫做八識。其中第六識,西方心理學和哲學用「心理」這兩個字來表達,比如我們能夠去判斷、分析、研究有思維能力的精神就叫做「心」,平時是這樣的。

但是「相由心生」的「心」不是這個意思,這裡面講的心是佛教裡講的「五蘊」時候的「行」。

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是什麼呢?佛教把整個物質和精神,還有物質和精神的運動,所有這類的歸納為五種不同的東西。蘊,就是很多東西堆積在一起的時候叫做「蘊」。

行蘊是什麼東西堆積在一起呢?行蘊的蘊這個字裡面有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比如說視覺、聽覺、觸覺等等,眼耳鼻舌身五種感官的覺受。外在世界對五種感官刺激所產生不同的覺受,也就是我們視覺、聽覺這些。視覺、聽覺後來都加個覺悟的覺。凡是有「覺」這個字的都不是物質,用佛教語言來說都不是物質,物質是感受不到外界的。比如說兩塊磚頭碰到一起,它們感覺不到,沒有觸覺,但是我們的手去接觸一塊磚頭的時候就能感受的到,這塊磚頭的存在。

因為手去觸摸的時候產生了覺,就叫觸覺。同樣,視覺、聽覺、嗅覺都是一樣,從佛教的角度看,它們的屬性不是物質,而是精神。眼耳鼻舌身這些所有的覺受,再加上第六意識就是「行」,行不單單指我們的意識。視覺也叫做行,聽覺也叫做行,觸覺也叫做行,就是因為這麼多的覺感受堆積在一起,它們的總稱叫做「行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相由心生的心。

相由心生,就是從我們的心當中產生各種各樣的相的意思。佛告訴我們相由心生,實際上佛想讓我們明白什麼樣的道理呢?這跟我們的解脫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有相當大的關係。首先,佛陀告訴我們相由心生的主要動機是什麼呢?是想讓我們明白不要過度的相信外面的世界。為什麼不能執著外面的世界呢?所有的普通人,用佛教的話講凡夫,把外面的所有的東西,當做一個真實的東西,然後我們追求,我們把外面的東西當做很真實的,然後拒絕外面的,從生下來到死亡之間一輩子,我們在追求和拒絕外面的,在當中掙扎。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失去了對自我的認識。把外面的物質世界當做真實的,然後去研究、去追求、去學習等等。度過了一輩,從來沒有回頭去研究自己,沒有分析自己,沒有觀察自己。佛教我們平時叫佛學,實際上佛教講什麼?佛教主要是在研究人,佛教主要是研究人的生命,和人的精神世界。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對人的生命和人的精神世界最了解,研究最透徹的就是佛教。因為它專門研究這兩個。

佛教讓我們一定要明白,外面的世界實際上是我們精神世界的一種投影,我們精神世界的一種反射。投影機把各種各樣的圖案投射在牆上,當我們看到圖案時,不懂原理的人,他以為圖像就在牆上,但是懂這個原理的人不覺得這些圖像在牆上,而在投影儀裡。但是不明白道理的時候,認為不是這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推薦】應該怎樣觀察我們的色身

我們的生命是沒有開始的,要是說生命有開始,那生命就...

從第八識而起,又匯聚到第八識裡

【眾生者。色受想行識五陰。眾法相集而生也】。由色、...

人生所遇都是自己所修,唯有知恩感恩

【七者此土有塵緣障道苦。彼土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經營...

心定如須彌山,任何境界都不動心

我們要借假修真,傚法諸佛菩薩超人的智慧,難思的神通...

佛教如何解釋各種夢境

我們做了各種夢以後,心裡就會牽腸掛肚,想要找人來解...

心境決定你的處境

我們講說心境決定你的處境。這句話一點不假。說我現在...

心裡有正念,就能夠抵禦外境的誘惑

【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

「不隨妄轉」對念佛人很重要

你應該怎樣訓練你自己不要老是被外境所轉,不是等到臨...

豈能一日不拜佛

《普賢行願品》的第一大願是禮敬諸佛,可見佛法修持要...

遇到魔障如何面對

前面的經文講到安住真如,我們要不斷地提醒自己 何期自...

虛雲老和尚的「大乘三大部」

修行首重見地。確立圓滿的見地,是修行的第一步。這第...

佛門裡面為何有「三多」

明清以來,世間人對於佛教或佛法產生了種種的誤解,現...

舍下一分,得一分自在

人生是苦。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認可的,因此我們有著許...

如何能增進人生的幸福呢

我們都想過幸福快樂的生活,可是幸福快樂不是光想就有...

我們能聽聞這部經,要感恩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我們看這個名稱,在...

從敲門聲看出你的修養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伯特赫拉別恩曾提出過一個公式:信...

各宗要略——唯識宗

學統 唯識宗,又稱法相宗。說明萬法唯識所顯及分析諸法...

無我淺談

一切法都是依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相對的,彼此相...

【推薦】心的五種歸納

佛教把我們的心歸納為肉團、緣慮、集起、含藏、真如五...

宣化上人:以利益世人為己任

你們要立大志,做大事,不要想做大官,賺大錢。那是為...

月藏經吉祥文

我昔行苦行,為諸眾生故,捨己自身樂,令法久熾然。...

數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問: 在家打坐時用數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