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寬德法師  2017/08/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楞嚴經》中<念佛圓通章>中說:「若諸眾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阿彌陀經》也說: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得阿彌陀佛及諸聖眾接引,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也正是這些經典的引導,祖師大德的弘揚,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成為修習淨土法門的一個標準。但是,有時候,我們過於強調只持一句佛號,其它善行都不修習;或者只強調他力,而不提倡修習自力,也是有違佛陀在《觀無量壽經》對韋提希夫人講說「淨業三福」的教授。所以,我們可以想一想:當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時,阿彌陀佛是念什麼而得成就極樂國土的?《無量壽經》中,法藏比丘向世尊說:「我發無上正覺之心,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是發大乘菩提心而久修福慧資糧,發大願力,得以成就西方極樂佛土的莊嚴。因此,菩提心即是往生之正因。

其中,此經又說到三輩往生:

「其上輩者,為捨俗出家,一向專念無量壽佛,發大乘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而中輩者,為十方世界諸天人民,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

從這經文中可知,求生西方極樂國土,不僅一要心專念無量壽佛,還須修諸種種功德,只有這有這樣才可以得生西方淨土。

然而,我們有些人念佛發願,除了往生的願,還有希求身體健康、事業順利、家庭幸福、財源廣進的願,不曾想這些願是希求娑婆世界安穩的願,並不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願。所以,我們要以佛說經典為依據去修習淨土法門,否則,則信力不堅定,願力不殷切,行力不周圓。

在《大寶積經》中,說到東方不動佛國土莊嚴時,有一比丘聞佛讚揚不動如來佛剎功德,心生貪著,而白佛言:「世尊!我今願生不動佛剎。」

佛告比丘:「汝之愚迷豈得生彼。何以故?不以愛著之心而得往生,唯有植諸善本、修諸梵行得生彼故。」

由此可知,不僅成就往生西方世界需要善行德本、修習梵行,而且成就他方國土也需要這些善行資本才可以滿願往生。所以,我們念佛,不僅念阿彌陀佛名號,還須念彼佛及諸佛的身口意的功德。畢竟諸佛是成就自身語意的種種功德而成就佛果的。而且,因其願力而成就諸佛國土的種種莊嚴而利益有情。

所以,一個只會嘴上念佛的人,和一個身口意都在念佛的人,是有很大差別的。因為憶佛念佛可以將諸佛身口意功德攝於其心,用於其行,讓身邊的人能夠感受的佛法的慈悲於智慧。所謂的念佛一心不亂,不僅是佛彌陀聖號繫於一心,無有雜念,而是將諸佛成就的清淨身口意及講說之法繫於一心,在行住坐臥中讓自己保持與佛法相應,這才是一心不亂,功夫成片。由此,我們知道念佛的意趣是在成就諸佛之行。

所以,與其冥冥之中尋找諸佛菩薩加持護佑,不如踏踏實實踐行諸佛菩薩悲智願行。也只有這樣,才能叫做老實念佛!老老實實的聽佛陀所教說之法而念佛!也正是這樣,才能真正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

咱們拜佛也好,禮懺、念經也好,一天當中上殿過堂的,...

修學佛法的人,解要圓,行要方

何謂圓呢?就是圓融無礙。因為佛法豎窮三界,橫遍十方...

心不受任何善惡的干擾,這才叫真修

我們修行有三個步驟:第一個一定要先進入寂靜的觀念,...

修行必須常行精進

關於精進修行,外道都很強調這一點。有一個修仙道的,...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我以闡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業洪深。因此於禪...

讓願力強過業力

神通力雖不敵業力,可是業力不敵願力,往生極樂的念佛...

破壞親人往生正念,其罪過極大無比

汝母七十一歲,來日無多。須為家中眷屬說,大家日常在...

四種毫無意義的修行

岡波巴大師在《勝道寶鬘論》中用十四個比喻來說明什麼...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惟賢長老《淨土教的圓融、頓悟及其影響》

佛教傳入中國,自後漢至魏晉南北朝,有關淨土的經典翻...

把心靈的力量與彌陀的大悲願力結合

淨土宗的修學特色,它是一種本尊相應法門,一般的聖道...

用平常心來看待

大家都知道,很多人既無知又喜貪求,於是就會產生,無...

釋尊捨壽留壽的甚深含義

釋尊八十歲時在拘尸那迦入滅,這是歷史的事實。然而關...

對修行人來說,疾病是恩賜而不是懲罰

有一天,阿難尊者頂禮佛後,覺察到佛身體有恙。阿難尊...

《佛陀的四個法寶》謹記圓因老法師的教誨

一、懺悔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

皈依會不會有副作用

問: 假如帶非常小的孩子皈依,根本不知這小孩以後長成...

如何敬佛敬法敬僧

三寶者,佛、法、僧也。其義甚廣,今唯舉其少分之義耳...

人生八苦

無量劫以來,我們一念無明,迷惑顛倒,造諸惡業,輪轉...

一切法本來就是無分別

無分別智的意境是甚深的,這個「甚深」有二個:第一個...

三業不清淨,念佛就沒有功德嗎

【原文】 則從此以後,當兢兢自守,凡有不好的念頭一起...

天生暴躁

盤珪禪師說法時不僅淺顯易懂,也常在結束之前,讓信徒...

「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怎樣理解

問: 修行就是要生處轉熟、熟處轉生,這句話要怎樣去...

修行為何要遠離惡友

問: 師父,為什麼我們修行要遠離惡友呢?那些惡友,...

一個人若無喜怒哀樂,與草木何異

問: 一個人若無喜怒哀樂,無情,與草木何異? 妙境法...

要想千人頭上過,須向萬人腳底行

在五台山時,每天上午和中午都有過堂,都是師父給我們...

【佛教詞典】蓮華

又作蓮花。為生於沼澤之宿根草本植物。蓮,學名 Nelum...

【佛教詞典】運度

謂佛以大慈悲運載有情眾生,濟度生死海,到達涅槃之彼...

【視頻】天因法師《僧安法師與雉雞》

天因法師《僧安法師與雉雞》

【視頻】往生咒的來歷及其功德(大安法師)

往生咒的來歷及其功德(大安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