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

蔡禮旭老師  2015/11/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孔子說到,君子有三件是很敬畏的事。『畏』就是恐懼,不敢違背。第一是敬畏『天命』。這個「天命」也是自然的規律,就是因果報應的真相。這個教誨在經典當中都有提到,比方《尚書》講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而且人深刻去體會天命這個自然法則,他會細到任何一件事都有因果,任何一個念頭都有因果,他就懂得敬畏了。可以具體舉一些例子,讓人去體會。像宋朝衛仲達先生,他起個念頭為全國百姓著想,他這個善的力量超過了他一輩子的惡行。那人知道了,怎麼會不慎重自己的念頭?

另外古代有一個李生,他要去考進士,結果遇到客棧的老闆。客棧老闆說:他作夢有人說到明天會有今年一個考上進士的官人,會來你這裡住,你好好接待他。結果他到的時候,這老闆非常的慇勤,他也很納悶,怎麼對他這麼好?就告訴他,他今年會考上。他很高興,終於這麼多年的苦讀有結果了。但是當天晚上就想著,我考上進士,要當大官,我這個太太是還很貧窮、不發達前娶的,又嫌妻子不夠美麗,看不上自己的妻子,就動了這個念頭,想說考上以後要換太太。

結果後來他去考試,這個客棧的老闆又夢到人家告訴他,這個考生還沒考上就想著換太太,這一念把他的福報折掉了,他考不上了。果然回來的時候沒考上。老闆告訴這個讀書人,這個讀書人羞愧到也不敢住了,就走了。所以一念就把自己這麼大的福給折掉,因為對不起自己的糟糠之妻,太太跟自己同甘共苦,一富貴了就想要換掉,這是薄福之人。這是「畏天命」。所以當老師跟當父母的,教導孩子敬畏因果報應是非常重要,他才不敢做惡。我們要多讀一點故事才好,隨時可以藉一些機緣引導他,決定不可以起惡念,更不能做惡的行為。

『畏大人』是敬畏有德,或者是處在高位的人。第三是『畏聖人之言』,敬畏聖人的教誨。而有德之人,或者是處高位的人,以至於是聖人的教誨,一定都是跟天命、跟因果報應這些教誨是相應的。一個人不敬畏有德的人、高位的人,他就會愈來愈傲慢、囂張了。所以君子這個三畏,「畏天命,畏大人」,他尊重國家的領導人,以至於配合國家領導人把老百姓教化好,接著敬畏聖人的教誨,他終身不敢忘記聖人給他的這些教導。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小人不知道因果報應,而肆無忌憚的放縱習氣,這個在我們當前社會看得非常明顯。人有錢或者有權勢,那幹的事情真是讓人髮指,讓人真的是連說都不忍心說,就那行為可能比畜生還不如。所以因果教育重要!小人不學就不知這些道理,尤其他不相信有來生,他覺得反正做完也沒人可以治他。所以老子說「天網恢恢」,上天是有天律的,「疏而不漏」。包含孔子講「遊魂為變」。

你造了那麼多惡,靈性、靈魂一定是墮落的分,還要受到很慘的報應。「狎大人」,輕慢的對待居高位的人。現在很多社會風氣,對高位者還是不夠尊重。當然高位者,還是要期許自己用德行來以身作則、來感化百姓。但下位者,哪怕在位者無德,我們也不應該去輕慢他們。因為我們一輕慢他們,我們自己的行為也錯了。所以這個時代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自己要做對。父母不對,領導不對,老師不對,你不輕慢他們,反而做好來影響他們,每個人都有羞恥心,還是會被感動的。所以面對這個時代,不要指責任何人,也不要輕慢任何人,從自身做好最重要。

小人不懂得尊重,居然還戲侮,拿聖人的教誨開玩笑,「侮聖人之言」。在宋朝有一個讀書人拿孔子開玩笑,當地的父母官李純仁在南昌蓋孔廟,把舊的孔子像要移開,很多人搬不動。他在旁邊輕慢聖人說,聖人字仲尼,他就開玩笑說這個很重,所以搬不起來。這個李純仁對他非常嚴肅,斥責他。結果他當天回去,夢中就被杖打二十,最後就變得愚癡,很多字都看不懂。所以不能侮辱聖人,也不能侮辱他的教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讀誦安置須知

讀誦須知: 1、經典乃三世諸佛之師,如來法身舍利,亦...

生活中不能隨便用阿彌陀佛的名號嗎

問: 日常生活中不能隨便用阿彌陀佛名號嗎? 大安法師...

受過三皈五戒的居士可以拜神嗎

問: 我們潮汕人,每年年末家家都要拜天公及帝釋天神,...

不要以「凡夫心」對接「聖人境」

問: 法師在講解中提到無我,既然這個神識不是我,我們...

南懷瑾老師:學佛後對鬼神也應該和善恭敬

我們年輕時學佛也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

至誠懇切專念南無阿彌陀佛

很多人對於佛教淨土理念,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艱,...

拜懺之精神與正確態度

懺儀在佛門裡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儀式。以修行的...

不孝父母不敬三寶的苦報

地藏菩薩首先說到南閻浮提典型的罪報情形,不同於其他...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推薦】清明時節該如何祭祀祖先

清明時節,國人有追終慎遠、感恩祖先的傳統,但大多數...

禪詩三百首

1、無相偈六祖惠能大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

南亭和尚《地藏菩薩本跡因緣》

各位聽眾!農曆的七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這七月...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楞嚴經》中念佛圓通章中說:若諸眾生,憶佛念佛,現...

用心靈的力量來引導你的生命

基本上佛教把眾生分二類:一個叫覺悟的眾生,一個叫顛...

以這種心態來拜懺,是不能滅罪的

稱情愛戀,違意憎嫌,此不淨心,未足除罪。 這是說明在...

無藥可救的心梗病人為何奇跡生還

當內科住院醫師第一年,有一夜,在加護病房值班時,急...

【推薦】淨土法門的本質要點

了解這個佛的本懷之後,我們也要把出生死、成佛道作為...

倓虛大師的出家因緣

一九一七年,我四十三歲,在營口開藥鋪,每天除看經外...

聖嚴法師關於自殺的問答

問: 日本有年輕人透過自殺網站相約自殺,而台灣也有自...

關於吃素的兩個認知

慈悲心的直接的表達就是不殺生,我們住在沿海地區的眾...

修行為何要遠離惡友

問: 師父,為什麼我們修行要遠離惡友呢?那些惡友,...

人間佛教的人情味

法師與小食客 慈惠、慈嘉二位法師留日期間,一天相約...

為什麼為人處事要誠實信譽

問: 為什麼為人處事要誠實信譽? 方海權答: 經中說...

宏海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第一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

應該如何看待佛菩薩的感應

問: 在五戒的大妄語中,佛陀嚴禁弟子宣說過人之法,...

【佛教詞典】阿鼻地獄

(界名)阿鼻為地下之牢獄,故曰地獄。在此地下之最底...

【佛教詞典】宿願

即指於宿世(過去世、前生)、往昔所發之誓願;廣義而...

【視頻】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百食一味》

宏海法師《普陀山白華庵-百食一味》

【視頻】佛七共修一支香(文殊講堂)

佛七共修一支香(文殊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