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悉達多太子見老病死而出家

大安法師  2023/06/06  大字體  護眼色

悉達多太子見老病死而出家

見老病死,悟世非常。棄國財位,入山學道。服乘白馬,寶冠瓔珞,遣之令還。

先看這一段。這一段大家都很熟悉,談這位太子出家之相。分三個層面展開:第一,出家的原因;第二,顯現出家的行儀;第三,出家之後苦行六年的艱苦卓絕的修行過程。

來看第一個,這位太子為什麼要出家?在一般人看來他是貴為太子,富有天下,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一切眾生在得到這個位子已經夠滿足了,為什麼他要出家呢?這裡面就有一種生命的終極的拷問了。這位太子是深刻地感知到了一切眾生,包括自己,所不可避免的衰老、疾病、死亡,是為了解決這麼一個問題,而毅然決然地走向出家修道的道路。就是要怎麼解決生老病死問題,怎麼幫助一切眾生解決生老病死問題。這是這個太子終極的出家的原因,也是一切生命當中永恆存在的,必須要破解的一個生命的難題。

在各種經典中記載,這位太子在宮中無憂無慮的「色味之間」。世間就是女色、美味,「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享受五欲最好的地方就是王宮,但這位太子卻不感興趣,這就是很奇特的現象。淨居天人也在陪伴著,隱形護佑他。淨居天人也怕他在富貴榮華五欲裡面迷惑,常常會提醒他。有時候宮中的這些婇女奏各種世俗的音樂,發出的聲音竟然是說法的聲音,講述五欲的無常等等。

這位太子有一次就對父王說,他要出去散散心。淨飯王也隨時都在關注著他的兒子。這已經是——十七歲納妻——到了十九歲的時候,這裡就開始出現了一個重大的轉機。這裡「見老病死」,就有故事了。

這位太子第一次出城門的時候,是從東門出去的。因為迦毗羅衛城外有四個非常好的花園,堪比忉利天的花園,樹木鬱鬱蔥蔥,泉水、景觀。淨飯王常常想到阿私陀仙人的預言,說這位太子最終是要出家的,這是淨飯王最不想看到的,他是希望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作轉輪聖王的。所以他要想方設法,讓他的兒子不要看到世間上任何不好的東西,不要有任何誘發他修道的情境。所以這位太子要出城,整個道路都是很多士兵清掃,香花、幢幡全都莊嚴起來的。但是,他不知道有淨居天人在暗中起作用。

當太子坐著華麗的馬車出門的時候,出城門不遠,淨居天就變化成一個老人——頭髮雪白、駝背、拄著枴杖、氣喘吁吁,那種衰老之相,太子從來沒有看到過,他就問隨從的人:「此為何人?」隨從人也得回答,他說:「這是老人。」太子說:「何謂為老?」什麼叫老?因為他從小養尊處優,沒有接觸這些。隨從說:「這個人也是曾經年輕過,從嬰兒、少年、青年,但是日月的更替,以後到了中年、老年,形態就變了,身體就衰微了,坐和起來都很困難了,走路腳力也不行了,就得拄枴杖了,生命的日子也沒有多少光景了,這些就叫衰老。」太子又問:「就是這個人能衰老,還是其他人都會衰老?」隨從說:「一切人都會衰老。」太子一聽,遊玩花園的興趣沒有了。叫迴車,回去。鬱悶、憂思:一切人都會衰老,我也會衰老。這是第一次。

第二次,再想散心的時候是從南門出來。淨飯王看到兒子憂悶不樂地回來,問怎麼回事,說碰到一個老人。淨飯王問:「怎麼會有老人呢?怎麼你們放鬆管理呢?怎麼讓衰老的人進來了?」過段時間,到南門,淨飯王又下令,沿途嚴加管制,不能讓任何不愉快、不吉祥的事情出現。從南門過去的時候,淨居天又變化成一個病人。這個病人,那就是瘦骨嶙峋,氣喘吁吁,面黃無力,走路走不動,要兩個人攙扶。這個情形一看,太子又問:「這是什麼人?」隨從說:「這是病人。」「什麼叫病?」隨從說:「病就是由於有嗜欲,有飲食無度,身體四大不調,漸漸地轉變為病。這一病就是各種肢節、五臟六腑都很痛苦,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雖然有這個身體,但是生活不能自理,要靠他人來照料,才能坐起來行走,這叫病。」這個太子說:「是就他這個人病,還是一切人都病呢?」——唯此人病,一切人皆然嗎?隨從說:「一切人都會生病。」於是這位太子又沒有興趣了,迴車,回去。這是第二次。

淨飯王又看到自己的兒子鬱悶不樂地回來,又更急了。到了第三次,他就派了一個能言善辯的婆羅門,叫優陀夷,讓他給太子做朋友,來勸勉他,誘導他享受人間的五欲,跟他做朋友。

到了第三次,這次遊玩的時候是從西門走。這次淨飯王就高度警覺,做好各種管制,等等這些。淨居天這時候就有善巧方便,說這次再示現讓所有人看見,其他的隨從可能要被淨飯王懲罰了。所以為了避免這個,淨居天就善巧方便,變化的這個死人只讓太子和優陀夷看到,其他人看不到。一個死人,有四個人舉著棺材,有各種香花散佈在尸體上,家屬在那裡號哭、送葬。這個情境顯現出來了。太子問:「此為何物?大家為什麼要號哭送之?」這個話問了三遍,優陀夷不回答——故意裝作沒看見,不回答。

但是,不是他想不回答就不回答,淨居天以天力逼他回答,優陀夷就情不自禁地說:「這是死人!」太子:「何謂為死?」什麼叫死?優陀夷說:「死就是風刀解體,神識離開了,於是這個身體沒有知覺了。這個人在世間上貪著五欲,愛惜所有的錢財,辛苦經營的一切,就知道聚財,不知道死亡、無常的到來。一旦撒手,什麼財物,跟他都沒有關係了。所以死了之後就像草木,家親眷屬的恩情、好惡,也跟他沒有關係了,死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太子聽了,這次震撼性更大:「是只有這個人會死嗎?其他人會死嗎?」優陀夷說:「一切世間人都會死亡,這裡沒有貧賤富貴的差異,沒有一個人能夠免脫的。」

這位太子聞到這個,那就是毛骨悚然。他是以微小的聲音對優陀夷說:「世間還有這樣的死苦。我們在這個世間對於這個死苦還能放逸嗎?還能不知道怖畏嗎?」所以馬上叫馭者迴車,又準備回宮。但是馭者沒有看到這種情形,優陀夷覺得這次再不能回去了,回去不好交代了,就堅持要到那個花園裡面去。太子也隨順大家。到了那個花園,已經做好了盛大的準備,各種婇女、歌舞、音樂、享樂,都準備得很充分。但太子對這一切已經是沒有任何興趣了,找到一棵大樹下,在那裡端坐思惟。優陀夷趕緊在那裡跟他講,五欲多麼可愛,多麼甜蜜,自古以來很多帝王都是先享受了五欲,然後再出家的,你也應該這樣。太子說:「那些享受五欲最後才出家的國王們,現在到哪去了?都在輪轉,都在三惡道啊!」所以最後太子很堅定地說:「我就是畏懼老、病、生死之苦,才對於這些五欲不去貪戀執著」。這是「見老病死」,東門、南門、西門。

見老病死,怎麼解決?這就是第四次——出北門。在花園裡面,這位太子在思惟世間的衰老、疾病、死亡這些苦難怎麼解決的問題。淨居天就變化成一個比丘的樣子,披著袈裟,手上托著缽,執著錫杖,很安詳地視地而行,走到了太子面前。太子很驚奇:「汝是何人?」回答是:「我是比丘。」太子問:「何為比丘?」回答:「能破煩惱結賊,不再受輪迴後有,識心達本源,是為比丘。世間都是無常危脆,我所修學的是無漏的聖道,不執著色聲香味觸法,永到無為解脫的彼岸。」說完這個,就現神通力,騰虛而去。

這位太子見到了比丘的行儀,又聽說了出家的功德,內心充滿歡喜:善哉善哉!天上人間唯有這條道路最殊勝,我決定修學是道。就在第四次,他的生命做出了一個決斷:出家作比丘,修出離之道。這是覺悟世間的一切的無常之後,生起的一個堅定的道心。所以他就開始思惟出家的方便因緣,怎麼能夠出家?

我們現在出家都有個說法,一定要父母同意才能出家,那這位太子是不是經過了淨飯王的同意呢?實際上,我們在表面上看,好像這位太子是強行出家,他的父王是不同意的。其實是有一個細節,表明父子之間有一個約定,這位太子是滿足了父王的約定才出家的。這個約定是怎麼來的?它的背景是這樣的。悉達多太子到了十九歲——當然現在記載這位太子什麼年齡出家的,有幾種說法,有說十九歲的,有說二十九歲的等等,這是眾生依他的業識所現不同,這裡也不要去說誰對誰錯,我們就按照十九歲這個來說。

這位太子是二月初八出家的,到了十九歲,這位太子思惟是出家的時間到了。他正式向淨飯王提出出家:「唯願聽我出家學道。」淨飯王一聽,這種打擊,這種痛苦,那是掉眼淚,不允許。那位太子很懇切,就對父王說:「您不讓我出家,除非能滿足我四個願望。」淨飯王:「哪四個願望?」「第一,不衰老;第二,無疾病;第三,不死;第四,永不分離。假使父王能夠滿足我這四個願望,我就不再提出家的事。」淨飯王一聽,這滿足不了,古往今來哪有不老、不病、不死的呢?這個沒辦法滿足。滿足不了,他就要走堅定出家的道路。

但是,這條路怎麼能夠走得通?當時,迦毗羅衛的很多婆羅門的相師就來王宮告訴淨飯王,說這個太子已經十九歲了,如果過七天之後他不出家的話,自然就能感得轉輪聖王位;轉輪聖王有七寶,自然就會到來。這些婆羅門的相師就恭喜釋迦族興旺發達。淨飯王聽了這個很歡喜。這七天,高度重視、注意!四個城門加緊警衛,每個門口,一千個士兵防衛。城門的鎖關得鐵緊,如果要開那個鎖,聲音能夠傳到四十里,就是不讓他出去。警戒,就是這七天高度的警戒。

高度警戒之後,這位淨飯王知道太子很強的出家的心,也要安慰一下。他就到太子住的地方,說:「我也知道你不好樂住在世間,但是你是我的獨子,如果你能給我生一個兒子,然後出家修道,我可以同意。」說了這話。太子就回答:「善哉!如敕。」善哉如敕,如你的敕令。因為耶輸陀羅日夜如影隨形,跟隨著太子,搞得耶輸陀羅都很慚愧。當下太子用左手指耶輸陀羅的腹部,當時耶輸陀羅身體有感覺了,知道自己懷孕了。淨飯王聽太子說「善哉如敕」,也很高興,心生歡喜,因為他就斷定:你在七日之內不可能有兒子的信息吧?過了七天,轉輪聖王的位子自然而至,你就再也沒有出家的機會了。他是這麼想的。這就等於一個約定——父王已經說了,只要給我解決繼承人的問題,我可以讓你出家。這位太子就已經給他解決了繼承人的問題了。

在我們凡夫來看,一個懷孕,難道手一指就有懷孕的事情嗎?這就是生命的不可思議。不要用我們凡夫,非得要夫婦之道。不由父母合會而生育,在經典當中多有表述。羅睺羅也許就是變化而生,也許就是他們多生多劫的曾經的本願所致。從《法華經》來看,羅睺羅不僅是釋迦佛的長子,乃至於賢劫千佛他都會作長子的。生命的誕生,胎卵濕化,現在的技術,克隆就是無性繁殖。現在科技也能做到無性繁殖。前二十年不是有克隆羊嗎?既然有克隆羊,那克隆人又有什麼樣的技術上的問題呢?於是你想,這位太子手一指,耶輸陀羅就覺得懷孕了,不會有太大的奇怪了。

出家,那就是二月初八了,這位太子思惟父王的願已經滿了,出家的時候到了,就放光。淨居天、四天王天都接到這個信息,紛紛過來。城門把守得很嚴密,那天人都有辦法。天人他就有辦法讓這所有的人熟睡、睡眠,就像孫悟空抓把毫毛,念個什麼咒,瞌睡蟲來了,一撒,大家都睡覺了。就指令車匿牽馬,車匿不敢牽馬,但是天力所致,他又不知不覺地牽馬。車匿就放聲大哭,他想用哭聲來告訴宮人,太子要出城了。但是哭也沒用,這些人都聽不到了。諸天捧著白馬四足,忉利天王釋提洹因執著寶蓋,是從北門出去的,北門自然地打開。自然沒有聲音,就從北門出去。天人幫忙,那個馬跑得很快,似乎是凌虛而出。到天亮的時候已經走了三由旬,就三由旬,如果按小由旬也是一百二十里,有的經本講一下子就離開迦毗羅衛城八百里。諸天把太子出家的事辦完了,忽然不現。

這樁事情給我們一切眾生的生命的這種啟迪是非常深邃的。我們知道,這位太子出家的原因是來自老病死,那表明佛教的存在就針對一切眾生生命當中最本源的那個問題來建立的。為什麼佛教在印度產生之後,能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就在於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有這個問題,所以他才會深深地去信解這個宗教。所以經典不斷地說,如果眾生沒有衰老,沒有疾病,沒有死亡的話,佛教就不會產生,佛教也沒有產生的價值。就是由於我等眾生有衰老,有疾病,有死亡,佛教存在的價值才彰顯出來。這位太子是示現這樣的一種緣起,一切世間法都是生滅法,都是苦空無常的,都是夢幻泡影的。這位太子用他的出家,表明世間的一切都是可以否定的。所以他現出家的行儀,棄國捐王。他可以擁有一個龐大的國土,他可以有種種的財富,一切的財富都是滿足慾望的;他可以有轉輪聖王的位子、地位。這些與修道了脫生老病死這個價值相比,帝王的位子是不能比擬的,不能跟道比擬的,他就提供了一種生命的新的價值坐標。

而且是「入山學道」。一切菩薩示現作佛,八相成道,他一定要出家。出家到哪去?入山,寂靜處,阿蘭若,去完成一個自利的過程,入山學道。所以並不是說,是不是又可以享受五欲作帝王,又可以作領袖,作法王?雙肩挑,不是很好嗎?但這個是雙肩挑不了的,要成佛就一定要入山學道,不能在皇宮裡面。皇宮是五欲享樂的地方,那是世間法的極致。

「服乘白馬」,這位太子身上的衣服都是珍寶的,很華貴;騎乘那種白馬,犍陟——是馬中之王。這位太子出去三由旬,就到了苦行林,第一站,停下來了。停下來,做什麼事情呢?就是告訴車匿,讓他止步:「你可以回去了。」車匿是一個忠誠的僕人,對太子忠心耿耿,他很不想看見這位太子出家,哭哭啼啼,說:「我不肯,我怎麼能放棄太子在深山,荊棘叢林,野獸出沒的地方,讓我回去呢?我一定要陪伴太子。」但是太子不同意:「我是要入山學道,不需要陪伴。你把馬牽回去。」把頭上的寶冠,就是各種珍寶的冠拿下來,說:「這個交給父王,致敬父王。」車匿說:「父王如果知道你出家,那會悲痛死啊!」「一切世間都是無常的,我是要解決生老病死的苦難才出家的。」這一切的一切,這位悉達多太子是為了眾生故,出家。

把寶冠給他的父王,身上的瓔珞脫下來,讓他交給他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再把其他的身上的其他莊嚴具脫下來,讓他交給耶輸陀羅。這是他生命當中最關愛、最接近的三個人,讓他們不要擔憂自己。他也是下定決心,如果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遠不會回王宮的。任何的國王出家,不可能中途再回去享受五欲的,表達他堅定的意志。「遣之令還」,讓車匿帶著這些回國。車匿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辦法,流著眼淚,依依不舍,看著這位太子向深山老林走去!看不到背影的時候,才一步一痛苦地回到迦毗羅衛城。

舍珍妙衣,而著法服,剃除鬚髮。

這是顯現出家的行儀,要現出家相。現出家相,先是鬚髮,「剃除鬚髮」,這個情節是在車匿還沒有走的時候,就用七寶的寶劍——就是那把劍是用七寶鑲嵌的,把頭髮剃下來。剃除鬚髮,表明斷煩惱以及一切的障礙。把鬚髮一剃下來,往空中一拋,忉利天王接到了這個頭髮,到天上去建塔。

「舍珍妙衣」。再一看,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是高貴的七寶的衣服,這跟修道也不相應。這都有淨居天在暗中幫忙,他要什麼,馬上淨居天會配合得很默契。淨居天就變化成一個獵人,身披袈裟,太子一看:「你身上穿的這個袈裟,壞色衣,這是諸佛的標誌,是修道的法服,你一個打獵的人怎麼穿這種衣服?」這個獵人說:「我們穿這個袈裟,野獸就對我們很接近,我們容易捕殺它。」因為功德衣,修道的標誌,諸佛的標誌,慈悲的象徵,所以那些兇猛的野獸看到披袈裟都不會去傷害他,那一些鹿、兔子看到袈裟都會主動接近、親近。這個獵人正好得利益了,是這樣來披袈裟。

太子說:「披袈裟是修道時用,你來造惡業,這可不好。這樣吧,我們來交換一下,我把我身上的衣服來跟你貿易你身上的衣服。」這個獵師也很高興,同意了。太子身上的衣服價值連城,這個買賣那是佔大便宜了。那就交換,這樣這位太子就披上了修道的袈裟。這就是「而著法服」——身上披著修道的袈裟,這也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為的法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他去養老院之前,留下了這一封信

我要去養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會去養老院的。但是...

一切事物終將離散敗壞

過去,佛陀住在摩偷羅國跋陀羅河邊的傘蓋庵羅樹林中,...

星雲大師《佛陀的教育法》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 感謝佛陀的慈光,十幾年來...

修行不必罣礙衣食 真修自有龍天護持

《佛藏經》上說,出了家的人,應該一心用功辦道,隨順...

善用其心——可以扭轉人生

相隨心轉,這個很重要。當這個相出現的時候,我們又會...

奢華的生活把全人類一網打盡

拚命積累財物的趨勢把人搞得暈頭轉向,失去了冷靜思考...

傳喜法師談出家因緣及弘法歷程

慧日寺方丈傳喜法師在他自覺覺他的修行歷程中,長達三...

請您來安排我的一切!

世上的一切,有多少人力不能為?至愛的親人離世,人命...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你愛色嗎

一次,洞山禪師問雲居禪師:你愛色嗎? 雲居正在用竹...

玄奘之路

第一集:亂世孤旅 公元七世紀,一個大唐的僧人踏上了絲...

一箭三命

睒,是個孝順的年輕人,他的父母年紀都很大,而且雙目...

老太太念佛免遭劫難

我們妙音念佛小組是二〇一〇年農曆十一月十七日開始共...

參禪瑣語

1、二六時中不間斷的看取本來面目。看到心路絕,妄情消...

未得一心前,不萌見佛之念

於未得一心前,斷斷(絕對)不萌見佛之念。能得一心,...

阿闍世王五百妃失瓔珞記

釋迦牟尼佛有一段時間住在摩揭陀國首府王舍城中。當時...

放下內心的毒箭

佛陀在世時,也有許多生活貧困的人,但是,也有貧中之...

念佛時不好的念頭經常浮現,該如何去對治

問: 末學在念佛時經常妄想紛飛,而且淫慾心很重,不...

懺雲老和尚自述吃素經歷

(一) 我最初受打倒孔家店、打倒迷信、打倒偶像的影響...

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無量照群迷

不動週遍同,就是不動道場,在一個菩提樹下或者在道場...

助念是往生最大的增上緣

弘一大師在《人生之最後》當中說道:吾人臨命終時,乃...

虛雲老和尚悟道因緣

虛雲老和尚,字古岩,又名演徹、性徹,法號德清,俗姓...

生命就在呼吸之間

要思惟死亡的痛苦,才能生起修道之心。如何以念死法修...

妙蓮老和尚:念佛就是消業障

念佛就是消業障。大智度論上有記載:一位菩薩深懼自己...

五戒受持不住能舍戒嗎

問: 弟子無意中破了五戒的酒戒和食雞蛋。如果受持不住...

【佛教詞典】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經名)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一卷,唐不空譯。...

【佛教詞典】齒木

梵語 danta-kāstha,巴利語 danta-kattha,或 danta-...

【視頻】《地藏經》慧廣法師唱誦

《地藏經》慧廣法師唱誦

【視頻】妙華法師《一花五葉論禪法》

妙華法師《一花五葉論禪法》